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语教师通过多与学困生进行感情交流,借助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用赏识教育增强学困生学英语的信心,尊重个体差异,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此实现对英语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 感情交流 培养兴趣 尊重个体 树立信心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方面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针对上述情况,结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即强调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具有尊重学生、赞赏学生的教学行为。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英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从而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
一 多与学生接触,进行情感交流
学困生往往因自身学习成绩不好,变得自卑,而与老师、同学不太亲近。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也渴望与老师、同学亲近,渴望得到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理解学困生的心态。甚至对其要有所偏爱,让其体验到老师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关心、爱护学困生,真诚和蔼地对待他们,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尊重和信任,就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 借助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教学本身包含着许多枯燥的因素。如单词、短语、句子和课文的记忆,都需要学生进行重复地读,重复地背,而这对于那些贪玩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头疼的“苦差事”。如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就要靠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了。如记忆单词,我平时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背,而是采用游戏或竞赛的方法来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记忆单词。而游戏“Turn overand say”无疑是最受学生的喜爱。学困生为了不拉自己组的后腿,活动前,就会想尽办法多记单词,碰到不会读的,也会主动请教他人。活动时,他们为了给本组多夺取图片,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一段时间下来,他们记住的单词越来越多,为本组夺取的图片也越来越多,从而受到组员的注意,赢得了他人的重视,尝到了付出的甜头。除此以外,我还常常要求学生利用单词和句型自编儿歌、自制谜语等。而这同样能引起学困生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学英语有趣,从而激发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 用赏识教育增强学困生学英语的信心
新课程提倡的“赏识教育”是指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的教育。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在每节英语课上,我总是把较容易的留给学困生。或叫他们朗读事先读过多遍的单词、句子和对话;或叫他们进行简单的对话表演。当他们读对了,表演正确了,我总不忘送给他们一句:“Good,you are clever!”或者面带微笑地朝他们竖起大拇指。而他们往往会因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而激动不已,往往会让他们感觉到“我也行”“我也是可以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的”“我并不比别人差”,从而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四 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本身存在着薄弱之处,同一般学生相比,可能还存在差距。针对其特点,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基础,然后确定本节内容的扩展方向及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同时,要分析所教的学生,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特点。作为教师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考虑到基础差的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水平,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
五 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据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其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二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行为不良的新士兵,做了如下试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信,说自己在前线如何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半年后,这些士兵变化很大,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这就是“标签效应”。后进生在学习进程中反复经历失败,普遍会给自己加上“失败者”的标签,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表现出自卑感。歌德有一句名言:“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要使后进生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是关键。教师要善于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但决不能袒护其缺点,降低要求。教师要把热情关心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是对他们的信任,对他们的爱。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也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对不同的后进生有不同的要求,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
后进生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有长期、耐心教育后进生的思想准备。要知道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时间,更何况塑造一个人的灵魂呢?教师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让我们用暖暖的师爱,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关键词 感情交流 培养兴趣 尊重个体 树立信心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方面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针对上述情况,结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即强调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具有尊重学生、赞赏学生的教学行为。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英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从而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
一 多与学生接触,进行情感交流
学困生往往因自身学习成绩不好,变得自卑,而与老师、同学不太亲近。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也渴望与老师、同学亲近,渴望得到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理解学困生的心态。甚至对其要有所偏爱,让其体验到老师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关心、爱护学困生,真诚和蔼地对待他们,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尊重和信任,就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 借助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教学本身包含着许多枯燥的因素。如单词、短语、句子和课文的记忆,都需要学生进行重复地读,重复地背,而这对于那些贪玩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头疼的“苦差事”。如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就要靠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了。如记忆单词,我平时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背,而是采用游戏或竞赛的方法来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记忆单词。而游戏“Turn overand say”无疑是最受学生的喜爱。学困生为了不拉自己组的后腿,活动前,就会想尽办法多记单词,碰到不会读的,也会主动请教他人。活动时,他们为了给本组多夺取图片,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一段时间下来,他们记住的单词越来越多,为本组夺取的图片也越来越多,从而受到组员的注意,赢得了他人的重视,尝到了付出的甜头。除此以外,我还常常要求学生利用单词和句型自编儿歌、自制谜语等。而这同样能引起学困生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学英语有趣,从而激发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 用赏识教育增强学困生学英语的信心
新课程提倡的“赏识教育”是指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的教育。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在每节英语课上,我总是把较容易的留给学困生。或叫他们朗读事先读过多遍的单词、句子和对话;或叫他们进行简单的对话表演。当他们读对了,表演正确了,我总不忘送给他们一句:“Good,you are clever!”或者面带微笑地朝他们竖起大拇指。而他们往往会因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而激动不已,往往会让他们感觉到“我也行”“我也是可以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的”“我并不比别人差”,从而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四 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本身存在着薄弱之处,同一般学生相比,可能还存在差距。针对其特点,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基础,然后确定本节内容的扩展方向及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同时,要分析所教的学生,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特点。作为教师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考虑到基础差的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水平,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
五 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据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其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二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行为不良的新士兵,做了如下试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信,说自己在前线如何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半年后,这些士兵变化很大,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这就是“标签效应”。后进生在学习进程中反复经历失败,普遍会给自己加上“失败者”的标签,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表现出自卑感。歌德有一句名言:“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要使后进生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是关键。教师要善于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但决不能袒护其缺点,降低要求。教师要把热情关心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是对他们的信任,对他们的爱。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也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对不同的后进生有不同的要求,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
后进生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有长期、耐心教育后进生的思想准备。要知道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时间,更何况塑造一个人的灵魂呢?教师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让我们用暖暖的师爱,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