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我们既希望诞生“阿里”“华为”这样的创新型企业,也希望更多像“徐工”“亨通”这样的高端制造企业成长为世界级领军企业。以华为、阿里、腾讯为代表,科技创新大企业通常在资产总额、从业人员、营业收入等指标上大大超过中小企业评价标准,它们拥有全球顶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国际一流、规模与品牌位居世界前列、年营业收入能冲击世界五百强、具有强大国际创新影响力。随着创新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区域发展必须聚焦科技创新这个“核心的核心”用功发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大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大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引擎
科技创新大企业是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排头兵,是产业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更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引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大企业在经济发展和创新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日本经济学家斋藤优认为“现代的产业垄断,已经从资本垄断向着技术垄断的时代迈进,如果失去了技术垄断,则企业在产业竞争中的垄断或领先地位就难以保持,垄断利润就无从获得”。当前,世界研发的80%、技术创新的71%均由世界500强企业所创造拥有,62%的技术转移在500强企业内部进行。美国二战以来科技行业的平均创新集中度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末,上升到50%以上,凭借创新大企业的发展壮大,美国获得了全球领先的经济和创新地位。日本各行业排名前五的科技创新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也非常高,其中,医药、新材料、电气、重工机械、汽车、半导体等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100%、100%、99.7%、85.9%、79%、66.7%,依靠这些创新大企业,日本也取得了世界经济和创新强国的地位。国内外实证分析数据一再表明,大型企业在创新网络中占据着中心的位置,对创新网络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其创新效率和创新效果最好,并对区域产业升级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
我国科技创新大企业阿里、腾讯、华为等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区科技创新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科技创新集群。值得关注的是,在世界500强科技企业榜单中,深圳的数量高居国内榜首,且均为土生土长的中国民营企业。如果考虑未来5到10年有望进军世界500强的比亚迪、大疆科技等创新种子选手,深圳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创新高塔。深圳在创新企业领域另辟蹊径,培育出一系列世界级的本土科技创新大企业,呈现出了越来越强的创新辐射能力。
江苏作为科技强省,科技创新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江苏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万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5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42.7%,江苏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但放在全球的坐标系上去衡量,放在国内的标杆区域上去对照,放在江苏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去分析,差距和问题明显。全球创新企业100强、科技企业100强、研发投入100强,25大科技公司等榜单中,江苏均鲜有科技企业入选,这充分表明江苏的科技创新正处于“有高原没高峰、有品牌没标志、有优势没示范”的境地。尤其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合理培育和运用科技创新大企业的各种优势,是江苏赶超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区创新大企业的关键。因此,把握科技强省建设的工作取向,准确定位科技创新大企业在“一中心、一基地”中的核心角色,要明确目标、重点突破,优先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大企业。
制约科技创新大企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具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的企业缺乏。一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面临多重短板。企业核心技术比较少,产品国际竞争力还较弱,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为23%,而同期美国为35%,仍存在较大差距;自主品牌建设也较滞后,2017年全球企业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江苏科技企业没有一家;专利授权量虽然位居全国首位,但层次和质量不高,全省的国际PCT专利申请总量仅相当于华为的70%左右。二是创新投入强度和产出效果落后于国际先进企业。作为国家第一批9家创新企业百强工程试点企业的恒瑞医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为9%,但与武田制药17%的比例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很多大企业还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关键技术、基础元件受制于人,“后发劣势”大于“后发优势”,创新利润贡献不突出。三是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间的创新表现差距较大。国有大型企业创新动力相对不足,创新成效不及民营、外资企业;服务业创新水平整体落后于制造业,且在营造创新环境的过程中,非市场行为对创新的“挤出效应”时有发生。
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高端空间载体不足。一是创新平台全球化高端化不明显。江苏拥有数量众多的创新平台载体,但为科技创新大企业提供服务的高端创新平台欠缺,特别是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江苏企业境外研发机构仍处于初级阶段,层次相对较低,主要职能是进行技术跟踪和搜索,为技术本土化,以及围绕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辅助性研发,而进行基础研究的海外研发机构非常少,研发载体作用未充分释放。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跨国公司较少。跨国公司是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主体,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构建全球创新载体需要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高技术跨国企业,发挥其集聚、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深圳的光启集团在以色列设立国际创新总部,华为公司又一个数学研发中心落户法国,中兴通讯在日本东京设立研发中心……相比之下,江苏在国际上知名的本土创新型跨国企业屈指可数,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创新型跨国企业,协调和利用国际创新资源能力有限,“走出去”构建研发载体的能力较弱,主体示范作用不强。
