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科学课是最适合开展学科·英语整合教学的科目之一。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小学科学·英语整合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就成了重中之重。在科学·英语整合教学中,如何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目标设定,多维度设定目标,是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本文中,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学科·英语整合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对教学的目标及设定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学科·英语整合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原则
小学科学·英语整合教学是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師全部或部分采用目的语英语作为媒介语进行学科知识的教授,师生共同进入汉语与英语语境,在实现科学学科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训练和提高用两种语言的思维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能力。它既是一般意义上科学·英语整合教学的一个学科分支,也是一般意义上科学的一个特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技能,辅助英语教学又遵循科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科学·英语整合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好的课程,本文将以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学科·英语整合课程Light Up Science为例,对教学目标及设定进行初步探讨。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麦克米伦出版集团特邀资深专家共同策划和编写的Light Up Science,采取了“中国课标、合作编写”的模式,参照我国的小学科学和英语双重课程标准,是专为我国学生开发的学科·英语整合课程。该课程将科学内容学习与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早期对科学和英语的兴趣,帮助教师以一种既有趣又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英语和汉语学习科学。
该课程的编写与修订植根于学科·英语整合教学实验。从2012年开始,该课程陆续在深圳、成都、北京、大连等地进行实验教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得到教师、家长的广泛认可。在实验过程中,教材编写组根据一线教师、教研员和专家们的反馈意见对课程进行了修订,以便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学科·英语整合教学。
该课程吸纳先进的内容与语言整合学习(简称CLIL)的理念。CLIL理念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外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积极地参与跨文化交流。CLIL理念还强调母语学习的重要性,其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母语和外语交流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双语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提升。通过学习CLIL课程,学生能够表现出更强的好奇心和更高的双语交流能力,拥有更强的自主思考的动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的课程并不一定能保证好的教学效果。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的课题研究和师资培训为学科·英语整合教学实验的持续开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出版这套课程的同时,也联手学科·英语整合教学研究课题组围绕课程及其核心理念组织了各类培训和研讨会,坚持每年举行多场教师培训、示范课展示和课件比赛,让更多教师了解CLIL理念,不断提高学科·英语整合教学技能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Light Up Science符合我国的教学现状又具有国际化视野,它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设计了3Cs目标,分别是Content(科学内容)、Communication(英语语言交流)和Cognition(认知)。 笔者以Light Up Science 3A Unit 3 Lesson 1 “Magic Magnets”活动二为例,说明如何整合科学内容学习和英语语言学习,实现3Cs目标。
首先笔者利用魔术戒指(磁铁)表演隔空取物,引出神奇的磁铁的话题,并介绍磁铁有不同的形状,让学生初步认识磁铁。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学生将探究身边的物体,并尝试发现磁铁能够吸引某些金属材料,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不同形状的磁铁以及不同材质的物体,学生通过触摸和感受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
2.做出猜测:
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六种物体及它们的英文表达,请学生分组讨论,这些物体当中哪些会被磁铁吸引。做出猜测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暴露学生的前概念,为后面的概念转变奠定基础。为避免学生无方向、无依据的猜测,建议教师询问学生做出某种猜测背后的理由,学生可以用中文进行表述。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的表达交流提供语言支持,包括词汇(描述物体的词汇以及科学关键词attract)和句型“...is made of...” “I think the magnet can/can’t attract...”。与英语课不同,物体的名称并不是语言教学的重点,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是具有迁移价值、与科学核心概念相关的“attract”。
3.开展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请学生分组动手开展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为学生的表达交流提供语言支持。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请学生探究更多他们感兴趣的物体,并为学生生成性的语言需求提供支持。
4.总结与反思:
请学生总结在科学内容方面获得的新认识,并将结果与自己最初的猜测进行比较,反思通过实验发现哪些猜测是正确的,哪些猜测是错误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获得新认识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了检验磁铁吸引某些金属物体的方法,理解了“Magnets can attract some metal materials.”这个科学概念,形成了乐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科学词汇attract以及描述磁铁吸引物体的句型“The magnet can/can’t attract...”,建立了用英语表达科学观点的信心,掌握了科学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磁铁能吸引和不能吸引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逐步形成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习惯。
上述教学过程涉及了科学内容目标“磁铁吸引某些金属材料”,英语语言交流目标“The magnet can/ can’t attract...”和认知目标“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测,并总结反思”。所以从教学目标设计方面来讲,这是一堂有效的教学课堂。
其实3Cs目标换而言之就是科学目标、语言目标和综合目标。而综合目标也称其他目标,即除学科知识技能目标和语言目标以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思维目标,文化目标等。
1.清晰原则
学科·英语整合教学目标的清晰精确是设计的关键。例如语言目标必须明确,新授的词语、语句是什么以及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复现的词语、语句是什么。
2.整合原则
教学目标制定要求阶段性教学目标的整合,教学时间前后的教学目标要衔接得当,缺少连续性必然增加教学的困难和失败的可能。一节学科·英语整合课的教学目标应该从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学科教学中考察,这样教师才能把握教学目标的内容和水平。
3.层次原则
学科·英语整合教学目标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首先,反映在学科教学目标和语言目标上。其次,语言目标的内容要循序渐进。最后,学科目标的难度和语言目标的难度要均衡。如果两者难度都很高,教学目标的落实难度就很大。一般情况下,当学科目标较高时,语言目标就应该适当放低一些。
4.适度原则
学科·英语整合教学目标难度要适度,不能偏难或偏易。目标偏易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目标偏难会令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科·英语整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科·英语整合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王斌华.2003.学习双语教育理论 透视我国双语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32(2): 8-13
