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闻媒体的“深度报道理念”下,社会新闻应标新立异,营造“独家”特色,以新视角、新思路、新观点提升新闻质量。对此,文章围绕社会新闻写作“三新”的落实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社会新闻;新思路;新观点;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3-0084-02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普及,新闻传播媒介的途径越来越广,电脑、手机等新的传播媒介对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新闻采访写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新闻节目为了寻求新的发展,不惜采用“低成本竞争”的方式运营,即新闻内容的同质化。这种同质化现象首先造成的恶果是价格竞争的白热化,而价格战无疑又会加剧新闻节目的竞争压力,使得本来举步维艰的发展之路雪上加霜。要解决当前新闻内容的同质化现象,新闻媒体的当务之急是要以深度报道理念营造“独家”特色,以新角度、新思路、新观点全面提升新闻质量。对此,本文围绕社会新闻采访写作“三新”的落实进行了讨论。
1 把握新视角,将民生与政策结合
民生是社会新闻报道的重点,而民生与国家颁发的民生政策息息相关,因此,社会新闻采访写作应摒弃“民生”或“政策”单线叙述的方式,把握新视角,将民生与政策相结合,一方面为国家宣传民生政策,另一方面也让受众对民生政策有充分地了解。
以吉林省集安市电视台社会新闻栏目为例,作为中国的人参之乡,集安市的人参产业历来是当地的经济支柱,是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然而,受到人参种植广阔前景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人参种植行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导致人参的质量受到影响,使集安市的人参种植产业面临了危机。面对这样的状况,集安市电视台社会新闻栏目记者为了了解发生人参产业危机的症因,一方面采访专家听取意见,另一方面进入参农家庭了解实际情况。通过长时间的调研,栏目记者掌握了制约当地人参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先后撰写了《万良人参启示录》《推广老参地、农田地重茬种植人参》《人参娃娃移居山下林间参农平地致富》等新闻稿件。新闻一经播出,对当地人参种植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参农参考社会新闻栏目提出的建议,改变了人参种植的模式,最终,不仅解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更推动了集安市人参产业进一步发展。
在上述案例中,集安市社会新闻栏目将地方民生问题与民生政策结合起来,为集安市人参产业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建议。这种新闻采访写作把握了社会新闻报道的新视角,不仅解决了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同时也全面发挥了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2 体现新思路,重视新闻采访的再创作
社会新闻因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采访写作在用词上具有抽象性、政策性以及专业性等特点,很多信息都很抽象,例如一些数字、政策、评论、预测等,这些无法通过形象而具体的形式进行表达的信息使社会新闻的线条普遍“偏硬”。因此,社会新闻要想在当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标新立异,博取更多受众关注,就要在“软化”报道主题的基础上,在新闻采访写作的形式上追求突破与创新,体现新思路,重视新闻采访的再创作,力争以最通俗的形式将新闻“改造”的有趣生动,简单易懂。
1)要提高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
记者的专业素质与新闻采访的再创作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新闻栏目的整体质量。因此,提高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是体现新闻采访写作新思路的重要举措。新闻稿件是新闻事件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符合新闻事实,能够表现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但新闻采访写作却不能照抄新闻原稿,而必须要对原稿进行整理和再创作。一方面,这是因为新闻媒体必须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其中,社会责任包括道德责任、公共利益和社会义务,政治责任则需要媒体坚持党性原则,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以及弘扬党和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主旋律。因此,坚持新闻采访的再创作,是新闻媒体落实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社会新闻栏目在播报时有着时间、空间、内容等很多的限制,而新闻原稿或篇幅冗长,或口语化严重,因此,必须要对新闻原稿进行再创作,才能使新闻稿件符合社会新闻栏目播报的要求。新闻记者是新闻稿件再创作的主体,只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满足新闻稿件再创作的要求,从而不断提升新闻质量,并提升新闻栏目的社会影
响力。
2)要通过新闻采访的再创作赋予新闻更深刻的内容。
社会新闻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多样化,它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社会中突出的问题予以报道,使受众产生共鸣,通过受众的关注、聚焦从而形成社会舆论,来影响或消除社会问题。因此,新闻采访的再创作应摒弃浅白的描述,避免直述新闻事件,而是应当通过再创作赋予新闻更为深刻的内容,以期能够引起受众共鸣。
