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语文字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几千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大量以福、禄、寿、喜、吉、大吉、万寿无疆等吉语文字作为装饰的纹样,使用在器物和服饰上,它们或是单独成组,或是将吉祥文字与吉祥图像相结合,通过字形的巧妙变化,是文字与图像有机地融为一体,整体图像既是字又是图,使吉祥文字的寓意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饱满。
1月24日, “吉语迎春——清宫文物特展”在沈阳故宫开展,本次展览展出了50余件带有吉语纹饰的清官文物,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清宫文物的精美华丽,也能够感受到清宫过节时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也有助于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祈福文化。
福
福,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即千顺百吉归为福。福,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吉祥愿望,也是最为常见的吉祥符号之一。 《说文解字》中记载: “福,祐也。”赐福,保佑,是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心理反映,进而衍生出祈福文化。
清红缎平金锁线蝠寿活计(图1)活计是织绣类小件配饰的统称,可以有多种组套与搭配形式。此套活计共8件,包括荷包、表套、扇套、镜套等。它们均以红缎地为面料,上用平金锁线绣出“福”字,两侧绣有蝙蝠、寿桃。蝙蝠代表“福”, “寿桃”表示幸福、长寿,组合在一起,寓意“福寿双全”。
万
卐,既是一个图形符号,又是一个音形义具备的汉字,读作“万”,以它作装饰,俗称“万字纹”。由于本身富于变化,加之通过与不同内容的纹样组合,万字纹可变化出多种多样的造型,在明清时期被广泛运用。清代皇帝使用这种纹饰,象征千秋万代,永世流传;平民百姓以此用来祈盼子孙绵延、福寿安康。
清光绪款矾红海水摇金万字碗(图2)碗为敞口,弧腹,圈足露胎。碗里为白釉素地,口外沿、足上沿各有一圈描金,口外沿下有一圈矾红,碗外壁上部绘有4个系着彩带的描金卐字,下部为海水江崖纹,整体图案象征“江山万代”“江山永国”。碗底施白釉,内有朱红色楷书“大清光绪年制”6字2行款。此碗胎薄体轻,色彩亮丽,是清晚期的宫廷传世品。
清黑漆嵌螺钿果盒(图3)盒圆形,盖与器身子母口扣接。通体髹黑色漆,外壁均以嵌螺钿技法装饰,盒盖圆形开光内中心装饰团菊图案,旁有4只蝙蝠衔卐字,间饰缠枝纹;盖面及盖、盒、底口沿均饰焦叶纹,盖、盒外壁四周均饰蝙蝠衔卐字及团菊、缠枝纹,整幅图案取其“万福”之意。盒内置9个小格子,是清官盛放食物的食盒。整个漆盒,嵌螺钿选料精良,镶嵌工艺臻美,漆面光亮平滑,是清代螺钿工艺中的精品。
