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插图作为小学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其对于纯文字表达的兴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鉴于目前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当中已经出现了插图不规范、内容不够契合教学主题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把握好对课本插图教学的“取”与“舍”,在充分认知什么是“舍”的基础上,让插图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产生更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与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材插图;苏教版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俗语中将“舍得”理解为“有舍才有得”,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本插图教学的过程而言,所谓的“舍”并不是全面的摒弃,与“从零开始”,而是有所选择、有所慎重,或修改原有的插图,或使用新的插图来替换旧有的插图内容,总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从插图当中获取更多有益于知识掌握的学习和方法。
一、“舍”:挖掘插图新内涵
对固有课本当中插图“舍”的过程,并不是将其完全弃之不用,而是对固有的内容进行筛选、有所舍弃、有所汲取。其实也是重新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使其被赋予新的内涵,彰显出全新的价值。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更改和重新选择的行为,并不意味着教师或者学生要拿掉课本中的插图,重新绘画或者粘贴,而是采用语言描述的方法对其进行重构,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跟随教师多样化的语言表达,重新感知插图中所赋予的信息。举例来说,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从教学主题上来说,要让学生明白人类可以从各种动物身上学习到的知识,但是这种学习的过程仅仅靠课本上简笔画式的动物形象,显然不能做到很好的说明,学生也很难透过图片去理解到,人类究竟可以从动物身上学习到什么呢?鉴于此,教师就要对图片的内容进行语言上的丰富,比如告诉学生动物身体上的某一个部位,其实还存在着画笔所没有勾画出来的细节,这个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各种为动物智慧所启迪的人类的发明,比如照相机、雷达等,帮助学生从有限的图片当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取”:拓展学生新能力
在引导学生阅读插图、使用插图,并对插图的表达做出一定的取舍,赋予其内涵和对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部分进行摒弃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多样化的能力培养,比如语言表达、思维创造、认识判断等,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本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引导学生在对插图意义“取”和选择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其能力。
再以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桂花雨》为例,课文当中对于桂花有这样一段描述“桂花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但是基于这样一段文字,课文当中的配图呈现的却是在一片嫩绿的颜色当中,盛开着无数显眼的花朵,完全不符合课文当中“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的情境。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其对于文字的感知程度远没有图片来的直观,所以当图片会对学生产生严重的误导作用时,笔者便索性直接告诉学生“插图当中有对课文表达上的错误,大家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哪些地方不符合课文中所说的?”学生一听教师这样的提问,马上转变了思维,因为找不同,肯定是需要自身将课文读透、读仔细才有可能去完成的,那么在这个基于以“舍弃”为前提,选择另类的比较法来完成对插图价值利用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过程。
三、“取与舍”:明确教学定位
“取与舍”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插图的使用都不可能单纯以“取”或“舍”来进行概括,如何选择、如何调整,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把握教学的方向,如何定位教学内容。一味地舍弃,不仅会导致课本全面文字化、影响到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效果,更为严重地是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阅读兴趣。鉴于此,教师首先要明白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全面理解插图对于文章主旨、内容主题表达所起到的作用,要在充分基于学生理解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对插图的表达效果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完善与丰富,是否需要补充或摈弃。其次,教师在进行正式的授课之前,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之后可能会产生的效果进行一定的预判,提前预设插图可能会带给学生的影响,事先做好必要的调控。这里所谓的调控就是指对文字描述内容的准备和对其他补充资源的选择。教师必须亲切地认知到学生有可能从插图当中获取什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将插图的作用发挥至极致。
总而言之,本文中笔者是基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当中插图教学的取舍问题而展开的研究,而在具体该如何取舍、如何使用方面,笔者从三个角度提出了观点:首先,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赋予插图新的内涵,使其更加丰富内容,辅助教学过程,以便学生的知识吸收;其次,笔者认为对于插图的使用要以充分认知其价值为前提,当其本身存在和使用的价值遭到自身表达效果的影響下,不妨反其道而行,让学生以找错误、找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对课文的品读、对插图的判断和分析,从而实现对阅读和观察能力的双向提升;再次,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插图到底该“舍”还是“取”,归根到底是由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所决定的,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之前,根据课本内容以及固有的插图设计,做好预判和选择工作,通过在感知和预设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完善教学准备,以便在课堂上能够让插图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娟.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分类和功能研究综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2]徐翠凤.视觉文化视域下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材插图;苏教版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俗语中将“舍得”理解为“有舍才有得”,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本插图教学的过程而言,所谓的“舍”并不是全面的摒弃,与“从零开始”,而是有所选择、有所慎重,或修改原有的插图,或使用新的插图来替换旧有的插图内容,总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从插图当中获取更多有益于知识掌握的学习和方法。
