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创新(中山)基地由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与中山市社工委合作共建,2015年3月28日成立,12月2日开园。
中山市社会治理创新取得较好的成效,获得了群众、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这得益于我们创建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科学的、系统的、充满改革创新活力的,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模式。
创新基地,是这个模式的常态化工作载体,承担着社会治理创新核心平台和全民参与社会治理行动总部的重要角色。
中山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基本内涵
中山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从理论架构和实践体系两个方面来理解。
中央从宏观上提出了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那么,如何创建一个符合中山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这需要从理念、理论、制度、机制、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构建。
在理论构建上,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内容:一是建立了基于“一个理念、两个突破、三个共享”的社会建设管理模式;二是构建了涵括“社会管理、社会自治、社会基础”的社会治理体系;三是总结提炼了“齐、愿、能、真、常”的“五字”模式,从主体、动力、路径、程度、机制搭建了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体系。
在实践领域,我们建立了“共识、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制度化”、“项目化”、“组织化”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在理论架构和实践行动之间建立了无缝的双向促进机制。我们这些创新工作和成绩,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获得了点名表扬。
过去几年,我们不断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中摸索。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我们市委市政府、社会各界在努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俞可平院长、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周红云副院长等专家学者给予我们大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两位学者为主的中国政府创新奖和中国社会创新奖,引领了我国的政府改革创新和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创新。他们过去几年也多次到中山调研,帮助我们总结、提炼与提升。去年,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提升社会建设能力和水平,我们在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等高端智库的支持下,对各相关资源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以创新基地为核心平台的恒常性“双向促进机制”,推动我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不断提升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助力建设和美善治中山。
创新基地的核心和运行模式
以创新基地为核心,我们建立了一个“1 + 5 + N”的工作模式,也确定了四个功能定位,分别是“开展创新研究”、“推动创新实践”、“促进创新交流”和“展示创新成果”。
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五个工作平台,希望进一步深化理念、理论、制度、机制、方法的创新和实践。这五个平台是“社会治理创新研发平台”、“全民公益行动实施平台”、“枢纽型组织建设指导平台”、“粤港澳台社会发展交流平台”和“社会治理成果展示平台”。
创新基地的运行模式,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全民参与”的核心理念,这十六个字可以概括创新基地的运行机制,就是“党政主导、社会运作、多元共治、跨界共赢”,由市政法委、社工委领导,委托社会组织日常运营,同时,20多家枢纽型和专业技术型社会组织进驻了基地。
以创新基地为核心平台和引擎,我们同时着力建设覆盖全市的创新体系,重视和强化基层创新力量。也是从2015年开始,通过市镇共建的方式,在各镇区相继建立全民公益园。小榄镇在全民公益园基础上,依托村居委自治组织和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率先在社区一级建立了15个公益服务中心,这又是一个新的尝试。
这样,以创新基地为龙头,示范引领,创建了一个辐射到基层社区、企业的社会创新工作体系。
基地的建设得到众多领导、专家的指导,在建设目标、功能定位等方面给予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基地也定期开展各种分享交流活动,也与到访的领导、专家进行交流学习,探讨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和做法,社会影响力迅速扩大。
做社会治理创新的智库和枢纽
创新基地同时得到了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等22家机构(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山大学、广东省社科院等)的大力支持,入驻了27个枢纽型和专业技术型的社会组织,构建了一个包括主办单位、合作单位、智库、资源中心、综合支持平台、支持性社会组织等在内的强大的体系,形成了一个集群,成为中山市社会治理创新的智库和枢纽。
“智库”除了有北京大学、中央编译局的专家,还有我们本土的专家,主要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山分院研究人员、中山市社会创新咨询委员等,目前已经有近150人入库。各个专家通过课题、研讨等方式贡献良策。这次成果发布会,就是研发平台的一个重要工作成果。
“资源中心”有五个库,即“专家库”、“项目库”、“案例库”、“课程库”、“名师库”,为全市的公共部门、企业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提供了丰富的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总结。目前已经收集整理了100多位专家的研究成果、31个省区近400个中国政府创新奖和社会创新奖项目、数十个中山市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和数十个博爱100公益创投优胜项目,以及400多个申报项目案例。
“资源中心”的服务方式分为线下、线上两种。线上系统包括“云地图”和“网站”,“云地图”资料分三个层面:中国社会创新项目、广东省各城市社会创新项目、中山市各镇区社会创新项目。有需要的部门和人员可以直接上网,也可以用手机扫“二维码”,自主浏览,获取信息,寻找支持和合作。线下服务,除了可以到这里查阅资料外,我们还开展不同形式的各类活动,主动推送相关资讯。
