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让中职学生这一特殊教育群体上好计算机课,学好计算机技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计算机人才。
关键词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创新精神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紧密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如何上好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是每一名计算机教师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深入探讨和研究教材固然很重要,但充分认识和了解中职学生这一特殊教育群体的自身特点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课呢?笔者综合这几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认为,要让学生“喜欢学”“学得好”,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弄清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
教师必须要细心观察了解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真正原因,再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学习动机。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大多比较差,且自控能力与努力程度较低。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后,缺乏学习的推动力,有的甚至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视为娱乐场所而恣意挥霍着青春年华。
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强迫,就读职业学校,不是本人乐意而读;他们自己学习不佳,却并不完全归因于自己主观不努力,也有部分归因于自己的学习能力低,教师能力差,或教学设备差等因素,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产生自卑感,最后厌学弃学,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动机。往往而导致缺乏学习动机。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有效的学习方法。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发现,计算机类学生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认真思考,整个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的,认为仅凭一本教材就能学好一门专业课,不注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学习过程中不懂装懂,不求甚解,将学习当成休闲。
3)缺乏恒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因整体素质较差,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顽强拼搏的毅力,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兴趣。
4)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受不良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冲击,认为上中等职业学校前途渺茫;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之间的关系;家长放松对孩子的有效制约,使其终日沉迷于网吧、武侠爱情小说等,上课无精神,作业完不成,学习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
对专业的热爱和浓厚兴趣是学好专业课的先决条件。因此,要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必须做到怎样去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笔者认为在教学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能够将声音、视觉融为一体,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首先,可以通过音乐、动画等听觉、视觉效果先入为主,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结合当前最流行的互联网以及网络技术,引导学生提高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计算机课教师的当务之急。
3 计算机教学结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结构,必须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如何能利用短短的45分钟的时间去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呢?在授课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教学结构安排传授新知识大概为10分钟,学生自己掌握新知识练习的时间应为20分钟左右。少于此时间,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会不彻底,然后再花10分钟的时间把新的知识重新演练一次,同时着重讲清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最后利用剩下的时间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加深课后深入研究,深入理解。
笔者在一堂计算机课上,上课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
1)演示阶段。每节课上新课前,先把上一周的内容利用多媒体简要演示一遍,再把本节课的上课内容简要介绍,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这节课所要学的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先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实现某一任务。接着把整个操作过程演示一遍,边演示边介绍每一个命令或菜单的作用,让学生记住。重点是讲清知识结构、操作顺序和要点。花15分钟左右时间。
2)练习阶段。在练习阶段,一般布置两个课堂练习,一个是照着例子做一遍,另一个是要求更高一点的类似的实例。在这个阶段,笔者完全解放学生,学生可以两三个人互相讨论,互相指点,可以自由离开座位,碰到问题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可以按照演示的步骤做,也可以另辟蹊径,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学生练习时笔者巡视教室,及时解决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像机器出现故障,软件设置出现问题,学生操作不当死机等)。花20分钟左右时间。
3)评价阶段。每节课留下7~10分钟进行学生课堂练习的评价。评价时,将完成好的学生作品广播演示给全班看,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成功感,又能让其他学生知道自己与“优秀”的差距,促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要好好做。在这个阶段中,一旦发现学生的创新操作方法,要及时给予表扬,从而激励学生养成一种积极探索和创新的习惯。另外,把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其他学生,引起其他学生注意。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增强,完成任务也很出色。
4 根据计算机的配置上好计算机课,充分利用现 有设备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计算机硬件发展非常快,就目前学校现状,一般的计算机教室硬件配置都较低,达不到教学中应有的要求。在计算机课中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尽量讲好各个教学模块软件,要把那些又能讲、又能练的软件讲好、练熟。对那些学生机无法使用的软件,教师进行演示广播,使学生了解操作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虽然目前学校的计算机教室配置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就能克服机房计算机配置不足的难题,完成教学计划,同时使全体学生的水平有很大提高。
5 强调传授新知识的时间同学生上机时间的比为一比三
计算机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接受新知识是听讲和操作的有效组合,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是建立在操作熟练的基础上的。没有上机操作,学计算机课就等于空话,学生通过上机练习,才能发现问题,巩固知识,明白知识的内涵。计算机课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和动手能力很强。根据目前学生家庭状况,学生家庭计算机的拥有率还不高,学生家长的计算机知识普遍很差,学生计算机知识来源主要是学校教学,所以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必须当堂巩固,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上机时间。
总之,教师上课要有要领。笔者认为:教师应掌握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每堂课的授课内容不要太多,要做到精讲多练,既要讲清新知识的内涵,又要讲清操作要点及步骤;对于学生还没有完全弄清的问题,教师应在学生课堂练习中加以指导,及时解决。同时,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的能力。所以教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紧跟社会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和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计算机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职教中心)
