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8年年报披露完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再次成为各界舆论的焦点。有人会问:财务造假为何会屡禁不止?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财务舞弊永不会停止,只是舞弊的动机、方法不同,会在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回想美国安然、世通公司财务造假和安达信会计公司的倒闭,就会理解即使如美国自己所标榜的最健全的资本市场,也依然无法禁止财务造假。这意味着,我们要从舞弊根源出发找到遏制舞弊的根本方法。
近期资本市场所爆发出来的财务乱象,不仅反映了民营控股股东对资本市场监管规则的漠视,更凸显了一些基本治理理念的缺失。我国有大量的企业经营者正按照惯性来治理和运营公司,在危机和困难面前显得缺乏基本常识。本次资本市场违规行为民营上市企业居多,很可能与近两年货币资金市场紧缩有关,如果市场资金充裕,公司违规行为可能依然不会暴露。在与一位上市公司负责人对话过程中,对方发问:为何银行现在不配合借新还旧了?银行的突然收贷让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是银行的不作为让我们民营企业步履维艰。然后就是对金融机构和国家政策执行的一系列抱怨。其实,有太多的企业负责人把一些事情想当然,很多企业开足马力加大杠杆满负荷运营,没有任何财务弹性可言,缺乏基本的财务风险意识和财务管控观念,一旦政策环境变化就怨天尤人。有时候观念的作用常常被忽视,比如IPO被很多企业认为是“圈钱”,这看似是玩笑,但也充分反映了一些人对IPO的认识和理解。更不用说有公司竟然对几百亿货币资金的失踪,以财务差错来解释,令人匪夷所思。
毫无疑问,财务造假行为暴露出我国资本市场严重的公司治理缺陷。我们可以将这次财务乱象归结于法律不严厉、董监事不作为等显性原因,本文则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中国公司治理面临的隐性问题。公司治理的好坏,本质上不在于是否具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和章程规定,而是公司治理的运作实质,在其魂而不在于其形。从治理机制和机构设置上看,每家上市公司都满足了基本的公司治理要求,但实际运行相差万里。
我国上市公司需要完善的,不仅仅是法律和监管要求以及机构设置等看得见的规则要求,更需要加强对公司治理基本理念的理解。对于什么是公司有各种定义,笔者认为公司本质上并不存在物理实体,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想象共同体,其有投入、有产出、有秩序,类似于一种耗散结构,可以将其称之为没有物理实体、没有生命的“生命体”。公司本身存在进化和演进,公司治理的本质是强调将公司作为一种无限游戏,完善的公司治理是确保公司主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一切制度设计和发展目标都围绕着将公司作为关注的对象,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凡是阻碍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都应该让路,包括所谓的能人、企业家也都是围绕公司发展来选拔,因此一切从公司发展角度出发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西方百年公司治理发展历史证明,只有将追求公司生命的无限延续作为主要目标,才会出现一批跨越百年却依然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
在我国,公司组织是舶来品,其基于制度信任所构建的非人格化交易机制,目前来看并沒有渗入到中国人的思维体系中。家国情怀是中国人自古不变的精神理念,家族以血缘为纽带构建利益共同体,只有家族的发展才是无限游戏,企业只是一个载体,是有限游戏。企业倒闭不要紧,只要钱赚到了家族还可以持续运转。什么是企业家?有多少人把企业作为创造家族利益的载体?如果我们不围绕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去构建愿景、价值观以及制度流程体系,就不会有真正的公司治理,因为利益的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公司可以随时被抛弃。只有真正的企业家会为公司发展确立经营之魂,会将决策权合理分布于组织各环节,会基于公司发展知进退,会立足公司长远发展选择接班人。譬如,当国人用传统眼光来揣测孟晚舟是否会成为华为接班人时,任正非已经基于公司发展角度将其女儿排除在外:华为需要懂技术而不是懂管理的人来接班。而笔者认为真正能接班任正非的人,除了懂技术以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拥有以公司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治理理念。