清红缎万字地团寿夹袍(图4)清宫后妃于内宫、园苑所穿的日常夹袍。圆领,大襟右衽,袖口为大挽袖2层平袖式,大襟3道镶,袖口4道镶,另于左右腋下制成云头形状装饰。衣身为红缎地,表面满绣平银“卐”字纹,间以平金团寿字。领口、大襟、左右开裾及挽袖均缝以3道镶边,分别为两道蓝地平金“卐”字纹及黑地绣平银“卐”字纹和平金团寿纹。两侧内袖为白色缎,绣平银“卐”字纹和平金团寿纹,与外衣及镶边相呼应。衣里为黄绸。袍上缀扁圆铜扣4枚,圆扣1枚。此件衣服制作精美,图案以吉祥文字为主,寓意“万福万寿”。
喜
“喜”字,最早出现是一个鼓的形状加一个笑的口形,表示喜庆的典礼。后来演变成一双手捧着吉字,一张笑口在下。喜字在传统文化中寓意喜庆、平安、婚姻,其意深得社会各阶层喜爱,所以经常出现于各类文物之中。双喜字则更体现大喜、大庆、大吉、大利之意,在传统文化中已成为幸福、欢乐的象征。
清同治款红地喜字盘(图5)同治十一年(1872)皇帝大婚,御窑厂奉旨烧造了大量瓷器以供使用,这批瓷器主要包括餐具和日用器物,为烘托吉祥喜庆的气氛,此类瓷器均工艺精湛,配色艳丽华贵。此盘内外壁满施珊瑚红釉,盘口描金,盘心中央为一个描金团寿字,四周为外扩散排列的6层128个金色“喜”字,整件器物突出了浓烈的“喜庆”主题。盘外壁以粉彩分别绘莲花、菊花、牡丹三组缠枝花卉,取“富贵连绵”之意。盘底施白釉,内有红彩楷书“同治年制”4字2行方款。清缎地平金银双喜字火镰(图6)清代宫廷日常的随身用品,与火石与火绒配合使用。火石就是燧石,高速撞击时会有火花;火绒一般用艾蒿,晾干揉碎成绒状,艾蒿本身就有防虫防潮特点,点燃后还有一股药香,很实用;没有艾绒,其他细绒均可代替。此火镰近似于方形小包,顶部有系绳的镀金半圆环,可用绳子悬挂在身上或装入特制的荷包中,随身携带。镰身用红色缎制成,彩绣平金祥云和蝠纹,中间绣有双喜字,整体图案带代表了喜庆、幸福。下部两侧包角和弧形底梁均为铜制镀金,满饰缠枝花卉纹,最下部为片状弧形金属磨口。此物为清官大婚时所用的实用品。
清透雕双喜翡翠坠(图7)此坠由整块碧绿的翡翠雕刻而成,总体呈长方形,透雕一个双“喜”汉字,字体端正,楷书严格。喜字笔划边缘均起凸线,使得字迹棱角分明。翠的质地细腻、坚实。翠佩上部系有黄色丝带,带中央穿系一颗珊瑚雕刻的圆珠,珠两侧各有一条螭龙,中央为双“喜”字。珊瑚珠上下两端,各饰白色小珍珠米珠,并在米珠中縫制有红珊瑚米珠串成的“卐”字纹。翠佩下部雕有圆弧形连带,上系四组黄丝绳编结的装饰,绳上均穿饰有白色米珠和红珊瑚米珠。此坠为婉容大婚时所佩带的珍贵翠佩。
清红绸彩绣兰襟夹氅衣(图8)氅衣,是清代宫廷后妃穿在衬衣外面的日常服饰之一,也是后妃服饰中花纹最为华丽、做工最为繁缛、穿用最为频繁的服饰之一。此袍圆领,大襟右衽,左右开裾至腋下。双挽舒袖,袖端日常穿用时呈折叠状,袖长及肘。袍由桃红江绸制成,其上彩绣兰、蝶。领、袖、襟镶边四道,由外至内分别为蓝色正“卐”字织缎,黑色纹彩绣兰蝶、平金双喜字,蓝地海棠纹绦,银灰地梅花绦。衣里为鹅黄绸。缀扁圆铜扣五枚,领口缀圆铜扣一枚。
寿
寿, 《说文解字》中记载: “久也”;古人云: “寿居五福之先”。人们认为“寿”和“福”一样,都是吉祥符号。千百年来,寿与福、禄、喜并列使用,成为美满、吉祥的象征。 清雍正款矾红白蝠寿纹大盘(图9)盘为敞口,弧腹壁,平底,浅圈足。内壁施白釉,胎质细腻如玉,盘内中心绘矾红团寿纹,四周用红彩绘9只蝙蝠,设计简单而雅致。外壁施珊瑚红彩,颜色亮丽,留白处装饰32只蝙蝠飞翔其上,蝙蝠绘制巧妙,在红地映衬下立体感强烈。因蝠与“福”谐音,寓意“福寿”“长寿”。底有青花双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6字2行款。本品正是雍正50大寿时的贺寿御礼,存世极少。盘心绘饰的团寿纹,独特而新颖,左右对称,外观规整协调,内部变化多端,有别于后世。