关键词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创新精神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紧密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如何上好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是每一名计算机教师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深入探讨和研究教材固然很重要,但充分认识和了解中职学生这一特殊教育群体的自身特点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课呢?笔者综合这几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认为,要让学生“喜欢学”“学得好”,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弄清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
教师必须要细心观察了解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真正原因,再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学习动机。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大多比较差,且自控能力与努力程度较低。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后,缺乏学习的推动力,有的甚至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视为娱乐场所而恣意挥霍着青春年华。
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强迫,就读职业学校,不是本人乐意而读;他们自己学习不佳,却并不完全归因于自己主观不努力,也有部分归因于自己的学习能力低,教师能力差,或教学设备差等因素,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产生自卑感,最后厌学弃学,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动机。往往而导致缺乏学习动机。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有效的学习方法。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发现,计算机类学生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认真思考,整个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的,认为仅凭一本教材就能学好一门专业课,不注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学习过程中不懂装懂,不求甚解,将学习当成休闲。
3)缺乏恒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因整体素质较差,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顽强拼搏的毅力,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兴趣。
4)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受不良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冲击,认为上中等职业学校前途渺茫;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之间的关系;家长放松对孩子的有效制约,使其终日沉迷于网吧、武侠爱情小说等,上课无精神,作业完不成,学习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
对专业的热爱和浓厚兴趣是学好专业课的先决条件。因此,要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必须做到怎样去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笔者认为在教学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能够将声音、视觉融为一体,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首先,可以通过音乐、动画等听觉、视觉效果先入为主,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结合当前最流行的互联网以及网络技术,引导学生提高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计算机课教师的当务之急。
3 计算机教学结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结构,必须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如何能利用短短的45分钟的时间去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呢?在授课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教学结构安排传授新知识大概为10分钟,学生自己掌握新知识练习的时间应为20分钟左右。少于此时间,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会不彻底,然后再花10分钟的时间把新的知识重新演练一次,同时着重讲清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最后利用剩下的时间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加深课后深入研究,深入理解。
笔者在一堂计算机课上,上课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
1)演示阶段。每节课上新课前,先把上一周的内容利用多媒体简要演示一遍,再把本节课的上课内容简要介绍,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这节课所要学的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先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实现某一任务。接着把整个操作过程演示一遍,边演示边介绍每一个命令或菜单的作用,让学生记住。重点是讲清知识结构、操作顺序和要点。花15分钟左右时间。
2)练习阶段。在练习阶段,一般布置两个课堂练习,一个是照着例子做一遍,另一个是要求更高一点的类似的实例。在这个阶段,笔者完全解放学生,学生可以两三个人互相讨论,互相指点,可以自由离开座位,碰到问题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可以按照演示的步骤做,也可以另辟蹊径,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学生练习时笔者巡视教室,及时解决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像机器出现故障,软件设置出现问题,学生操作不当死机等)。花20分钟左右时间。
3)评价阶段。每节课留下7~10分钟进行学生课堂练习的评价。评价时,将完成好的学生作品广播演示给全班看,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成功感,又能让其他学生知道自己与“优秀”的差距,促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要好好做。在这个阶段中,一旦发现学生的创新操作方法,要及时给予表扬,从而激励学生养成一种积极探索和创新的习惯。另外,把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其他学生,引起其他学生注意。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增强,完成任务也很出色。
4 根据计算机的配置上好计算机课,充分利用现 有设备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计算机硬件发展非常快,就目前学校现状,一般的计算机教室硬件配置都较低,达不到教学中应有的要求。在计算机课中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尽量讲好各个教学模块软件,要把那些又能讲、又能练的软件讲好、练熟。对那些学生机无法使用的软件,教师进行演示广播,使学生了解操作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虽然目前学校的计算机教室配置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就能克服机房计算机配置不足的难题,完成教学计划,同时使全体学生的水平有很大提高。
5 强调传授新知识的时间同学生上机时间的比为一比三
计算机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接受新知识是听讲和操作的有效组合,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是建立在操作熟练的基础上的。没有上机操作,学计算机课就等于空话,学生通过上机练习,才能发现问题,巩固知识,明白知识的内涵。计算机课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和动手能力很强。根据目前学生家庭状况,学生家庭计算机的拥有率还不高,学生家长的计算机知识普遍很差,学生计算机知识来源主要是学校教学,所以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必须当堂巩固,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上机时间。
总之,教师上课要有要领。笔者认为:教师应掌握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每堂课的授课内容不要太多,要做到精讲多练,既要讲清新知识的内涵,又要讲清操作要点及步骤;对于学生还没有完全弄清的问题,教师应在学生课堂练习中加以指导,及时解决。同时,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的能力。所以教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紧跟社会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和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计算机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