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舰命名考虑了历史因素
8月6日,原本是广岛原子弹轰炸68周年纪念日。但这一消息很快被另一事件冲淡——当天,日本海上自卫队迄今为止最大吨位的军舰——新一代直升机航母“出云”号在横滨举行了命名和下水仪式。
虽然日本官方称在广岛核轰炸纪念日举行军舰下水仪式纯属巧合,但外界观察人士并不如此认为,并且该军舰以二战时期的侵华旗舰命名,更是昭示了日本日益膨胀的军事野心。
日本海上自卫队军舰是在下水时公布舰名。因此,在下水命名之前,“出云” 号在日本国内被称为“22DDH”,这其中的“22”是指“出云”号这一装备编入预算的年份平成22年(即2010年),DDH则是自卫队对直升机驱逐舰的简写。日本古代曾划分有诸多古国,出云是其中一处,大致位于今本州岛西部的岛根县范围。
这是日本海上力量第二艘以“出云” 命名的军舰。前一艘“出云”号完工于1900年,由英国为日本海军建造。该舰为排水量近万吨的装甲巡洋舰,回国服役后不久即参加日俄战争,在蔚山海战中参与击沉俄罗斯巡洋舰“留里克”号,并参加了日俄战争中决定性的对马海战(日本海大海战)。
进入上世纪30年代后,逐渐老旧的“出云”号退出一线主力舰行列,作为“海防舰”转而用于中国方向。1937年7月,“出云”号成为日本侵华的第三舰队旗舰。在淞沪战役期间,“出云”号一直是日本海军进攻上海的主要舰艇之一。1943年,该舰转为训练舰,后于1945年被美国飞机炸沉。
将一艘曾参加过对俄、对华战争的老舰舰名赋予新舰,不知蕴含着何种含义。据日本媒体报道,在自卫队讨论22DDH的舰名过程中,曾有人提议使用“长门”号。“长门”是二战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旗舰。后来,参与讨论者因担心这是“旧海军的象征”而引发争议,因此放弃了这一舰名。从这一消息看,自卫队在讨论舰名时,应当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历史因素的。
“出云”号绝不是普通驱逐舰
海上自卫队将“出云”号定为直升机驱逐舰,但是各国海军的直升机驱逐舰通常排水量不过数千吨,搭载直升机数量不过两三架。而“出云”号满载排水量达到27000吨,拥有248米长的直通甲板,可同时起降5架直升机,加上甲板下机库的空间,共计可搭载14架直升机。这显然是一艘直升机航母,而非普通的驱逐舰。
其实,自卫队也完全清楚这一点,这也体现在舰名上。在旧日本海军,“风”、“雨”、“雪”、“月”这些汉字均是命名驱逐舰的,如时风、村雨、初雪、秋月等;山名用于命名次一级主力舰,如“吉野”、“金刚”、“雾岛”等(分别取自吉野山、金刚山、雾岛山);只有最强一级的主力舰,才有资格使用日本古国名命名,例如“大和”、“武藏”、“信浓”(分别取自大和国、武藏国、信浓国)等。
海上自卫队在舰名体系上继承了这一做法。此前,海上自卫队的普通驱逐舰使用风、雨、雪、月命名,宙斯盾级驱逐舰则使用山名,如“金刚”等;而自卫队前一型直升机驱逐舰(实质上是小型直升机航母)“日向”号、“伊势”号,以及此次的“出云”号,均使用古代国名。这说明,自卫队并不将“出云”号当做普通的驱逐舰来看。
远洋作战能力将得到大提升
“出云”号服役后,可利用不同的舰载直升机配置,执行反潜、两栖战、运输、救灾、补给等多样化的任务,并大幅加强自卫队相关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执行反潜任务时,如同时派出5架反潜直升机,即可形成更大的搜索和攻击范围,这不仅增加了发现对方潜艇的概率,也使对方潜艇在被发现后更加难以逃脱。
又如,在执行两栖作战任务时,在一次攻击中派出更多的直升机,即意味着同时投送更多的兵力。而且,由于此前“日向”号已经在美国试验搭载过“鱼鹰”旋翼运输机,自卫队也有购买“鱼鹰”的意向。一旦以“出云”搭配“鱼鹰”,可使自卫队的两栖攻击能力有质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出云”号在设计时考虑了多种用途。
例如,该舰可为其他军舰提供补给,可携带的补给用燃料数量达到330万升。此时,该舰可以用于远洋编队的补给和指挥中枢。另外,该舰还配有车辆上下舰用的侧门,汽车可直接开入船舱,共可运载自卫队常用的3吨半卡车50辆,这可在远程机动、救灾等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降低成本,“出云”号的武备十分简单,仅仅配备了最基本的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导弹。这使其在比前一型“日向”级排水量增加5000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基本相同的建造费用。对于一向重视舰艇火力的海上自卫队而言,这也是在财政限制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
