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椎管内骨折块产生的组织结构基础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mdj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揭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发生机制及造成脊髓损伤的骨折块来源部位及产生机理。

方法:

本研究从造成脊柱损伤的实际过程出发,利用BIM-I型立式自由落体生物撞击机,在准静态加载下对尸体脊柱标本复制爆裂型骨折模型及应用体视显微镜观测正常及撞击后终板软骨、小梁骨形态和损伤情况。

结果:

(1)终板软骨为盘状结构,中央区薄弱厚约0.3~0.4mm。终板软骨下及椎基静脉孔壁为1~2层板层状结构,终板之间为垂直柱状结构。(2)撞击标本均伴有终板中央或中央偏后部位破裂,椎体后上缘骨折并突向椎管内。

结论:

终板软骨形态、厚度,椎体骨小梁密度、排列顺序及椎基静脉孔的解剖结构是爆裂型骨折及椎管内骨折块产生的组织结构基础。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观察H/G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周围的骨反应。方法:根据Amstutz的分区方法对25例28个H/G人工全髋关节进行髋臼侧X线随访观察。随访时间36~76个月,平均48个月。结果:髋臼侧出现各种骨反应23个关节,占关节总数的82.1%。其中髋臼假体周围成骨22个关节,占关节总数78.5%;透亮带出现4个关节,占关节总数的14.3%;骨硬化2个关节,占关节总数的7.1%;骨吸收2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大多数效果优良,术后腰腿痛症状很快解除,而患足(趾)麻木却迁延很长一段时间。本文旨在观察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对缓解病人术后患足(趾)麻木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患足麻木症状重,术中见受累神经根明显增粗者,在行髓核切除的同时,将增粗的脊神经鞘膜切开。手术要点是用神经拉钩将神经根挑起,在其后外侧做全长的纵行切开,直至露出其下成束的神经纤维。并与术前麻木重,
22例脊柱侧凸Harrington矫形术后断棍患者采用套管术治疗,经1年3个月~9年3个月的随访,除1例于套管术后半年发生套管内再断裂和1例于套管术后5年11个月因后背疼痛取出内固定外,其余病例均无不适反应和侧弯纠正度数的丢失。通过对Harrington棍的实验测量,发现其棘轮段与光滑段交界处横截面积比光滑段减少43.7%,结合Harrington棍植入体内所受应力分析,认为应力不均、应力集中和重
期刊
为探讨重度脊柱侧凸肋骨成形的可能性,从实验的角度出发,对重度脊柱侧凸的肺功能进行初步观察,以其作为不同状态下的衡量指标加以比较和分析。取60只纯系大耳白兔,随机抽样的原则平均分成四组,对照组、SⅠ、SⅡ和SⅢ组。其中SⅠ、SⅡ和SⅢ制成重度脊柱侧凸模型。12周后测定对照组和SⅠ组的肺功能指标,加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SⅡ和SⅢ组建立模型后6周矫正脊柱侧凸,其中SⅢ组同时行肋骨成形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其受体对颈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注射PAF及静脉注射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应用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颈髓损伤后颈髓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ICAM-1mRNA)和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mRNA(ELAM-1mRNA)表达。观察PAF及其受体拮抗剂对颈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ICAM-1mR
目的:探讨低应力环境下髌软骨软化的发病机制。方法:2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右膝髌骨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倾斜状态为实验侧,左膝实施假手术为对照侧,定期处死动物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软骨组织学观察及电镜观察。结果:实验膝髌骨倾斜后髌骨内侧面接触应力明显降低,软骨发生变性;髌骨外侧面软骨接触压力无明显变化,软骨无明显变性。透射电镜下,髌内侧面软骨术后6周时深层软骨细胞代谢与分泌功能障碍;12周时深层软骨
期刊
目的:观察和了解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并发症。方法:通过对182例以下肢痉挛为主要症状的脑瘫患者行L2~S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后的随访,对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做了研究。结果:术后7例出现较为严重的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占3.8%,其中包括支气管痉挛、骨盆倾斜和癫痫发作。另外还有高热、不明原因的血尿、脑脊液漏、腹胀痛和下肢乏力等。结论:必须严格掌握SPR手术适应证,采取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