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班主任为主体,从班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的实际出发,围绕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技术,采用多种途径与方法,进行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而且能有效预防、发现、调适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状态,解决他们成长中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我在此结合实践谈谈初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持久的活动。学生要搞好学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班集体具有独特的心理效应,即群体制约效应。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很重视班级的凝聚力,懂得利用群体约束力,这是班级群体健康成长的共同心理环境。心理学研究证明,心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材都是有很大影响的,良好的心境能促进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不良的心境则会降低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阻碍人才的成长。在心理学中特别强调的注意的概念给我在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方面提供了启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界的事物,如教室、桌椅、行人、飞鸟等,又可以是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如观察、记忆、思考、想象等。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容易疲劳,引起注意分散,却又不能单凭无意注意来学习,最好的办法是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这样就能使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和集中。
受此启发,我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班级环境,让学生在偷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班集体是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家园。如果一个班集体的气氛是友好的,和谐的,温馨的,向上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那么集体对于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的影响就是积极的。因此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优良的班风能使学生形成乐观的、豁达的、进取的、良好的心态和巨大的凝聚力。加强班级环境建设,可以营造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班级的心理凝聚力
在心理学中,特别强调动机的作用。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愿望或意念。动机是人们活动的推动者,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人们活动的激励作用。学生在学校的任何一项行为都有他的动机,当学生在需要基础之产生某种动机时,如果出现某种诱因,动机就付诸行动,推动个体向着一定目标前进,达到目标,即满足需要,紧张的心理便会消除。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许多措施,都是把学生的行为引向学习的目标。例如,分数、评定等级等,这些措施实际上也就是为学生提供的诱因。学生在这些诱因和目标的激发下积极行动。为了追求诱因和目标去积极学习,又在学习活动中强化了目标和诱因,个体的内部需要和外部的目标、诱因就这样相互结合起来了,而丰富多彩的活动正是强化学生积极内驱力的良好诱因。
三、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努力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现在的学生心理压力十分严重。心理压力是指因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内部状态所造成的人的生理变化和情绪波动。长时间过强的心理压力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会引起许多生理、心理疾病。研究表明,神经衰弱、忧郁症、高血压、癌症等都与心理压力有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因素,更有着家庭方面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从学生身上往往能够折射出家庭、家长的影子。班主任面对几十个学生,以及他们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心理,如何切合实际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呢?我认为,与家长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实际工作中,我非常重视利用家长会与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学生心理动向,同时也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教学工作基本步骤程序,听取他们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打破了以往全班一起开家长会的传统模式,而是采取分层、分组的形式。根据学生自身存在的不同问题,将具有同一类问题的几个家长集中在一起,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并对他们进行指导。这样做,不仅针对性强,而且老师和家长之间能够近距离地坐下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能够更透彻地发现并谈清学生的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我还利用网络为班级建立了校信通和班级博客。在这个平台中,我可以非常及时地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传达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把他们在家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我,使双方都能及时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虽然这样做要额外付出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随着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学生的成长受到了更全面的呵护,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
四、细心观察了解学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全面了解的机会非其他老师可以企及,从言谈举止到行为习惯,从学习情况到个性心理,从现在的状况到以前的表现,有心的班主任都会作详尽的观察了解和掌握,辅导会更有针对性。而要进入到学生的心里,班主任要学会灵活机动,要找准时机,切忌浮躁,学会耐心等待,细心观察,切忌匆匆上阵,不着要领。善于观察的眼睛也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善于观察,就能“见月晕而知风,见础润而知雨”,透过学生的眼神、表情、举动和言谈,洞察学生的心灵,揣摩他们的心理。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以指导,掌握学生的心理,才能知道如何更加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我曾担任初中二年级某班的班主任。在开学初,我发现我们班的某男同学在白天上课时总有些心不在焉。他本是一个很活泼、爱运动的孩子,连续几天的变化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通过其它途径从侧面了解到原来他喜欢上了班上一名女生,写了几次信都被拒绝,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认为自己很没有用,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几次找这两个孩子谈话。我并没有严厉地训斥他们,而是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一点儿一点儿地渗透给他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早恋问题,并给他们讲了许多这方面的实例。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的帮助下,两个孩子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女孩子的态度不再那么强硬,而吴鹏也渐渐放下了心理负担。他们两个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打开了彼此的心结,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不仅没有因此而产生仇恨心理,反而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
