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枫 写作者是坐井观天的口技演员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7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1969年6月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做过20年文学编辑,先后在中少社、《十月》杂志社、《人民文学》杂志社任职,现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专业作家。出版有散文集《鸟群》《斑纹:兽皮上的地图》《收藏:时光的魔法书》《你的身体是个仙境》《聋天使》《巨鲸歌唱》《有如候鸟》等。曾获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庄重文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新作《有如候鸟》获2018年花地文学排行榜年度散文奖。
  去年,当过八年儿童文学编辑的周晓枫第一次写了一篇童话。她一度以为自己不适合,“我的情感和语言不仅是成人化的,而且绵密粘稠,写成童话,读者看着得累死了。”
  这篇名为《小翅膀》的童话里,一个善良的小精灵每天负责给孩子递送噩梦,后来,孩子通过噩梦理解了人生中的暗面,并且不再畏惧噩梦,小精灵自己也从中获得了成长。这是一个典型的“周晓枫式”的故事——阴暗的表皮剥开是善意,冷峻的文字里是温情。她笃信“越明亮的光越是有阴影”,阴影不可怕,反而证明有明亮的光线照耀,证明事物的真实立体。
  周晓枫写人,犀利冷峻,不留余地。新书《有如候鸟》内容涉及家暴、善恶、异化、食物链、迁徙、世相……题材沉重,不离困境。对她来说,这是最易引发情感的部分,羞耻、狂喜、愤怒、好奇……她敏感地捕捉情绪,汇聚内心留下划痕,继而激发写作冲动。

  周晓枫的部分敏感源于警惕,她谨慎地避免忽略他人的情感。中学时班级聚会,她打算从家里带个铜火锅,同学也说拿一个,她问对方,你家火锅烧什么的?对方答不出来。周晓枫意识到同学只是出于虚荣心的吹嘘,家里并没有火锅,所以才尴尬。想起这位同学平常对他人的嘲讽,周晓枫并未立即说出答案——木炭或酒精,她有意停顿,让对方更长时间陷入窘境,直到大哭起来。这是一次教育,从此周晓枫明白,尽量不要伤害别人,尤其不要在公众面前轻视他人感受。
  相比起来,她对自然的态度温和不少:怜惜、疼爱、珍视,笔触柔软温暖。
  写人写物其实都在挖掘自我。除去在山东上大学那几年,周晓枫其余时间都在北京。生活简单,甚少跌宕。“我没有什么生活渠道,过得很乏味。能写什么呢?可不是先从自我开刀。”
  自我解剖永远不遗余力,情感绵绵不绝,密度极大。早期写作,编辑看她的校样回话说:“我得吸氧。”还有人告诉她:“你的文字很密,这种井喷状态没两年就会结束。”于是周晓枫想,反正快完蛋了,赶紧把这种风格写到极端,写到极致,哪怕写得气血两亏。她不留存货和后路,把每篇都当作最后一篇。从此,篇篇都是“最后的挣扎,最后的疯狂,最后的告别演出”。结果,别人口中的两年延续至今20年,写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长篇散文《离歌》中,她难得地自我抽离,稀释情感,谱了一曲给故交的挽歌。故事情节老套又寻常,年少才子中年沦丧,继而走向自缢。在追悼故交的过程中,他婚姻的失败、事业的坎坷、家庭关系的决绝断裂一一浮现,真相步步紧逼,生者与逝者之间的罅隙渐渐浮现。
  这篇文章被周围的朋友称为“转型之作”,因为它不仅是知识分子的挽歌,更讲述了一个人如何与他的时代相处的故事。周晓枫认为,这个题材依然是自我的,“大众感兴趣的题材,假如我内心没有很大的反应,不管这个题材多宏大,多重要,我的语言系统和想象系统都无法抵达。”她一直觉得写作者像个坐井观天的口技演员,“见识很有限,生命很有限,但在对万事万物的倾听中,忘记自己的存在,附体般进入他者的生命,以逼真的模仿者方式,发声。”

“悲伤和愤怒这些东西全是人体的微量元素,多了有毒,少了有病”


  人物周刊:提及童年,你的记忆是残损的,在你眼中,童年好像没那么快乐,且时常愤怒?