例如,留守儿童是当前我国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在报道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新闻时,新闻记者可通过对新闻稿件的再创作,将留守儿童事件转化为小故事、议论文或评论文等形式,在表达出核心事件的同时,对事件予以渲染,使新闻富有情感。
这种新闻采访的再创作将单纯的新闻事件演变成带有情节和强烈情感色彩的短文,既表达了核心事件,又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和可视性,同时,理性的评论也能够代表大众思想,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使受众关注新闻事件,从而在社会新闻栏目的带领下形成社会舆论。
3 阐述新观点,营造社会新闻品牌形象
要重新审视并定位社会新闻的职能,表现新闻栏目的新观点,就必须要对媒体职能与当前现状进行对照、分析并评价,探索两者之间的差距,首先确立社会新闻报道的可提升空间,其次履行职能,以敏锐的视角探求对受众具有实际意义的新闻
题材。
首先,媒体职能要求的核心是真实、全面与快速,在新形势下,社会新闻不能局限于家长里短以及一味娱乐化,而是应当聚焦于关系到民众生活质量、生存权利乃至生命安全等方面,扩大和利用资源,强化社会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严肃性。例如,当前许多地方政府会议或活动都是围绕党的政策方针所开展的,都与社会息息相关,而新闻记者要转变采访作风,不能把焦点仅放在采访领导方面,而是要注重细心观察和深入发掘,提取会议或活动的主题,并在节目中真实而准确的报道相关的内容。
其次,社会新闻栏目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一个环节都是提升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从整体来说首先要打造思想厚度,制作有内涵的新闻节目。面对当前竞争激烈、新闻资源有限的状况,所谓独家资源、独家报道越来越难以成为现实。因此,社会新闻栏目就要转变思想,推行转嫁策略,如从新观点、新视角的角度开展新闻报道,从而提升社会新闻节目的品质。
4 结束语
总之,新闻采访写作是社会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不仅关系着媒体品牌,更关系到了新闻媒体能否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新时期的新闻采访写作应积极转化思路,同时转化媒体本位,在开展新闻传播的同时投入相应的受众行为研究,运用新视角、新思路和新观点,让新闻传播与受众行为的步调保持一致,让传播内容能够满足受众需求,从而体现新闻栏目的存在价值,创设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袁剑.深度报道中的采访心理研究——以《新闻调查》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08(9):143-143.
[2]陈潮亮.电视社会新闻深度报道的突破[J].新闻前哨,2011(2):83-84.
[3]董志浩.谈新闻的深度报道与社会共鸣[J].琼州学院学报,2007(S1).
[4]邓琴.社会新闻深度报道写作方法初探[J].新闻传播,2013(10).
关键词 社会新闻;新思路;新观点;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3-0084-02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普及,新闻传播媒介的途径越来越广,电脑、手机等新的传播媒介对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新闻采访写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新闻节目为了寻求新的发展,不惜采用“低成本竞争”的方式运营,即新闻内容的同质化。这种同质化现象首先造成的恶果是价格竞争的白热化,而价格战无疑又会加剧新闻节目的竞争压力,使得本来举步维艰的发展之路雪上加霜。要解决当前新闻内容的同质化现象,新闻媒体的当务之急是要以深度报道理念营造“独家”特色,以新角度、新思路、新观点全面提升新闻质量。对此,本文围绕社会新闻采访写作“三新”的落实进行了讨论。
1 把握新视角,将民生与政策结合
民生是社会新闻报道的重点,而民生与国家颁发的民生政策息息相关,因此,社会新闻采访写作应摒弃“民生”或“政策”单线叙述的方式,把握新视角,将民生与政策相结合,一方面为国家宣传民生政策,另一方面也让受众对民生政策有充分地了解。
以吉林省集安市电视台社会新闻栏目为例,作为中国的人参之乡,集安市的人参产业历来是当地的经济支柱,是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然而,受到人参种植广阔前景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人参种植行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导致人参的质量受到影响,使集安市的人参种植产业面临了危机。面对这样的状况,集安市电视台社会新闻栏目记者为了了解发生人参产业危机的症因,一方面采访专家听取意见,另一方面进入参农家庭了解实际情况。通过长时间的调研,栏目记者掌握了制约当地人参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先后撰写了《万良人参启示录》《推广老参地、农田地重茬种植人参》《人参娃娃移居山下林间参农平地致富》等新闻稿件。新闻一经播出,对当地人参种植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参农参考社会新闻栏目提出的建议,改变了人参种植的模式,最终,不仅解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更推动了集安市人参产业进一步发展。
在上述案例中,集安市社会新闻栏目将地方民生问题与民生政策结合起来,为集安市人参产业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建议。这种新闻采访写作把握了社会新闻报道的新视角,不仅解决了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同时也全面发挥了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2 体现新思路,重视新闻采访的再创作