一、“舍”:挖掘插图新内涵
对固有课本当中插图“舍”的过程,并不是将其完全弃之不用,而是对固有的内容进行筛选、有所舍弃、有所汲取。其实也是重新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使其被赋予新的内涵,彰显出全新的价值。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更改和重新选择的行为,并不意味着教师或者学生要拿掉课本中的插图,重新绘画或者粘贴,而是采用语言描述的方法对其进行重构,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跟随教师多样化的语言表达,重新感知插图中所赋予的信息。举例来说,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从教学主题上来说,要让学生明白人类可以从各种动物身上学习到的知识,但是这种学习的过程仅仅靠课本上简笔画式的动物形象,显然不能做到很好的说明,学生也很难透过图片去理解到,人类究竟可以从动物身上学习到什么呢?鉴于此,教师就要对图片的内容进行语言上的丰富,比如告诉学生动物身体上的某一个部位,其实还存在着画笔所没有勾画出来的细节,这个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各种为动物智慧所启迪的人类的发明,比如照相机、雷达等,帮助学生从有限的图片当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取”:拓展学生新能力
在引导学生阅读插图、使用插图,并对插图的表达做出一定的取舍,赋予其内涵和对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部分进行摒弃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多样化的能力培养,比如语言表达、思维创造、认识判断等,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本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引导学生在对插图意义“取”和选择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其能力。
再以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桂花雨》为例,课文当中对于桂花有这样一段描述“桂花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但是基于这样一段文字,课文当中的配图呈现的却是在一片嫩绿的颜色当中,盛开着无数显眼的花朵,完全不符合课文当中“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的情境。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其对于文字的感知程度远没有图片来的直观,所以当图片会对学生产生严重的误导作用时,笔者便索性直接告诉学生“插图当中有对课文表达上的错误,大家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哪些地方不符合课文中所说的?”学生一听教师这样的提问,马上转变了思维,因为找不同,肯定是需要自身将课文读透、读仔细才有可能去完成的,那么在这个基于以“舍弃”为前提,选择另类的比较法来完成对插图价值利用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过程。
三、“取与舍”:明确教学定位
“取与舍”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插图的使用都不可能单纯以“取”或“舍”来进行概括,如何选择、如何调整,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把握教学的方向,如何定位教学内容。一味地舍弃,不仅会导致课本全面文字化、影响到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效果,更为严重地是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阅读兴趣。鉴于此,教师首先要明白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全面理解插图对于文章主旨、内容主题表达所起到的作用,要在充分基于学生理解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对插图的表达效果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完善与丰富,是否需要补充或摈弃。其次,教师在进行正式的授课之前,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之后可能会产生的效果进行一定的预判,提前预设插图可能会带给学生的影响,事先做好必要的调控。这里所谓的调控就是指对文字描述内容的准备和对其他补充资源的选择。教师必须亲切地认知到学生有可能从插图当中获取什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将插图的作用发挥至极致。
总而言之,本文中笔者是基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当中插图教学的取舍问题而展开的研究,而在具体该如何取舍、如何使用方面,笔者从三个角度提出了观点:首先,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赋予插图新的内涵,使其更加丰富内容,辅助教学过程,以便学生的知识吸收;其次,笔者认为对于插图的使用要以充分认知其价值为前提,当其本身存在和使用的价值遭到自身表达效果的影響下,不妨反其道而行,让学生以找错误、找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对课文的品读、对插图的判断和分析,从而实现对阅读和观察能力的双向提升;再次,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插图到底该“舍”还是“取”,归根到底是由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所决定的,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之前,根据课本内容以及固有的插图设计,做好预判和选择工作,通过在感知和预设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完善教学准备,以便在课堂上能够让插图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娟.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分类和功能研究综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2]徐翠凤.视觉文化视域下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