此外,创新基地还有两层共享空间,有3000多平米的办公场地,免费面向大众开放,社会组织可申请入驻基地办公,也可以申请借用基地活动场室,开展相关公益活动。
中山市社会治理创新取得较好的成效,获得了群众、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这得益于我们创建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科学的、系统的、充满改革创新活力的,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模式。
创新基地,是这个模式的常态化工作载体,承担着社会治理创新核心平台和全民参与社会治理行动总部的重要角色。
中山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基本内涵
中山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从理论架构和实践体系两个方面来理解。
中央从宏观上提出了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那么,如何创建一个符合中山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这需要从理念、理论、制度、机制、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构建。
在理论构建上,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内容:一是建立了基于“一个理念、两个突破、三个共享”的社会建设管理模式;二是构建了涵括“社会管理、社会自治、社会基础”的社会治理体系;三是总结提炼了“齐、愿、能、真、常”的“五字”模式,从主体、动力、路径、程度、机制搭建了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体系。
在实践领域,我们建立了“共识、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制度化”、“项目化”、“组织化”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在理论架构和实践行动之间建立了无缝的双向促进机制。我们这些创新工作和成绩,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获得了点名表扬。
过去几年,我们不断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中摸索。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我们市委市政府、社会各界在努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俞可平院长、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周红云副院长等专家学者给予我们大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两位学者为主的中国政府创新奖和中国社会创新奖,引领了我国的政府改革创新和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创新。他们过去几年也多次到中山调研,帮助我们总结、提炼与提升。去年,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提升社会建设能力和水平,我们在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等高端智库的支持下,对各相关资源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以创新基地为核心平台的恒常性“双向促进机制”,推动我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不断提升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助力建设和美善治中山。
创新基地的核心和运行模式
以创新基地为核心,我们建立了一个“1 + 5 + N”的工作模式,也确定了四个功能定位,分别是“开展创新研究”、“推动创新实践”、“促进创新交流”和“展示创新成果”。
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五个工作平台,希望进一步深化理念、理论、制度、机制、方法的创新和实践。这五个平台是“社会治理创新研发平台”、“全民公益行动实施平台”、“枢纽型组织建设指导平台”、“粤港澳台社会发展交流平台”和“社会治理成果展示平台”。
创新基地的运行模式,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全民参与”的核心理念,这十六个字可以概括创新基地的运行机制,就是“党政主导、社会运作、多元共治、跨界共赢”,由市政法委、社工委领导,委托社会组织日常运营,同时,20多家枢纽型和专业技术型社会组织进驻了基地。
以创新基地为核心平台和引擎,我们同时着力建设覆盖全市的创新体系,重视和强化基层创新力量。也是从2015年开始,通过市镇共建的方式,在各镇区相继建立全民公益园。小榄镇在全民公益园基础上,依托村居委自治组织和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率先在社区一级建立了15个公益服务中心,这又是一个新的尝试。
这样,以创新基地为龙头,示范引领,创建了一个辐射到基层社区、企业的社会创新工作体系。
基地的建设得到众多领导、专家的指导,在建设目标、功能定位等方面给予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基地也定期开展各种分享交流活动,也与到访的领导、专家进行交流学习,探讨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和做法,社会影响力迅速扩大。
做社会治理创新的智库和枢纽
创新基地同时得到了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等22家机构(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山大学、广东省社科院等)的大力支持,入驻了27个枢纽型和专业技术型的社会组织,构建了一个包括主办单位、合作单位、智库、资源中心、综合支持平台、支持性社会组织等在内的强大的体系,形成了一个集群,成为中山市社会治理创新的智库和枢纽。
“智库”除了有北京大学、中央编译局的专家,还有我们本土的专家,主要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山分院研究人员、中山市社会创新咨询委员等,目前已经有近150人入库。各个专家通过课题、研讨等方式贡献良策。这次成果发布会,就是研发平台的一个重要工作成果。
“资源中心”有五个库,即“专家库”、“项目库”、“案例库”、“课程库”、“名师库”,为全市的公共部门、企业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提供了丰富的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总结。目前已经收集整理了100多位专家的研究成果、31个省区近400个中国政府创新奖和社会创新奖项目、数十个中山市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和数十个博爱100公益创投优胜项目,以及400多个申报项目案例。
“资源中心”的服务方式分为线下、线上两种。线上系统包括“云地图”和“网站”,“云地图”资料分三个层面:中国社会创新项目、广东省各城市社会创新项目、中山市各镇区社会创新项目。有需要的部门和人员可以直接上网,也可以用手机扫“二维码”,自主浏览,获取信息,寻找支持和合作。线下服务,除了可以到这里查阅资料外,我们还开展不同形式的各类活动,主动推送相关资讯。
此外,创新基地还有两层共享空间,有3000多平米的办公场地,免费面向大众开放,社会组织可申请入驻基地办公,也可以申请借用基地活动场室,开展相关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