科林·贝克,贝克,瓮燕珩.2008.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李琳,四川省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英语教师。
关键词:学科·英语整合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原则
小学科学·英语整合教学内涵的界定
小学科学·英语整合教学是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師全部或部分采用目的语英语作为媒介语进行学科知识的教授,师生共同进入汉语与英语语境,在实现科学学科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训练和提高用两种语言的思维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能力。它既是一般意义上科学·英语整合教学的一个学科分支,也是一般意义上科学的一个特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技能,辅助英语教学又遵循科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课程介绍
科学·英语整合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好的课程,本文将以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学科·英语整合课程Light Up Science为例,对教学目标及设定进行初步探讨。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麦克米伦出版集团特邀资深专家共同策划和编写的Light Up Science,采取了“中国课标、合作编写”的模式,参照我国的小学科学和英语双重课程标准,是专为我国学生开发的学科·英语整合课程。该课程将科学内容学习与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早期对科学和英语的兴趣,帮助教师以一种既有趣又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英语和汉语学习科学。
该课程的编写与修订植根于学科·英语整合教学实验。从2012年开始,该课程陆续在深圳、成都、北京、大连等地进行实验教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得到教师、家长的广泛认可。在实验过程中,教材编写组根据一线教师、教研员和专家们的反馈意见对课程进行了修订,以便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学科·英语整合教学。
该课程吸纳先进的内容与语言整合学习(简称CLIL)的理念。CLIL理念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外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积极地参与跨文化交流。CLIL理念还强调母语学习的重要性,其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母语和外语交流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双语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提升。通过学习CLIL课程,学生能够表现出更强的好奇心和更高的双语交流能力,拥有更强的自主思考的动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的课程并不一定能保证好的教学效果。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的课题研究和师资培训为学科·英语整合教学实验的持续开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出版这套课程的同时,也联手学科·英语整合教学研究课题组围绕课程及其核心理念组织了各类培训和研讨会,坚持每年举行多场教师培训、示范课展示和课件比赛,让更多教师了解CLIL理念,不断提高学科·英语整合教学技能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3Cs 教学目标
Light Up Science符合我国的教学现状又具有国际化视野,它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设计了3Cs目标,分别是Content(科学内容)、Communication(英语语言交流)和Cognition(认知)。 笔者以Light Up Science 3A Unit 3 Lesson 1 “Magic Magnets”活动二为例,说明如何整合科学内容学习和英语语言学习,实现3Cs目标。
首先笔者利用魔术戒指(磁铁)表演隔空取物,引出神奇的磁铁的话题,并介绍磁铁有不同的形状,让学生初步认识磁铁。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学生将探究身边的物体,并尝试发现磁铁能够吸引某些金属材料,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不同形状的磁铁以及不同材质的物体,学生通过触摸和感受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
2.做出猜测:
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六种物体及它们的英文表达,请学生分组讨论,这些物体当中哪些会被磁铁吸引。做出猜测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暴露学生的前概念,为后面的概念转变奠定基础。为避免学生无方向、无依据的猜测,建议教师询问学生做出某种猜测背后的理由,学生可以用中文进行表述。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的表达交流提供语言支持,包括词汇(描述物体的词汇以及科学关键词attract)和句型“...is made of...” “I think the magnet can/can’t attract...”。与英语课不同,物体的名称并不是语言教学的重点,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是具有迁移价值、与科学核心概念相关的“attract”。
3.开展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请学生分组动手开展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为学生的表达交流提供语言支持。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请学生探究更多他们感兴趣的物体,并为学生生成性的语言需求提供支持。
4.总结与反思:
请学生总结在科学内容方面获得的新认识,并将结果与自己最初的猜测进行比较,反思通过实验发现哪些猜测是正确的,哪些猜测是错误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获得新认识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了检验磁铁吸引某些金属物体的方法,理解了“Magnets can attract some metal materials.”这个科学概念,形成了乐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科学词汇attract以及描述磁铁吸引物体的句型“The magnet can/can’t attract...”,建立了用英语表达科学观点的信心,掌握了科学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磁铁能吸引和不能吸引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逐步形成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习惯。
上述教学过程涉及了科学内容目标“磁铁吸引某些金属材料”,英语语言交流目标“The magnet can/ can’t attract...”和认知目标“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测,并总结反思”。所以从教学目标设计方面来讲,这是一堂有效的教学课堂。
其实3Cs目标换而言之就是科学目标、语言目标和综合目标。而综合目标也称其他目标,即除学科知识技能目标和语言目标以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思维目标,文化目标等。
教学目标设定原则
1.清晰原则
学科·英语整合教学目标的清晰精确是设计的关键。例如语言目标必须明确,新授的词语、语句是什么以及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复现的词语、语句是什么。
2.整合原则
教学目标制定要求阶段性教学目标的整合,教学时间前后的教学目标要衔接得当,缺少连续性必然增加教学的困难和失败的可能。一节学科·英语整合课的教学目标应该从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学科教学中考察,这样教师才能把握教学目标的内容和水平。
3.层次原则
学科·英语整合教学目标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首先,反映在学科教学目标和语言目标上。其次,语言目标的内容要循序渐进。最后,学科目标的难度和语言目标的难度要均衡。如果两者难度都很高,教学目标的落实难度就很大。一般情况下,当学科目标较高时,语言目标就应该适当放低一些。
4.适度原则
学科·英语整合教学目标难度要适度,不能偏难或偏易。目标偏易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目标偏难会令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科·英语整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科·英语整合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王斌华.2003.学习双语教育理论 透视我国双语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32(2): 8-13
科林·贝克,贝克,瓮燕珩.2008.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李琳,四川省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