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cws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情境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情境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果一种学习促进了另一种学习,则为正迁移;如果干扰或抑制了另一种学习,则为负迁移。
  关于学习迁移,国内外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研究。1901年,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进行了经典的“形状知觉”实验。根据这项实验,桑代克认为,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由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之所以会发生,取决于两种情境具有共同因素的程度。据此,他提出共同元素迁移说,而共同元素包括经验上的基本事实、工作方法、一般原理或态度等。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学习迁移理论的意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比格(M.L.Bigge)指出:“学校的效率大半要根据学生所学材料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此,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这充分说明,学习的迁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对于学生来讲,信息技术的学习成效不仅仅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还在于能够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已有经验去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
  1.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工具软件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何在讲解工具软件的同时,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让学生自主发现软件的特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难点。例如,在讲解Windows附件“写字板”应用软件时,教师先介绍写字板的打开方式及其功能和使用方法等,之后引导学生学会打开记事本、画图等常用附件工具,让学生自己发现、发挥各种工具软件的功能。在保存图片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将图片按不同的类型(如.bmp、.jpg、.gif)保存在同一个文件夹下,之后通过观察、比较各图片文件的大小,总结自己的发现,为以后理解图片的格式、设计网页图片做好了铺垫。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发展学生智力,并不是教师把智力“移植”、“传送”给学生。智力是不能从一个主体直接传递给另一个主体的。智力的发展是学习主体借助于语言工具和非语言符号等物质载体,经过一定的脑力锻炼而实现的。例如,在讲授算法和编程内容时,教师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以简单实例,如S=1 2 3 … n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实例的算法,绘制流程图,选择一种语言编写程序。当学生彻底理解和掌握了编程要素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算法、编写后面的程序,如求100之内的偶数和、求n阶乘等。通过学习迁移,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教学情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其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成就归因四个方面。
  信息素养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应用学习迁移理论,可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打造自主学习的平台。例如,在讲授利用Internet获取信息时,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向学生介绍Baidu、Google等常用的搜索引擎,提示学生输入之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回忆、巩固所学内容的同时,获取更多新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布置关于家乡、奥运、奔月等话题,让学生根据搜索到的相关资料生成一份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一方面提高学生信息搜索、处理和加工的能力,另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Word软件的掌握程度。
  
  二、学习迁移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由于学生所学知识更新换代很快,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学习迁移理论呢?
  1.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迁移应用的基础
  教学目标具有把教学要求系统化、具体化的功能,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定向控制的作用。要保证迁移的方向明确、具体、科学,首先要研究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在整本教材乃至整套教材中的位置。如果教师在授课前有了这个全局性的把握,就能明确各章节之间在教学目标上的前后联系,在授课前就会自觉地做好新知识的学习迁移,并为学生的再学习、再迁移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信息技术教材采用“模块化”的编排方式,教师就要认真研究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前后衔接,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例如,在学习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时,就可以和必修模块“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当前的学习建立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应用迁移,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2.了解学生,注重实践——迁移应用的条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考虑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情感要求”。因而,主动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风格,既是教学本身的需要,更是培养信息社会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将影响他们能否把知识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如果他们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今后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意义,会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安排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上机操作,在实践中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3.自主探究,触类旁通——迁移应用的关键
  在操作软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学习软件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同类软件的操作方法,从而学会新知识。例如,学完Word文字处理软件之后,Word中的大部分操作方法(如文字格式的设置、复制、剪切和粘贴等操作)都可以迁移到Excel的学习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要让学生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恰到好处地进行知识迁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庆鳞.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肖映铭.迁移规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6(6).
  [3]贾国强,许德贵.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特点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2003(7).
  (作者单位:辽宁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辽宁省电化教育馆)
其他文献
【摘要】智能交互的数字媒体艺术系统是现在海内外新媒体领域的一大关键需求。倘若将智能交互技术融入到音乐教学里面,用于直接捕捉和截取歌唱者的状态,让声乐演唱和钢琴艺术指导之间能够实现高效的沟通交流,彻底的摆脱掉传统声乐演唱里重视感性轻视理性的教学定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讨智能交互在钢琴艺术指导和声乐教学领域的可执行性,将这样的教学理念化为可执行的教学实践新的模式。  【关键词】智能交互;钢琴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在初中校园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初中教育当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初中生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初中校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的能力,也要加强对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视,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渗透到初中音乐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明确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内涵和优势,并有效结合学生综合水平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更好的提
无线投票器是一种即时电子反馈设备,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整合应用,能够为教学互动、即时反馈和课堂教学评价提供灵活有效的技术支持,有利于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进程,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无线投票器的管理应用软件与电子白板操作软件一旦实现了无缝集成,课堂即时反馈系统操作会更加简便灵活。教师只需单击电子白板控制面板上的“v”字按钮就可以打开无线投票器操控界面进行答题练习
【摘要】协作钢琴(collaborative piano)是指以钢琴为器乐或声乐伴奏,通过与合作者的配合表演,继而对音乐作品起到补充作用的一门表演艺术。通过参加美国songfest课程,更能直观和全面的了解到协作钢琴这门專业独立学科的系统性,与国内协作钢琴近况相对比,笔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总结,继而更清晰的意识到协作钢琴在国内发展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对于音乐表演领域填充的必要性,希望能引导实践
一直以来,对于QQ聊天,我总以为是都市男女无聊时的消遣,是诱使青少年迷恋网吧的祸害。但2009年的寒假让我改变了这一看法。  放假前,几个我认为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向我要QQ号。碍于情面,我告诉了他们,并淡淡地说:“我很少上QQ,不知过期了没有。”接着很关心地补充道:“不要老想着聊天玩,利用假期好好复习一下功课。”  假期的一天,无聊中打开电脑,屏幕上出现了QQ的登录窗口,脑海中闪现了那天学生要我QQ
许多学校的网络设备已经购买多年,面对如今P2P下载等大流量的网络应用已经力不从心,校园网络速度变得很慢。然而,投资购买限制P2P、电驴等应用的网络设备会很贵,不仅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而且网络协议更新快,这些设备的升级也会跟不上。  看了流量管理系统Panabit的介绍后,我觉得可以试一试。Panabit是目前国内开放度最高、免费、专业的应用层流量管理系统,特别针对P2P应用的识别与控制。Pana
文章首先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建设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以往人们在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校长的领导问题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行政的层面,着重于讨论学校的教务管理、教师管理、学校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等。学校教育的关键是课程,学校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表现为课程问题,所以学校领导工作的核心是对课程的领导。随着课程改革以及对课程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课程领导的理念、策略和方式已经开始渗透到我国的普通教育中。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校课程领导的问题,不是课程管理概念的简
最近,我参加了一次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应用技能说课大赛。从来自全国各地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师和“农远工程”项目学校教师的表现来看,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大趋势和大方向是正确的,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有些教师依然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意图的深入思考,这造成教师在应用效果上的大相径庭,也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促进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内容深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