雍正皇帝尤喜祥瑞,所以当时内廷各式工艺品多饰瑞物,加之雍正帝具有近乎苛刻的审美性格,非常留意宫廷艺术品的制作,对瓷器纹饰讲究“文、雅、精、细”,为达此效果往往不惜多次修改稿样,直至完美。因而雍正御瓷纹饰多笔逸丽清新,构图别具一格。
清雍正款斗彩寿字桃纹盘(图10)盘为敞口,弧腹,浅圈足。盘内口沿及盘心各饰两道青花弦纹,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斗彩寿石、灵芝、仙草和11枚寿桃,桃树枝干比较抽象地盘曲缠绕成一个“寿”字,用桃祝寿、祝福正是取其长寿、辟邪之意。整体图案协调美观,吉祥寓意明显。外壁等距绘6组寿桃,每组寿桃5枚,其间分别隔以3个矾红变体“寿”字和3个青花如意纹饰,极富装饰效果。此盘整体造型优美,胎质细腻,色彩清新。底部青花双圈内有青花楷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2行款。
清掐丝珐琅玉石月季盆景(图11)清中期宫中陈设品。盆为深盆状,圈足外撇,掐丝珐琅制成;盆口部为圆口折沿,沿外素面鎏金,沿上为蓝地饰一周红、绿色缠枝花卉纹;盆腹以蓝色珐琅为地,上饰3组5只蝙蝠围绕一团寿字,寓意“五福捧寿”;腹身间饰五彩祥云,腹下部为焦叶纹,足沿素面鎏金,外饰蓝色几何纹。盆中主景为月季花,以粉红碧玺做花瓣,碧玉为花叶,制作精细,颇具匠心,当为宫中帝后寿诞特制的祝寿礼物。
清掐丝珐琅龙凤纹果盒(图12)盖面拱起,盖与身合成圆形,子母口,圈足。通体施蓝色珐琅釉,掐丝填红、黄、白、蓝、红、黑等色。盖面饰龙凤团“寿”字纹,盖、盒口沿饰一周回纹,盖及盒外壁分别以八宝纹分成四组开光,开光内各有六只仙鹤飞舞环绕一团“寿”字。圈足饰彩色几何形纹饰。此盒为祝寿时所用的食盒,有祝寿、长寿的吉祥含义。
吉
吉,为善,为利,常与“祥”字组合使用。古代时“吉”和“祥”分开使用,但又常常相伴而行,如《左传·禧公十六年》中有“是何祥也?吉利焉在?”《周易·系辞下》中也有“吉事有祥”之句。祈求吉利、吉福是入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清掐丝珐琅象驮宝瓶(图13)清乾隆朝宫廷陈设品。通常放置于大殿内侧堂陛之上,用以殿上陈设,为成对使用。大象俯首而立,长鼻微卷,神态生动;象身為掐丝珐琅制,上装饰有横纹;象牙、耳、尾、鞍鞯、宝瓶及其上饰物均为鎏金;鞍鞯上錾刻花纹,并以填珐琅制宝相花和回纹等。象背驮有“大吉”葫芦宝瓶,瓶口中央插有祥云托起的太极饰品,两侧为两支鎏金如意头铜饰,下面悬系“磬、鱼”等装饰物,因磬代表吉庆,鱼代表余,以此象征吉庆有余;又因大象四只稳固,则寓意天下太平、江山永固。整件器物寓意吉祥,为清代宫廷殿上用品中最重要的陈设品。
清蓝绸彩绣菊花团寿纹镶边棉袍(图14)此袍为清官后妃于内宫、园苑所穿的冬季朝服。圆领,大襟右衽,双层阔平袖呈折叠状,袖长及肘,身长掩足,裾不开,直身式袍。领、袖、襟镶边四道,由外至内分别为团寿织金缎,黑地彩绣菊花平金团寿字、回纹花卉图案、黄地梅花绦;袍身彩绣9种菊花纹和团寿字。9种菊花纹和寿字组合,寓意“久居长寿”。整体构图规矩大方,颜色柔和恬淡。平金银独特的光线折射效果和彩绣互相映衬,凸显了皇家御用服饰独有的富丽尊贵。
组字吉语
