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舞台上不断蜕变
近年来,赵晓霞与古琴一直活跃在国内外各种重要的演出场合,但对于她而言,也有一些重要的演出令她特别珍视,甚至可以视为音乐道路上的小小转折点。比如说,2011年11月,她跟谭盾一起在日本东京音乐节的闭幕式上的演出,“那是我第一次参与到谭盾先生的《武侠三部曲》的演出,那次演出与我们同台的有李云迪,跟我合作的是日本天皇级别的小提琴演奏家五岛龙。我觉得那次在三得利音乐厅的演出,包括演出的阵容,以及谭盾先生亲自指挥都非常具有国际水准。我们的巡演也是从那次开始的,接下来几年在一些国际音乐节中,我们也频繁的演出了这首作品。所以对我而言应该是从那次演出开始可以作为一个转折点。”
有意义的演出远不只这一次,早在2006年,赵晓霞作为访问学者公派到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在汉诺威音乐学院进行了我的第一场古琴独奏音乐会,在这次音乐会中也演奏了德国作曲家新的作品,我觉得对于我个人专业的演奏来讲,也是跟国外观众的非常好的沟通和互动,这对于我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历。”
如果回顾2014年国家的大事记,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必定会列入其中。而对于古琴演奏家赵晓霞来说,如果回顾自己的演出经历,在APEC会议期间,赵晓霞作为演奏嘉宾为第一夫人彭丽媛以及各国领导的夫人演奏了古琴,也是非常荣耀的一次演出经历。作为青年演奏家、艺术家能够在国家这么重要的活动中,为各国元首的夫人和重要的外宾展示我们最古老的、最璀璨的古琴艺术,相信无论是谁都会认为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在如此重要的国事活动中,对于文艺节目的把关、演员的选定、节目的编组直至最终确定下来,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十分严苛,对节目的分析、演绎,包括服装、化妆、道具等任何一个细节都要能够代表中国的最高水准,这样才能显示我们文化的高度。经过一轮轮的筛选、审核,赵晓霞的古琴节目作为三个最后呈现到了彭丽媛夫人和各国政要夫人面前的节目之一,这让她觉得无比荣耀,因为这是对古琴艺术非常大的肯定,也是对于文艺工作者的认可。
这一次演出的经历,也让赵晓霞深刻的感受到我们的国家包括领导人们非常重视文化,这也让古琴艺术直接受益,“从上到下有这么多的支持,让我们觉得无论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是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身份都觉得非常有意义,也对古琴艺术的发展和整个文化复兴的使命充满了信心。当然,最震撼的,最激动人心的是激荡于心久久未能消散的民族自豪感,因为在APEC会议期间能够选择古琴艺术,能够有这样的文化展示,间接表明古琴在很大程度上是最能最精准的展示我们国家的文化的缩影,也从另一层面表明我们国家对于艺术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是让我非常兴奋的一点,也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做得更好,不管是教育还是演出,这是我近期非常深的感受。”
古琴与爵士的对话
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作为古琴演奏家的赵晓霞会到不同的国家体会他们的风土人情,体会他们的文化,有时候也会遇到很多有趣的演出经历。“2014年是中法建交五十周年,非常有印象的是,在法国的塞纳城堡里,举行了应该说是我在法国的第一场古琴独奏音乐会。能在十世纪古老的城堡里举行独奏音乐会,我觉得对我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那次音乐会后,还和我的很多好朋友一起到了塞纳市,市镇府也非常重视我们的演出,因为城堡是这个城市的象征,以前都是国王和王后住的地方,现在中国的、东方的演奏家能在这里演奏我们的音乐,我们觉得非常荣幸。而且也因为这次演出,为中法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很荣幸的成为了塞纳市的荣誉市民。我们也真挚的希望通过古琴,通过音乐,传递出中国和世界的友谊。”