  周晓枫:我记忆力很差,有一部分是真的记忆,但大多是片段场景,是漂浮物,没有时间地点的坐标。有时候我会有意呈现这种漂浮感,有时候我会把这个片断放在一个情境或情节里呈现。我的童年,就是一个普通孩子的童年,悲喜都有,谈不上特殊。记忆具有选择性,快乐记得清楚,最羞耻的事情更不会忘记。写作中的记忆还原,并非史料性质的,而是创造性的。
  有人觉得我的风格沉重,我自己并不觉得,挺正常的啊。悲伤和愤怒这些东西相当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多了有毒,少了有病。年轻人会有很多莫名而干净的愤怒,使他冲动而莽撞,但也支撑某种不功利和勇气。单纯看是负面情绪,但负面情绪也许有积极的作用。比如人到晚年,身体乏力,有时都缺乏愤怒所需要的体能。如果老年还有愤怒、还有这种元气未必是坏事,也许说明你还保持着一些始自年少的天真。
  人物周刊:现在还有吗?
  周晓枫:我的愤怒基本通过写作来发泄。假设嚷嚷一句,嗓子都缓半天,你的身体机能就会替你做出倾向于平和的选择。心态宽容,有时并非见多识广,就是没辙了,没本事计较了,只好一派慈祥。
  人物周刊:童年之外,女性成长是你写作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为什么会想在这方面从事创作?
  周晓枫:最早《人民文学》的散文专栏空窗,紧急需要替补队员,我正好有篇稿子被留用,他们就让我一咬牙,再写两期。我的题材平常缺乏储备,都是写完这个,再想下一个。一下交了两篇作业,彈尽粮绝,只好把以前脑子里转过、但没勇气动笔的女性成长题材用上了。《你的身体是个仙境》发表以后,我特别难堪,恨自己没钱,有钱我就能把杂志全买回家,销赃灭迹。我特别不想让父母读到,很担忧。后来父母看了,虽然他们不适应,也带着难堪,简短地批评了我,但我的心理包袱就此解决。从此,我的直径变成了半径,我可以重新出发。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我希望女性都在彼此分担中变得减少压力,更有勇气。我参加一个读书会,大家在一起分享自己的经历,我被吓了一跳。因为,女性的很多心结是不愿被触碰的,难与父母和爱侣分享,当你发现,每个女性都不容易,都有过深深浅浅的坎坷,你不会因为自己被小流氓骚扰过,而怨恨自己的不洁。   人物周刊:坎坷和痛苦仅限于女性?
  周晓枫:当然不,男性受挫一点不比女性少。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假设承受力弱,我们就会感觉痛苦来得更频繁,程度更深。
  人物周刊:看你写女性成长,感觉挺痛苦的。
  周晓枫:人啊,没事儿的时候不哼哼,哪儿疼才会叫,但是叫肯定比不叫的时候少,常态是平静,只不过平静的时候不引人注意罢了。女性成长中有大量的平静、愉悦、美好,有作家在写;把难过的东西说出来,也没什么罪过。痛苦,有時也是敏感和激情的产物,体现了我们对世界态度强烈的反应。
  人物周刊:有这个问题是因为对比你写植物和动物都很美好,有柔软的地方在里面。
  周晓枫:嗯,可能因为我跟动植物不熟;而我写人更愿意深挖,触及灵魂。动物身上有妙趣。我迷恋它们身上丰富而复杂的样貌与习性。植物知识,我更不了解,但我知道那里有秘密和奇迹。张爱玲写玉兰树,说从来没有见过得那么邋遢的花,这里有观察心态在里面。虽然似乎不美好,但这段是美的文字,美的类型不一定是和风煦日的,它可能是思考的、沉痛的、爆裂的、反思的、让我们沉默的。