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用语内涵丰富,经千百年传承与发展派生出大量的固定词语,有二字的,如万寿;四字的较多,如寿山福海、万寿无疆、长宜子孙、百子呈祥、福寿康宁、惠风和畅、兰秀菊芳、福寿三多、百柿大吉、三阳开泰等。这些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寓意美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
清康熙款珐琅彩寿山福海碗(图15)碗内壁施白釉,碗外壁以蓝釉为地,绘以4朵粉红色牡丹花,花心处在在黄、绿地上分别以蓝釉篆书“寿”“山”“福”“海”4字,旁有一周缠枝纹将4朵牡丹花相连,枝叶藤蔓彼此相连,寓意“长寿”“多福”。底足施白釉,内有紫红色楷书“康熙年制”4字2行双方框图案章款。此碗构思巧妙,别具匠心,而独特的珐琅工艺又使其成为彩瓷中的无价之宝。珐琅彩石康熙晚期创制的一个新品种,并由此发展出了粉彩。由于康熙至雍正初期所用的珐琅釉料基本为进口料,因而当时传世的珐琅器十分稀少,也极其珍贵。
清百子呈祥翡翠佩(图16)清代贵族佩饰。此佩为梯形锁式佩,锁上端透雕长方倭角锁环,底边呈圆弧形。锁正面凸雕四个正圆开光,内书楷体“百子呈祥”,字迹端正,笔锋苍劲有力。百子呈祥,反映了人民祈求多子多孙、天下太平的美好祝愿。锁四角雕刻如意云头纹并一凸线相连,锁下部有一道弧形弦纹。锁背面刻凸起轮廓和弦纹。
清剔红寿春宝盒(图17)盒为木胎,盒盖面中心为一“春”字,内圆形开光处雕一老寿星,取寿春之意。“春”字两侧,饰有云龙纹,象征祥龙献瑞。 “春”字下方为聚宝盒。盖与器身的周壁各有四组开光,内以锦纹为地,雕博古纹,开光外刻锦地杂宝纹;此盒雕工纤细精美,式样典雅美观,花纹繁密且极为清晰,纹饰寓意吉祥,不仅是实用盛器,也是珍贵的艺术品。
清刻福寿康宁纹直耳三足银炉(图18)铜炉仿青铜器造型,银制,双耳冲天,唇口,近口沿处凸起一道弦纹,圆腹,下承三足。铜胎厚重,炉身饰“福寿康宁”四字及博古图,寓意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诸福齐备。
1月24日, “吉语迎春——清宫文物特展”在沈阳故宫开展,本次展览展出了50余件带有吉语纹饰的清官文物,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清宫文物的精美华丽,也能够感受到清宫过节时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也有助于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祈福文化。
福
福,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即千顺百吉归为福。福,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吉祥愿望,也是最为常见的吉祥符号之一。 《说文解字》中记载: “福,祐也。”赐福,保佑,是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心理反映,进而衍生出祈福文化。
清红缎平金锁线蝠寿活计(图1)活计是织绣类小件配饰的统称,可以有多种组套与搭配形式。此套活计共8件,包括荷包、表套、扇套、镜套等。它们均以红缎地为面料,上用平金锁线绣出“福”字,两侧绣有蝙蝠、寿桃。蝙蝠代表“福”, “寿桃”表示幸福、长寿,组合在一起,寓意“福寿双全”。
万