社会新闻因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采访写作在用词上具有抽象性、政策性以及专业性等特点,很多信息都很抽象,例如一些数字、政策、评论、预测等,这些无法通过形象而具体的形式进行表达的信息使社会新闻的线条普遍“偏硬”。因此,社会新闻要想在当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标新立异,博取更多受众关注,就要在“软化”报道主题的基础上,在新闻采访写作的形式上追求突破与创新,体现新思路,重视新闻采访的再创作,力争以最通俗的形式将新闻“改造”的有趣生动,简单易懂。
1)要提高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
记者的专业素质与新闻采访的再创作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新闻栏目的整体质量。因此,提高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是体现新闻采访写作新思路的重要举措。新闻稿件是新闻事件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符合新闻事实,能够表现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但新闻采访写作却不能照抄新闻原稿,而必须要对原稿进行整理和再创作。一方面,这是因为新闻媒体必须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其中,社会责任包括道德责任、公共利益和社会义务,政治责任则需要媒体坚持党性原则,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以及弘扬党和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主旋律。因此,坚持新闻采访的再创作,是新闻媒体落实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社会新闻栏目在播报时有着时间、空间、内容等很多的限制,而新闻原稿或篇幅冗长,或口语化严重,因此,必须要对新闻原稿进行再创作,才能使新闻稿件符合社会新闻栏目播报的要求。新闻记者是新闻稿件再创作的主体,只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满足新闻稿件再创作的要求,从而不断提升新闻质量,并提升新闻栏目的社会影
响力。
2)要通过新闻采访的再创作赋予新闻更深刻的内容。
社会新闻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多样化,它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社会中突出的问题予以报道,使受众产生共鸣,通过受众的关注、聚焦从而形成社会舆论,来影响或消除社会问题。因此,新闻采访的再创作应摒弃浅白的描述,避免直述新闻事件,而是应当通过再创作赋予新闻更为深刻的内容,以期能够引起受众共鸣。
例如,留守儿童是当前我国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在报道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新闻时,新闻记者可通过对新闻稿件的再创作,将留守儿童事件转化为小故事、议论文或评论文等形式,在表达出核心事件的同时,对事件予以渲染,使新闻富有情感。
这种新闻采访的再创作将单纯的新闻事件演变成带有情节和强烈情感色彩的短文,既表达了核心事件,又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和可视性,同时,理性的评论也能够代表大众思想,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使受众关注新闻事件,从而在社会新闻栏目的带领下形成社会舆论。
3 阐述新观点,营造社会新闻品牌形象
要重新审视并定位社会新闻的职能,表现新闻栏目的新观点,就必须要对媒体职能与当前现状进行对照、分析并评价,探索两者之间的差距,首先确立社会新闻报道的可提升空间,其次履行职能,以敏锐的视角探求对受众具有实际意义的新闻
题材。
首先,媒体职能要求的核心是真实、全面与快速,在新形势下,社会新闻不能局限于家长里短以及一味娱乐化,而是应当聚焦于关系到民众生活质量、生存权利乃至生命安全等方面,扩大和利用资源,强化社会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严肃性。例如,当前许多地方政府会议或活动都是围绕党的政策方针所开展的,都与社会息息相关,而新闻记者要转变采访作风,不能把焦点仅放在采访领导方面,而是要注重细心观察和深入发掘,提取会议或活动的主题,并在节目中真实而准确的报道相关的内容。
其次,社会新闻栏目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一个环节都是提升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从整体来说首先要打造思想厚度,制作有内涵的新闻节目。面对当前竞争激烈、新闻资源有限的状况,所谓独家资源、独家报道越来越难以成为现实。因此,社会新闻栏目就要转变思想,推行转嫁策略,如从新观点、新视角的角度开展新闻报道,从而提升社会新闻节目的品质。
4 结束语
总之,新闻采访写作是社会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不仅关系着媒体品牌,更关系到了新闻媒体能否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新时期的新闻采访写作应积极转化思路,同时转化媒体本位,在开展新闻传播的同时投入相应的受众行为研究,运用新视角、新思路和新观点,让新闻传播与受众行为的步调保持一致,让传播内容能够满足受众需求,从而体现新闻栏目的存在价值,创设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袁剑.深度报道中的采访心理研究——以《新闻调查》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08(9):143-143.
[2]陈潮亮.电视社会新闻深度报道的突破[J].新闻前哨,2011(2):83-84.
[3]董志浩.谈新闻的深度报道与社会共鸣[J].琼州学院学报,2007(S1).
[4]邓琴.社会新闻深度报道写作方法初探[J].新闻传播,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