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苏州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学时,读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是自己这个北方人对江南最朴素的触摸。之后借助几首古诗和影视中的几个片段,模糊地拼接了一个神秘、悠远而又让人神往的江南。
  也许是一场宿命的履约,两年前自己举家落户苏州,变成了氤氲在苏城这幅画卷中的一景,完成了自己一段未了的情缘。
  古老的苏州城更像是一位大家闺秀,举手投足间蕴含着一种端庄的古典美,她不施粉,不媚俗;她不张扬,不盲从,静候在自己的光阴里,蕴蓄,沉淀……而水就是这座城市的魂灵,是这位闺秀的眼睛,她明眸善睐,顾盼生姿,虽不惊艳,但眉宇间流转的风情却倾国倾城。
  千年水城苏州,是旅人的精神家园。河道纵横,桥梁重重,屋宇沿河迤逦,水、景、人和谐相融,恰到好处,没有一丝的牵强,没有一毫的生硬。难怪唐代杜荀鹤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只是没想到这悠悠的清波从唐代一路淌过,还这样的柔媚,这样的摄人心魄。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无水不成景致,苏州被誉为东方的威尼斯。足见其水多,水多自然桥多。碧波荡漾,柔柳轻拂,画舫徐行,船娘温软的昆曲随波一圈一圈向外漫漾,偶有三五水鸟自顾蹁跹,灰墙黛瓦的屋宇像哲人静坐,古旧的石桥像冬日里靠着门槛晒太阳的老人,慈祥地细数着光影流年。整个苏州老城都是安详的,淡然的。无数游客竞相把小桥流水画舫取入镜头,留一段诗意的岁月。每个风尘苦旅的游者都有种人在画中的恍惚,他们在赏美、赞美、定格美。人是社会的,更是自然的。水是大自然派来涤荡喧嚣的使者,人在职场身不由己,但是转身即是水的世界,瞬間就可安放一颗澄澈的心灵,对于苏州人而言这是何等的奢侈啊!
  激荡的古城水,让千年的古城人杰地灵。上善若水,水有着谦逊,执著,圆润和细腻的特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夹河两岸的老民宅里,还留有水上盛世的印记,世世代代生活在水乡苏州的人们,他们的血液里早已融入了水的品性:他们勤劳、质朴,做人谦和,为人低调,但骨子里有一种不达目标不轻言放弃的执著,有种热情似火的细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生命之源,她不仅孕育了诗情画意的苏州城,而且濡养了一大批的风流人物:唐伯虎,文征明,范仲淹,冯梦龙,叶圣陶,陆文夫,范小青……每一个才子佳人,每一段历史掌故,都是钟灵毓秀的苏州的一张名片。文人墨客,棋琴书画,苏州人的骨子里浸润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巧手翻过,小桥流水的秀丽风光就被浅藏在一帧帧的苏绣里,她们用针脚讴歌着自己的水乡。
  水灵的苏城是包容的。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为寒波粼粼中的寒山寺点亮了一盏灯,从那时亮起就一直不曾熄灭。盈盈碧水足以消融每一个逐梦者的失意和惆怅,不知道夜宿在枫桥那叶孤舟上的张继做了怎样的思索,但那泓碧波荡尽他所有伤痛之后,也沉淀了他不朽的芳名。苏城水是包容的,同时她也懂得汲取和扬弃。人口过半的外乡人推开苏城的大门大摇大摆的走进来,她笑一笑,让座递茶,以一种包容的姿势接纳了慕名的来访者,来者行囊落地即是主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的水城苏州为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目光穿过小桥流水,极目遥远的高楼大厦,为自己滚烫的思维搭一座桥,我悠悠地从遥远的桥的这端走向通往遥远的桥的那端。
  (选自作者博客)
其他文献
幸福到底在哪里?  现在的我,需要爱,渴望爱。但是又不敢去爱,更不想被单纯的爱着。  这是一种极其矛盾的心理,但却又好像是一个无底深渊。迷途的人跌落其中,伸手触及的都是垂直垂直的崖壁,怎么爬,都爬不出去。  幸福的出口在哪里?未知的迷茫下,带着深深地绝望跟无助。  按照这时代“度娘”的解析:(一)25周岁--28周岁之间,为初级剩女,这些人还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故称“剩斗士”(圣斗士);(
期刊