“我们都携带着魔鬼和天使”


  人物周刊:你文字中涉及到人的都挺黑暗。
  周晓枫:啊,是吗?我骨子里还是很羞怯的,不是很会抒情。写人我会剥除得很狠,但是我依然觉得这里面有温情,有惋惜,甚至是自责。所有的灾难都有获益者,你要是个军火商的话,所有的战争对你来说就是发财,你要是个医药商的话,疾病来了你就发财,对有黑衣服和擅长写悼词的人,葬礼就发财。《离歌》对我来说是个写作的转型题材,我因此获得掌声,可是对屠苏(文章主角)呢?他其实没有生死转折的机会。我是挖掘到人性自身的阴影,不觉得自己是那么暗黑。
  人物周刊:你提到自己的过往,比如说幼儿园,比如老师,涉及到人的恶。
  周晓枫:我是对人有惋惜。奥康纳的书多狠啊,她特别影响我。她说使我们能看见黑暗的只有光,你为什么能看见黑暗,是因为有更大的光照出那个黑的地方,这个光可能完全在作品之外,你会发现她东西写得磊落。你能看见阴影,是因为有光照着你;你会发现只有黑暗,其实不是,是作品之外有更大的光。
  像《小荷》,我心里有特别大的痛惜,一个美而脆弱的姑娘,被一个微小的原因推下深渊,但又谈不上多大的恶。你是无能的,甚至都不太可以呐喊,忍耐和沉默中,心里会有疼痛。

  作品里加诸的光芒,你到底是让它有了灵魂的飞升,还是写得轻飘了?你加上黑暗的力量,到底是让作品更有分量还是把它按到泥浆里?如果说我写得狠,我写什么都这样,我写自己看个牙也挺狠的。我的理念就是不管写什么,尽量靠近;不管这个东西是什么,要靠到一个自己几乎不能承受的时候,再忍忍,看自己能不能承受下去。我喜欢这样,尽管做不到,我倒是希望自己有这种勇气。
  人物周刊:你对人的描写很容易让人觉得你认同“性本恶”。
  周晓枫:不,我现在没想清楚。性本善和性本恶,我不太知道能不能分得那么开,我不太知道是否需要整体性地来看待。我们都携带着魔鬼与天使,而且不能剥离,那个天使模样的人同时可能就是魔鬼,那个看起来就是魔鬼的,可能有她天使的一面。我以前觉得要分离看待的,现在觉得它可能就是同一个东西,相生相克到你看不出善恶……不可轻易概括,不能忽略,不敢征服,这是个复杂的话题。
  人物周刊:善恶可以教化吗?
  周晓枫:可以激发,我在热天出汗,我在冷天颤抖,什么样的环境激发什么样的身体反应。这个跟善恶的教化环境是一样的。在一个鼓励善的环境,我们释放美好;当我们释放美好,回报的又是美好的话,我们就会慢慢发育善的部分。有时,恶就跟癌细胞侵蚀、扩散、转移一样,最后没办法防御和免疫。
  人物周刊:当下的社会环境是激发恶还是善?
  周晓枫:最美好的环境里也会有细菌,一个蛆也可以像幼嫩的婴儿,皮肤晶莹透亮。整体环境很重要,但是你的内心也很重要。我有时候很难做出什么整体判断。就像今天有人问我智能机器人写作,以我有限的视角,以我现在的理解,我真的不能判断未来那么辽阔的东西。你要是把一只猴子关在一个房间里,百万年来,它每天胡乱敲击键盘,从几率上说,它总有一天能敲出个好短篇,何况人工智能?但文学是要出错的,文学就是从正确和规范中开始偏离,出现无法辩驳的错,它才有意思。人内心的对和错,都有意思;社会中的善和恶,都能进入文学。

“有体力的时候保持锋芒,没体力的时候利用慈祥”


  人物周刊:你说你的作品关注人的困境,人的困境是指?
