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巴黎的地铁文明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nshaob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到巴黎做访问学者,空闲时间比较多,我在业余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四处游玩,亲身感受这个以前只是偶尔在电影中看到的传说中的浪漫之都。
  在巴黎出行,最少不了的是乘坐地铁。巴黎地铁建于1900年,100多年来,巴黎市区地铁已发展到14条线路,共有380个地铁站,成为密集的地下交通网络。尽管客流量巨大,但地铁站里的人进进出出,井然有序。外出的次数多了,我注意到地铁站里的一个现象:列车进站时静悄悄地滑进轨道,居然听不到任何广播提醒,而且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参与现场指挥。
  在国内乘坐地铁时,经常听到这样的广播:“旅客们,2号线列车就快到站了,请您站在黄色带线外等候列车,以免危险,谢谢您的配合。”不仅如此,还常常看到有工作人员挥着旗子、吹着口哨提醒乘客站到安全线以内。难道这就是法国人“节约”的体现?
  对巴黎慢慢熟悉后,我忍不住询问一位法国友人。对方一脸诧异:“干吗得对等车的人广播说‘危险,有列车要进站?’站在安全距离以外等候是理所当然的事啊!自己的安全问题,难道还要别人来提醒吗?”我一愣:“可有人错过列车了怎么办?”“这种小事自己不会注意吗?如果错过了,那也是乘车人自己的问题。”我有些赞同他的话了,仔细想想,在巴黎呆了快一个月了,从来没看到人(包括小孩在内)站在安全线以内,也没听说地铁里发生了什么安全事故。可为了彻底弄清心中的疑惑,我继续“反驳”:“那地铁站里的广播不是形同虚设吗?”“不,当列车晚点时,它就有义务向乘客说明情况并真诚道歉。当然,也播一些寻找失物或走失小孩的信息。正是因为这些都是必需播的内容,所以广播响起时大家都很注意。”
  在国内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甚至强行约束的行为,在这里变得理所当然。就在我对浪漫的法国人身上的自律意识感到佩服时,又发生了一件事,使我对地铁里的文明细节有了更深的感受。
  那天因为要去巴黎郊外办点事,我坐上了RER线,这是巴黎跨度最大的地铁线,最远可以开到郊区。因为路程较远,上车之后我见中间有个位置,没有多想便坐了上去。哪知当我一坐下,整个车厢里的人目光齐刷刷地朝我射了过来,眼神既惊奇又略带鄙夷。发生什么事了?我左顾右盼,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一时紧张得面红耳赤。大概见我是外国人面孔,一位优雅的中年法国男子拍拍我的肩,指指我身下的座位,“注意到了吗?这是‘博爱座’。”我做了一个“怎么了”的表情,他以一种强调的口吻说道:“这是专门为需要帮助的人留的!”他特别加重了“需要帮助”这几个字的语气。虽然刚才我注意到身下的座位是黄色的,类似于国内“老、弱、病、残、孕”专用座位,但我并没觉得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有何不妥,“谢谢提醒,等到需要帮助的人上车了我会立即让出来的。”没想到这句话遭到了几乎全车人的议论,有的人脸上甚至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不,你不属于需要特殊照顾的人群,自然就没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与现在车上有无需要帮助的人无关。”入乡随俗,在大家的“监督”下,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他们立即对我的举动投来了肯定的目光,而后大家又恢复到各聊各的平静状态中。
  当我把这次灰溜溜的经历讲给在巴黎居住了三年的一位朋友听时,他告诉我,他刚来的时候也经历过类似的尴尬,“在这儿,所谓‘博爱座’,就是特别为那些符合帮助条件的人所设置的,而且不论何时都是‘博爱座’。如果你不是‘老弱病残’,显然你就不符合条件,那么就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道理虽如此,可这样一来,‘博爱座’在没人入座的时候不就显得浪费吗?”“在法国人眼里,如果不让它保持专用,有需要的人不就在上车后还得一一跟在座乘客说明或暗示自己是老人或者残障人士吗?并且,其他乘客在见到这些人后才站起来让座在法国人看来也是很失礼的。”
  看来,浪漫的法国人也有不较真的时候。
  
  编辑 喻兮
  E-mail:[email protected]
  (插图:朱静)
其他文献
需求简单。食求饱,衣求暖;广厦千间。夜宿五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只要自己的劳动所得,不向往不劳而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物质之外,心灵之中还有野草闲花,还有清风朗月。  人际关系简单。出门之前不劳父母反复叮嘱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公共场合不劳警察反复提醒要防备陌生人对你献殷勤;列车上瞌睡无须睁只眼闭只眼;见到对门住了5年的邻居能准确地认出来并友好地打招呼。  购物简单。用不着带着弹簧秤上街,用不着随
