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祖祖辈辈居住在老家冀中平原深泽县城东10华里处的小堡村。以老家话“堡”读作bǔ。过去有人图省事,写信时地址也常写成“小布村”。不料,这村子后来竟真的以布艺为抓手闻名于世,脱贫致富了。
小堡村过去是一个完全从事农业生产并且规模比较小的村落。在我早年的记忆里,村里的土地少而贫瘠,村南的罅沱河水患连连,致使绝大多数家庭缺吃少穿,生活非常艰难。有的人家不得不外出讨饭维持生计。按现在的说法,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但这里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政治基础良好。村里建立党组织较早,于1928年就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开始传播马列主义。在各个历史阶段,尤其是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党员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辞劳苦,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有相当多的党员干部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华北四大烈士之一的何昆山就是小堡村人。农民群众对党有着深厚而真挚的感情,拥护党,听党话,跟党走,早已成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我在童年少年时期,深受这种理念和氛围的感染,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革命工作,1948年3月,我16岁时,经村中赵小多、杜大小两位党员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保卫土改的胜利果实,同年,我与村6个人一起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7个人在参军当年的一次战斗中,就有3人光荣牺牲成为英烈。自参军起始,离开生我养我的小堡村已有70余年。这一乡别,由于工作繁忙又任职边地,竟致极少回老家探望。距最近一次还乡也已相隔10年之久。尽管如此,对家人和乡亲还是常挂在心,对村里的发展变化时时关注。这也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记得住乡愁”吧。由此,在党中央实施改革开放战略40周年之际,以86岁高龄,我决定由长子陪同再次还乡祭祖省亲,同时,对村里脱贫致富,实现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现状也做一调研了解。
改革開放之后,对小堡村不断发展,村民生活得以改善的情况常有耳闻。10年前回乡,曾去村东头参观过当时全村唯一的一家欧式两层小楼。那时我的侄儿张亚民才开始打理布艺小生意。整体印象,那还是一个没有开发振兴的普通村庄。但10年后的这次返乡,经实地参观走访,耳闻目睹,这个仅有580户,总人口只有2200人的小乡村,在发展建设,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变,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与想象,其速度令人惊叹。说它在实现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已经走在了河北农村的前列不算过誉。在村中走访,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村容村貌的大变化。一条东西走向,穿村而过冠名为“迎宾街”的水泥路面大道,两侧建起了中西各式楼房,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很多楼房后院建有生产车间、仓库等。这些三至五层高的楼房底层,大多为提供社会服务的网点用房,如银行、信用社、快递站、物流所、行业协会、布艺展馆等,还有一些商铺、超市、健身会所、美容中心等。经营活动丰富活跃。在一家较大的超市,我们看到,这里商品陈列整齐、百货、食品、蔬菜、肉类应有尽有。据营业者说,这样的超市村里还有几家,可见消费群体和消费量都不小。在一家美容厅里我们得知,不仅本村妇女前来,也吸引了周边村里的妇女和众多打工妹前来美容。在村里,不仅生活条件方便,就是信贷、寄送商品、产品都无需出村就可办理。可以说,迎宾大街的面貌是小堡村城镇化、现代化总体发展变化的缩影。走进背街小巷也能感到、看到新农村的发展氛围。已建和在建的新楼房随处可见。精心规划的街巷横平竖直,都取有正能量十足的名称,如友爱胡同,团结胡同等。民居墙体大都进行了彩绘粉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绘制的文化墙、标语和宣传标牌显眼醒目。全村设有几处小游园和文化广场,供村民和打工者休憩,部分街巷还设置了路灯照明。全村在几年前就实施了道路硬化工程,如今硬面道路已经达到100%。过去很风光的两驾胶轮马车早已成为绝响,各式汽车是村民出行和物资运载的主要工具,村道上不乏企业家的中外品牌豪车往返。除村容村貌的改善外,村里在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党支部和村委会十分重视和努力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通过多方施策,保证了就业人口有工作,有钱赚。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创历史新高;改善健全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了医疗措施,专职医生已经到位;规范了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了全面厕改,实现了无害化运行与管理;为保证村民饮水安全,村中建有两个无塔供水点,24小时供水,饮水达到了国家标准。为解除村民的燃料困扰,减少空气污染,实施了煤改气工程,现在天燃气管道已全部铺设完成,村民即将用上清洁方便的新能源。
