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总在风雨后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片回顾】
  《风雨哈佛路》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励志电影,取材于同名人物的事迹,于2003年4月7日在美国上映。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名叫丽兹的女孩,她出生于美国的贫民窟,从小就承担着家庭生活的重负:母亲酗酒吸毒,并且患有精神分裂症,在丽兹15岁时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贫穷的丽兹只得出去乞讨,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这样的生活本来就够辛苦的,但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地向丽兹袭来。
  随着慢慢长大,丽兹知道,唯有读书方能改变自身的命运。于是她用最真诚的态度感动了一所高中的校长,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然后,丽兹在求学路上开始了漫长的征程。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课程。她尝试申请各类奖学金,后来发现只有《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才能助她念完大学,于是她努力并申请到了这份奖学金。
  影片的最后,丽兹迈着自信的脚步走进了哈佛的学堂。可见,贫困并没有止住她前进的决心,在她的人生里面,勇往直前的奋斗才是永恒的主题。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很多人很喜欢勵志影片,因为看到别人的故事,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只不过通常的结果并没有别人那么辉煌罢了。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丽兹那样了不起。她几乎不去学校上课,但就像那个场景一样,不让老师拿走试卷,仍坚持着要做那套题,她说:“不,我要做,看起来没有那么难”。
  换句话说,人,总要追求一些东西,而这些追求真的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最难的是,怎么让自己不要以为它难,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我很庆幸自己能在学生时代看到这部励志影片。它给予我一定的勇气,让我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电影的开篇描述了住在贫民窟的女孩——丽兹的苦难生活。一个天资聪颖却不顾家庭生计的父亲,一个精神分裂、有着严重毒瘾的母亲。丽兹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对犯了毒瘾、近乎疯狂的母亲,丽兹想要得到的只是她的一个淡淡的微笑。那天,丽兹用颤抖的小手递给了母亲100美元,那是支持着全家生计的100美元;紧接着的,就是跑出去的母亲,还有重重的关门声。
  生活竭尽全力地压迫着她。丽兹无法像别的孩子那样,背起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因为她要照顾精神分裂的母亲,或者说,那是她的“孩子”。在她的母亲被戒毒所抓走后,她的父亲也抛弃了她。15岁的丽兹,由此走向社会。她说:“到底什么是家?一片屋顶,一张床,还是无论何时都会接纳你的地方。”小小年纪的她,对于家的定义,实在让我觉得心酸。是什么可以让一个15岁的小女孩活在这个社会中呢?乞讨?还是偷窃?这样沉重的字眼砸在了丽兹身上。每每看向丽兹的双眼,我总能体会到她深深的无助感,但是却没有绝望的神色。
  “有时候,我觉得世界就像被一层膜包裹着,我们都在里面,里面的人可以看透它,但却无法冲破它。”可是我想冲破它——我听到了这样一句潜台词。17岁的丽兹,走上了去往学校的道路。她渴望学习,渴望改变。所以她削尖了脑袋也想往里冲,事实证明,当一个人发自肺腑地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论是多大的困难,也会成功的。
  为了改变现状,她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没日没夜地学习。她的老师问她:“你想在三年内读完高中的课程吗?”“两年。”她这样自信地回答,并且让她的回答成为了现实,这与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修10门课,用2年读完,这不太可能,你会把自己累死的。”“不,这才是活着!”
