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市场是个天生高度同质化市场,常见的产品其产品价值和附加值都低,越是生鲜食品,同质化越是严重。常规的想法是,这样的产品放到市场里唯一可以拼的只有价格了,结果,谁也卖不出好价钱。
编者按:中国第一本关于农副食品品牌打造方法的专著《品牌农业: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品牌革命》于2013 年5 月正式出版,作者被誉为“中国农业首席品牌专家”,即是福来品牌营销顾问机构董事长娄向鹏。他根据农产品做品牌的难点和特殊性,提出了做农产品品牌的八大法则。现摘录其中精华,以飨读者。
法则一:抢占公共资源
创建农产品品牌战略的第一步, 就是发现、发掘和抢占公共资源, 包括产地资源和品类资源,将其“据为己有”。即将产地和品类资源“企业化”,出于产地,高于产地,占据
品类,打自己的品牌,做产地和品类的代表。这些资源对于创建农产品品牌来说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这是与做工业品品牌最大的不同。
法则二:以快制胜做老大
做品牌,就要抢做老大品牌。如果你不是老大,就要寻找能够做老大的行业或者品类市场。一个行业一个品类只能有一个老大,老大的资源越来越少,企业家们应该有
责任感和紧迫感。做老大,就是要以品牌占位, 以传播称王!
法则三: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
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来到厨房餐桌,要想卖得多卖得贵卖得持久,就一定要借重文化的力量,使品牌增值。因此,挖掘、打造、提炼和传播与食品相关的文化价值成为创建品牌的必需。
与农产品相关的文化资源包括:消费者认知、消费习惯和饮食习俗,比如食品概念、饮食习俗、口味方法,诸如南甜北咸,中辣西酸就是这种资源,还包括人文历史资源,比如产品传说,名人故事等。
法则四:内在品质差异化、外在化
面对高度均质类产品怎么办?将内在品质差异化、外在化。
一是从种养方式和品种改良入手,在产品上制造不同。
特别的品种有的会带有独特的外在差异性,这是这类地域特产备受消费者追捧的原因之一,甚至为此津津乐道。营销者要擅于将这些产品独特的差异性与品牌相连,使之成为自己品牌的特征,像标志标签一样成为消费者辨识这个品牌的依据。
同样是猕猴桃,新西兰从中国引种后,对原先口味偏酸的绿色果肉猕猴桃进行了改良,推出了口味偏甜的黄色果肉的全新品种——黄金奇异果。目前新西兰佳沛国际奇异果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8%,远远超过奇异果的故乡中国的出口量。
二是挖掘提炼产品和品牌差异化价值并加以彰显传播。
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天生高度同质化的市场,这就是前面说的“高度均质”问题。如果产品本身现成的差异化不足,那么需要下功夫挖掘,在产品和品牌价值上制造出不同。
盛产大桃的北京平谷,挖掘桃子本身吉祥长寿的涵义,通过并不复杂的技术让桃子长成寿星的模样,一个卖到100 元的高价。
法则五:外在形象品质化、差异化
人靠衣装, 佛靠金装。
要设法让产品和品牌在外在形象上表现出差异, 用外在形象彰显和提升内在价值,即内在品质外在化,外在形象品质化、差异化,这就是品牌和产品形象的塑造。
主要有以下手段:
1. 创意建立品牌识别符号;
2. 选准品牌代言人,做正确的广告;
3. 好包装彰显价值和差异;
4. 利用新型产业模式创造差异,利用终端设计塑造形象。
特别的品种有的会带有独特的外在差异性,这是这类地域特产备受消费者追捧的原因之一,甚至为此津津乐道。营销者要擅于将这些产品独特的差异性与品牌相连,使之成为自己品牌的特征,像标志标签一样成为消费者辨识这个品牌的依据。
法则六:创建领先或者独特的标准,引领行业
这里说的标准分两种。一种标准是国标体系,另一种标准是消费者评判标准。
在品类或者行业中,创建领先或者独特的品类或者行业标准,引领行业,甚至引导国家标准的形成,取得先手,让竞争对手沦为跟进者、模仿者,或者为消费者树立一个评判产品的“主观”标准,从而在消费者购买决策时提供依据,这是在农产品抢市场、做老大、做品牌的有效法则。
