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现代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e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的教育背景给高中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达到这种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師从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导学法的完善给教学方法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因此,本文将以笔者实际的从教经验基础,谈一谈应该怎样把问题导学法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从而不断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简单来说,问题导学法主要是指把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利用问题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出来,并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实现知识理解以及技能掌握的教学方法。不难发现,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当中,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应围绕学生来进行,毋庸置疑,这与当前的教育理念是极为相符的。因此,教师应对这一教学方法的理念进行一定的研究,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将其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当中,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语文学科素养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问题导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 设计课前问题,引发初步思考
  奥苏伯尔曾经提出:“如果把全部的教育学总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就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首先要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换句话说,教学活动的展开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因此,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前预习问题的提出,只有通过课前预习,才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建立初步的感知,从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老人与海》这一节的课前预习当中,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为了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我在教学时通过以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了课下预习:(1)小说开头部分说老人已经连续多少天没有打到鱼了?历史最高纪录是连续多少天没有打到鱼?(2)什么原因使老人要一个人去更远的海面打鱼?老人和大马林鱼经历了几天几夜的搏斗?(3)为什么要在文章中设计小男孩诺林这一形象?(4)文章中有没有出现女性角色?大海在这篇文章中有什么象征意义?(5)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和鲨鱼进行搏斗的?老人和鲨鱼先后搏斗了几次?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这些鲨鱼有什么象征意义?最终,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在预习时层层深入,并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 课堂问题讨论,发展思维能力
  正如前文所述,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当中,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利用问题导学法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同样应该组织学生通过问题的学习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得到发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从而强化合作探究的效果。
  同样以《老人与海》这篇课文为例,我首先通过一个问题检查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老人与鲨鱼先后进行了几次较量?在每次较量中老人分别使用的是什么武器?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然后,我综合考虑了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其划分成几个小组,并给学生提出了一些深度讨论的问题:(1)有人评价海明威所有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哑巴公牛”,语言特别少,可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可以发现主人公桑迪亚哥的形象是非常丰满的,具有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作者是如何表现出主人公的精神世界的呢?(2)从桑迪亚哥最后的结果来看,你认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请说明理由。接着,我让各个小组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合作学习。最终,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三、 课后问题延伸,拓宽思考范围
  从高中语文的教材来看,教学文本的容量是比较有限的,所以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当中,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应及时通过一些问题进行课后内容的拓展。此外,在课后内容的拓展中,除了要考虑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之外,还应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其语文素养。
  在《故都的秋》这一节的教学当中,完成课堂教学之后,多数学生都比较准确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于是,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我进一步给学生提出问题:从这篇文章中不难发现,郁达夫笔下的秋天具有悲凉的美感,这与传统的悲秋情节有关,更与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有关,那么结合当下的生活,秋天在你眼中是怎样的?请把你关于秋天的思考写下来。最终,通过这个任务,不但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而且使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总结来说,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已经逐渐突显出来。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熟练掌握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应用方式,并不断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其庆.以“问题导学”为载体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究[J].速读(中旬),2018(12):208.
  [2]王明明.高中语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探析[J].华夏教师,2018(27):24.
  [3]王志红.“学案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作者简介:
  许明哲,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该种教学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因此,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重视情境创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策略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设置比较现实而具体的场景,以情境中的物
摘要:组块教学是建立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但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方法,组块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不断地钻研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组块教学法的作用。本文笔者基于此,提出了立足于教材、借助于微课和应用于生活三种有效的运用策略,以期望能够帮助各位小学语文教师提高组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组块教学;语文教学;小学  何谓之
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支撑下,全新的教学方法相继实施诞生了“微课”这个“副产品”,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巨大价值,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的有效运用,进而达到优化阅读教学结构、提升学生阅读力和学习力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课  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迸发出了生命的灵光,微课量少、内容精、目的明确、直观可视等特点让学生的精神集中程度达到最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知识理论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质,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生涯作准备,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数学知识都是建立在小学数学知识之上的,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多数学生不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情况,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要点,需要每位数学教师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