  影片最后,丽兹考上了哈佛,冲破了那层困扰着她许多年的膜,达到了她想要活着的高度。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活着,就是一个努力的过程。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Push yourself and make your life good(推动你自己,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总评
  《风雨哈佛路》是美国的一部励志电影,观后给人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我们为丽兹的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所感动。影片告诉我们,即使命运不公,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主题——努力就有回报,读后引人深思。
其他文献
1.暖暖的春日里,百花次第开放,绽放一世的美丽,把春天装点的姹紫嫣红。请结合自己的积累,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____依旧笑春风。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________始盛开。  (3)________复含宿雨,________更带朝烟。  (4)沾衣欲湿________雨,吹面不寒________风。  2.請从下面这两首诗中任选一首,进行品读,并将其改写
期刊
小时候,喜欢读书。不管什么书,拿到就读。书读得多,见识自然就广,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那还是在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见我爱读书,便在班上表扬我。我至今还记得他的话:“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像赵丽宏那样,多读课外读物。”在作文课上,老师常常将我的作文念出来。私下里,老师还对我提出一个要求,他要我准备几个小本子,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书中精彩的描写,不管是写景的,写物的,还是写人物神态和心理的,都要留意,
期刊
寒风不知从何处牵来了一片墨色的云,雨滴轻抚过地表,伴随着空中的闷雷,渗入大地,愣是挤出了一节节绿色的“尖塔”。  雨滴挣脱了天空的束缚,成千上万地向我奔来,跳入我的衣袖、领口。我赶忙退进屋内,静静地聆听这来自远方的轰鸣。待天空褪下阴暗的妆容后,太阳便怯怯地探出小小的一块,在泥土芬芳的指引下,作业刚完成一半,我便急忙出门,想要去追随本应出现在天边的一抹彩虹,可无功而返。正当我准备回屋时,一片绿光突然
期刊
1919年,一个中国小伙子考入了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和素描,然而,他在大开眼界的同时并不是更有兴趣绘画了,而是莫名地陷入了一种悲观情绪中。回到学校后,他成天坐在自己的小画室里发呆。  一个周末的午后,小伙子正像往常一样呆在画室里暗自伤神,他的老师弗拉芒格先生走了进来,有些不解地问小伙子说:“你这段时间都没有画画吗?”小伙子叹了一口气说:“老师,我不想画了,我怎么努力都赶不上真正优秀的艺术大师。
期刊
2016年10月13日,瑞典学院将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此前,一度是获奖热门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度与奖杯擦肩而过,被称为诺贝尔奖届“小李子”的他,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多年被视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但均未能获奖。  实际上,自1901年起,诺贝尔文学奖已经颁发给了百余位优秀作家,以此褒奖他们“创作出富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然而,百年诺奖也无法避免地
期刊
在我们的作家队伍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既是奋笔疾书在桌案边。书写动人故事的创作者,也是肃然屹立于讲台上、传经布道、教书育人的“园丁”;他们既是娱乐圈当下正火的歌手、编剧、演员,又是坐拥百万读者的小说家;他们既是驰骋于商场的天之骄子,同时也是颇有名气的写手……下面,就请跟随小编的脚步,去领略那些拥有“双重身份”的作家们的别样风采吧。  圣埃克絮佩里(法国)  看过《小王子》的人都知道,其作者圣
期刊
库德钦科娃是一个年轻漂亮的莫斯科女孩,她个子高挑,皮肤白皙,而且家境也不错,美中不足的是她的右嘴角有一颗大大的黑痣。为了不让别人看到,库德钦科娃总会用手捂住那半边嘴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  有一天,俄罗斯的大导演戈沃鲁钦来到学校里选演员,同学们都说库德钦科娃的气质这么好,肯定会被选中,但没想到戈沃鲁钦只是看了几眼一直用手捂着嘴巴的库德钦科娃,最后還是选中了别人。戈沃鲁钦在离开前这样对库德钦科
期刊
2017年8月24日上午,第三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首届山西艺术节期间简朴启幕。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23个省区市,以及俄罗斯、英国、法国、港澳台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参展商齐聚开放的山西,共享文化盛宴。  迈入展馆,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映入眼帘:印有太原各桥梁图案的丝巾、以古代卫兵形象为创意制作的布偶、以山西壁画为元素制作的挂画,各种灵动的花鸟面塑……这些物件中,大多融入了山西特色以
期刊
【文题亮相】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或参观、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期间的一幕幕场景、一个个细节、一件件物品、一段段对话、一首首民谣,是否触动了你的内心,引发了你的思考?  请以“走出校园,享受生活的芬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套写、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思路导引】  一、明确观点。
期刊
【就医作文】  美丽的秋天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于是,我试图擦亮自己的双眼,去寻找身边的美。  ——题记  秋姑娘乘着金黄的马车从天而降,你快看,青翠的小草换上了淡黄的风衣,在凉爽的秋风中绽放出迷人的笑靥。温暖的阳光洒下一地金黄,虽然已值秋季,但我仍能感受到田野勃勃的生机。门外那棵大槐树的叶子快落光了,落叶随风飘舞,转了几圈后,又重回大地的怀抱里安详地睡着了。“落红不是无情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