卐,既是一个图形符号,又是一个音形义具备的汉字,读作“万”,以它作装饰,俗称“万字纹”。由于本身富于变化,加之通过与不同内容的纹样组合,万字纹可变化出多种多样的造型,在明清时期被广泛运用。清代皇帝使用这种纹饰,象征千秋万代,永世流传;平民百姓以此用来祈盼子孙绵延、福寿安康。
清光绪款矾红海水摇金万字碗(图2)碗为敞口,弧腹,圈足露胎。碗里为白釉素地,口外沿、足上沿各有一圈描金,口外沿下有一圈矾红,碗外壁上部绘有4个系着彩带的描金卐字,下部为海水江崖纹,整体图案象征“江山万代”“江山永国”。碗底施白釉,内有朱红色楷书“大清光绪年制”6字2行款。此碗胎薄体轻,色彩亮丽,是清晚期的宫廷传世品。
清黑漆嵌螺钿果盒(图3)盒圆形,盖与器身子母口扣接。通体髹黑色漆,外壁均以嵌螺钿技法装饰,盒盖圆形开光内中心装饰团菊图案,旁有4只蝙蝠衔卐字,间饰缠枝纹;盖面及盖、盒、底口沿均饰焦叶纹,盖、盒外壁四周均饰蝙蝠衔卐字及团菊、缠枝纹,整幅图案取其“万福”之意。盒内置9个小格子,是清官盛放食物的食盒。整个漆盒,嵌螺钿选料精良,镶嵌工艺臻美,漆面光亮平滑,是清代螺钿工艺中的精品。
清红缎万字地团寿夹袍(图4)清宫后妃于内宫、园苑所穿的日常夹袍。圆领,大襟右衽,袖口为大挽袖2层平袖式,大襟3道镶,袖口4道镶,另于左右腋下制成云头形状装饰。衣身为红缎地,表面满绣平银“卐”字纹,间以平金团寿字。领口、大襟、左右开裾及挽袖均缝以3道镶边,分别为两道蓝地平金“卐”字纹及黑地绣平银“卐”字纹和平金团寿纹。两侧内袖为白色缎,绣平银“卐”字纹和平金团寿纹,与外衣及镶边相呼应。衣里为黄绸。袍上缀扁圆铜扣4枚,圆扣1枚。此件衣服制作精美,图案以吉祥文字为主,寓意“万福万寿”。
喜
“喜”字,最早出现是一个鼓的形状加一个笑的口形,表示喜庆的典礼。后来演变成一双手捧着吉字,一张笑口在下。喜字在传统文化中寓意喜庆、平安、婚姻,其意深得社会各阶层喜爱,所以经常出现于各类文物之中。双喜字则更体现大喜、大庆、大吉、大利之意,在传统文化中已成为幸福、欢乐的象征。
清同治款红地喜字盘(图5)同治十一年(1872)皇帝大婚,御窑厂奉旨烧造了大量瓷器以供使用,这批瓷器主要包括餐具和日用器物,为烘托吉祥喜庆的气氛,此类瓷器均工艺精湛,配色艳丽华贵。此盘内外壁满施珊瑚红釉,盘口描金,盘心中央为一个描金团寿字,四周为外扩散排列的6层128个金色“喜”字,整件器物突出了浓烈的“喜庆”主题。盘外壁以粉彩分别绘莲花、菊花、牡丹三组缠枝花卉,取“富贵连绵”之意。盘底施白釉,内有红彩楷书“同治年制”4字2行方款。清缎地平金银双喜字火镰(图6)清代宫廷日常的随身用品,与火石与火绒配合使用。火石就是燧石,高速撞击时会有火花;火绒一般用艾蒿,晾干揉碎成绒状,艾蒿本身就有防虫防潮特点,点燃后还有一股药香,很实用;没有艾绒,其他细绒均可代替。此火镰近似于方形小包,顶部有系绳的镀金半圆环,可用绳子悬挂在身上或装入特制的荷包中,随身携带。镰身用红色缎制成,彩绣平金祥云和蝠纹,中间绣有双喜字,整体图案带代表了喜庆、幸福。下部两侧包角和弧形底梁均为铜制镀金,满饰缠枝花卉纹,最下部为片状弧形金属磨口。此物为清官大婚时所用的实用品。
清透雕双喜翡翠坠(图7)此坠由整块碧绿的翡翠雕刻而成,总体呈长方形,透雕一个双“喜”汉字,字体端正,楷书严格。喜字笔划边缘均起凸线,使得字迹棱角分明。翠的质地细腻、坚实。翠佩上部系有黄色丝带,带中央穿系一颗珊瑚雕刻的圆珠,珠两侧各有一条螭龙,中央为双“喜”字。珊瑚珠上下两端,各饰白色小珍珠米珠,并在米珠中縫制有红珊瑚米珠串成的“卐”字纹。翠佩下部雕有圆弧形连带,上系四组黄丝绳编结的装饰,绳上均穿饰有白色米珠和红珊瑚米珠。此坠为婉容大婚时所佩带的珍贵翠佩。
