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反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基础之上,了解光的反射现象,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而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强调探究式学习,把科学探究纳入了内容标准而不仅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把光的反射定律的发现过程,从教育角度编制成科学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体验,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科学素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
3、知道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经历用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过程;
2、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學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理解漫反射。
四、教学用具
电化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电脑
物理教学仪器——光的反射演示器和小激光灯、手电筒、平面镜、白纸、量角器
五、教学理念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自制实验仪器,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身边;4、以问题为先导,以实验为载体,经历探究的过程。
六、评价内容
1、能否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能否构建思路,设计出实验方案;3、有没有探究欲望;4、学习活动中的表现;5、学过的知识能否主动地与自己身边的事实相联系,有没有新的想法等。
七、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则对话(课件展示)
小男孩:小博士,你看今天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
太阳:你为什么能看见我?
小男孩:因为你是光源,你发出的光进入了我的眼睛。
小博士:我不发光,为什么你也能看到我呢?
小男孩:这、这……
小博士:哈哈,不知道了吧!让我来告诉你,当光射向我们这些不发光的物体表面时,会被我们的表面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你的眼睛,你就可以看到我了。
小男孩:哦,原来是这样。
看完这则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我们能看到物体,是由于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有的是物体本身发出的光,有的是物体反射过来的光。
师:当光射向物体表面时,会被物体的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光的反射现象。
说明:通过课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平时不注意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还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实验探究,突出重点
1、提出问题
2、设计并进行实验
3、分析论证
4、得出结论
师:通过以上探究过程,我们知道了光在反射时,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把刚才大家探究的结果,叫光的反射定律。为了便于识记,我们把每句话归纳为四个字的话,如何提炼,下面小组交流一下。小组交流之后汇报交流结果:
生1:三线共面 生2:兩线分居 生3法线居中 生4:两角相等
说明:上述过程中,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分析,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验探究过程。
师:有了反射定律,我们就能够知道当一束光线入射到镜面一点时,它会向哪个方向反射.
(三)学生游戏体会光路的可逆性
师: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将会沿着什么方向射出?
生:可能会沿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师:(展示课件)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将会沿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由此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师:光的可逆性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你能隔墙观人吗?(生遥头)
师请一位学生甲站在教室外面,然后问教室里的学生乙你能看到甲吗?学生乙回答看不到,这时师在门口适当位置竖一面镜子,学生乙回答:“看到了”。师再问:“这时外面同学甲能看到乙吗?”。
师:甲发出的光线,经镜面的反射后,进入乙的眼睛,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乙发出的光线,经镜面反射后,进入甲的眼睛,所以甲能看到乙,而乙也能看到甲。
(四)、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师: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下面我让手电光分别射到镜子上和白纸上,大家观察反射情况相同吗?(师让手电光射向一面大镜子,转动镜子,使反射光线依次射向不同同学的眼睛,再让手电光射向一张白纸,并转动白纸。)
师:你的眼睛感觉相同吗?
生:不相同,手电光射到镜面上会产生耀眼的亮光,而射到白纸上则不会,
师:这是为什么呢?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镜子表面与白纸表面一样吗?
2、生活中光射到哪些物体表面时,会让你感到明亮耀眼?
生讨论交流
生1:镜子的表面比较光滑,白纸的表面比较粗糙。
生2:光射到比较光滑的物体表面时,会产生耀眼的亮光,而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会暗淡无光。
师:说得很好(展示课件)镜子的表面很光滑,当平行的入射光线,照到光滑的镜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互相平行的,这样的反射叫镜面反射,而白纸看起来,又平又光滑,实际却是凹凸不平的,当平行光射到这些凹凸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不同的方向,比较分散,这样的反射叫漫反射,分析比较这两个图可以看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正是由于它们发生了漫反射缘故。
(五)回顾反思、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生1:我知道了光在反射时的规律。
生2:我知道了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生3:我知道了漫反射可以使我们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师:那么在学习方法上呢?