  周晓枫:各方面。我一直是一个欢乐的悲观主义者,因为悲观,我格外珍惜过路的喜悦和欢乐。我在生活中没太多情绪的剧烈反应,既不手舞足蹈,也不垂头丧气。我骨子里,会有害羞和忧伤,这让我对明亮和温暖很敏感。人的困境种种,物质贫困是,精神贫困也是。我始终认为,作家要像猎食者追逐猎物一样:猎物上树,你就跟着攀爬;猎物进入沼泽,你就不怕陷入泥泞;猎物逃到夜色里了,你就不要怕被黑暗吞没。困境就像深海,但深海里动物自己会发光。不要觉得我写困境就唉声叹气,苦大仇深,其实我特别在意压力之下绽放的那种光亮。
  人物周刊:但你骨子里还是悲观的。
  周晓枫:积极的悲观。我做事天生不是高歌猛进、锣鼓喧天,而是预想,这个事儿最坏的结果我能承受吗?为了弥补这个坏,我会做出一系列的心理预警和修补。其实还是一种很积极的筹备。这种悲观是自我保护,对悲观的弥补甚至显得我像一个积极的乐观主义者。
  人物周刊:你平时生活简单,童年经历和人生履历也没有那么跌宕,文字里却有很浓烈的情感,是由于自我情绪调节?   周晓枫:文字很美好,能反映我们的生活,还能创造一个我们其实并没有的生活。你所创造的世界,有一部分是为你所熟悉的;还有的时候,你创造的那个世界甚至是你自己此前完全陌生的。弥补心态也好,反差心态也好,我可能会这样,带来一种反差式的呈现。
  人物周刊:这种反差是因为我们的想象而非真实?
  周晓枫:有句诗的大意是,那些让我放弃梦想的人,就像让我用一条腿走路一样。真实和非真实看你怎么看。想起一件事,你会心跳加速,你会因羞愧而脸红,实际上就是你想象的事,却真实影响了你的身体。一件没有发生的事,想起来就恐惧紧张,同样影响身体,这就是说,一个抽象的事情能带来具体的影响,你能说它无形吗?它非常具体,非常真实。
  人物周刊:这几年自己一直有进步吗?
  周晓枫:这几年啊,我自己觉得有吧,虽然很微弱。
  人物周刊:微弱是怎么感知到的?
  周晓枫:当然不能变成一个新人,进入完全陌生的领域,但我能看到自己题材和语言节奏的变化,像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一样,很微弱。但对个体来说,产生小数点后面微弱的变化,其实都是很艰难的。
  人物周刊:看到周围的变化推及自身的变化,会一直往未来想甚至想到死亡吗?你似乎特别关注死亡这个话题,很多文章中都有提及。
  周晓枫:谁都没死过,没什么经验,所以多描写,增加對死亡的理解。死亡很重要,是生命的重要内容。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人生的绝对威胁,也可以当作一个鞭策的倒计时——在倒计时的尾音里,你也可以入睡,也可以做更多的事儿。
  生命肯定是会磨损。比如身体的磨损,让人疼痛,一早上起来觉得浑身疼,像用过大刑。实际上,疾病和疼痛变成了对死亡的减震,这时所有痛苦都变成通往死亡的减震方式,很多痛苦的病人,走入最后的归宿,反倒是种温暖的解脱。
  人物周刊:你现在怎么看待死亡?
  周晓枫:死亡就是谁都没有经验,但谁都终身被它威胁。
  人物周刊:是一种威胁吗?
  周晓枫:不知道,也有人说体会过濒死是种美妙的体验。就像有人会潜水,有人怕水,潜水能看到的斑斓世界,后者无从知道。死亡也是。但亡灵不过来给咱通气儿,通气儿的时候咱也害怕,不想听人家说什么。我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保持充分的好奇,但很少做出绝对的判断。
  人物周刊:你会向往自己老年之后的状态吗?
