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于数,增添课堂魅力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shi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教师需要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文化知识教育中,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在教学中存在不少“重教轻育”的现象。很多老师认为德育工作应该是班主任老师或政治、历史老师的事,还有部分老师抓不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点。事实上,加强学校德育并不是某一科老师的事,德育也不是孤立的,它渗透于各个学科,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参与。而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是德育的主渠道。主要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数学;课堂
   小学生接受的教育不多,各方面都不成熟,他们的思想这个时候最纯洁美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形成。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德育。只传授给学生知识、做题技巧等,不能完全展现数学课堂的魅力,更无法满足当今学校教育的育人要求。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加强言传身教,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自己做好了,那么即使不刻意对学生要求什么,学生也会自觉地遵从老师,但是如果教师自身言行不令人尊敬,那么即使他有什么规定,学生也不会遵从。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很深远,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喜欢效仿老师。平时老师自己也经常说,每个班的学生身上都有他们班主任的影子。这句话其实很有道理,班主任是跟自己班学生接触最多的,其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身教为先。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在工作中,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无论课上课下,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合一。
   案例:我们平时要求学生穿校服,保持干净整洁。我自己也会做到穿工作服,戴好校徽、丝巾。记得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小男孩穿的不是校服裤子,而是一条特别显眼的绿裤子。这个孩子刚进教室就吸引了所有同学的目光。孩子在门口站定,看看老师,看看同学,自己主动承认了错误,孩子当时的原话是:对不起大家,我没有穿校服,站在老师和同学之间显得不好看,我下次不会这样了。当时我就追问了一句:同学们,为什么这样显得不太好看。孩子们说:因为我们都穿着校服,老师也穿着工作服啊。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言传身教远比我想象得“厉害”,它是最有力的理由。又如我们要求学生,若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在正式上课之前做好课前准备。而教师自己也必须以身作则。这样的话,学生看见老师早早地来了,也会刻意提高准备的速度。这样也有利于师生一起快速进入课堂,保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在要求学生时,自己首先得做到。我们在讲台上的站姿、在黑板上的书写、语言的表达等,学生都能看得见。从老师身上,学生会感受到什么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教师本身在课堂上的行为其实就是一种隐蔽的教育,因此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德育修养,做好学生的榜样。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数学教材,主要还是以专业知识为主。德育内容呈现得不明显,这时我们需要一双善于发现“德育美”的眼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下面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为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
   对于小学课本,新知的学习主要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比较活泼好动,直接上来就观察主题图的话,不容易快速融入课堂的学习。教师这个时候可以以主题图为载体,编出动听的故事,在故事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感受到德育的魅力。
   案例:一年级上第一课“数一数”,教师可以根据“美丽的校园”情境图编故事。我们可以赞美美丽干净的校园,适时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在讲到同学们进入学校时可以强调“按时有序地进入学校”;在讲学生给老师敬礼时可以说:“看,同学们多么懂礼貌啊,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讲到国旗时,可以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他们能在故事中感受到德育美,美在校园,美在人心。
   教材中类似这样的情境图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结合实际,不断丰富自己的德育知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就能站在一定高度挖掘出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如“七巧板的发明”,“乘法口诀”的历史,“古代的计时工具”的介绍,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我们应该利用闲暇之余,多走出去学习,学习新技术,学习新知识,多阅读,提升个人德育修养。这样等要用的时候,才能不慌不忙。
   2.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德育的素材并不只存在于情境图中,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无处不在。它可能存在于我们某个教学环节中,在讲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或是总结课堂内容的时候,都可以插入德育内容。
   案例1:“分类与整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对自己的文具用品进行分类,再通过与没有进行分类整理的学生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分类整理带来的整洁美。我们可以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垃圾分类,让学生拥有环保意识,不随便制造垃圾,扔垃圾时按类划分,做到爱护环境。
   案例2:在“认识人民币”这一课中,人民币上有很多图案。所有人民幣上都有我们的国徽,它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些是不同名族人物的头像,这代表着各民族团结一致;有些是我们伟大领袖的头像,这要求我们学习伟人的精神。因此在让学生观察人民币时,我们应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不在上面乱涂乱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联系现实生活,渗透德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让德育在数学生活化的关联中,找寻契机,进行渗透。并不只有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能渗透,比如在我们的习题讲解中也可以适时渗透德育。教材在习题的编写上很多也来源于生活。
其他文献
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自我自律和自我内生的过程,主要依赖于一个人的全面认知和领悟力.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管理者需要正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与道德观念悄然发生变化.在学校教育中,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然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开展校本德育工作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只是要求高文化水平,而是更需要高素质,所以为了提升聋校学生(以下简称聋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对其进行德育是聋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特殊教师在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就此,主要从重视聋生心理教育、给予聋生正向引导、丰富聋生精神生活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聋校德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聋校学生;德育;心理教育;正向引导;精神生活   “学校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德育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
立德树人的提出要求广大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学会尊重学生,学会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健康地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在针对性、互补性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受小学生心理、年龄以及个性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多采用游戏的方法开展教学.心理游戏不仅与学生需求相符合,而且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将学生潜能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可以进一步放大数学教学的价值,增强德育工作影响力。基于此,详细阐述了教师可以采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创设德育教学情境、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坚韧精神、利用多元化评价培养学生德育意识这几种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以身作则   德育是指教师通过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后续学习和生活的教育
教师在抓住教学新观念进行教学创新的同时,还要保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让学生能通过课文学习受到教育,使他们的道德意识得到提高.要使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教师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科技能培养,同时还应关注提升学生生活品质,渗透德育,陶冶审美情操。小学美术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课堂,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在各种熏陶中提升学生德育素养,更重要的是将其真正转化为学生内心的自觉。   关键词:绘画课堂;绘画活动;德育芬芳   美术课标指出,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在培养学生情感与体验方面也独具重要性。美术学科以视觉为主,在提高学生绘画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