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格拉底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r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格拉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第一个使哲学的研究内容从自然转向人的内心的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以身殉道的哲学家。他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他乐于与人交谈、劝人从善,并以此为己任;他忠于自己、不畏强权、捍卫正义并为此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追求真知,是真理的绝对忠实者。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不光是一种理论探讨,更是一种人生实践。
  【关键词】苏格拉底;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前470年—前399年)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西塞罗认为苏格拉底最崇高的特色是:“他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上,带到了家庭中和市场上”。
  一、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灵的转向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二)灵魂不灭说
  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
  (三)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
  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苏格拉底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四)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在苏格拉底的讽刺的消极形式中存在着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积极成果。在发问的过程中,苏氏给予学生以最高的智慧,此即有名的苏格拉底反诘法。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
  二、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因此苏格拉底一生都很清贫。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
  三、伦理学说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人控告有罪,罪名主要是两项:不敬城邦所敬的诸神而引进了新神,并败坏了青年,结果被判刑。朋友们打算营救他逃离雅典,但他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必须遵守雅典的法律,因为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他不能违背。苏格拉底认为城邦的法律是公民们一致制定的协议,应该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只有遵守法律,才能使人民同心协力,使城邦强大无比。这既是苏格拉底一生的理想和信仰,也是他最后慷慨以身殉法的内在动力。所以他十分自觉地接受了死刑,在临终前仍同朋友们讨论哲学问题。在时间到来时,他安详地喝下了毒酒,用自己的生命和哲学报答了祖国城邦,终年69岁。在苏格拉底一案中,一方是追求真理、舍身取义的伟大哲人,另一方则是以民主自由为标榜、被视为民主政治源头的雅典城邦。孰是孰非,谁善谁恶,不那么泾渭分明,感情上的取舍则成为一种痛苦的折磨,因而其悲剧色彩愈加彰显。
  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同他的生活实践融为一体的,而他个人的命运同雅典的命运是不可分的。他为了祖国追求善的理想,而他的祖国则用死刑酬答了他的贡献,成全了他的哲学。苏格拉底没有丝毫的激愤、畏惧或是悲哀,而是依旧用他智慧的语调诚挚地奉劝着一切。他明白他是神的使者,这一切都是神的安排,他还有他生命未完成的部分,而死恰恰能给他一个完美的结局。
  
  参考文献
  [1]贺麟,王太庆译.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2)[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英)罗素.张作成译.西方哲学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围棋吧成为中国网络围棋对弈平台新势力,诸多门派在这里立足,百花争妍,清香满园。其中,中国联通棋友会组织严谨,发展迅速,颇显气度。  不久前,中国联通棋友会在围棋吧举行了第一届中国联通“制茶世家杯”网络围棋赛,获得了广泛好评。这项比赛由热心棋友制茶世家提供独家赞助,“制茶世家”确实是制茶世家,居于名茶产地福建的他专门生产销售上好的铁观音,在业内颇有影响力。因为对围棋的喜爱,对围棋文化的认同,他加入了
期刊
Tycoon Wang Jianlin shares the secrets of his success in his best-selling biography One of Asia’s richest people,Wang Jianlin,who made a fortune with his giant
期刊
由于我国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很多建筑都会带有地下室.但很多地下室都存在渗漏水问题,使得地下室的功能没有充分被利用.而地下室渗漏引发的诸多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他们必经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必须要给予德育教育工作方面以充分的重视,并对当前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进而最大限度发挥德育
众所周知,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定理之一,运用它独特的结构形式:a2+b2-c2=2abcosC.在求解三角形中的化简、求值、证明时有着非常广泛的作用和独特的魅力,“用活”余弦定
国外快时尚品牌的冲击、电商的分流、休闲服饰集体关店潮、企业老板跑路??在2014年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众多品牌经历了九曲回肠的阵痛。基于此,我们从一些具有行业代表性的
外出返家要洗净头发外出返家最好先洗净头发,因为病毒可透过飞沫传播,只要你置身于密封式空间,病毒的悬浮粒子便会随空气漂浮,头发成为这些悬浮粒子最佳藏身之所,返家后若不
期刊
本文通过回顾广西土地储备发展历程、取得成效、当前面临新形势,提出了我区土地储备转型发展的建议.
企业运营和发展中,薪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激发员工活力,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文章结合企业运营和发展基本情况,介绍了现代薪酬管理的理念和特点,希望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