生:通过本节实验,我知道了探究的方法。
师: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非常棒,同学们能够积极动手动脑敢于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像今天这样,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六)及时测评,反馈校正
(七)迁移拓展,课外探究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反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基础之上,了解光的反射现象,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而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强调探究式学习,把科学探究纳入了内容标准而不仅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把光的反射定律的发现过程,从教育角度编制成科学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体验,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科学素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
3、知道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经历用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过程;
2、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學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理解漫反射。
四、教学用具
电化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电脑
物理教学仪器——光的反射演示器和小激光灯、手电筒、平面镜、白纸、量角器
五、教学理念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自制实验仪器,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身边;4、以问题为先导,以实验为载体,经历探究的过程。
六、评价内容
1、能否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能否构建思路,设计出实验方案;3、有没有探究欲望;4、学习活动中的表现;5、学过的知识能否主动地与自己身边的事实相联系,有没有新的想法等。
七、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则对话(课件展示)
小男孩:小博士,你看今天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
太阳:你为什么能看见我?
小男孩:因为你是光源,你发出的光进入了我的眼睛。
小博士:我不发光,为什么你也能看到我呢?
小男孩:这、这……
小博士:哈哈,不知道了吧!让我来告诉你,当光射向我们这些不发光的物体表面时,会被我们的表面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你的眼睛,你就可以看到我了。
小男孩:哦,原来是这样。
看完这则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我们能看到物体,是由于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有的是物体本身发出的光,有的是物体反射过来的光。
师:当光射向物体表面时,会被物体的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光的反射现象。
说明:通过课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平时不注意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还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实验探究,突出重点
1、提出问题
2、设计并进行实验
3、分析论证
4、得出结论
师:通过以上探究过程,我们知道了光在反射时,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把刚才大家探究的结果,叫光的反射定律。为了便于识记,我们把每句话归纳为四个字的话,如何提炼,下面小组交流一下。小组交流之后汇报交流结果:
生1:三线共面 生2:兩线分居 生3法线居中 生4:两角相等
说明:上述过程中,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分析,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验探究过程。
师:有了反射定律,我们就能够知道当一束光线入射到镜面一点时,它会向哪个方向反射.
(三)学生游戏体会光路的可逆性
师: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将会沿着什么方向射出?
生:可能会沿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师:(展示课件)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将会沿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由此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师:光的可逆性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你能隔墙观人吗?(生遥头)
师请一位学生甲站在教室外面,然后问教室里的学生乙你能看到甲吗?学生乙回答看不到,这时师在门口适当位置竖一面镜子,学生乙回答:“看到了”。师再问:“这时外面同学甲能看到乙吗?”。
师:甲发出的光线,经镜面的反射后,进入乙的眼睛,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乙发出的光线,经镜面反射后,进入甲的眼睛,所以甲能看到乙,而乙也能看到甲。
(四)、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师: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下面我让手电光分别射到镜子上和白纸上,大家观察反射情况相同吗?(师让手电光射向一面大镜子,转动镜子,使反射光线依次射向不同同学的眼睛,再让手电光射向一张白纸,并转动白纸。)
师:你的眼睛感觉相同吗?
生:不相同,手电光射到镜面上会产生耀眼的亮光,而射到白纸上则不会,
师:这是为什么呢?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镜子表面与白纸表面一样吗?
2、生活中光射到哪些物体表面时,会让你感到明亮耀眼?
生讨论交流
生1:镜子的表面比较光滑,白纸的表面比较粗糙。
生2:光射到比较光滑的物体表面时,会产生耀眼的亮光,而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会暗淡无光。
师:说得很好(展示课件)镜子的表面很光滑,当平行的入射光线,照到光滑的镜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互相平行的,这样的反射叫镜面反射,而白纸看起来,又平又光滑,实际却是凹凸不平的,当平行光射到这些凹凸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不同的方向,比较分散,这样的反射叫漫反射,分析比较这两个图可以看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正是由于它们发生了漫反射缘故。
(五)回顾反思、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生1:我知道了光在反射时的规律。
生2:我知道了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生3:我知道了漫反射可以使我们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师:那么在学习方法上呢?
生:通过本节实验,我知道了探究的方法。
师: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非常棒,同学们能够积极动手动脑敢于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像今天这样,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六)及时测评,反馈校正
(七)迁移拓展,课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