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商务往来日益频繁。商务合同是有关各方在进行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等商务活动后,为了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而正式依法订立,必须共同遵守的协议条文,对签订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缺乏专业译员,商务文书的翻译往往差强人意,因中文商务合同误译导致签约双方产生矛盾争端的案例比比皆是。本文将在模因论指导下为译员提供中文商务合同词汇英译模型,旨在提高英译合同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模因论与翻译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研究对象是模因(Meme),以区别于基因。如果说基因是人类遗传特征的载体,人类的生物特征通过基因代代相传,那么模因就是文化基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根据达尔文的定义,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或文化复制因子,任何经过模仿而得到传播的事物都是模因。由于模因概念具有包容性,模因论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翻译学和传播学等领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切斯特曼和弗米尔的研究第一次把翻译和模因联系在一起。切斯特曼认为,模因隐喻(Meme-Metaphor)有助于重新审视翻译,译者的任务不是原封不动地传递原文的信息,而是传播和发展原文的思想;译者是促使思想发生变化的媒介。他还借助模因论整合了自己的翻译概念、理论翻译规范、策略和翻译价值观,形成了翻译模因论(Memes of Translation)。切斯特曼将翻译模因库中的模因划分为5 种超级模因——源语—目标语模因、对等模因、不可译模因、意译—直译模因和写作即翻译模因[1]。何自然认为翻译模因库里有各种各样的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前者意味着源语与目标语的转化是一种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的纵向传播,包括语义等值/等效模因和语用等值/等效模因,而后者则表现为信息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转化过程是一种非对等的横向复制和扩散[2]。
三、中文商务合同词汇的英译
(一)中文商务合同词汇的英译策略
中文商务合同词汇的英译策略由其语言特点决定。合同是一种正式、严谨的文体,具有表达清楚、语言规范和术语较多等特点。中文合同的语言不同于描述文,它不需要华美的修饰;不同于议论文,它不需要层层推进进行论证;不同于时政文,它没有丰富的中国特色词汇。另外,签订合同等商务活动和现象先在英美国家展开,大多数相关词汇先在英语出现,因此在翻译中文合同时应该选用原来的和地道的表达,中文合同的语言特征决定了它的英译策略主要是归化策略。
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Venuti)在《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一书中用“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这两个术语来描述翻译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倾向[3]。归化策略以目标语文化为中心,追求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语言及文化的规范,把原语本土化,用本语言文化中的习惯表达方式来转换源语。也就是说,译文读起来不像译文而像原创作品,把原语文化打上目标语文化的烙印。在中文合同的词汇翻译过程中,译员可以充分应用模因,使译文以模因为基础,而不是以本民族语言的特色或习惯进行翻译。
(二)中文商务合同词汇的英译方法
词汇是句子及段落、语篇的基本组成部分,选择恰当的目标语词汇是中文合同英译过程中先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汉语词汇可能对应多个英语单词,因此,正确理解原语词语的意义并根据语境确定文体相符的目标语词汇至关重要。中文商务合同的词汇和其英文译文进行配对后可分为对等模因、直譯—意译模因以及不可译模因,根据该分类可以确定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见下图。
1.对等模因
将中文合同中的贸易术语与英语译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常常在内容、形式和文体上一致,如“买家(buyer)”“卖家(seller)”“协议书(agreement)”和“提货单(B/L)”等,这些词可以被看做模因基因型或对等模因,合同英译时采取直译法,找到对应的英语贸易术语即可。这样既便于目标语让读者理解,又忠实了源语。
例1:如发现货物有损坏、丢失,或质量、规格或数量与合同不符……
译文:Should the goods be found damaged,missing or quality,specifications or quantity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stipulations of the contract...
在这个分句中,“质量”“规格”和“数量”与它们的英文译文在内容、形式和文体上一致,可以采用直译法将它们译为quality,specification和quantity。
2.意译—直译模因
中文商务合同中的法律词汇或词组与其英文翻译并不一定完全对等,这些词可以被看做模因表现型。进一步分类,它们是可译的,可以看作意译—直译模因,分别采用意译法和直译法。
例2:如果本合同的规定与乙方给甲方的订货单有任何不符,应以本合同的规定为准。
译文:In the event of any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provisions of this contract and any form of order or indent sent by Party B to Party A,the provisions of this contract shall prevail.
在这个句子中,“以……为准”与prevail的形式与意义不完全一致,不是对等模因,而是意译—直译模因,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
例3:雇主同意支付第五条款中提到的金额以赔偿损失。
译文:The Employer agrees to pay the amount stated in Section 5 as mitigated damages. 在这个句子中,“赔偿损失”是动词短语,其译文为名词短语,它们不是对等模因,而是意译—直译模因,采用意译法和词汇转换技巧进行翻译,将“赔偿”译为固定术语“mitigate(减少)”。
例4:……以便买方安排租船/订舱。
译文:in order that the buyers can charter a vessel/book shipping space.
在这个分句中,“租(船)”与其英文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一致,在文体上不同,所以不是对等模因,而是意译—直译模因,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选择固定搭配charter(a vessel),而不是日常语言的hire或rent。
3.不可译模因
中文合同中有一些表达是英文没有的,这些词也可以被看做模因表现型,进一步分类,它们可视为不可译模因,可以使用意译法及相关翻译技巧,将这些词与其他相关词汇进行合并或省略。
例5:兹由买卖双方签订本合同。
译文:This contract is made by and between the Buyers and the Sellers.