世界一流大学和顶尖人才支撑不够。一是江苏省内的普通高校数量虽位居我国首位,但世界一流的大学和高端成果缺乏,无论是QS、THE,还是USNEWS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中都没有江苏高校。二是高端创新人才不足。人才的高度决定了产业的高度和未来创新的高度,高端人才的引进是江苏聚力创新的重中之重。科技创新大企业发展的基因和底色是靠高端科技人才在支撑、在引领,江苏科技创新大企业所需的、极具国际竞争力的顶尖人才还比较欠缺。三是具备全球视野的科技创新大企业家比较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应具有敢闯敢试、敢于冒险的特质,具备创新、学习、冒险、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而在此方面,江苏的企业家精神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对科技创新大企业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总结浙江、广东的一些创新大企业发展的经验,往往是采取切实的措施,利用政府“有形之手”,“扶起来、扶上去、扶到位”,再逐步发展起来的。二是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宏观统筹能力较弱,产业、科技、财税、金融等政策之间协同性差,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难以满足科技创新大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三是一些非市场化手段影响了一些大企业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四是针对科技创新大企业培育的举措亟待进一步明确。对于重点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培育,要集中力量予以支持,也要就如何筛选、如何扶持和培育明确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大企业的路径及对策
聚力创新就是要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就是要持续打造和培育一些具有国际创新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企业,形成吸引创新要素和人才的“强磁场”,为江苏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提供强大的创新引擎和核心动力。为此,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建設科技创新大企业数据库。一是建设科技创新大企业基础数据库。全面摸底调查省内科技创新大企业和候选企业,做好基础数据收集、分析和筛选等工作,建设科技创新大企业基础数据库。对进入基础数据库的科技创新大企业和候选企业按照不同类型、不同梯队进行划分,纳入省科技计划体系和财政扶持支持范围。二是建立科技创新大企业库。按照科技创新大企业基本条件要求,在基础数据库中遴选一批科技创新大企业,统一纳入科技创新大企业库。
加强对科技创新大企业的要素培育。一是坚持系统思维,夯实创新基础。要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努力培育一大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为科技创新大企业培育营造具有强劲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要紧密围绕协同能力的提升做文章,进一步发挥好扬子江城市群区域创新的整体作用,打造区域协同创新链。二是集聚全球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对科技创新大企业人才队伍的布局、结构、规模、政策措施等做出战略性的全面规划,并根据科技创新大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台科技创新大企业人才计划,有针对性地、前瞻性地培育和引进大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各类高精尖人才。三是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大对省内知名高校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方向与科技创新大企业产业发展方向的衔接,为科技创新大企业的培育提供更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四是加大科技金融扶持力度。将我省科技创新大企业库内的企业优先纳入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投资补助、跨国并购等科技金融政策的支持范围。
加强对科技创新大企业的政策培育。一是加强对科技创新大企业海外研究机构的支持。只有研发“走出去”,帮助培育库中企业在科技强国建立研发机构,科技型大企业才能充分得到国外人才和技术溢出的好处,促进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为此,需加大对培育库中企业海外研发投资的优惠力度,简化境外研发机构设置的审批程序,保证科技创新大企业用汇额度。同时,应出台境外研发的财税支持政策,以鼓励和引导科技创新大企业的海外研发投资。拓宽海外研发投资的融资渠道,如设立科技创新大企业海外研发基金,专门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境外研发,并放宽对其境外研发投资的融资限制,进一步简化培育库中企业的融资手续,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培育库中企业加快海外研发平台建设。二是大力推进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树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发展理念并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科技创新大企业培育库中企业的研发支持力度,突破科技创新大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若干核心领域迅速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三是加大对培育库中企业海外市场开拓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有效开展全球化营销。四是支持培育库中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切实让江苏的科技创新大企业“高质发展、后发先至”。
加强对科技创新大企业的环境培育。一是围绕科技创新大企业培育库中入选企业的创新需求,建设竞争、开放、协同、面向全球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并根据拟培育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全方位引进国外一流的创新平台,积极搭建海外科技合作创新载体,打造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基地。二是深入实施全球创新网络计划,加快“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这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科技创新大企业的培育提供良好的网络基础服务。三是积极建设江苏(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并建成一批国际性技术转移中心,为科技创新大企业搭建起完善的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四是实施科技创新大企业服务工程,建立科技创新大企业服务中心,对筛选出来的培育库中的企业实施一对一服务工程,做到高效服务、优质服务、精准服务。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本文系江苏省社科联重大应用研究课题、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培育科技创新大企业有效路径研究”成果。)
