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生长的力量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j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H1(2014)5-02-01
  在新课改背景下,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新理念,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不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一味的照搬模式,就会让我们的课堂像邯郸学步,适得其反。作为一名一直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我认为课堂教学无论怎样变革,总有一些一脉相承的不变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教学的本质。守住本质谈变革,我们的课改之路才能走得更远。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好的语文课堂,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课堂上,孩子们读书、写字的姿势是否正确,是否有注意倾听的习惯,是否会朗读、会默读(注意朗读的腔调、默读的速度),写字时笔画是否规范,间架结构是否妥当,都是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注意与强调的。教师有好的教学习惯,时间长了,也就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歪歪斜斜的坐姿视而不见,对学生听起来并不舒服的朗读腔调听而不闻,这堂课就算设计得再精彩,也会大打折扣的。
  二、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语文课是语言文字训练课,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可我们总是会不小心忽略了语文的特质,把说明文上成常识课,把哲理故事上成思想品德课。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要紧扣文字,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他(她)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达成了思想教育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样的课才是语文课。语文教师要忌简单的说教,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
  北京市小语专家王文丽说得好:“站在语文的视角看语文。”“语文有鲜明的思想性,但不要让思想性独占课堂。”“教育是感染,是影响,是熏陶,是浸润,而不是说教。”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成为对孩子们的一种感染、影响、熏陶、浸润,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个大课题。
  三、善于创设情境
  专家说,文字是有温度的。此话有理,但文字的温度需要细细咀嚼、品味才能感受得到,这对孩子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文本与学生之间创设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把语言文字的温度传递给孩子们。利用文本的留白创设情境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桥梁。例如在课文《二泉映月》中,阿炳的坎坷经历,课文中并未述及,学生又缺乏生活体验,很难感同身受。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春雨绵绵的早晨,阿炳带着心爱的二胡,走向他经常卖艺的那个角落——
  夏日炎炎的中午,阿炳还坐在街头拉着二胡——
  秋叶飘零的傍晚,阿炳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撞到了路边的一个水果摊——
  冬雪飘飘的清晨,阿炳醒来,感觉自己发着高烧——
  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情节,选其中一个情节写下来。这样学生就走进了阿炳的内心,体会到了阿炳生活的艰难与落魄,理解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段文字的内涵。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小学的课文中,这样可供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留白不胜枚举。
  四、朗读的指导要重感悟、重会意,而不是重技巧
  朗读是一项语文基本功,语文课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越来越成为广大同仁的共识。但是如何指导学生的朗读,我们在很多时候做得还是欠妥。如《月光曲》有一段盲姑娘的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老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哪有多好啊!”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体会到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的爱,理解盲姑娘内心的那份渴望,这段话自然就读好了。但如果老师在这里只一味强调某某词应该重读,那最后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话再说回来,朗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只重技巧,不重对文本的感悟与会意的朗读,其朗读的意义又何在呢?
  五、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课堂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文课堂。除了对教学的设计与把握,教师的谈吐、见地,教师对课堂上细节和生成的处理,无一不体现教师的素养与智慧;好的课堂总是使人如沐春风,深受感染。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造诣往往是有心人长期历练得来的。
  语文课堂的变革让我想起早年读过的一篇文章《真之叶》,作者这样谈自己的散文创作:
  “语言好比是叶子,点缀在你思想的枝头。假如没有这些绿盈盈的可爱的叶子,谁会对你那光秃秃的枝干发生兴趣?”
  “我只顾到处找叶子,竟忘记了自己的枝干!属于我自己的叶子,只能从我自己的枝头上长出来!用自己枝干中的水分、营养催动那些孕在枝头的嫩芽,让它们挣破羽壳,展开在阳光下,不管它们是尖尖的还是圆圆的,不管它们是阔大的还是细小的,它们总是有别于其他树叶,它们才是属于你自己的。”
  散文创作如此,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摒弃一些华丽附着,还原语文课堂的本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具有生长的力量。愿我们的课堂长出“真之叶”!
  (作者单位:山西省沁源县城北学校046500)
其他文献
编号:G40(2014)11-01-01  作者:黄民佳  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在工作中不乏遇到一些行为叛逆的学生。这些学生常常存在着逆反和对抗心理,难于管教,给教学活动造成极大的阻碍,使其不能顺利进行。其实,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在心理、生理发育到高峰期时,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反应。尤其是一些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的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不听从任何劝解,对他人的言行都表示怀疑、反感,将自
期刊
编号:K2(2014)11-03-03  作者:胡林俊  一、问题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语言表达要尽可能准确,要有明确的指向,界定清晰。  科学的设计问题是问题有效教学中的根本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理解、充分掌握,对历史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真正做到咬文嚼字,不要使所提问题出现歧义,让学生无所适从,背离教学目标。  二、问题的层次性  认知规律决定了人们认识问题往
期刊
编号:H3(2014)8-04-03  我们学生学英语,掌握词汇的数量是必不可少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没有了词汇,也就谈不上句子,更谈不上文章,所以记单词对我们就显得极其重要。记忆单词关键有二:一是持之以恒:每天坚持记忆一定量的词汇,过几天再回头复习一次,这样周期循环,反复记忆,经常使用,就会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并牢固掌握。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开始,就要坚持下来,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切不可三天打鱼
期刊
编号:G41(2014)11-02-03  作者:施秀程  要使思品高效课堂更好的实施好,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学习的快乐,老师在课堂中得到解放,使在45分钟收到更大的收效,我认为,作为我们思品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思想中重视,及时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的思品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造成我们老师思品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
期刊
编号:H3(2014)11-03-01  作者:魏 东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对学习真正热爱了,对学习产生兴趣了,才能取得更为良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是推动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动力和保持其持续学习的主要因素。正如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力,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无效为有效,
期刊
编号:O1(2014)12-04-01  作者:崔俊兰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但只有让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与生活接轨,才能真正叩开数学这扇神秘而美妙的大门。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会把数学看作是一门学科一个教学任务,使得理论与实际分割开来。其实,数学是源于生活的,并且也能通过灵活的运用去指导我们的生活。我认为让数学融入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发现生活
期刊
编号:G40(2014)11-03-02  作者:安 燕  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作为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更应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来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  一、精心设计教育活动
期刊
编号:H1(2014)12-04-02  作者:辜智勇  在上作文讲评课之前,先说说作文批改,因为“批改”是“讲评”的前提。实践中,作文的批改有几种倾向值得关注,一是作文批改演化成错别字、病句的批改。这种批改方式容易误导学生把作文的关注点放到错别字和病句上,而忽略了对作文整体的关注,如切题、立意、表达等。二是写一些“万能”总批,什么“语句通顺”“中心突出”“结构完整”等套话,这种指导缺少针对性,学
期刊
编号:O4(2014)5-02-03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高考的实验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考实验的设计性、创新性来鉴别考生独立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如果我们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想让学生在高考中实验少失分,再沿袭老的实验课教学模式,那么“高考实验题将是物理考试中的重灾区、高失分题,实验题上丢了许多分……”。  基于以上现状,尝试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使学生
期刊
编号:O1(2014)5-01-02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是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