2014年11月24日至28日,中国民乐在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奏响,法国蒙彼利埃孔子学院携手丹麦孔子音乐学院特邀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古琴演奏家赵晓霞赴法参加了中国音乐周。为期一周的中国民乐音乐节最为隆重的音乐会如期上演,赵晓霞以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传统曲《流水》,细腻的友谊之情,坚实、虚渺又充满的古典气息的古琴之音打动了在场所有观众,也寓意着中法建交50周年的友谊之宜。“参加蒙彼利埃的中国音乐周正是希望捕捉并铭记既不失古琴韵味,又能反映出中西结合颇具时代色彩的古琴音乐。”赵晓霞这样说到。
谈到这次难忘的演出经历,赵晓霞表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声音,当代古琴传承人在尽心尽力传承经典的同时,更要为后人留下新的音乐,让后人凭借新的声音追溯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这需要当代琴人在享用前人音乐遗产的同时,不断进行创作与再创作。”赵晓霞此次赴法参加中国音乐周表演,为的就是让代表中国传统音乐的古琴与西方的音乐发生碰撞,激发出更多更美妙的旋律,成为下一代琴人研究、传承古琴的宝藏。
演出当晚,在蒙彼利埃Chapelle艺术中心,音乐会在两首诗歌朗诵中拉开了帷幕。一个法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各自朗诵了一首诗,在他们朗诵的过程中,赵晓霞的古琴慢慢切入进来,会跟他们有一些音乐与诗歌的对话与交融。随后,赵晓霞与法国著名爵士音乐小号演奏家米歇尔·马雷,法国著名即兴爵士鼓手德尼·傅和涅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跨界演出,这也是一次颇具挑战的演出经历。“在古琴配诗歌的朗诵结束之后,是我个人独奏的即兴,我也不知道演奏到什么时候爵士鼓和爵士小号会进入,所以大家其实完全是一个未知的演奏状态。”令赵晓霞颇感幸运的是,这两位音乐家都是非常丰满、立体、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音乐人,“尤其是小号,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象过古琴可以跟爵士小号有这样的配合,他的小号也非常有个性,他加了弱音器之后,在这样互相的交织之中,他会贴近我的频率,我也会贴近他的律动。他们在后来的评价中说到爵士乐非常慵懒,古琴的声线非常性感,再加上爵士鼓的这种律动,这样演奏出来我自己也非常激动。”在描述这一次演出的状态时,还能从她的话语中感受到这次演出给赵晓霞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因演出而涌现出的兴奋之情。
和爵士鼓的即兴合奏似乎是最具挑战的,因为从声音上来讲,一个深沉,一个激昂,一个缓慢,一个急促,这样的合作无论如何都不是轻易能够完成的。但对赵晓霞来说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在她看来,一位优秀的演奏家,手中无论是古琴还是鼓,它们的表现力都是非常丰富的。在古琴演奏家手中,古琴的音色也不只是深沉而缓慢的,虽然古琴曲有百分之六七十左右是平和温柔的,有哲理性的,但是古琴同样有一些丰富人文内涵的、激烈的、热情的曲谱,比如在古代被列为禁曲,颇有反抗精神的《广陵散》,或者是小品古曲《酒狂》,表现了文人在酒后潇洒的一面,包括《流水》,人们常说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些都是非常澎湃的曲子。古琴也可以演绎出很多高昂、活泼、精致的音色,当然古琴音乐中激昂的感觉跟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肯定不一样。同样,在即兴合奏的时候,鼓的音色也不仅仅是急促和激昂的,“他会贴近我,我也会贴向他,而且鼓也可以模仿或者贴近琴的对话,所以我觉得这是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合作在一起的。” 法国人在国际上已浪漫著称,在这次即兴演出的现场,当然也给赵晓霞留下了非常浪漫的印象,首先观众的布局就非常有意思,是一个四面都有观众的舞台,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对着一个面向演奏,身后也有观众,演奏家们是完全被观众包围在中间,是一次三百六十度的演出体验。在这场既充满古典韵味又饱含现代音乐的无限张力的音乐会中,古琴的优雅,爵士小号的悠扬,再加上爵士鼓的优美,使得这场中西即兴对话跨界演出充满了东方古老的意蕴风情与现代西方浪漫主义格调,爵士乐特有的慵懒磁性与古琴优雅性感的织体混搭在一起,流淌的乐音让到场的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谈到古琴的即兴演奏,赵晓霞即兴演奏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她上音乐学院附中的时候,小小年纪的她就问过老师即兴演奏要怎么学,老师也给她讲了很多道理,“后来我自己总结即兴演奏是没法儿学的,因为它完全是你个人心灵和感受以及手指演奏的自然流动。”