清红绸彩绣兰襟夹氅衣(图8)氅衣,是清代宫廷后妃穿在衬衣外面的日常服饰之一,也是后妃服饰中花纹最为华丽、做工最为繁缛、穿用最为频繁的服饰之一。此袍圆领,大襟右衽,左右开裾至腋下。双挽舒袖,袖端日常穿用时呈折叠状,袖长及肘。袍由桃红江绸制成,其上彩绣兰、蝶。领、袖、襟镶边四道,由外至内分别为蓝色正“卐”字织缎,黑色纹彩绣兰蝶、平金双喜字,蓝地海棠纹绦,银灰地梅花绦。衣里为鹅黄绸。缀扁圆铜扣五枚,领口缀圆铜扣一枚。
寿
寿, 《说文解字》中记载: “久也”;古人云: “寿居五福之先”。人们认为“寿”和“福”一样,都是吉祥符号。千百年来,寿与福、禄、喜并列使用,成为美满、吉祥的象征。 清雍正款矾红白蝠寿纹大盘(图9)盘为敞口,弧腹壁,平底,浅圈足。内壁施白釉,胎质细腻如玉,盘内中心绘矾红团寿纹,四周用红彩绘9只蝙蝠,设计简单而雅致。外壁施珊瑚红彩,颜色亮丽,留白处装饰32只蝙蝠飞翔其上,蝙蝠绘制巧妙,在红地映衬下立体感强烈。因蝠与“福”谐音,寓意“福寿”“长寿”。底有青花双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6字2行款。本品正是雍正50大寿时的贺寿御礼,存世极少。盘心绘饰的团寿纹,独特而新颖,左右对称,外观规整协调,内部变化多端,有别于后世。
雍正皇帝尤喜祥瑞,所以当时内廷各式工艺品多饰瑞物,加之雍正帝具有近乎苛刻的审美性格,非常留意宫廷艺术品的制作,对瓷器纹饰讲究“文、雅、精、细”,为达此效果往往不惜多次修改稿样,直至完美。因而雍正御瓷纹饰多笔逸丽清新,构图别具一格。
清雍正款斗彩寿字桃纹盘(图10)盘为敞口,弧腹,浅圈足。盘内口沿及盘心各饰两道青花弦纹,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斗彩寿石、灵芝、仙草和11枚寿桃,桃树枝干比较抽象地盘曲缠绕成一个“寿”字,用桃祝寿、祝福正是取其长寿、辟邪之意。整体图案协调美观,吉祥寓意明显。外壁等距绘6组寿桃,每组寿桃5枚,其间分别隔以3个矾红变体“寿”字和3个青花如意纹饰,极富装饰效果。此盘整体造型优美,胎质细腻,色彩清新。底部青花双圈内有青花楷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2行款。
清掐丝珐琅玉石月季盆景(图11)清中期宫中陈设品。盆为深盆状,圈足外撇,掐丝珐琅制成;盆口部为圆口折沿,沿外素面鎏金,沿上为蓝地饰一周红、绿色缠枝花卉纹;盆腹以蓝色珐琅为地,上饰3组5只蝙蝠围绕一团寿字,寓意“五福捧寿”;腹身间饰五彩祥云,腹下部为焦叶纹,足沿素面鎏金,外饰蓝色几何纹。盆中主景为月季花,以粉红碧玺做花瓣,碧玉为花叶,制作精细,颇具匠心,当为宫中帝后寿诞特制的祝寿礼物。
清掐丝珐琅龙凤纹果盒(图12)盖面拱起,盖与身合成圆形,子母口,圈足。通体施蓝色珐琅釉,掐丝填红、黄、白、蓝、红、黑等色。盖面饰龙凤团“寿”字纹,盖、盒口沿饰一周回纹,盖及盒外壁分别以八宝纹分成四组开光,开光内各有六只仙鹤飞舞环绕一团“寿”字。圈足饰彩色几何形纹饰。此盒为祝寿时所用的食盒,有祝寿、长寿的吉祥含义。
吉