综上,在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和公司治理建设过程中,无形的观念比有形的规则要重要得多。资本市场的基石、金融与会计的根本逻辑就是围绕公司的持续经营假设,以面向未来为前提,这一切都需要公司可持续发展理念作支撑;否则,若仅仅将公司视为满足各利益相关方利益诉求的载体,将只会让我们活在当下,而不会真正面向未来。
近期资本市场所爆发出来的财务乱象,不仅反映了民营控股股东对资本市场监管规则的漠视,更凸显了一些基本治理理念的缺失。我国有大量的企业经营者正按照惯性来治理和运营公司,在危机和困难面前显得缺乏基本常识。本次资本市场违规行为民营上市企业居多,很可能与近两年货币资金市场紧缩有关,如果市场资金充裕,公司违规行为可能依然不会暴露。在与一位上市公司负责人对话过程中,对方发问:为何银行现在不配合借新还旧了?银行的突然收贷让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是银行的不作为让我们民营企业步履维艰。然后就是对金融机构和国家政策执行的一系列抱怨。其实,有太多的企业负责人把一些事情想当然,很多企业开足马力加大杠杆满负荷运营,没有任何财务弹性可言,缺乏基本的财务风险意识和财务管控观念,一旦政策环境变化就怨天尤人。有时候观念的作用常常被忽视,比如IPO被很多企业认为是“圈钱”,这看似是玩笑,但也充分反映了一些人对IPO的认识和理解。更不用说有公司竟然对几百亿货币资金的失踪,以财务差错来解释,令人匪夷所思。
毫无疑问,财务造假行为暴露出我国资本市场严重的公司治理缺陷。我们可以将这次财务乱象归结于法律不严厉、董监事不作为等显性原因,本文则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中国公司治理面临的隐性问题。公司治理的好坏,本质上不在于是否具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和章程规定,而是公司治理的运作实质,在其魂而不在于其形。从治理机制和机构设置上看,每家上市公司都满足了基本的公司治理要求,但实际运行相差万里。
我国上市公司需要完善的,不仅仅是法律和监管要求以及机构设置等看得见的规则要求,更需要加强对公司治理基本理念的理解。对于什么是公司有各种定义,笔者认为公司本质上并不存在物理实体,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想象共同体,其有投入、有产出、有秩序,类似于一种耗散结构,可以将其称之为没有物理实体、没有生命的“生命体”。公司本身存在进化和演进,公司治理的本质是强调将公司作为一种无限游戏,完善的公司治理是确保公司主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一切制度设计和发展目标都围绕着将公司作为关注的对象,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凡是阻碍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都应该让路,包括所谓的能人、企业家也都是围绕公司发展来选拔,因此一切从公司发展角度出发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西方百年公司治理发展历史证明,只有将追求公司生命的无限延续作为主要目标,才会出现一批跨越百年却依然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
在我国,公司组织是舶来品,其基于制度信任所构建的非人格化交易机制,目前来看并沒有渗入到中国人的思维体系中。家国情怀是中国人自古不变的精神理念,家族以血缘为纽带构建利益共同体,只有家族的发展才是无限游戏,企业只是一个载体,是有限游戏。企业倒闭不要紧,只要钱赚到了家族还可以持续运转。什么是企业家?有多少人把企业作为创造家族利益的载体?如果我们不围绕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去构建愿景、价值观以及制度流程体系,就不会有真正的公司治理,因为利益的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公司可以随时被抛弃。只有真正的企业家会为公司发展确立经营之魂,会将决策权合理分布于组织各环节,会基于公司发展知进退,会立足公司长远发展选择接班人。譬如,当国人用传统眼光来揣测孟晚舟是否会成为华为接班人时,任正非已经基于公司发展角度将其女儿排除在外:华为需要懂技术而不是懂管理的人来接班。而笔者认为真正能接班任正非的人,除了懂技术以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拥有以公司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治理理念。
综上,在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和公司治理建设过程中,无形的观念比有形的规则要重要得多。资本市场的基石、金融与会计的根本逻辑就是围绕公司的持续经营假设,以面向未来为前提,这一切都需要公司可持续发展理念作支撑;否则,若仅仅将公司视为满足各利益相关方利益诉求的载体,将只会让我们活在当下,而不会真正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