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特殊性研究——以西藏为例

来源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p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够产生一定效用,但就不同区域而言,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能力、个体素质等不尽相同,不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类型和程度存在差别,而且效用程度也存在差异性。西藏农村的特殊性使得公共产品的一些属性发生变化,更具有复杂性和动态不确定性,某些私人产品转化为准公共产品,某些准公共产品转化为纯公共产品。特殊性思考下的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对措施是完善西藏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适应西藏农牧区特殊性情况,优化公共产品供给结构;衔接农牧民实际需求,构建合理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发挥非正式组织作用,
其他文献
见识过林林总总的短信流氓之后,我们看到网络上与短信有关的东西,总会担心上当受骗,而不敢去轻易尝试。其实,只要能善用移动运营商提供的网上营业厅,经常检查自己的话费变动情况,核对自己订阅的短信服务,就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受骗,避免损失。  下面我们就以中国移动公司的网上营业厅为例,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解。    一、自助服务  进入中国移动通信网站的“自助服务”区(http://www.chinamobile
图形一背景理论源自20世纪早期的格式塔心理学,后被应用于探索介词的意义及理解文学作品的语篇特征含义与联想意义。本文基于介词的拓扑空间方位分析诗歌文本《微暗的火》中的
结合抗战时期中国的社会场景和知识场景,以四篇关于边疆研究的文章为例,探讨学者们透过怎样的边疆视野将传统中国模糊的疆域明确起来,解决"我们是谁"以及"我们要成为谁"的问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