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干课程,对于学生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学科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干课程,对于学生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包含三个要义。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不使一个学生掉队”而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是其出发点和归宿。按照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教师能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并从学生的实际出發启发引导他们从而获得力所能及的发展。这样“差生”也能成为优秀学生,从而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
2、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个性结构优化的教育,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理想抱负,甚至迥然不同的资质禀赋,素质教育正是从这些差异出发,采取扬长避短、长善救失的办法,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造就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个性。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个性,又全面发展人的个性。这样的教育,其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多规格、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于是它在客观上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3、素质教育是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确定了学生独立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我教育,激励学生主动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把学生当作容器、看作机器,真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机械式的体力劳作式的答题做练习,就是学生的生活,学生不堪其苦、不堪其累,于是出现厌学的现象。而素质教育则把学生当“人”看待,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如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等等,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发展、自主自得的过程。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学生乘“兴”而来,乘“兴”而动,乘“兴”而学,乘“兴”而往。素质教育之所以肯定“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愉快教学”,其理在此。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策略
1、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必然是多元的教学目标,大体说来,可以分成这样三类: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认识体系。认知体系是主体对于客体的把握,具体包括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这类目标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目标,它是由国家规定并要接受国家和社会检验的。二是一般学科能力。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更具有综合性和基础性,包括学习技能,搜索、整理、运用资料的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试的,但它们恰恰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尤其是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三是兴趣、态度、意志等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认知和情感互为目的和手段。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应当通过长期的培养,使之人格化、品质化,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十分重要的方面。三类目标归纳起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当是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凸显德育功能,加强语文教学的训练,加强审美教育。
2、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从心理学角度说语感是一种心智技能。教师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产生“顿悟”之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感受,去体验,了然于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所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
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认识。尤其是新课教学时,教师在范读之前提出帮助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引着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了文章的含义。
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了思想感情不同,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在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了。
3、坚持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语文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发展,在社会生活中被学习、运用,又为社会生活服务。语文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人的文化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从人的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无疑是属于首位的,不但是出于参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还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语文作为一种思维、交流与生活的工具,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是开放的,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么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就应当多么广阔。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构成完备的教学内容体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但是必须强调实施开放式的语文教学。首先,一定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敢于并善于在学校这各大环境中进行各种阅读、交流,从而真正体现一种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其次,教师的课堂用语、与学生交谈的生活语言、批改作业的书面语言等都应规范化,有一定的文采,不能随心所欲,教师的书写更应规范。只有保证了这两点,才可能真正实施开放式的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学科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干课程,对于学生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包含三个要义。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不使一个学生掉队”而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是其出发点和归宿。按照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教师能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并从学生的实际出發启发引导他们从而获得力所能及的发展。这样“差生”也能成为优秀学生,从而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
2、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个性结构优化的教育,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理想抱负,甚至迥然不同的资质禀赋,素质教育正是从这些差异出发,采取扬长避短、长善救失的办法,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造就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个性。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个性,又全面发展人的个性。这样的教育,其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多规格、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于是它在客观上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3、素质教育是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确定了学生独立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我教育,激励学生主动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把学生当作容器、看作机器,真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机械式的体力劳作式的答题做练习,就是学生的生活,学生不堪其苦、不堪其累,于是出现厌学的现象。而素质教育则把学生当“人”看待,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如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等等,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发展、自主自得的过程。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学生乘“兴”而来,乘“兴”而动,乘“兴”而学,乘“兴”而往。素质教育之所以肯定“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愉快教学”,其理在此。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策略
1、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必然是多元的教学目标,大体说来,可以分成这样三类: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认识体系。认知体系是主体对于客体的把握,具体包括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这类目标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目标,它是由国家规定并要接受国家和社会检验的。二是一般学科能力。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更具有综合性和基础性,包括学习技能,搜索、整理、运用资料的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试的,但它们恰恰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尤其是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三是兴趣、态度、意志等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认知和情感互为目的和手段。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应当通过长期的培养,使之人格化、品质化,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十分重要的方面。三类目标归纳起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当是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凸显德育功能,加强语文教学的训练,加强审美教育。
2、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从心理学角度说语感是一种心智技能。教师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产生“顿悟”之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感受,去体验,了然于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所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
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认识。尤其是新课教学时,教师在范读之前提出帮助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引着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了文章的含义。
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了思想感情不同,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在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了。
3、坚持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语文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发展,在社会生活中被学习、运用,又为社会生活服务。语文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人的文化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从人的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无疑是属于首位的,不但是出于参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还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语文作为一种思维、交流与生活的工具,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是开放的,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么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就应当多么广阔。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构成完备的教学内容体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但是必须强调实施开放式的语文教学。首先,一定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敢于并善于在学校这各大环境中进行各种阅读、交流,从而真正体现一种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其次,教师的课堂用语、与学生交谈的生活语言、批改作业的书面语言等都应规范化,有一定的文采,不能随心所欲,教师的书写更应规范。只有保证了这两点,才可能真正实施开放式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