科技创新大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引擎
科技创新大企业是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排头兵,是产业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更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引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大企业在经济发展和创新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日本经济学家斋藤优认为“现代的产业垄断,已经从资本垄断向着技术垄断的时代迈进,如果失去了技术垄断,则企业在产业竞争中的垄断或领先地位就难以保持,垄断利润就无从获得”。当前,世界研发的80%、技术创新的71%均由世界500强企业所创造拥有,62%的技术转移在500强企业内部进行。美国二战以来科技行业的平均创新集中度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末,上升到50%以上,凭借创新大企业的发展壮大,美国获得了全球领先的经济和创新地位。日本各行业排名前五的科技创新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也非常高,其中,医药、新材料、电气、重工机械、汽车、半导体等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100%、100%、99.7%、85.9%、79%、66.7%,依靠这些创新大企业,日本也取得了世界经济和创新强国的地位。国内外实证分析数据一再表明,大型企业在创新网络中占据着中心的位置,对创新网络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其创新效率和创新效果最好,并对区域产业升级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
我国科技创新大企业阿里、腾讯、华为等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区科技创新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科技创新集群。值得关注的是,在世界500强科技企业榜单中,深圳的数量高居国内榜首,且均为土生土长的中国民营企业。如果考虑未来5到10年有望进军世界500强的比亚迪、大疆科技等创新种子选手,深圳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创新高塔。深圳在创新企业领域另辟蹊径,培育出一系列世界级的本土科技创新大企业,呈现出了越来越强的创新辐射能力。
江苏作为科技强省,科技创新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江苏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万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5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42.7%,江苏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但放在全球的坐标系上去衡量,放在国内的标杆区域上去对照,放在江苏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去分析,差距和问题明显。全球创新企业100强、科技企业100强、研发投入100强,25大科技公司等榜单中,江苏均鲜有科技企业入选,这充分表明江苏的科技创新正处于“有高原没高峰、有品牌没标志、有优势没示范”的境地。尤其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合理培育和运用科技创新大企业的各种优势,是江苏赶超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区创新大企业的关键。因此,把握科技强省建设的工作取向,准确定位科技创新大企业在“一中心、一基地”中的核心角色,要明确目标、重点突破,优先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大企业。
制约科技创新大企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具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的企业缺乏。一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面临多重短板。企业核心技术比较少,产品国际竞争力还较弱,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为23%,而同期美国为35%,仍存在较大差距;自主品牌建设也较滞后,2017年全球企业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江苏科技企业没有一家;专利授权量虽然位居全国首位,但层次和质量不高,全省的国际PCT专利申请总量仅相当于华为的70%左右。二是创新投入强度和产出效果落后于国际先进企业。作为国家第一批9家创新企业百强工程试点企业的恒瑞医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为9%,但与武田制药17%的比例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很多大企业还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关键技术、基础元件受制于人,“后发劣势”大于“后发优势”,创新利润贡献不突出。三是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间的创新表现差距较大。国有大型企业创新动力相对不足,创新成效不及民营、外资企业;服务业创新水平整体落后于制造业,且在营造创新环境的过程中,非市场行为对创新的“挤出效应”时有发生。
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高端空间载体不足。一是创新平台全球化高端化不明显。江苏拥有数量众多的创新平台载体,但为科技创新大企业提供服务的高端创新平台欠缺,特别是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江苏企业境外研发机构仍处于初级阶段,层次相对较低,主要职能是进行技术跟踪和搜索,为技术本土化,以及围绕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辅助性研发,而进行基础研究的海外研发机构非常少,研发载体作用未充分释放。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跨国公司较少。跨国公司是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主体,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构建全球创新载体需要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高技术跨国企业,发挥其集聚、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深圳的光启集团在以色列设立国际创新总部,华为公司又一个数学研发中心落户法国,中兴通讯在日本东京设立研发中心……相比之下,江苏在国际上知名的本土创新型跨国企业屈指可数,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创新型跨国企业,协调和利用国际创新资源能力有限,“走出去”构建研发载体的能力较弱,主体示范作用不强。