搭载F-35就是真正的航母“出云”号存在的一大疑问,未来其是否会改装F-35战斗机,成为一型名副其实的航母? 在该舰设计过程中,防卫省曾打算在该舰首部加装滑跃跳台,供未来的F-35战斗机使用,但后来取消了这一设计。今年7月,又有媒体报道防卫省打算未来改装“出云” 号,为其配备F-35战斗机,但这一说法后来又为防卫省所否认。
F-35共有三个型号:空军使用的F-35A、海军使用的F-35C和海军陆战队使用的F-35B。其中前两者为常规起降型,只有后者为垂直起降/短距起落型号,可以用于“出云”号这样的军舰。可以肯定的是,“出云”号无疑存在改装后搭载F-35的潜力,这体现在足够面积的飞行甲板、一定规模的机库、相应的航空保障设备和人员等方面。
但是,要改装适合F-35起降,“出云”号也必须做较大手术。首先要加强甲板,以耐受喷气式战斗机尾喷口高温气体灼烧;其次还要改装机库和升降机等设备,以容纳和运送F-35。此外,甲板改装等工程势必还将造成全舰重心升高,舰体配重等还要重新计算。在历史上,旧日本海军曾因过度改装军舰(为其上层建筑加装过多武器等),造成过多起军舰倾覆等事故。海上自卫队应会注意前车之鉴。
更重要的是,F-35B项目当前进度迟滞严重,如能顺利服役并出口日本,无论如何也要等上好几年的功夫。届时,海上自卫队可能已经有了更为先进和体量更大的载机舰,也许已经不再需要改装“出云”了。
日本准航母建造“小步快跑”
“出云”号的下水,也是日本自卫队装备建设“小步快跑”战略的典型体现。“出云” 号是日本第三艘直升机航母。此前。海上自卫队已经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装备了两艘日向级直升机航母(同样被命名为直升机驱逐舰),分别为“日向”号和“ 伊势”号。日向级的标准排水量14000吨,满载排水量19000吨,可搭载9架直升机。其吨位已经超过了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轻型航母。
根据自卫队的计划,“出云”号还有一艘兄弟舰,已经于2012年编列预算,并将于2014年1月开工,预计将于2017年服役。届时,日本自卫队将在约8年时间内装备4艘直升机航母。考虑到海上自卫队此前还曾于1998年—2003年装备了3艘直通甲板布局的两栖攻击舰,就可看出日本自卫队在装备领域低调而扎实的进展。
(据《国际先驱导报》)
8月6日,原本是广岛原子弹轰炸68周年纪念日。但这一消息很快被另一事件冲淡——当天,日本海上自卫队迄今为止最大吨位的军舰——新一代直升机航母“出云”号在横滨举行了命名和下水仪式。
虽然日本官方称在广岛核轰炸纪念日举行军舰下水仪式纯属巧合,但外界观察人士并不如此认为,并且该军舰以二战时期的侵华旗舰命名,更是昭示了日本日益膨胀的军事野心。
日本海上自卫队军舰是在下水时公布舰名。因此,在下水命名之前,“出云” 号在日本国内被称为“22DDH”,这其中的“22”是指“出云”号这一装备编入预算的年份平成22年(即2010年),DDH则是自卫队对直升机驱逐舰的简写。日本古代曾划分有诸多古国,出云是其中一处,大致位于今本州岛西部的岛根县范围。
这是日本海上力量第二艘以“出云” 命名的军舰。前一艘“出云”号完工于1900年,由英国为日本海军建造。该舰为排水量近万吨的装甲巡洋舰,回国服役后不久即参加日俄战争,在蔚山海战中参与击沉俄罗斯巡洋舰“留里克”号,并参加了日俄战争中决定性的对马海战(日本海大海战)。
进入上世纪30年代后,逐渐老旧的“出云”号退出一线主力舰行列,作为“海防舰”转而用于中国方向。1937年7月,“出云”号成为日本侵华的第三舰队旗舰。在淞沪战役期间,“出云”号一直是日本海军进攻上海的主要舰艇之一。1943年,该舰转为训练舰,后于1945年被美国飞机炸沉。
将一艘曾参加过对俄、对华战争的老舰舰名赋予新舰,不知蕴含着何种含义。据日本媒体报道,在自卫队讨论22DDH的舰名过程中,曾有人提议使用“长门”号。“长门”是二战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旗舰。后来,参与讨论者因担心这是“旧海军的象征”而引发争议,因此放弃了这一舰名。从这一消息看,自卫队在讨论舰名时,应当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历史因素的。
“出云”号绝不是普通驱逐舰
海上自卫队将“出云”号定为直升机驱逐舰,但是各国海军的直升机驱逐舰通常排水量不过数千吨,搭载直升机数量不过两三架。而“出云”号满载排水量达到27000吨,拥有248米长的直通甲板,可同时起降5架直升机,加上甲板下机库的空间,共计可搭载14架直升机。这显然是一艘直升机航母,而非普通的驱逐舰。