一、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持久的活动。学生要搞好学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班集体具有独特的心理效应,即群体制约效应。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很重视班级的凝聚力,懂得利用群体约束力,这是班级群体健康成长的共同心理环境。心理学研究证明,心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材都是有很大影响的,良好的心境能促进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不良的心境则会降低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阻碍人才的成长。在心理学中特别强调的注意的概念给我在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方面提供了启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界的事物,如教室、桌椅、行人、飞鸟等,又可以是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如观察、记忆、思考、想象等。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容易疲劳,引起注意分散,却又不能单凭无意注意来学习,最好的办法是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这样就能使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和集中。
受此启发,我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班级环境,让学生在偷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班集体是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家园。如果一个班集体的气氛是友好的,和谐的,温馨的,向上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那么集体对于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的影响就是积极的。因此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优良的班风能使学生形成乐观的、豁达的、进取的、良好的心态和巨大的凝聚力。加强班级环境建设,可以营造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班级的心理凝聚力
在心理学中,特别强调动机的作用。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愿望或意念。动机是人们活动的推动者,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人们活动的激励作用。学生在学校的任何一项行为都有他的动机,当学生在需要基础之产生某种动机时,如果出现某种诱因,动机就付诸行动,推动个体向着一定目标前进,达到目标,即满足需要,紧张的心理便会消除。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许多措施,都是把学生的行为引向学习的目标。例如,分数、评定等级等,这些措施实际上也就是为学生提供的诱因。学生在这些诱因和目标的激发下积极行动。为了追求诱因和目标去积极学习,又在学习活动中强化了目标和诱因,个体的内部需要和外部的目标、诱因就这样相互结合起来了,而丰富多彩的活动正是强化学生积极内驱力的良好诱因。
三、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努力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现在的学生心理压力十分严重。心理压力是指因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内部状态所造成的人的生理变化和情绪波动。长时间过强的心理压力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会引起许多生理、心理疾病。研究表明,神经衰弱、忧郁症、高血压、癌症等都与心理压力有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因素,更有着家庭方面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从学生身上往往能够折射出家庭、家长的影子。班主任面对几十个学生,以及他们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心理,如何切合实际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呢?我认为,与家长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实际工作中,我非常重视利用家长会与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学生心理动向,同时也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教学工作基本步骤程序,听取他们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打破了以往全班一起开家长会的传统模式,而是采取分层、分组的形式。根据学生自身存在的不同问题,将具有同一类问题的几个家长集中在一起,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并对他们进行指导。这样做,不仅针对性强,而且老师和家长之间能够近距离地坐下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能够更透彻地发现并谈清学生的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我还利用网络为班级建立了校信通和班级博客。在这个平台中,我可以非常及时地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传达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把他们在家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我,使双方都能及时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虽然这样做要额外付出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随着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学生的成长受到了更全面的呵护,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
四、细心观察了解学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全面了解的机会非其他老师可以企及,从言谈举止到行为习惯,从学习情况到个性心理,从现在的状况到以前的表现,有心的班主任都会作详尽的观察了解和掌握,辅导会更有针对性。而要进入到学生的心里,班主任要学会灵活机动,要找准时机,切忌浮躁,学会耐心等待,细心观察,切忌匆匆上阵,不着要领。善于观察的眼睛也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善于观察,就能“见月晕而知风,见础润而知雨”,透过学生的眼神、表情、举动和言谈,洞察学生的心灵,揣摩他们的心理。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以指导,掌握学生的心理,才能知道如何更加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我曾担任初中二年级某班的班主任。在开学初,我发现我们班的某男同学在白天上课时总有些心不在焉。他本是一个很活泼、爱运动的孩子,连续几天的变化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通过其它途径从侧面了解到原来他喜欢上了班上一名女生,写了几次信都被拒绝,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认为自己很没有用,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几次找这两个孩子谈话。我并没有严厉地训斥他们,而是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一点儿一点儿地渗透给他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早恋问题,并给他们讲了许多这方面的实例。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的帮助下,两个孩子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女孩子的态度不再那么强硬,而吴鹏也渐渐放下了心理负担。他们两个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打开了彼此的心结,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不仅没有因此而产生仇恨心理,反而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