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产权比知识本身重要,技术标准比技术本身重要,拥有消费者心中标准比实际标准重要。拥有标准,就有话语权,就有主动权,也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法则七:杂交创新
许多涉农企业第一次踏入高度竞争的现代市场,做品牌更是第一次,他们有的营销观念模式陈旧,有的完全从零做起,没有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因此特别需要杂交创新。杂交创新就是指大胆借鉴、叠加、互补和融合其他行业的优秀思想、资源、技术、模式和方法,从而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品类(产品)或者营销思路,获得竞争优势,实现突破。
杂交创新的两大类型:
第一个类型是,不同行业间的互动、借鉴与合作。比如獐子岛海参借高端酒水渠道双赢,比如淳牌有机鱼与酒店合作,实行独创的专卖政策。
另一个类型是,将不同行业间的营销要素的整合进来,为我所用,改良产品或者其它营销要素的DNA,使它产生变异,创造出(1 + 1) n的几何倍增效应,从而产生巨大的营销能量。比如雅克V9和果维康VC 含片,食品功能化与功能食品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杂交变异后的产品与原来大不一样了,显现出更为强劲的优势基因;比如哈根达斯入乡随俗,创造出“月饼冰激凌”;比如湛江国联水产,借鉴速冻水饺经验,请名厨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款速食“水煮虾”。不通厨艺或者没有时间下厨房的人,只需把“水煮虾”下锅煮5 分钟,就能享受到五星大厨级的美味。
法则八:深加工,让产品彻底与众不同
农产品市场是个天生高度同质化市场,常见的产品其产品价值和附加值都低,越是生鲜食品,同质化越是严重。常规的想法是,这样的产品放到市场里唯一可以拼的只有价格了,结果,谁也卖不出好价钱。
那就要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改变产品原始形态,大幅度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使原来相同的产品变得彻底与众不同。
农产品做品牌的难度与加工深度成反比,即随着加工程度越来越深,做品牌的难度逐渐降低,反之亦然。冷鲜肉做品牌的难度很大,可是把鲜肉深加工做成火腿肠,做品牌就相对容易得多;同样,新鲜的蔬菜水果做品牌的难度很大。如1 公斤鲜辣椒价格约为1.2 元;晒制成干辣椒后,收购价格约为每公斤5 元;把1 公斤干辣椒制成辣椒酱,市场价格最高也不过10 元左右。当同样的辣椒,换成深加工方法,得到的是令人振奋的新答案案:1 公斤干辣椒中可以提取辣椒红色素40 克、辣椒精10 克、辣椒籽油60 克,还可以提取辣椒碱,剩余的椒粕和籽粕等下脚料作饲料卖。这样一来,1 公斤干辣椒能增值到35 元,是干辣椒价值的整整7 倍!创建厨房餐桌食品品牌的法则,一定不只八条,但这是最重要的八条。
编者按:中国第一本关于农副食品品牌打造方法的专著《品牌农业: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品牌革命》于2013 年5 月正式出版,作者被誉为“中国农业首席品牌专家”,即是福来品牌营销顾问机构董事长娄向鹏。他根据农产品做品牌的难点和特殊性,提出了做农产品品牌的八大法则。现摘录其中精华,以飨读者。
法则一:抢占公共资源
创建农产品品牌战略的第一步, 就是发现、发掘和抢占公共资源, 包括产地资源和品类资源,将其“据为己有”。即将产地和品类资源“企业化”,出于产地,高于产地,占据
品类,打自己的品牌,做产地和品类的代表。这些资源对于创建农产品品牌来说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这是与做工业品品牌最大的不同。
法则二:以快制胜做老大
做品牌,就要抢做老大品牌。如果你不是老大,就要寻找能够做老大的行业或者品类市场。一个行业一个品类只能有一个老大,老大的资源越来越少,企业家们应该有
责任感和紧迫感。做老大,就是要以品牌占位, 以传播称王!