从上大学的时候开始,她会陆续接一些录音、配乐的工作,在这些工作当中,都是没有谱子的,也不可能现成的从古曲中去截取片段,这个时候,她就会根据内容的需要或者情绪的需要进行一些即兴演奏。“我觉得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因为其实有时候是个人的纯独奏的即兴,或者是一些影视或者朗诵,要配合这样一些其他艺术形式的即兴,或者是跟其他一些音乐形式相融合,它们可能也带有自己的调性色彩,也有它们的节奏方式,在这样的情况当中,你们的即兴是否会沟通到最佳的状态,是瞬间能带来的享受。”多年即兴演奏的经验,也让她逐渐意识到对于即兴演奏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感受是最直观的,如果这个演奏能够打动听众,那这个演奏在赵晓霞看来就是一个好的演奏,一个成功的演奏。
在赵晓霞的演奏生涯中,古琴与爵士,古琴与交响乐团,古琴与室内乐等的跨界合作都得到了呈现,可以说她为民乐带来了很多新的形式,作为公众人物,难免会被人问到有没有新的作品,新的想法跟创意,新的跨界合作。对于她个人而言,她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新时期的,开放的,也是从事传统艺术的琴人,这些年她所从事的事情可以说都已经体现了她的选择和坚持。当然,赵晓霞也表示,一些新的想法并不一定就是成熟的,传统有传统的意义,传统有它经典的含义所在,她所从事的新的尝试,不是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是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它的价值所在,能够带给人们一些思考,而不是只看到一些表象。
艺术在实践中不断精进
其实,古琴和其他艺术门类在新世纪里面对的现实是一样的,浮躁的氛围也时常萦绕其中,一直以来关于古琴的发展一直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一方面提倡非常传统的文人古琴,崇尚自娱自乐性;另外一方面,又存在很大一部分演奏家或者音乐人,他们的演奏风格和表现形式可以说跨越了传统和现代两个领域,兼具了传统古琴音乐的特性,又将现代的音乐的时尚性融入其中。对于古琴演奏家赵晓霞来说,她觉得自己应该归于后者。在她之前的演出中虽然尝试了很多新的形式,但对于现阶段的她来讲,她还是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年的演出中,能够有一些新的演出或演奏的形式,甚至在构想是否可以将把听觉跟视觉更多的结合在一起,包括演出的服装、灯光、道具甚至是内容、意境,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更有意义或者价值的取向,这样的演出呈现,相信无论是演奏家,还是观众都乐意见到的,也是真诚期待的。
作为古琴演奏家,也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赵晓霞不仅要完成各种交流活动和演出工作,还肩负着教习学生的重任,然而在这些之外,她也乐意将自己的业余时间交付到别的艺术形式中去,像古典、流行、爵士还有世界音乐都会去听、去欣赏、去留意它们的形式和发展。因为在她看来,不同的音乐形式,一定会对她的演奏或者对自身的音乐欣赏或者艺术水平都会有很多的影响和帮助。虽然她已是闻名遐迩的古琴演奏家,但还是谦虚的认为古琴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含义太博大精深了,是她倾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学完的,因此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新世纪的琴人,赵晓霞也拥有自身时尚的一面,她在访谈中也曾谈到,古琴在现代社会应该拥有新的生命力,怎样将时尚与古琴结合在一起或许是每一个新世纪琴人应该思考和审视的问题。很多热爱古琴,热爱传统艺术的人,从骨子里对于传统文化、音乐艺术都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这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作为青年艺术家,也是年轻人,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中,一定也有一种源自血液的时尚感。在赵晓霞看来,时尚绝对不是一种肤浅的论调,时尚跟传统和古琴不相违背,只要你欣赏这样的生活方式,愿意从你平常的生活点滴中获得灵感和感悟,包括你的演奏,你的台风,你的气质,这就是一种经久不衰的时尚,而不是刻意去思考怎样融合。
