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的相关病原学检测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的相关病原学问题.方法:对20例经气管插管患者在应用呼吸机的第1、3、5、7天的气管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学研究,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在第1、3天有30.0%患者的分泌物分离出致病菌,第5、7天有85.0%分离出致病菌病,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其次为真菌,插管时间的长短与致病菌的产生有关.结论:①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时间的长短与致病菌的产生概率呈正比,及时拔管有利于减少致病菌的产生;②插管后抗生素的选择应以G-杆菌敏感抗生素为主;③支持疗法及机内消毒是预防致病菌及真菌感染的重要措
其他文献
测试了掺铒碲酸盐玻璃的荧光特性,研究了。^4I13/2能级上Er^3+离子的荧光谱、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研究显示,掺铒碲酸盐玻璃中存在着强烈的荧光俘获效应和浓度猝灭效应.荧光俘获效应
贲门失弛缓症(AC)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原发性食管神经-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支配食管和食管下括约肌的神经元退化为特征。其发病机制未明。贲门失弛缓症在中国缺乏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