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总结了五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精心设计导语
导语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设计导语的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让其愿学、乐学,并很快进入角色。良好的导语,像巨大的磁石,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它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如教学《出师表》时,笔者先用“草船借箭”的故事,来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接着用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忠心耿耿导入新课,从而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急切了解,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笔者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创设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笔者认为:教师应高度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在走廊、在教室,都置身于良好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之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语文的氛围,做到宽松、愉悦。教师应该富有亲和力,学生有疑问,才会乐于提出。让学生只要有想法,随时都可以表达,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对话。同学之间做到无拘无束地交流,全身心地投入,争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不断地给每个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展示课内学习所得,展示课外学习所获,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使每个学生特别是使“后进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悦。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这一丑陋市侩、趋炎附势的形象,我让学生把他几次穿、脱大衣的情节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通过表演,同学们深刻地理解了奥楚蔑洛夫这一沙皇走狗的形象,我再因势利导,从而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等优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课件,使学生通过图像、色彩、声音去感知事物的变化,去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演变过程。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加强写作方面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感。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首先放映了一段春天的录像,各种花草树木、山水雨人等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此情此景,马上吸引住了学生,唤起了他们的学习激情。录像播完了,他们还意犹未尽,禁不住发出“好美呀!”的赞叹。在朗读欣赏课文时,笔者设计了配音、配乐、配图片的课件,优美的音乐加上精心挑选的一幅幅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精美图片,再配以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参与。
4.巧设悬念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最好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笔者便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课文中谁是骗子?”同学们经过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后,一致认为:老百姓中除了小孩都是骗子,他们怕别人笑话自己愚蠢。“课文中,还有谁是骗子呢?”这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说,皇帝也是骗子,有的说,老大臣也是骗子,有的说官员也是骗子……笔者接着问:“如果你是老百姓,当时也在场,你会不会说实话?”一下子,同学们兴趣盎然,难点迎刃而解。这样的悬念,能紧紧抓住学生,达到“投石击破井中天”的教学境界。我深深懂得:激情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教师充分利用语言魅力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启人深思的问题、设置悬念的开头、宽松自如的探讨、巧妙精彩的衔接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就能牢牢地拴住学生的心,使之对课堂“流连忘返”。
5.注重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挥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的优势,做到前后联系、新旧对照,使丰富的内容条理化,并注重知识的迁移,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某种意义说,教师语言的表达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所以,教师语言力求“四美”:(①文情并茂、创设情境,追求语言的流畅美;②生动活泼、讲究文采,追求语言的幽默美;③抑扬顿挫、张弛有度,追求语言的节奏美;④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追求语言的庄严美。所以,语文教师最好在进课堂之前,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努力使课堂充满情趣又不失理趣。学生沉浸在优美的语言氛围中,赏心悦耳,轻松愉快,学习效果必定见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要注重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远远不止这几种。但不论方法多少,都要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传道、授业、解惑。只有这样,语文课才会生动、形象、直观,语文教学才能独具魅力,真正成为一棵常青之树。
收稿日期:2011-05-16
1.精心设计导语
导语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设计导语的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让其愿学、乐学,并很快进入角色。良好的导语,像巨大的磁石,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它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如教学《出师表》时,笔者先用“草船借箭”的故事,来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接着用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忠心耿耿导入新课,从而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急切了解,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笔者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创设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笔者认为:教师应高度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在走廊、在教室,都置身于良好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之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语文的氛围,做到宽松、愉悦。教师应该富有亲和力,学生有疑问,才会乐于提出。让学生只要有想法,随时都可以表达,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对话。同学之间做到无拘无束地交流,全身心地投入,争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不断地给每个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展示课内学习所得,展示课外学习所获,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使每个学生特别是使“后进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悦。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这一丑陋市侩、趋炎附势的形象,我让学生把他几次穿、脱大衣的情节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通过表演,同学们深刻地理解了奥楚蔑洛夫这一沙皇走狗的形象,我再因势利导,从而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等优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课件,使学生通过图像、色彩、声音去感知事物的变化,去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演变过程。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加强写作方面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感。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首先放映了一段春天的录像,各种花草树木、山水雨人等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此情此景,马上吸引住了学生,唤起了他们的学习激情。录像播完了,他们还意犹未尽,禁不住发出“好美呀!”的赞叹。在朗读欣赏课文时,笔者设计了配音、配乐、配图片的课件,优美的音乐加上精心挑选的一幅幅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精美图片,再配以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参与。
4.巧设悬念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最好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笔者便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课文中谁是骗子?”同学们经过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后,一致认为:老百姓中除了小孩都是骗子,他们怕别人笑话自己愚蠢。“课文中,还有谁是骗子呢?”这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说,皇帝也是骗子,有的说,老大臣也是骗子,有的说官员也是骗子……笔者接着问:“如果你是老百姓,当时也在场,你会不会说实话?”一下子,同学们兴趣盎然,难点迎刃而解。这样的悬念,能紧紧抓住学生,达到“投石击破井中天”的教学境界。我深深懂得:激情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教师充分利用语言魅力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启人深思的问题、设置悬念的开头、宽松自如的探讨、巧妙精彩的衔接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就能牢牢地拴住学生的心,使之对课堂“流连忘返”。
5.注重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挥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的优势,做到前后联系、新旧对照,使丰富的内容条理化,并注重知识的迁移,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某种意义说,教师语言的表达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所以,教师语言力求“四美”:(①文情并茂、创设情境,追求语言的流畅美;②生动活泼、讲究文采,追求语言的幽默美;③抑扬顿挫、张弛有度,追求语言的节奏美;④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追求语言的庄严美。所以,语文教师最好在进课堂之前,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努力使课堂充满情趣又不失理趣。学生沉浸在优美的语言氛围中,赏心悦耳,轻松愉快,学习效果必定见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要注重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远远不止这几种。但不论方法多少,都要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传道、授业、解惑。只有这样,语文课才会生动、形象、直观,语文教学才能独具魅力,真正成为一棵常青之树。
收稿日期:201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