赵晓霞作为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讲师、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访问学者,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一直致力于古琴艺术的传播和推广,曾在美国、德国、瑞士、法国、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交流演出和学术活动,在获得这些艺术经历与积累的同时,也让古琴音乐、古琴艺术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可以说,这些年赵晓霞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推动古琴艺术的传承和传播,在谈到最大的回馈时,赵晓霞依旧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在好的时代遇到好的老师,有好的父母从小将她引入到古琴的领域,有好的时机让她学习古琴,并且从事古琴的教学,又能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中不断的挖掘传承和传播好的古琴艺术,已经是上苍对她最大的眷顾。“我觉得这些坚持是需要永远去做的,也是非常值得我用一生的追求去支撑的梦想,最大的回馈应该说是这些年越来越贴切的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古琴,愿意去亲近古琴,学习古琴,传播古琴,我觉得对于我们专业的琴人、艺术家、演奏者来讲这是最大的幸福,我们也希望我们能够更好的更多的去为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在实际生活当中,或者在专业的领域的发展当中有切实的引导,去付出,能够真正看到古琴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
2006年由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国首张民乐大师――赵晓霞纯独奏发烧专辑<古琴>》荣获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制作金奖,销售金奖。随后推出的弹唱专辑《绿绮琴歌》也被海航收录了,久未推出新专辑的赵晓霞,在近些年的演奏中也渐渐积累了很多新的演奏曲目,目前,新专辑也顺利列入到赵晓霞的日程之中。据悉,这张新专辑不但邀请到台湾金曲奖最佳制作人来保驾护航,连唱片录制的场地也初步定在了台湾。之所以在这张专辑上花费如此多的精力,是因为不想将出专辑变成一件简单而市侩的事情,她希望将自己的这张专辑打造成经典的,同时又有传统意蕴的唱片。谈到出专辑的初衷,赵晓霞表示“是一个阶段对艺术家、演奏家的记录,是一种很好的分享吧。当然也是一种很好的记载,比如说一些古琴前辈,像古琴界的管平湖先生,他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现在我们看起来就特别珍贵了,而且音像技术就是那么几十年的时间,再往前的就看不到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第一个是对自己艺术的一种记载,第二个是对于广大古琴爱好者来说也是很好的资料。”
在赵晓霞近期的演出中,琴歌《美人兮》非常受大家喜欢,来自于作曲家陈欣若的量身定制,也受到了演奏家自身极高的肯定,用赵晓霞自己的话来说,“这首琴歌非常贴近我的声线,也非常契合我的演奏传统。”古琴乐曲方面,同样也面临着原创作品稀缺的问题,对古琴稍微有一些了解的人就会知道,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古琴积累了大量的演奏曲目,也正是因为传统的琴曲实在太过丰厚,太过宝贵,在创作方面,年轻一代的作曲家往往有望而却步的慨叹。这些年虽然也有古琴原创作品的推出,但相对其他音乐原创作品而言,优秀的古琴作品或者是流传度较广的古琴作品还是相对较少。当然,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也看到很多作曲家始终保有创作古琴曲的热情,他们在创作之中也有陆续写到一些古琴作品,相信随着作曲家与演奏家之间相互了解的深入,以及他们对于古琴艺术的认可和热爱,优秀的古琴作品也会随之增多。