第一次到学校,一下车,抬头的那个瞬间就看到远处的那座山,在夕阳的暮霭中,她安静地驻立在那儿,一抹晚霞适时地簪在她的发间,美丽地不可方物,流转着遗世独立般的桃源气息。我呆呆地站在那儿看了很久,欣喜从心中慢慢升起:这就是我要找的地方,有这么一座山的地方!对于我这样一个想寻得心灵宁静却又被凡尘俗世所羁绊的人,这真的是一个绝佳的去处——看似远离十丈红尘,可踏一步,繁华便触手可及。因为这座山我立刻喜欢上了这
期刊
让人生梦、圆梦之地,自然生态、人文积淀一定富藏奥秘。2015年1至8月,苏州高新区游人达千万,同比增11%,旅游收入增13%。说到底,除了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苏州高新区还以众多梦美境界吸引着八方中外旅客。  我有一个梦境:清晨,纵览25公里幽静太湖岸线,缓步西京湾农场,陶醉在马鞭草、薰衣草、马缨花、广玉兰等装点的田园阡陌;信步伸展入湖的红色曲桥与下层木桥,看鱼游鱼跃,听鸟翔鸟鸣,与红男绿女共享假日
期刊
当相爱已成往事,平时不愿再去回眸,可是初恋相爱的甜蜜,有时偶而也会从心底隐隐泛起,1990年我就遇到这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年秋天,我在几位老同事连推带拉的鼓励下,脱产踏进了“工人技师培训班”的教室。  第一天上机械原理课,一位短发、大眼睛、身穿浅蓝色工作服,20岁刚出头的姑娘,笑容满面地走上讲台,她是新来的厂校教师。她口齿清晰、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这些年过半百、好当爷爷的学生讲授课程。  不知
期刊
牛  推开门,天还没有完全亮透,眼前朦胧的世界完全失去了色彩,到处只是一片灰白。浓重的雾气塞满了天空,伸手一抓,似乎就能握住满满一把。透过雾气,传来露珠偶尔从树叶上跌落到地上的噗噗声,还有躺在树底下的大牯子的反刍声。  我走到门前那棵老柳树底下,弯腰解下拴着大牯子的绳子。当起身的时候,大牯子的两条后腿已经立起,头努力向上一扬,跪着的两条前腿也费力地立了起来。大牯子有些老了。大牯子年轻时很好斗,常常
期刊
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华年。  小时,常听爷爷讲起观山东岳庙的故事,说是一个卖豆腐的人第一次去送豆腐,出来时却找不到来时的路了。在童年的记忆里,觉得这庙真是奇大无比。但处在“峰势环抱胜地”的庙宇不仅经历了岁月的侵蚀,更是享受了后人给予的“恩赐”,有一天,彻底地被人夷为平地。在爷爷的记忆里谁家拿了椽子,谁家偷了砌墙的金山石……似乎都被他深深地刻在心里了,爷爷在给我们讲述时,那神情充满了对拆庙的人
期刊
我们换上蓝色的矿工服,带上橘黄色的安全帽,挂好矿灯,在坊子矿井体验馆地上部分-------德国当年建设的绞车房里,安静等待着送上一波游客的升降机上来,把我们带入175米深的地下——一百多年前,德国在坊子大肆掠夺煤炭时开采的第一口竖井矿道内,开始我们在炭矿遗址文化园的这次别有意味的井下之旅。  如果不了解坊子煤矿历史的人,就不会体味到到坊子碳矿遗址存在的特殊意义和警示。  坊子在明末清初,挖煤业就开
期刊
心若在,情就在。我将我的情感经常寄托在童年的小竹林、小山头,我将我的情感经常寄托在记忆的最深处。  我的好友是区政协委员,对于树山村,他是再熟悉也不过的了。我对梨树及梨花的了解,就是他那儿知晓的。  最早的时候,好友在树山山脚旁边的中学任教,因为教学认真,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又加上他勤奋,所以对于通安镇的各方面之情形是了如指掌的。  据好友介绍说,后来,通安树山村不少地方都改种了翠冠梨。翠冠梨刚一上
期刊
我生在苏北农村,那里有我童年的记忆。渐渐远离农村,父母在上海,我则在南京读大学,两座不远的城市之间成了我多次往返的地方。  家人工作的原由,从小接触上海,是从虹桥机场开始的,总会独自在机场周围转悠,常在护栏外看飞机的起飞着落,配合着飞机的声音去幻想。在侯机楼广场注视着来回不同肤色的行人,猜测他们的来自哪里。不开心会跑去对着机场的天空发泄,那里看天空感觉也是难以回味,偶尔点神经质也是难免,会大喊几声
期刊
旅游是在山水之间的行走,用文字记录行走,就是用心去抚摸天地的脉搏。  ——题记  只差一步去天堂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我没去过;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我也没去过;我只去过“世界第三大峡谷”——云南怒江。  怒江,你从唐古拉山的崖缝里脱颖而出,一路高歌,带着雪域的光芒,收集着千沟万壑高原的乳汁,一泻千里,如天河一般流经云南“边疆的边疆”。虽然与西藏相连,与缅甸毗邻,但至今仍没有飞机,不通火车。要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