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钢琴有着“器乐之王”、“音乐王冠上的明珠”之称,是唯一的一件能与交响乐团相比拟的独奏乐器。在高校开设钢琴名作欣赏课,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著名钢琴作品极其内涵,对学生进审美教育,是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钢琴作品欣赏 审美能力 大学生 素质教育
钢琴名作欣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它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因而,在高校开设钢琴名作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对钢琴名作欣赏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心理健康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事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它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丰富的情感、稳定的情绪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对钢琴作品的欣赏可以调节情绪,丰富人的感情色彩。《礼记。乐记》中记载:“宫动脾,商动肺,徵动心,羽动胃。”充分说明音乐对人的情绪情感的的调节和影响作用。钢琴名作欣赏的过程也是人的情感不断丰富和提升的过程。它不仅能唤起接受者固有的自然情感体验,还能帮助接受者建立、培养新的情感,使学生原有的情感领域获得进一步延伸与拓展。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美好的热爱。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时,让从未体验过战争的学生感受中国人民抗击外族侵略的决心,激发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通过对钢琴名作欣赏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多呈现单一化倾向。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音乐课几乎可有可无,因而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着因音乐知识的匮乏而导致出现音乐学习“断层”。高校钢琴名作欣赏课是对学生音乐知识缺失的补充,是丰富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必由之路。
钢琴作品欣赏的过程,也是欣赏者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钢琴名作欣赏教学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与教师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已达到一定程度,其审美心理和感情世界也相对丰富,并逐渐成熟稳定。这一阶段以音乐欣赏课为主导,使学生广泛接触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钢琴音乐名作,进一步扩大他们的音乐感性知识和音乐视野,并通过讲授钢琴音乐创作的背景知识及艺术发展史,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钢琴音乐的美、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由此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其次,钢琴作品欣赏课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艺术语言理解力。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提到:“普通音乐课的首要目标应当是,提高每一个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也就是使音响变得更富有表现力的能力,并且还要鼓励他们对所领会到的一切做出感觉反映。”钢琴音乐史艺术化的语言,它的高低强弱,音色的敏感对比都有自己的内涵,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才能以具体生动的音乐美的形象诉诸学生的听觉,从而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
三、 钢琴名作欣赏可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食一种心灵的体操,它可以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好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钢琴名作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鉴赏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许多伟大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的学习和赏析,则将人性中最崇高和最卑微的方面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在泪水和笑声中使心灵得到了净化,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与音乐情感得以融合,在心灵的感悟中,通过音乐得到宣泄,使得心理平静下来,并且伴随着审美体验的价值意义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去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极为重视音乐教育的价值,他认为;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的多,音乐的节奏与音调有强烈的感染力,可以浸透心灵的最深处。热烈、宏伟的音乐,能帮助内向的学生摆脱胆小、孤僻,开阔其胸襟,使其充满自信。恬静、沉稳的音乐,能使浮躁的心情变得平和、安宁。钢琴音乐作品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给人的思想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可以从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的品评体会中,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培养起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可以解忧愁于欢乐,化愤怒于温柔,使精神得到平衡,情感得到调节和宣泄。最终将导致人精神的深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一些不良的气质和性情,使其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声乐之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钢琴音乐以无形的感染力,对大学生心理、情感、信念、道德品质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钢琴作品欣赏的过程,是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大学生陶冶情操、拓展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高校素质课程要充分利用音乐其内化作用,促进大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全,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腾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四川人名出版社,1998.
[2]王次昭.音乐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钢琴作品欣赏 审美能力 大学生 素质教育
钢琴名作欣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它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因而,在高校开设钢琴名作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对钢琴名作欣赏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心理健康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事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它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丰富的情感、稳定的情绪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对钢琴作品的欣赏可以调节情绪,丰富人的感情色彩。《礼记。乐记》中记载:“宫动脾,商动肺,徵动心,羽动胃。”充分说明音乐对人的情绪情感的的调节和影响作用。钢琴名作欣赏的过程也是人的情感不断丰富和提升的过程。它不仅能唤起接受者固有的自然情感体验,还能帮助接受者建立、培养新的情感,使学生原有的情感领域获得进一步延伸与拓展。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美好的热爱。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时,让从未体验过战争的学生感受中国人民抗击外族侵略的决心,激发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通过对钢琴名作欣赏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多呈现单一化倾向。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音乐课几乎可有可无,因而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着因音乐知识的匮乏而导致出现音乐学习“断层”。高校钢琴名作欣赏课是对学生音乐知识缺失的补充,是丰富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必由之路。
钢琴作品欣赏的过程,也是欣赏者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钢琴名作欣赏教学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与教师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已达到一定程度,其审美心理和感情世界也相对丰富,并逐渐成熟稳定。这一阶段以音乐欣赏课为主导,使学生广泛接触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钢琴音乐名作,进一步扩大他们的音乐感性知识和音乐视野,并通过讲授钢琴音乐创作的背景知识及艺术发展史,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钢琴音乐的美、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由此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其次,钢琴作品欣赏课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艺术语言理解力。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提到:“普通音乐课的首要目标应当是,提高每一个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也就是使音响变得更富有表现力的能力,并且还要鼓励他们对所领会到的一切做出感觉反映。”钢琴音乐史艺术化的语言,它的高低强弱,音色的敏感对比都有自己的内涵,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才能以具体生动的音乐美的形象诉诸学生的听觉,从而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
三、 钢琴名作欣赏可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食一种心灵的体操,它可以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好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钢琴名作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鉴赏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许多伟大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的学习和赏析,则将人性中最崇高和最卑微的方面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在泪水和笑声中使心灵得到了净化,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与音乐情感得以融合,在心灵的感悟中,通过音乐得到宣泄,使得心理平静下来,并且伴随着审美体验的价值意义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去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极为重视音乐教育的价值,他认为;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的多,音乐的节奏与音调有强烈的感染力,可以浸透心灵的最深处。热烈、宏伟的音乐,能帮助内向的学生摆脱胆小、孤僻,开阔其胸襟,使其充满自信。恬静、沉稳的音乐,能使浮躁的心情变得平和、安宁。钢琴音乐作品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给人的思想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可以从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的品评体会中,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培养起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可以解忧愁于欢乐,化愤怒于温柔,使精神得到平衡,情感得到调节和宣泄。最终将导致人精神的深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一些不良的气质和性情,使其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声乐之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钢琴音乐以无形的感染力,对大学生心理、情感、信念、道德品质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钢琴作品欣赏的过程,是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大学生陶冶情操、拓展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高校素质课程要充分利用音乐其内化作用,促进大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全,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腾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四川人名出版社,1998.
[2]王次昭.音乐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