近年来,赵晓霞与古琴一直活跃在国内外各种重要的演出场合,但对于她而言,也有一些重要的演出令她特别珍视,甚至可以视为音乐道路上的小小转折点。比如说,2011年11月,她跟谭盾一起在日本东京音乐节的闭幕式上的演出,“那是我第一次参与到谭盾先生的《武侠三部曲》的演出,那次演出与我们同台的有李云迪,跟我合作的是日本天皇级别的小提琴演奏家五岛龙。我觉得那次在三得利音乐厅的演出,包括演出的阵容,以及谭盾先生亲自指挥都非常具有国际水准。我们的巡演也是从那次开始的,接下来几年在一些国际音乐节中,我们也频繁的演出了这首作品。所以对我而言应该是从那次演出开始可以作为一个转折点。”
有意义的演出远不只这一次,早在2006年,赵晓霞作为访问学者公派到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在汉诺威音乐学院进行了我的第一场古琴独奏音乐会,在这次音乐会中也演奏了德国作曲家新的作品,我觉得对于我个人专业的演奏来讲,也是跟国外观众的非常好的沟通和互动,这对于我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历。”
如果回顾2014年国家的大事记,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必定会列入其中。而对于古琴演奏家赵晓霞来说,如果回顾自己的演出经历,在APEC会议期间,赵晓霞作为演奏嘉宾为第一夫人彭丽媛以及各国领导的夫人演奏了古琴,也是非常荣耀的一次演出经历。作为青年演奏家、艺术家能够在国家这么重要的活动中,为各国元首的夫人和重要的外宾展示我们最古老的、最璀璨的古琴艺术,相信无论是谁都会认为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在如此重要的国事活动中,对于文艺节目的把关、演员的选定、节目的编组直至最终确定下来,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十分严苛,对节目的分析、演绎,包括服装、化妆、道具等任何一个细节都要能够代表中国的最高水准,这样才能显示我们文化的高度。经过一轮轮的筛选、审核,赵晓霞的古琴节目作为三个最后呈现到了彭丽媛夫人和各国政要夫人面前的节目之一,这让她觉得无比荣耀,因为这是对古琴艺术非常大的肯定,也是对于文艺工作者的认可。
这一次演出的经历,也让赵晓霞深刻的感受到我们的国家包括领导人们非常重视文化,这也让古琴艺术直接受益,“从上到下有这么多的支持,让我们觉得无论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是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身份都觉得非常有意义,也对古琴艺术的发展和整个文化复兴的使命充满了信心。当然,最震撼的,最激动人心的是激荡于心久久未能消散的民族自豪感,因为在APEC会议期间能够选择古琴艺术,能够有这样的文化展示,间接表明古琴在很大程度上是最能最精准的展示我们国家的文化的缩影,也从另一层面表明我们国家对于艺术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是让我非常兴奋的一点,也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做得更好,不管是教育还是演出,这是我近期非常深的感受。”
古琴与爵士的对话
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作为古琴演奏家的赵晓霞会到不同的国家体会他们的风土人情,体会他们的文化,有时候也会遇到很多有趣的演出经历。“2014年是中法建交五十周年,非常有印象的是,在法国的塞纳城堡里,举行了应该说是我在法国的第一场古琴独奏音乐会。能在十世纪古老的城堡里举行独奏音乐会,我觉得对我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那次音乐会后,还和我的很多好朋友一起到了塞纳市,市镇府也非常重视我们的演出,因为城堡是这个城市的象征,以前都是国王和王后住的地方,现在中国的、东方的演奏家能在这里演奏我们的音乐,我们觉得非常荣幸。而且也因为这次演出,为中法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很荣幸的成为了塞纳市的荣誉市民。我们也真挚的希望通过古琴,通过音乐,传递出中国和世界的友谊。”
