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到底会受多少辐射

来源 :健康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03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辐射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所谓“电离”是指生物体受到辐射时,某些组织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从而造成损害的过程。非电离辐射能量较弱,没有电离能力,如手机、电脑、微波炉、通信基站等设备发出的电磁波。电离辐射能量较高,对人体有害,主要包括a、β、y射线、X射线和中子射线。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电离辐射,只是辐射剂量极其微小,但在医院,却能经常发现“当心电离辐射”的黄色警示标志。医学上,一般采用毫西弗mSv来衡量辐射危害性,只有遭受100毫西弗以上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的概率才会明显增加。

医学影像检查都有辐射吗


  在医院,临床医生为了明确发病器官、所在部位、病灶大小以便于精准治疗,常常需要患者到放射科做各种影像检查,包括超声、×线拍片、CT、MRI(磁共振)等。这些检查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大吗?
  事实上,我们在谈辐射伤害时都必须紧紧地与剂量联系在一起。下面,我们就为这些医学影像检查的辐射剂量排个名。
  ●B超
  辐射:无
  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呈像。就像挑西瓜一样,边敲边看显示病灶情况,完全没有辐射。
  ●磁共振成像(MRI)
  辐射:无
  磁共振成像(MRI)有时也被称作核磁共振,它没有核,更没有辐射。它的显影原理,就是将身体里的水分子摇一摇振动,然后再平静下来,以此来探测水分子的变化。水多的地方就是磁共振成像信号最强的地方,大脑、脊髓、椎间盘、关节软骨是磁共振最爱的部位。
  ●X光摄影(平片)
  辐射:很小,0.1毫西弗
  一次胸部X光檢查,大致相当于日常生活10天所受的辐射,或者是坐十几个小时飞机所受的辐射。X光会穿过人体,遇到被遮挡的部位,底片上不会曝光,洗片后这个部位成为白色。
  ●CT
  辐射:较高,2~15毫西弗
  CT的检查原理是×光会分层穿过人体,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来看。CT检查的辐射量要高出×射线10倍、30倍,甚至是上百倍,这与CT机性能、扫描部位、成像的清晰度有关,尤其是腹部多期增强CT的辐射量相对较高。但也不必太紧张,目前CT检查的辐射量都在安全范围内,而且CT设备中的×线管就像日常用的灯管,有不同的瓦数,还可调亮度,因此辐射量不是恒定的,是可以调节的。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
  辐射:有,但不大,0.1~5.2亳西弗
  这是一种核医学检查,但请大家不要谈“核”色变!它是针对人体内组织血流、功能代谢及生理生化成像。它的检查原理是借助于微量核素药物、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新技术,高灵敏反映人体内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功能代谢及生理生化的成像方法。该检查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早期推断脑、心脏、肾脏、肝、肺、甲状旁腺等人体各脏器的功能改变,血液供给和代谢改变等。如:全身骨显像(4.2毫西弗):一次检查可以对全身骨骼进行扫描,对各种良恶性骨疾病的灵敏度非常高(可探测出90%以上的病变)。甲状腺扫描(3.6毫西弗):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各种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SPECT检查辐射量不高,不会对周围医护人员、家属造成辐射损伤。全身骨显像可较×等影像检查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上图中×片显示阴性(右),但骨显像(左)发现右侧股骨上端骨转移灶。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辐射:有,PET与CT辐射剂量叠加,最大仅有15毫西弗
  与SPECT的局部检查不同的是,PET/CT针对的是全身检查。作为目前最先进的分子影像检查,可以集中进行全身肿瘤寻找和疗效评判。大部分肿瘤的葡萄糖代谢是增高的PET/CT可以一次检查就明确全身的代谢情况,在形态发生改变前就发现病变,被戏称为筛查肿瘤的核医学高级检查方法。
  这种检查适用于这些人:
  临床高度怀疑肿瘤却找不到原发灶:已经确诊肿瘤却不知道是否有远处转移:放化疗后想及时判断疗效,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的患者。
  虽然属于核医学范畴,但检查的辐射剂量却不并大,扫描一次全身PET/CT最大也只有15毫西弗,是低辐射剂量、非常安全的医学检查。以吸烟者为例,如果每天吸1包烟,每年受到的辐射剂量是35毫西弗,远大于大多数的医疗辐射剂量。
  其实,负责医学影像的医生们承担着比病人高得多的辐射风险,毕竟病人检查是偶尔的,医生却常年与辐射为伴,同时也尽可能把对病人的伤害降到最低,为他们点赞。