在参观过程中,看到村里的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变化,不断对比昔日的贫穷落后景象,我不禁为乡亲们过上美好幸福生活而高兴而欢呼。同时也有一个问题萦绕在心;那就是小堡村因何能从过去的贫困村变成现如今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呢?我认为主要在于有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有一个一心为民,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村两委班子,有党员和群众求变求富的愿望和勇于探索实践的首创和实干精神。除此,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找到找准了本村治穷致富的平台和抓手。这个平台和抓手,就是扶持发展布艺生产和企业,把繁荣发展布艺企业做为强村富民战略抓紧抓好。
小堡村的布艺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实质性的大发展则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通过几个正式公布的数据对比和小堡村几次盛大的布艺营销活动,或许能够看清它的发展脉络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小堡布艺启始于1998年。当时以两三户小作坊起步,生产蕾丝空调罩。现在,本村75%以上的村民成为了布艺经营户。已形成蕾丝空调罩、桌布、快递袋、椅垫、沙发巾、开关垫、围裙、摇控器套、储物筐、挂带等布艺为主导产品和集原材料、仓储、快递、淘宝网购等为一体,带动本村和周边村落10万人就业的村级规模化的产业。仅外来打工人口就超过了本村常住人口的150%。2018年5月9日,在“2018年中国小堡第二届布艺展示会”上,全国有27个省市约350家客商参展,展会发布布艺新品种23个系列,共1000多个款式。综上数据比较,从最初两三户发展为10万从业者,从生产单一款式到现在的上千个花色品牌。20年来,小堡布艺提高了多少倍一看便知。2014年,一些企业家投资3.9亿元建设了集门市、批销、展示、餐饮、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红柏家纺市场”及产业园。后又启动建设了办公、研发楼、厂房、仓库、物流等设施,总建筑面积已达256000平方米。目前,来自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四川及省内邯郸等地的128家客商已全部入驻。小堡布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年产值十几亿元。浙江义乌市是全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现在义乌80%的布艺经营户从小堡村进货。义乌本地布艺经销企业超九成的生产任务均以定单形式由小堡村完成。小堡村已成为全国中档布艺产品的主干生产基地。写到这里,我想起在迎宾街东头曾看到的“南义乌、北小堡”的彩绘广告标语,不禁为曾经积贫积弱的家乡一跃成为可与义乌并肩的布艺龙头生产基地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小堡布艺更是加快了发展步伐。不仅对周边和深泽全县的辐射面快速扩大,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也不断延伸。2017年6月29日举办了“2017年中国小堡第一届布艺展览会”。展会内容非常丰富,吸引了21个省市、4个直辖市、5个民族自治区的材料供应商、产品经销商、代理商前来参会,订单达1亿元。同年9月26日,“布艺产业合作洽谈会”由深泽县政府主持在石家庄市召开,来自国内外的72家销售客商参会,定单达1.2亿元。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举办了“中国小堡布艺节”,中外客商云集,合同定单远远超过了以往。2018年4月,小堡村新型布艺产品在“第十一届石家庄(正定)小商品博览会”参展,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了小堡布艺的独特技艺和实用价值,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了中外客商的赞誉。
“小布藝带动大产业,小村庄连接全世界”。
在深泽县委、县政府领导支持下,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小堡村不依赖国家财政拨款,不等不靠不要,以发展布艺为抓手,不仅富裕了小堡村,改变了小堡村,影响了深泽县,还服务了全中国,走向了全世界。令人敬佩特别值得提及的是,以何亚雄为书记的现任村第23届党支部和村委会并不满足,更不居功。他们不断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向着更为雄伟的目标砥砺前行。下一步,小堡布艺将乘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东风,与相关单位合作,协同开发非洲市场,推动小堡布艺走进非洲,丰富和美化那里的人民生活。让小堡布艺沿着丝绸之路的彩带,开出绚烂夺目的家饰之花,结出丰硕厚重的经济之果。
祝小堡布艺好上加好,
愿小堡乡亲富上更富。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qwtd/qwtd201806/qwtd20180603-1-l.jpg)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qwtd/qwtd201806/qwtd20180603-2-l.jpg)