2014年11月24日至28日,中国民乐在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奏响,法国蒙彼利埃孔子学院携手丹麦孔子音乐学院特邀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古琴演奏家赵晓霞赴法参加了中国音乐周。为期一周的中国民乐音乐节最为隆重的音乐会如期上演,赵晓霞以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传统曲《流水》,细腻的友谊之情,坚实、虚渺又充满的古典气息的古琴之音打动了在场所有观众,也寓意着中法建交50周年的友谊之宜。“参加蒙彼利埃的中国音乐周正是希望捕捉并铭记既不失古琴韵味,又能反映出中西结合颇具时代色彩的古琴音乐。”赵晓霞这样说到。
谈到这次难忘的演出经历,赵晓霞表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声音,当代古琴传承人在尽心尽力传承经典的同时,更要为后人留下新的音乐,让后人凭借新的声音追溯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这需要当代琴人在享用前人音乐遗产的同时,不断进行创作与再创作。”赵晓霞此次赴法参加中国音乐周表演,为的就是让代表中国传统音乐的古琴与西方的音乐发生碰撞,激发出更多更美妙的旋律,成为下一代琴人研究、传承古琴的宝藏。
演出当晚,在蒙彼利埃Chapelle艺术中心,音乐会在两首诗歌朗诵中拉开了帷幕。一个法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各自朗诵了一首诗,在他们朗诵的过程中,赵晓霞的古琴慢慢切入进来,会跟他们有一些音乐与诗歌的对话与交融。随后,赵晓霞与法国著名爵士音乐小号演奏家米歇尔·马雷,法国著名即兴爵士鼓手德尼·傅和涅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跨界演出,这也是一次颇具挑战的演出经历。“在古琴配诗歌的朗诵结束之后,是我个人独奏的即兴,我也不知道演奏到什么时候爵士鼓和爵士小号会进入,所以大家其实完全是一个未知的演奏状态。”令赵晓霞颇感幸运的是,这两位音乐家都是非常丰满、立体、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音乐人,“尤其是小号,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象过古琴可以跟爵士小号有这样的配合,他的小号也非常有个性,他加了弱音器之后,在这样互相的交织之中,他会贴近我的频率,我也会贴近他的律动。他们在后来的评价中说到爵士乐非常慵懒,古琴的声线非常性感,再加上爵士鼓的这种律动,这样演奏出来我自己也非常激动。”在描述这一次演出的状态时,还能从她的话语中感受到这次演出给赵晓霞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因演出而涌现出的兴奋之情。
和爵士鼓的即兴合奏似乎是最具挑战的,因为从声音上来讲,一个深沉,一个激昂,一个缓慢,一个急促,这样的合作无论如何都不是轻易能够完成的。但对赵晓霞来说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在她看来,一位优秀的演奏家,手中无论是古琴还是鼓,它们的表现力都是非常丰富的。在古琴演奏家手中,古琴的音色也不只是深沉而缓慢的,虽然古琴曲有百分之六七十左右是平和温柔的,有哲理性的,但是古琴同样有一些丰富人文内涵的、激烈的、热情的曲谱,比如在古代被列为禁曲,颇有反抗精神的《广陵散》,或者是小品古曲《酒狂》,表现了文人在酒后潇洒的一面,包括《流水》,人们常说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些都是非常澎湃的曲子。古琴也可以演绎出很多高昂、活泼、精致的音色,当然古琴音乐中激昂的感觉跟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肯定不一样。同样,在即兴合奏的时候,鼓的音色也不仅仅是急促和激昂的,“他会贴近我,我也会贴向他,而且鼓也可以模仿或者贴近琴的对话,所以我觉得这是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合作在一起的。” 法国人在国际上已浪漫著称,在这次即兴演出的现场,当然也给赵晓霞留下了非常浪漫的印象,首先观众的布局就非常有意思,是一个四面都有观众的舞台,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对着一个面向演奏,身后也有观众,演奏家们是完全被观众包围在中间,是一次三百六十度的演出体验。在这场既充满古典韵味又饱含现代音乐的无限张力的音乐会中,古琴的优雅,爵士小号的悠扬,再加上爵士鼓的优美,使得这场中西即兴对话跨界演出充满了东方古老的意蕴风情与现代西方浪漫主义格调,爵士乐特有的慵懒磁性与古琴优雅性感的织体混搭在一起,流淌的乐音让到场的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谈到古琴的即兴演奏,赵晓霞即兴演奏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她上音乐学院附中的时候,小小年纪的她就问过老师即兴演奏要怎么学,老师也给她讲了很多道理,“后来我自己总结即兴演奏是没法儿学的,因为它完全是你个人心灵和感受以及手指演奏的自然流动。”