吉,为善,为利,常与“祥”字组合使用。古代时“吉”和“祥”分开使用,但又常常相伴而行,如《左传·禧公十六年》中有“是何祥也?吉利焉在?”《周易·系辞下》中也有“吉事有祥”之句。祈求吉利、吉福是入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清掐丝珐琅象驮宝瓶(图13)清乾隆朝宫廷陈设品。通常放置于大殿内侧堂陛之上,用以殿上陈设,为成对使用。大象俯首而立,长鼻微卷,神态生动;象身為掐丝珐琅制,上装饰有横纹;象牙、耳、尾、鞍鞯、宝瓶及其上饰物均为鎏金;鞍鞯上錾刻花纹,并以填珐琅制宝相花和回纹等。象背驮有“大吉”葫芦宝瓶,瓶口中央插有祥云托起的太极饰品,两侧为两支鎏金如意头铜饰,下面悬系“磬、鱼”等装饰物,因磬代表吉庆,鱼代表余,以此象征吉庆有余;又因大象四只稳固,则寓意天下太平、江山永固。整件器物寓意吉祥,为清代宫廷殿上用品中最重要的陈设品。
清蓝绸彩绣菊花团寿纹镶边棉袍(图14)此袍为清官后妃于内宫、园苑所穿的冬季朝服。圆领,大襟右衽,双层阔平袖呈折叠状,袖长及肘,身长掩足,裾不开,直身式袍。领、袖、襟镶边四道,由外至内分别为团寿织金缎,黑地彩绣菊花平金团寿字、回纹花卉图案、黄地梅花绦;袍身彩绣9种菊花纹和团寿字。9种菊花纹和寿字组合,寓意“久居长寿”。整体构图规矩大方,颜色柔和恬淡。平金银独特的光线折射效果和彩绣互相映衬,凸显了皇家御用服饰独有的富丽尊贵。
组字吉语
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用语内涵丰富,经千百年传承与发展派生出大量的固定词语,有二字的,如万寿;四字的较多,如寿山福海、万寿无疆、长宜子孙、百子呈祥、福寿康宁、惠风和畅、兰秀菊芳、福寿三多、百柿大吉、三阳开泰等。这些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寓意美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
清康熙款珐琅彩寿山福海碗(图15)碗内壁施白釉,碗外壁以蓝釉为地,绘以4朵粉红色牡丹花,花心处在在黄、绿地上分别以蓝釉篆书“寿”“山”“福”“海”4字,旁有一周缠枝纹将4朵牡丹花相连,枝叶藤蔓彼此相连,寓意“长寿”“多福”。底足施白釉,内有紫红色楷书“康熙年制”4字2行双方框图案章款。此碗构思巧妙,别具匠心,而独特的珐琅工艺又使其成为彩瓷中的无价之宝。珐琅彩石康熙晚期创制的一个新品种,并由此发展出了粉彩。由于康熙至雍正初期所用的珐琅釉料基本为进口料,因而当时传世的珐琅器十分稀少,也极其珍贵。
清百子呈祥翡翠佩(图16)清代贵族佩饰。此佩为梯形锁式佩,锁上端透雕长方倭角锁环,底边呈圆弧形。锁正面凸雕四个正圆开光,内书楷体“百子呈祥”,字迹端正,笔锋苍劲有力。百子呈祥,反映了人民祈求多子多孙、天下太平的美好祝愿。锁四角雕刻如意云头纹并一凸线相连,锁下部有一道弧形弦纹。锁背面刻凸起轮廓和弦纹。
清剔红寿春宝盒(图17)盒为木胎,盒盖面中心为一“春”字,内圆形开光处雕一老寿星,取寿春之意。“春”字两侧,饰有云龙纹,象征祥龙献瑞。 “春”字下方为聚宝盒。盖与器身的周壁各有四组开光,内以锦纹为地,雕博古纹,开光外刻锦地杂宝纹;此盒雕工纤细精美,式样典雅美观,花纹繁密且极为清晰,纹饰寓意吉祥,不仅是实用盛器,也是珍贵的艺术品。
清刻福寿康宁纹直耳三足银炉(图18)铜炉仿青铜器造型,银制,双耳冲天,唇口,近口沿处凸起一道弦纹,圆腹,下承三足。铜胎厚重,炉身饰“福寿康宁”四字及博古图,寓意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诸福齐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