小堡村过去是一个完全从事农业生产并且规模比较小的村落。在我早年的记忆里,村里的土地少而贫瘠,村南的罅沱河水患连连,致使绝大多数家庭缺吃少穿,生活非常艰难。有的人家不得不外出讨饭维持生计。按现在的说法,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但这里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政治基础良好。村里建立党组织较早,于1928年就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开始传播马列主义。在各个历史阶段,尤其是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党员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辞劳苦,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有相当多的党员干部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华北四大烈士之一的何昆山就是小堡村人。农民群众对党有着深厚而真挚的感情,拥护党,听党话,跟党走,早已成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我在童年少年时期,深受这种理念和氛围的感染,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革命工作,1948年3月,我16岁时,经村中赵小多、杜大小两位党员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保卫土改的胜利果实,同年,我与村6个人一起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7个人在参军当年的一次战斗中,就有3人光荣牺牲成为英烈。自参军起始,离开生我养我的小堡村已有70余年。这一乡别,由于工作繁忙又任职边地,竟致极少回老家探望。距最近一次还乡也已相隔10年之久。尽管如此,对家人和乡亲还是常挂在心,对村里的发展变化时时关注。这也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记得住乡愁”吧。由此,在党中央实施改革开放战略40周年之际,以86岁高龄,我决定由长子陪同再次还乡祭祖省亲,同时,对村里脱贫致富,实现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现状也做一调研了解。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qwtd/qwtd201806/qwtd20180603-3-l.jpg)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qwtd/qwtd201806/qwtd20180603-4-l.jpg)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qwtd/qwtd201806/qwtd20180603-5-l.jpg)
改革開放之后,对小堡村不断发展,村民生活得以改善的情况常有耳闻。10年前回乡,曾去村东头参观过当时全村唯一的一家欧式两层小楼。那时我的侄儿张亚民才开始打理布艺小生意。整体印象,那还是一个没有开发振兴的普通村庄。但10年后的这次返乡,经实地参观走访,耳闻目睹,这个仅有580户,总人口只有2200人的小乡村,在发展建设,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变,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与想象,其速度令人惊叹。说它在实现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已经走在了河北农村的前列不算过誉。在村中走访,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村容村貌的大变化。一条东西走向,穿村而过冠名为“迎宾街”的水泥路面大道,两侧建起了中西各式楼房,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很多楼房后院建有生产车间、仓库等。这些三至五层高的楼房底层,大多为提供社会服务的网点用房,如银行、信用社、快递站、物流所、行业协会、布艺展馆等,还有一些商铺、超市、健身会所、美容中心等。经营活动丰富活跃。在一家较大的超市,我们看到,这里商品陈列整齐、百货、食品、蔬菜、肉类应有尽有。据营业者说,这样的超市村里还有几家,可见消费群体和消费量都不小。在一家美容厅里我们得知,不仅本村妇女前来,也吸引了周边村里的妇女和众多打工妹前来美容。在村里,不仅生活条件方便,就是信贷、寄送商品、产品都无需出村就可办理。可以说,迎宾大街的面貌是小堡村城镇化、现代化总体发展变化的缩影。走进背街小巷也能感到、看到新农村的发展氛围。已建和在建的新楼房随处可见。精心规划的街巷横平竖直,都取有正能量十足的名称,如友爱胡同,团结胡同等。民居墙体大都进行了彩绘粉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绘制的文化墙、标语和宣传标牌显眼醒目。全村设有几处小游园和文化广场,供村民和打工者休憩,部分街巷还设置了路灯照明。全村在几年前就实施了道路硬化工程,如今硬面道路已经达到100%。过去很风光的两驾胶轮马车早已成为绝响,各式汽车是村民出行和物资运载的主要工具,村道上不乏企业家的中外品牌豪车往返。除村容村貌的改善外,村里在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党支部和村委会十分重视和努力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通过多方施策,保证了就业人口有工作,有钱赚。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创历史新高;改善健全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了医疗措施,专职医生已经到位;规范了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了全面厕改,实现了无害化运行与管理;为保证村民饮水安全,村中建有两个无塔供水点,24小时供水,饮水达到了国家标准。为解除村民的燃料困扰,减少空气污染,实施了煤改气工程,现在天燃气管道已全部铺设完成,村民即将用上清洁方便的新能源。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qwtd/qwtd201806/qwtd20180603-6-l.jpg)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qwtd/qwtd201806/qwtd20180603-7-l.jpg)