其实,自卫队也完全清楚这一点,这也体现在舰名上。在旧日本海军,“风”、“雨”、“雪”、“月”这些汉字均是命名驱逐舰的,如时风、村雨、初雪、秋月等;山名用于命名次一级主力舰,如“吉野”、“金刚”、“雾岛”等(分别取自吉野山、金刚山、雾岛山);只有最强一级的主力舰,才有资格使用日本古国名命名,例如“大和”、“武藏”、“信浓”(分别取自大和国、武藏国、信浓国)等。
海上自卫队在舰名体系上继承了这一做法。此前,海上自卫队的普通驱逐舰使用风、雨、雪、月命名,宙斯盾级驱逐舰则使用山名,如“金刚”等;而自卫队前一型直升机驱逐舰(实质上是小型直升机航母)“日向”号、“伊势”号,以及此次的“出云”号,均使用古代国名。这说明,自卫队并不将“出云”号当做普通的驱逐舰来看。
远洋作战能力将得到大提升
“出云”号服役后,可利用不同的舰载直升机配置,执行反潜、两栖战、运输、救灾、补给等多样化的任务,并大幅加强自卫队相关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执行反潜任务时,如同时派出5架反潜直升机,即可形成更大的搜索和攻击范围,这不仅增加了发现对方潜艇的概率,也使对方潜艇在被发现后更加难以逃脱。
又如,在执行两栖作战任务时,在一次攻击中派出更多的直升机,即意味着同时投送更多的兵力。而且,由于此前“日向”号已经在美国试验搭载过“鱼鹰”旋翼运输机,自卫队也有购买“鱼鹰”的意向。一旦以“出云”搭配“鱼鹰”,可使自卫队的两栖攻击能力有质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出云”号在设计时考虑了多种用途。
例如,该舰可为其他军舰提供补给,可携带的补给用燃料数量达到330万升。此时,该舰可以用于远洋编队的补给和指挥中枢。另外,该舰还配有车辆上下舰用的侧门,汽车可直接开入船舱,共可运载自卫队常用的3吨半卡车50辆,这可在远程机动、救灾等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降低成本,“出云”号的武备十分简单,仅仅配备了最基本的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导弹。这使其在比前一型“日向”级排水量增加5000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基本相同的建造费用。对于一向重视舰艇火力的海上自卫队而言,这也是在财政限制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
搭载F-35就是真正的航母“出云”号存在的一大疑问,未来其是否会改装F-35战斗机,成为一型名副其实的航母? 在该舰设计过程中,防卫省曾打算在该舰首部加装滑跃跳台,供未来的F-35战斗机使用,但后来取消了这一设计。今年7月,又有媒体报道防卫省打算未来改装“出云” 号,为其配备F-35战斗机,但这一说法后来又为防卫省所否认。
F-35共有三个型号:空军使用的F-35A、海军使用的F-35C和海军陆战队使用的F-35B。其中前两者为常规起降型,只有后者为垂直起降/短距起落型号,可以用于“出云”号这样的军舰。可以肯定的是,“出云”号无疑存在改装后搭载F-35的潜力,这体现在足够面积的飞行甲板、一定规模的机库、相应的航空保障设备和人员等方面。
但是,要改装适合F-35起降,“出云”号也必须做较大手术。首先要加强甲板,以耐受喷气式战斗机尾喷口高温气体灼烧;其次还要改装机库和升降机等设备,以容纳和运送F-35。此外,甲板改装等工程势必还将造成全舰重心升高,舰体配重等还要重新计算。在历史上,旧日本海军曾因过度改装军舰(为其上层建筑加装过多武器等),造成过多起军舰倾覆等事故。海上自卫队应会注意前车之鉴。
更重要的是,F-35B项目当前进度迟滞严重,如能顺利服役并出口日本,无论如何也要等上好几年的功夫。届时,海上自卫队可能已经有了更为先进和体量更大的载机舰,也许已经不再需要改装“出云”了。
日本准航母建造“小步快跑”
“出云”号的下水,也是日本自卫队装备建设“小步快跑”战略的典型体现。“出云” 号是日本第三艘直升机航母。此前。海上自卫队已经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装备了两艘日向级直升机航母(同样被命名为直升机驱逐舰),分别为“日向”号和“ 伊势”号。日向级的标准排水量14000吨,满载排水量19000吨,可搭载9架直升机。其吨位已经超过了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轻型航母。
根据自卫队的计划,“出云”号还有一艘兄弟舰,已经于2012年编列预算,并将于2014年1月开工,预计将于2017年服役。届时,日本自卫队将在约8年时间内装备4艘直升机航母。考虑到海上自卫队此前还曾于1998年—2003年装备了3艘直通甲板布局的两栖攻击舰,就可看出日本自卫队在装备领域低调而扎实的进展。
(据《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