世界一流大学和顶尖人才支撑不够。一是江苏省内的普通高校数量虽位居我国首位,但世界一流的大学和高端成果缺乏,无论是QS、THE,还是USNEWS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中都没有江苏高校。二是高端创新人才不足。人才的高度决定了产业的高度和未来创新的高度,高端人才的引进是江苏聚力创新的重中之重。科技创新大企业发展的基因和底色是靠高端科技人才在支撑、在引领,江苏科技创新大企业所需的、极具国际竞争力的顶尖人才还比较欠缺。三是具备全球视野的科技创新大企业家比较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应具有敢闯敢试、敢于冒险的特质,具备创新、学习、冒险、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而在此方面,江苏的企业家精神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对科技创新大企业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总结浙江、广东的一些创新大企业发展的经验,往往是采取切实的措施,利用政府“有形之手”,“扶起来、扶上去、扶到位”,再逐步发展起来的。二是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宏观统筹能力较弱,产业、科技、财税、金融等政策之间协同性差,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难以满足科技创新大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三是一些非市场化手段影响了一些大企业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四是针对科技创新大企业培育的举措亟待进一步明确。对于重点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培育,要集中力量予以支持,也要就如何筛选、如何扶持和培育明确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大企业的路径及对策
聚力创新就是要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就是要持续打造和培育一些具有国际创新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企业,形成吸引创新要素和人才的“强磁场”,为江苏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提供强大的创新引擎和核心动力。为此,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建設科技创新大企业数据库。一是建设科技创新大企业基础数据库。全面摸底调查省内科技创新大企业和候选企业,做好基础数据收集、分析和筛选等工作,建设科技创新大企业基础数据库。对进入基础数据库的科技创新大企业和候选企业按照不同类型、不同梯队进行划分,纳入省科技计划体系和财政扶持支持范围。二是建立科技创新大企业库。按照科技创新大企业基本条件要求,在基础数据库中遴选一批科技创新大企业,统一纳入科技创新大企业库。
加强对科技创新大企业的要素培育。一是坚持系统思维,夯实创新基础。要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努力培育一大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为科技创新大企业培育营造具有强劲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要紧密围绕协同能力的提升做文章,进一步发挥好扬子江城市群区域创新的整体作用,打造区域协同创新链。二是集聚全球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对科技创新大企业人才队伍的布局、结构、规模、政策措施等做出战略性的全面规划,并根据科技创新大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台科技创新大企业人才计划,有针对性地、前瞻性地培育和引进大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各类高精尖人才。三是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大对省内知名高校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方向与科技创新大企业产业发展方向的衔接,为科技创新大企业的培育提供更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四是加大科技金融扶持力度。将我省科技创新大企业库内的企业优先纳入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投资补助、跨国并购等科技金融政策的支持范围。
加强对科技创新大企业的政策培育。一是加强对科技创新大企业海外研究机构的支持。只有研发“走出去”,帮助培育库中企业在科技强国建立研发机构,科技型大企业才能充分得到国外人才和技术溢出的好处,促进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为此,需加大对培育库中企业海外研发投资的优惠力度,简化境外研发机构设置的审批程序,保证科技创新大企业用汇额度。同时,应出台境外研发的财税支持政策,以鼓励和引导科技创新大企业的海外研发投资。拓宽海外研发投资的融资渠道,如设立科技创新大企业海外研发基金,专门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境外研发,并放宽对其境外研发投资的融资限制,进一步简化培育库中企业的融资手续,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培育库中企业加快海外研发平台建设。二是大力推进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树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发展理念并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科技创新大企业培育库中企业的研发支持力度,突破科技创新大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若干核心领域迅速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三是加大对培育库中企业海外市场开拓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有效开展全球化营销。四是支持培育库中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切实让江苏的科技创新大企业“高质发展、后发先至”。
加强对科技创新大企业的环境培育。一是围绕科技创新大企业培育库中入选企业的创新需求,建设竞争、开放、协同、面向全球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并根据拟培育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全方位引进国外一流的创新平台,积极搭建海外科技合作创新载体,打造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基地。二是深入实施全球创新网络计划,加快“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这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科技创新大企业的培育提供良好的网络基础服务。三是积极建设江苏(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并建成一批国际性技术转移中心,为科技创新大企业搭建起完善的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四是实施科技创新大企业服务工程,建立科技创新大企业服务中心,对筛选出来的培育库中的企业实施一对一服务工程,做到高效服务、优质服务、精准服务。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本文系江苏省社科联重大应用研究课题、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培育科技创新大企业有效路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