其他文献
专家名片:施军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肝病专家,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临床医学博士后。  许多人不知道,脂肪肝也会导致肝硬化,快的只需三五年。更重要的是,它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代谢疾病的后备军。  肝病專家、杭师大附院副院长施军平教授说,这么多年来,他每次体检,肝脏都很健康,靠的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他的观点是:去健身房不如管好嘴,吃饭只吃七成饱,平时多关注自己的腰围变化。  脂
期刊
骨质疏松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未予重视,但它却可能给老年人带来沉重的一击。骨质疏松给骨科手术造成不少难题,尤其是术后内固定的松动、断裂及再发骨折等并发症。  79岁的申屠大伯因不慎外伤导致左肱骨近端骨折,在医院做了内固定手术,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了。本以为申屠大伯能安安稳稳进行术后康复,慢慢恢复起来。可没想到的是就在出院后没几天,他再次不慎扭伤导致左肩疼痛难忍。家人带着申屠大
期刊
每年的4月是全国爱国卫生月。提起爱国卫生运动,年纪大点的人都会十分动情地向你讲述过去全民动员搞卫生、除四害的情景。  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爱国卫生运动历史悠久,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我们的家园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变得越来越整洁、干净,疾病的传播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个人卫生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有条件天天洗澡,每天换洗衣服,但是,一些常规的个人卫生习惯真的足
期刊
高中生庄一麦同学家里有多位医生,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也立志从医。自从看到有学生猝死,因急救方法不当而造成意外伤害等报道,他就非常想学习正确的急救知识。于是,庄一麦参加了心肺复苏培训班,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急救志愿者。  目前,大眾对急救的认知误区不少,甚至缺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这位高中生一样,积极学习正确的急救方法,就能帮助更多人。  对中学生而言,运动是学业解压的良方。但在运动中可能会出现损伤,这时
期刊
很多人把休克、昏迷、晕厥、心脏骤停混为一谈,其实,这四种情况都不是独立的疾病,也不是疾病的名称,更不是一种相同的疾病,而是不同的四种危险状态,病因、临床表现、危险程度、救治方法也完全不同。  休克  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微循环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组织细胞缺氧与代谢异常、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休克是严重疾病的表现,是病情危重、凶险信号之一,如不及时
期刊
幼儿是指满1周岁至满3周岁前的孩子。处于此阶段的幼儿,一般在13~24个月时开始逐渐学习自主进食,尝试各种家庭日常食物,经过一年膳食模式的过渡和转变以后,在2~3岁时开始进食接近成人的食物。如何正确的选择食物对于维持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保证充足且优质的蛋白质摄入  这是提高幼儿免疫力的重要基础。奶类、瘦肉、海产品等富含蛋白质,奶类和瘦肉的供应量受季节的影响较小,海产品一般在夏季较多,冬季冷冻
期刊
袁先生一向身体健康,没怎么生过病。一个多月前,他在工地上抓到了两条蛇,放生了一条。他想,“蛇胆是一种中药吧,听说营养价值很高的。”然后把另一条蛇的蛇胆给生吃了。这一吃,吃出了问题,原本身体很好的袁先生,感觉不舒服了。  “右边胸口痛,肚子痛,还莫名其妙地发热。”袁先生在当地医院就诊,但是当地医院不能检测寄生虫,也没法治疗,只好建议他转院来杭州。辗转之下,袁先生来到了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经过寄生
期刊
生孩子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很多人在无意中怀孕,也有很多人想要宝寶却迟迟没有结果。男性一次能排出上亿颗精子,而女性每月只排1个卵子,精卵的相遇看起来像牛郎见织女般困难。有人动了脑筋:排卵期同房不就好了?精子和卵子都不浪费嘛。  那排卵期同房真的靠谱吗?不一定!如果刻意在排卵期同房,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排卵期同房为啥不靠谱  首先,排卵期不一定算准。不管是根据月经推算,还是试纸,都不能准确推算排
期刊
不少女性会担心,使用激素会导致发胖。事实并非如此。前年李女士無缘无故重了五六斤,是临近更年期雌激素缺乏,新陈代谢慢了。经雌激素治疗半年多,李女士适当控制进食量,坚持运动,体重反而下降了八斤。  缺乏雌激素反而会发胖  内分泌大家庭有近150位成员,雌激素只是其中的一员。平时,激素看不见也摸不着,大家只有在化验单上才了解它们的存在:促甲状腺素、T3、T4、胰岛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女性的各种内分泌器
期刊
胖了10年的小伙子一个月瘦13斤  19岁的小磊(化名)最近一个月瘦了13斤,这是他近几年来减肥最成功的一次。小磊身高1.88米,体重138千克,体重指数(BMI)高达39,是标准的肥胖人群。  当然,胖不是一口吃成的。小磊的母亲介绍,小磊从小就喜欢吃汉堡、薯条、肉等高热量的食品,对饮料爱不释手,但不喜欢运动,最大的爱好是睡懒觉。从9岁开始,小磊几乎一直是同龄孩子中体型最胖的那个,初中毕业时,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