华丽的衣服只代表身份,  心灵才能代表美    22岁时,林志玲入行当模特。她身上有着老子《道德经》里所写的“水”的特质。林志玲以“水”一样的姿态立足于娱乐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和喜爱。其实林志玲并不漂亮,五官不算美,可是在人们的眼里,她总是那样迷人,谈论起她来,人们总会热血沸腾,无比向往。而不喜欢林志玲又大多是女人,或者看不习惯的正是她那种迷倒万千铁汉的“嗲”吧。  外界攻击她那自成一派的
从“芙蓉姐姐”到“90后”炫富士,从火爆的“艳照门”到“上海东楼Kappa士”,近几年许多难登大雅之堂的低俗文化,竟成了人们关注追捧的热点,为这些低俗文化捧臭脚的,是新时代日趋泛滥的“大众窥私欲”。在高科技的包装下,“民族劣根性”的幽灵又开始复活并蔓延    新时代,我们无所遁形  ●岑小晨  在我国,对“无所遁形”的生活最准确最优美的描述,当属上世纪三十年代那句许多人都会背诵的诗“你站在窗口望风
机会只是最快的箭,自信才是最榜的射手    就业市场不景气,找工作打破头,屡次面试不中者被戏称为“面霸”,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如何不让自己成为“面霸”,这中间可是大有讲究。  许多缺乏经验的人面试的时候都很紧张,因此都无果而终,但是太过放松,或者太自以为是的也起反作用。一位人事经理透露,有一个面试的人竟然评论她的化妆好坏,就在那一瞬间,这个人就失去了进一步面谈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履历表上打错字是
牢记是一种责任,  淡忘是一种智慧    为什么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情,立刻会尝到嗤之以鼻的滋味?追其根,在于对别人做了好事之后,人总是期盼着加倍的回报。因而,我想起了一个词:淡忘。  淡忘,是一种记忆的失落,一种胸怀和境界的开阔,一种风度和勇气的超脱,一种吐故纳新的过程,一种对痛苦和忧愁的嘲讽和傲视,一种人生轻松处世之真谛。  生活的本身就在于不断地吸取、积累和淘汰。吸取有理,积累应该,那么淘汰呢
我常常邀请朋友到我在湖边的房子里,在房前的那棵杏树下,沏一壶龙井茶,悠然聊天。儿子养的一些灰色的白色的小兔子,我养的三只鸽子,还有爱人的那只洁白的狗,自然都会围拢过来,成为我们中间的一员。它们都好像一个个虔诚的听众,静静地在我们周围,听我们津津有味地谈话,如痴如醉。  大家都似乎很羡慕我的生活。我的家距离城市只有一刻钟的车程,依山面水,但是却一如乡村那样与喧嚣的城市生活隔绝。  我的生活是诗意的。
如果你问韩红,你最好的朋友是谁,韩红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张越。并且还真诚地强调说:“这些年,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张越姐的帮助,有张越这个朋友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在朋友最困难的时候,给她精神上的鼓励  在成名之前,韩红的歌唱之路充满坎坷。唱片公司的评价几乎都是“唱得不错,形象差点”。看着身边一个又一个朋友被娱乐公司选中一举成名,而自己却因为身材和长相的原因难以出头,还在酒吧里唱歌,韩红的心里几乎绝望。
2008年12月25日,“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揭晓,杭州、宁波、昆明、天津等城市位居前列。其评选依据涉及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发展速度、文明程度、就业环境等指标。如果按此标准去计算中国人的幸福,那么,今天普遍存在的住房危机、安全感缺失、教育致贫、人际疏离、生活压力等等现象,是否让幸福感打折?我们还有没有幸福感?我们的幸福感在哪里?    小调查:你给自己的生活幸福程度打多少分?  (满分10
展翅高飞的雄鹰没有时间喋喋不休地鸣叫    那天在机场,一辆出租车在我面前停了下来,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这辆出租车擦得光可鉴人,非常干净。身穿白衬衫、系着黑领带的出租车司机从驾驶座上跳下来,为我打开后车门。然后他递给我一张印制精美的宣传卡片,“我是沃利,为您服务的司机,我将您的行车放到后行李箱去,您不妨看一下我的服务宗旨。”我惊讶地低头看卡片,上面写着沃利的服务宗旨:在友好的氛围中,将我的客人最快、
真正的友谊不怕磕磕绊绊。    朱时茂与丛珊结识于1981年。那年,著名导演谢晋筹拍电影《牧马人》,经过半年多的挑选,最后敲定由27岁的朱时茂和19岁的丛珊饰演男女主角——许灵均和李秀芝。  丛珊当时还是中央戏剧学院大一学生,因为经验不足,常常表演不到位。16岁就进话剧团的朱时茂总是耐心地一点点给她讲解启发,一遍遍地陪她重拍。拍一场两人拥抱的戏时,从未淡过恋爱的丛珊又紧张又害羞,无论谢晋导演怎么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