法则三: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
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来到厨房餐桌,要想卖得多卖得贵卖得持久,就一定要借重文化的力量,使品牌增值。因此,挖掘、打造、提炼和传播与食品相关的文化价值成为创建品牌的必需。
与农产品相关的文化资源包括:消费者认知、消费习惯和饮食习俗,比如食品概念、饮食习俗、口味方法,诸如南甜北咸,中辣西酸就是这种资源,还包括人文历史资源,比如产品传说,名人故事等。
法则四:内在品质差异化、外在化
面对高度均质类产品怎么办?将内在品质差异化、外在化。
一是从种养方式和品种改良入手,在产品上制造不同。
特别的品种有的会带有独特的外在差异性,这是这类地域特产备受消费者追捧的原因之一,甚至为此津津乐道。营销者要擅于将这些产品独特的差异性与品牌相连,使之成为自己品牌的特征,像标志标签一样成为消费者辨识这个品牌的依据。
同样是猕猴桃,新西兰从中国引种后,对原先口味偏酸的绿色果肉猕猴桃进行了改良,推出了口味偏甜的黄色果肉的全新品种——黄金奇异果。目前新西兰佳沛国际奇异果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8%,远远超过奇异果的故乡中国的出口量。
二是挖掘提炼产品和品牌差异化价值并加以彰显传播。
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天生高度同质化的市场,这就是前面说的“高度均质”问题。如果产品本身现成的差异化不足,那么需要下功夫挖掘,在产品和品牌价值上制造出不同。
盛产大桃的北京平谷,挖掘桃子本身吉祥长寿的涵义,通过并不复杂的技术让桃子长成寿星的模样,一个卖到100 元的高价。
法则五:外在形象品质化、差异化
人靠衣装, 佛靠金装。
要设法让产品和品牌在外在形象上表现出差异, 用外在形象彰显和提升内在价值,即内在品质外在化,外在形象品质化、差异化,这就是品牌和产品形象的塑造。
主要有以下手段:
1. 创意建立品牌识别符号;
2. 选准品牌代言人,做正确的广告;
3. 好包装彰显价值和差异;
4. 利用新型产业模式创造差异,利用终端设计塑造形象。
特别的品种有的会带有独特的外在差异性,这是这类地域特产备受消费者追捧的原因之一,甚至为此津津乐道。营销者要擅于将这些产品独特的差异性与品牌相连,使之成为自己品牌的特征,像标志标签一样成为消费者辨识这个品牌的依据。
法则六:创建领先或者独特的标准,引领行业
这里说的标准分两种。一种标准是国标体系,另一种标准是消费者评判标准。
在品类或者行业中,创建领先或者独特的品类或者行业标准,引领行业,甚至引导国家标准的形成,取得先手,让竞争对手沦为跟进者、模仿者,或者为消费者树立一个评判产品的“主观”标准,从而在消费者购买决策时提供依据,这是在农产品抢市场、做老大、做品牌的有效法则。
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产权比知识本身重要,技术标准比技术本身重要,拥有消费者心中标准比实际标准重要。拥有标准,就有话语权,就有主动权,也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法则七:杂交创新
许多涉农企业第一次踏入高度竞争的现代市场,做品牌更是第一次,他们有的营销观念模式陈旧,有的完全从零做起,没有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因此特别需要杂交创新。杂交创新就是指大胆借鉴、叠加、互补和融合其他行业的优秀思想、资源、技术、模式和方法,从而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品类(产品)或者营销思路,获得竞争优势,实现突破。
杂交创新的两大类型:
第一个类型是,不同行业间的互动、借鉴与合作。比如獐子岛海参借高端酒水渠道双赢,比如淳牌有机鱼与酒店合作,实行独创的专卖政策。
另一个类型是,将不同行业间的营销要素的整合进来,为我所用,改良产品或者其它营销要素的DNA,使它产生变异,创造出(1 + 1) n的几何倍增效应,从而产生巨大的营销能量。比如雅克V9和果维康VC 含片,食品功能化与功能食品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杂交变异后的产品与原来大不一样了,显现出更为强劲的优势基因;比如哈根达斯入乡随俗,创造出“月饼冰激凌”;比如湛江国联水产,借鉴速冻水饺经验,请名厨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款速食“水煮虾”。不通厨艺或者没有时间下厨房的人,只需把“水煮虾”下锅煮5 分钟,就能享受到五星大厨级的美味。
法则八:深加工,让产品彻底与众不同
农产品市场是个天生高度同质化市场,常见的产品其产品价值和附加值都低,越是生鲜食品,同质化越是严重。常规的想法是,这样的产品放到市场里唯一可以拼的只有价格了,结果,谁也卖不出好价钱。
那就要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改变产品原始形态,大幅度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使原来相同的产品变得彻底与众不同。
农产品做品牌的难度与加工深度成反比,即随着加工程度越来越深,做品牌的难度逐渐降低,反之亦然。冷鲜肉做品牌的难度很大,可是把鲜肉深加工做成火腿肠,做品牌就相对容易得多;同样,新鲜的蔬菜水果做品牌的难度很大。如1 公斤鲜辣椒价格约为1.2 元;晒制成干辣椒后,收购价格约为每公斤5 元;把1 公斤干辣椒制成辣椒酱,市场价格最高也不过10 元左右。当同样的辣椒,换成深加工方法,得到的是令人振奋的新答案案:1 公斤干辣椒中可以提取辣椒红色素40 克、辣椒精10 克、辣椒籽油60 克,还可以提取辣椒碱,剩余的椒粕和籽粕等下脚料作饲料卖。这样一来,1 公斤干辣椒能增值到35 元,是干辣椒价值的整整7 倍!创建厨房餐桌食品品牌的法则,一定不只八条,但这是最重要的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