在参观过程中,看到村里的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变化,不断对比昔日的贫穷落后景象,我不禁为乡亲们过上美好幸福生活而高兴而欢呼。同时也有一个问题萦绕在心;那就是小堡村因何能从过去的贫困村变成现如今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呢?我认为主要在于有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有一个一心为民,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村两委班子,有党员和群众求变求富的愿望和勇于探索实践的首创和实干精神。除此,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找到找准了本村治穷致富的平台和抓手。这个平台和抓手,就是扶持发展布艺生产和企业,把繁荣发展布艺企业做为强村富民战略抓紧抓好。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qwtd/qwtd201806/qwtd20180603-8-l.jpg)
小堡村的布艺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实质性的大发展则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通过几个正式公布的数据对比和小堡村几次盛大的布艺营销活动,或许能够看清它的发展脉络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小堡布艺启始于1998年。当时以两三户小作坊起步,生产蕾丝空调罩。现在,本村75%以上的村民成为了布艺经营户。已形成蕾丝空调罩、桌布、快递袋、椅垫、沙发巾、开关垫、围裙、摇控器套、储物筐、挂带等布艺为主导产品和集原材料、仓储、快递、淘宝网购等为一体,带动本村和周边村落10万人就业的村级规模化的产业。仅外来打工人口就超过了本村常住人口的150%。2018年5月9日,在“2018年中国小堡第二届布艺展示会”上,全国有27个省市约350家客商参展,展会发布布艺新品种23个系列,共1000多个款式。综上数据比较,从最初两三户发展为10万从业者,从生产单一款式到现在的上千个花色品牌。20年来,小堡布艺提高了多少倍一看便知。2014年,一些企业家投资3.9亿元建设了集门市、批销、展示、餐饮、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红柏家纺市场”及产业园。后又启动建设了办公、研发楼、厂房、仓库、物流等设施,总建筑面积已达256000平方米。目前,来自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四川及省内邯郸等地的128家客商已全部入驻。小堡布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年产值十几亿元。浙江义乌市是全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现在义乌80%的布艺经营户从小堡村进货。义乌本地布艺经销企业超九成的生产任务均以定单形式由小堡村完成。小堡村已成为全国中档布艺产品的主干生产基地。写到这里,我想起在迎宾街东头曾看到的“南义乌、北小堡”的彩绘广告标语,不禁为曾经积贫积弱的家乡一跃成为可与义乌并肩的布艺龙头生产基地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小堡布艺更是加快了发展步伐。不仅对周边和深泽全县的辐射面快速扩大,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也不断延伸。2017年6月29日举办了“2017年中国小堡第一届布艺展览会”。展会内容非常丰富,吸引了21个省市、4个直辖市、5个民族自治区的材料供应商、产品经销商、代理商前来参会,订单达1亿元。同年9月26日,“布艺产业合作洽谈会”由深泽县政府主持在石家庄市召开,来自国内外的72家销售客商参会,定单达1.2亿元。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举办了“中国小堡布艺节”,中外客商云集,合同定单远远超过了以往。2018年4月,小堡村新型布艺产品在“第十一届石家庄(正定)小商品博览会”参展,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了小堡布艺的独特技艺和实用价值,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了中外客商的赞誉。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qwtd/qwtd201806/qwtd20180603-9-l.jpg)
“小布藝带动大产业,小村庄连接全世界”。
在深泽县委、县政府领导支持下,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小堡村不依赖国家财政拨款,不等不靠不要,以发展布艺为抓手,不仅富裕了小堡村,改变了小堡村,影响了深泽县,还服务了全中国,走向了全世界。令人敬佩特别值得提及的是,以何亚雄为书记的现任村第23届党支部和村委会并不满足,更不居功。他们不断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向着更为雄伟的目标砥砺前行。下一步,小堡布艺将乘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东风,与相关单位合作,协同开发非洲市场,推动小堡布艺走进非洲,丰富和美化那里的人民生活。让小堡布艺沿着丝绸之路的彩带,开出绚烂夺目的家饰之花,结出丰硕厚重的经济之果。
祝小堡布艺好上加好,
愿小堡乡亲富上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