从上大学的时候开始,她会陆续接一些录音、配乐的工作,在这些工作当中,都是没有谱子的,也不可能现成的从古曲中去截取片段,这个时候,她就会根据内容的需要或者情绪的需要进行一些即兴演奏。“我觉得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因为其实有时候是个人的纯独奏的即兴,或者是一些影视或者朗诵,要配合这样一些其他艺术形式的即兴,或者是跟其他一些音乐形式相融合,它们可能也带有自己的调性色彩,也有它们的节奏方式,在这样的情况当中,你们的即兴是否会沟通到最佳的状态,是瞬间能带来的享受。”多年即兴演奏的经验,也让她逐渐意识到对于即兴演奏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感受是最直观的,如果这个演奏能够打动听众,那这个演奏在赵晓霞看来就是一个好的演奏,一个成功的演奏。
在赵晓霞的演奏生涯中,古琴与爵士,古琴与交响乐团,古琴与室内乐等的跨界合作都得到了呈现,可以说她为民乐带来了很多新的形式,作为公众人物,难免会被人问到有没有新的作品,新的想法跟创意,新的跨界合作。对于她个人而言,她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新时期的,开放的,也是从事传统艺术的琴人,这些年她所从事的事情可以说都已经体现了她的选择和坚持。当然,赵晓霞也表示,一些新的想法并不一定就是成熟的,传统有传统的意义,传统有它经典的含义所在,她所从事的新的尝试,不是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是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它的价值所在,能够带给人们一些思考,而不是只看到一些表象。
艺术在实践中不断精进
其实,古琴和其他艺术门类在新世纪里面对的现实是一样的,浮躁的氛围也时常萦绕其中,一直以来关于古琴的发展一直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一方面提倡非常传统的文人古琴,崇尚自娱自乐性;另外一方面,又存在很大一部分演奏家或者音乐人,他们的演奏风格和表现形式可以说跨越了传统和现代两个领域,兼具了传统古琴音乐的特性,又将现代的音乐的时尚性融入其中。对于古琴演奏家赵晓霞来说,她觉得自己应该归于后者。在她之前的演出中虽然尝试了很多新的形式,但对于现阶段的她来讲,她还是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年的演出中,能够有一些新的演出或演奏的形式,甚至在构想是否可以将把听觉跟视觉更多的结合在一起,包括演出的服装、灯光、道具甚至是内容、意境,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更有意义或者价值的取向,这样的演出呈现,相信无论是演奏家,还是观众都乐意见到的,也是真诚期待的。
作为古琴演奏家,也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赵晓霞不仅要完成各种交流活动和演出工作,还肩负着教习学生的重任,然而在这些之外,她也乐意将自己的业余时间交付到别的艺术形式中去,像古典、流行、爵士还有世界音乐都会去听、去欣赏、去留意它们的形式和发展。因为在她看来,不同的音乐形式,一定会对她的演奏或者对自身的音乐欣赏或者艺术水平都会有很多的影响和帮助。虽然她已是闻名遐迩的古琴演奏家,但还是谦虚的认为古琴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含义太博大精深了,是她倾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学完的,因此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新世纪的琴人,赵晓霞也拥有自身时尚的一面,她在访谈中也曾谈到,古琴在现代社会应该拥有新的生命力,怎样将时尚与古琴结合在一起或许是每一个新世纪琴人应该思考和审视的问题。很多热爱古琴,热爱传统艺术的人,从骨子里对于传统文化、音乐艺术都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这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作为青年艺术家,也是年轻人,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中,一定也有一种源自血液的时尚感。在赵晓霞看来,时尚绝对不是一种肤浅的论调,时尚跟传统和古琴不相违背,只要你欣赏这样的生活方式,愿意从你平常的生活点滴中获得灵感和感悟,包括你的演奏,你的台风,你的气质,这就是一种经久不衰的时尚,而不是刻意去思考怎样融合。
