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实验,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促进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实验,激发动机;开展探究实验,增强意识;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动手 探究 设计 激发 增强 培养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的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1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兴趣入手,通过激发可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动手,就必须把学习上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会使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浓,探索、创新的动机更强烈。
例如:在新授“金属的性质”这一节课时,首先介绍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然后在学习化学性质时,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给为学生实验,然后按步骤让学生分组实验,具体步骤如下:①取两支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的稀盐酸和稀硫酸,然后各插入一根铁丝,观察现象。②分别另取三支试管放入锌粒、镁条、铜片,分别倒入稀盐酸,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实验室制取氢气选用哪种金属与酸反应最合适,为什么?③取一只试管倒入硫酸铜溶液,然后插入一根铁丝,观察现象。④整理仪器,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现象和结果。其中有些学生看到的学习不明显,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找出原因:铁丝必须经过打磨,现象才会明显。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保守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了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学生实验成功后,既领略了成功的喜悦,又使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的动机达到了充分培养。
2 开展探究性实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0%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活动,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学生学完溶液后,教师让学生通过探究将饱和食盐水溶液和蒸馏水这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并写出鉴别的方法和结论。学生首先从已有的知识来考虑,他们想到的蒸发溶剂法,用这种方法将二者区别开来。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分析二者的差异:饱和食盐水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蒸馏水只存在水分子,这些差异导致了二者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不同。学生通过发散性思考,并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得出了许多鉴别方法:物理方法:①称重法,②电池导电法,③物块在溶液中的浮力测量法;化学方法:①蒸发溶剂法,②溶质溶解法;生物方法:①品尝法,②新鲜蔬菜失水法。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学生动手做碳酸钙与盐酸的实验,针对实验让学生探究,天平为什么失去平衡?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说物质消失了,有的说物质的质量变了,有的说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他们争先恐后的谁出了十几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或多或少的渗入创造性思维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3 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地综合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的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气水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的事实,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
根据上面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自己设计,自己实验,找出更简单跟好的方法。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实验设计的:用500ml的纯净水收集满二氧化碳,倒入约一半体积的水,塞进瓶塞,振荡飞,塑料瓶被压“瘪”了,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好理解,通过这个实验的探究,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学完碳的吸附性知识后,课布置一个课下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过滤器。学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和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实验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去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化学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智力和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广阔性和敏捷性都得到了开拓和训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让学生乐创、爱创,变成敢于创新的一代人。
【关键词】 动手 探究 设计 激发 增强 培养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的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1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兴趣入手,通过激发可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动手,就必须把学习上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会使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浓,探索、创新的动机更强烈。
例如:在新授“金属的性质”这一节课时,首先介绍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然后在学习化学性质时,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给为学生实验,然后按步骤让学生分组实验,具体步骤如下:①取两支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的稀盐酸和稀硫酸,然后各插入一根铁丝,观察现象。②分别另取三支试管放入锌粒、镁条、铜片,分别倒入稀盐酸,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实验室制取氢气选用哪种金属与酸反应最合适,为什么?③取一只试管倒入硫酸铜溶液,然后插入一根铁丝,观察现象。④整理仪器,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现象和结果。其中有些学生看到的学习不明显,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找出原因:铁丝必须经过打磨,现象才会明显。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保守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了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学生实验成功后,既领略了成功的喜悦,又使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的动机达到了充分培养。
2 开展探究性实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0%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活动,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学生学完溶液后,教师让学生通过探究将饱和食盐水溶液和蒸馏水这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并写出鉴别的方法和结论。学生首先从已有的知识来考虑,他们想到的蒸发溶剂法,用这种方法将二者区别开来。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分析二者的差异:饱和食盐水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蒸馏水只存在水分子,这些差异导致了二者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不同。学生通过发散性思考,并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得出了许多鉴别方法:物理方法:①称重法,②电池导电法,③物块在溶液中的浮力测量法;化学方法:①蒸发溶剂法,②溶质溶解法;生物方法:①品尝法,②新鲜蔬菜失水法。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学生动手做碳酸钙与盐酸的实验,针对实验让学生探究,天平为什么失去平衡?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说物质消失了,有的说物质的质量变了,有的说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他们争先恐后的谁出了十几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或多或少的渗入创造性思维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3 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地综合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的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气水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的事实,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
根据上面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自己设计,自己实验,找出更简单跟好的方法。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实验设计的:用500ml的纯净水收集满二氧化碳,倒入约一半体积的水,塞进瓶塞,振荡飞,塑料瓶被压“瘪”了,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好理解,通过这个实验的探究,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学完碳的吸附性知识后,课布置一个课下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过滤器。学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和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实验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去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化学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智力和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广阔性和敏捷性都得到了开拓和训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让学生乐创、爱创,变成敢于创新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