  周晓枫:不知道,没什么想象。希望自己……首先我没觉得自己老,虽然年近半百,但我自己没这意识,尤其在心理上,我没觉得跟自己的20岁、30岁有什么本质区别。
  我还经常开玩笑呢,我老了想要让扭秧歌的老头为了我决斗。你有体力的时候你可以保持你的锋芒,没体力的时候你可以利用你的慈祥。老年的状态什么样,不知道,我希望自己到时不倚老卖老。我希望自己老了的时候不自我宣判老了。我希望自己老了,只是增加经验上的积累,而不减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好奇和尊重……人生有时候就像被放了高利贷,你想得到一些沧桑的经历,付出的代价也会很高。我希望我老了的时候,跟现在一样,根本想不起来老了是什么样。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郑继兴(1972—),男,黑龙江甘南人。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立项基金(项目编号:QSX2005A—15)  [摘 要]齐齐哈尔市是我国较大城市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业基地。为了使齐齐哈尔市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获取发展先机,要进行城市品牌的建设工作,实施产业优化战略,夯实品牌基石;弘扬鹤文化,
2015年9月,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教师“十大美语、十条禁语”征集活动遴选结果,以期引导广大教师多讲“美语”、不说“禁语”,自觉规范职业行为。  这是消除教育中简单化、标签化和粗暴等现象的良好举措。  良言能激活学生内心的小宇宙  湖北教育厅公布的教师“十大禁语”包括:“你不学可以,但不要影响其他人!”“就你事多,快点,我很忙!”“你父母是干啥的?”“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我真的受不了你了!”“我
去年9月,我从生活了4年的巴黎搬到东京。和所有初来日本的观光客一样,我被这里一尘不染的街道、没有油渍的餐桌、没有异味的厕所、礼貌恭敬的服务深深震撼。回想起巴黎漫天的尿骚臭、令人窒息的体味、傲慢无礼的服务,以及看到吉普赛人立即检查手机钱包的条件反射,我感觉自己终于到了一个高素质的文明国家。    然而,与这个国家文明程度极不匹配的就是禁烟。纵观其他发达国家,2011年,立法禁烟的欧洲国家达到18个,
刺眼的太阳顶替了镁光灯,将我钉在峭壁上,那是我的10米台。没有观众,没有掌声与喧哗,只有正午海浪轻抚礁石的声音。向前半步,斗胆往下一瞥,湛蓝的海水立刻被白灼的光线蒸腾。转身接着向后一步,就融化在这蓝天里,反身翻腾三周半抱膝,以一个难度系数3.4的漂亮307C钻入海底,与地中海的鱼儿相会。  别相信我,悬崖上的我可没有勇气和技术完成这番高难度动作,我甚至没能走上最理想的跳台——西西里北部外岛Usti
在知乎上搜索“快递”,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你和快递之间发生过什么神奇的事情?”划了十几屏还没见结束,对这个活跃度异常高的话题,大家分享了许多奇葩故事,比如快递车载下班赶不上末班车的孕妈妈回家,比如在风寒雪夜跟快递小哥畅聊人生,比如被快递员魔怔的短信逗得前仰后合,等等。  在不知不觉间,快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习惯了线上下单,静候心仪之物跋山涉水奔袭而来;我们习惯了填一张快递
[摘 要]证券分析师行业在我国证券市场尚未形成规模,而诸多涉及证券分析师案件的裁判结果似乎又对其要求过苛。为引导其健康发展和良性运作,在我国现有的有关证券分析师的立法和理论框架下,对司法权的介入应当持谨慎、保守的态度,而对证券分析师的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应当尽快予以强化和完善。  [关键词]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  [中图分类号]D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为了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效率,农村信用社的运作模式正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之中。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在农户收入较低、农业比重高的地区农户信用社信贷行为的特征和发放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行为特征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
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名称:《The evening star is the morning star》  荣誉奖项:2016曾竹韶雕塑艺术奖  作品材质:铸铜  创作年代:2016年  雍韬点评:  题目《The evening star is the morning star》很有意思。直译为“晚上的星星就是早晨的那个星星”。源于一个天文现象。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古人曾把夜幕降临时天边最亮的那颗
一代枭雄拿破仑在一个小岛上黯然离世,他的传奇也随之而去,但他的家族却并未因此结束在历史舞台上的活动,而是给历史又加入了许多有关兴衰沉浮、荣誉悲欢的故事。  霸业再起  拿破仑在1821年5月5日离世之后,这个家族的成员基本上都处于流亡之中,却有一个拿破仑的侄子立下雄志,并在二十余年后再度当上了法国皇帝。  他名为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他的父亲是拿破仑的五弟路易。当年路易逃亡奥地利后
国货梦  上海的一栋甲级写字楼内,几位穿着时尚的80后年轻白领正用午饭的时间互相交流护肤心得,他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时下备受市场追捧的一款护肤品的功效。与此前不同的是,这款护肤品不是价格昂贵的欧美或日系品牌,而是一款名为草木之心的国货抹茶古皂。  若是往常,类似的国货护肤品完全入不了她们的法眼。但今天,一些经典的或者新兴的国货护肤品牌成了她们的新宠。国货护肤品牌崛起的时间,很大程度上是和中国电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