赵晓霞作为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讲师、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访问学者,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一直致力于古琴艺术的传播和推广,曾在美国、德国、瑞士、法国、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交流演出和学术活动,在获得这些艺术经历与积累的同时,也让古琴音乐、古琴艺术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可以说,这些年赵晓霞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推动古琴艺术的传承和传播,在谈到最大的回馈时,赵晓霞依旧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在好的时代遇到好的老师,有好的父母从小将她引入到古琴的领域,有好的时机让她学习古琴,并且从事古琴的教学,又能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中不断的挖掘传承和传播好的古琴艺术,已经是上苍对她最大的眷顾。“我觉得这些坚持是需要永远去做的,也是非常值得我用一生的追求去支撑的梦想,最大的回馈应该说是这些年越来越贴切的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古琴,愿意去亲近古琴,学习古琴,传播古琴,我觉得对于我们专业的琴人、艺术家、演奏者来讲这是最大的幸福,我们也希望我们能够更好的更多的去为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在实际生活当中,或者在专业的领域的发展当中有切实的引导,去付出,能够真正看到古琴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
2006年由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国首张民乐大师――赵晓霞纯独奏发烧专辑<古琴>》荣获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制作金奖,销售金奖。随后推出的弹唱专辑《绿绮琴歌》也被海航收录了,久未推出新专辑的赵晓霞,在近些年的演奏中也渐渐积累了很多新的演奏曲目,目前,新专辑也顺利列入到赵晓霞的日程之中。据悉,这张新专辑不但邀请到台湾金曲奖最佳制作人来保驾护航,连唱片录制的场地也初步定在了台湾。之所以在这张专辑上花费如此多的精力,是因为不想将出专辑变成一件简单而市侩的事情,她希望将自己的这张专辑打造成经典的,同时又有传统意蕴的唱片。谈到出专辑的初衷,赵晓霞表示“是一个阶段对艺术家、演奏家的记录,是一种很好的分享吧。当然也是一种很好的记载,比如说一些古琴前辈,像古琴界的管平湖先生,他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现在我们看起来就特别珍贵了,而且音像技术就是那么几十年的时间,再往前的就看不到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第一个是对自己艺术的一种记载,第二个是对于广大古琴爱好者来说也是很好的资料。”
在赵晓霞近期的演出中,琴歌《美人兮》非常受大家喜欢,来自于作曲家陈欣若的量身定制,也受到了演奏家自身极高的肯定,用赵晓霞自己的话来说,“这首琴歌非常贴近我的声线,也非常契合我的演奏传统。”古琴乐曲方面,同样也面临着原创作品稀缺的问题,对古琴稍微有一些了解的人就会知道,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古琴积累了大量的演奏曲目,也正是因为传统的琴曲实在太过丰厚,太过宝贵,在创作方面,年轻一代的作曲家往往有望而却步的慨叹。这些年虽然也有古琴原创作品的推出,但相对其他音乐原创作品而言,优秀的古琴作品或者是流传度较广的古琴作品还是相对较少。当然,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也看到很多作曲家始终保有创作古琴曲的热情,他们在创作之中也有陆续写到一些古琴作品,相信随着作曲家与演奏家之间相互了解的深入,以及他们对于古琴艺术的认可和热爱,优秀的古琴作品也会随之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