这个例子中的“兹”在英文中找不到对应的单词,翻译时可以把“兹由”看成一词,“由买卖双方签订”,并采用转换技巧将原句的主动语态变成英文的被动语态。
例6:如发现货物有损坏、丢失,或质量、规格或数量与合同不符……
译文:Should the goods be found damaged,missing or quality,specifications or quantity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stipulations of the contract...
例7:凡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译文:Any disputes arising from the execution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tract shall be settled through friendly consultations between both parties.
本例中的“凡”在英文中找不到对应的单词,它可视为不可译模因,在翻译时采用英文单词“any”(任何)。
中文的“如”和“如果”一般翻譯为if,但是,合同是非常正式的文体,一般不使用if,所以这里的“如”属于文体不可译。英文单词should是合同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放在句首并配以倒装可以替代if,属于语序转换技巧。
四、结语
商务合同属于法律文本,具有法律约束力,是用来规定当事人权利与义务,预防与解决未来争议的依据。商务合同的文体比较固定、保守,具有条理性、纪实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商务合同的词汇与文学作品的词汇或日常会话的词汇不同,不能使用俚语和谚语,也不能使用夸张、拟人、比喻和讽刺等修辞方式,它们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特点,多用古体词,多用专业术语,多用成双成对的同义词及并列词语以强调或限定其意义。中文商务合同的词汇翻译可以在模因论的指导下使用归化策略、直译和意译法及转换翻译技巧。在中文合同句型和语体方面的翻译研究也可以在模因论的指导下进行。
参考文献:
[1]Chesterman,A.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2.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3]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商务往来日益频繁。商务合同是有关各方在进行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等商务活动后,为了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而正式依法订立,必须共同遵守的协议条文,对签订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缺乏专业译员,商务文书的翻译往往差强人意,因中文商务合同误译导致签约双方产生矛盾争端的案例比比皆是。本文将在模因论指导下为译员提供中文商务合同词汇英译模型,旨在提高英译合同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模因论与翻译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研究对象是模因(Meme),以区别于基因。如果说基因是人类遗传特征的载体,人类的生物特征通过基因代代相传,那么模因就是文化基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根据达尔文的定义,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或文化复制因子,任何经过模仿而得到传播的事物都是模因。由于模因概念具有包容性,模因论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翻译学和传播学等领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切斯特曼和弗米尔的研究第一次把翻译和模因联系在一起。切斯特曼认为,模因隐喻(Meme-Metaphor)有助于重新审视翻译,译者的任务不是原封不动地传递原文的信息,而是传播和发展原文的思想;译者是促使思想发生变化的媒介。他还借助模因论整合了自己的翻译概念、理论翻译规范、策略和翻译价值观,形成了翻译模因论(Memes of Translation)。切斯特曼将翻译模因库中的模因划分为5 种超级模因——源语—目标语模因、对等模因、不可译模因、意译—直译模因和写作即翻译模因[1]。何自然认为翻译模因库里有各种各样的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前者意味着源语与目标语的转化是一种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的纵向传播,包括语义等值/等效模因和语用等值/等效模因,而后者则表现为信息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转化过程是一种非对等的横向复制和扩散[2]。
三、中文商务合同词汇的英译
(一)中文商务合同词汇的英译策略
中文商务合同词汇的英译策略由其语言特点决定。合同是一种正式、严谨的文体,具有表达清楚、语言规范和术语较多等特点。中文合同的语言不同于描述文,它不需要华美的修饰;不同于议论文,它不需要层层推进进行论证;不同于时政文,它没有丰富的中国特色词汇。另外,签订合同等商务活动和现象先在英美国家展开,大多数相关词汇先在英语出现,因此在翻译中文合同时应该选用原来的和地道的表达,中文合同的语言特征决定了它的英译策略主要是归化策略。
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Venuti)在《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一书中用“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这两个术语来描述翻译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倾向[3]。归化策略以目标语文化为中心,追求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语言及文化的规范,把原语本土化,用本语言文化中的习惯表达方式来转换源语。也就是说,译文读起来不像译文而像原创作品,把原语文化打上目标语文化的烙印。在中文合同的词汇翻译过程中,译员可以充分应用模因,使译文以模因为基础,而不是以本民族语言的特色或习惯进行翻译。
(二)中文商务合同词汇的英译方法
词汇是句子及段落、语篇的基本组成部分,选择恰当的目标语词汇是中文合同英译过程中先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汉语词汇可能对应多个英语单词,因此,正确理解原语词语的意义并根据语境确定文体相符的目标语词汇至关重要。中文商务合同的词汇和其英文译文进行配对后可分为对等模因、直譯—意译模因以及不可译模因,根据该分类可以确定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见下图。
1.对等模因
将中文合同中的贸易术语与英语译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常常在内容、形式和文体上一致,如“买家(buyer)”“卖家(seller)”“协议书(agreement)”和“提货单(B/L)”等,这些词可以被看做模因基因型或对等模因,合同英译时采取直译法,找到对应的英语贸易术语即可。这样既便于目标语让读者理解,又忠实了源语。
例1:如发现货物有损坏、丢失,或质量、规格或数量与合同不符……
译文:Should the goods be found damaged,missing or quality,specifications or quantity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stipulations of the contract...
在这个分句中,“质量”“规格”和“数量”与它们的英文译文在内容、形式和文体上一致,可以采用直译法将它们译为quality,specification和quantity。
2.意译—直译模因
中文商务合同中的法律词汇或词组与其英文翻译并不一定完全对等,这些词可以被看做模因表现型。进一步分类,它们是可译的,可以看作意译—直译模因,分别采用意译法和直译法。
例2:如果本合同的规定与乙方给甲方的订货单有任何不符,应以本合同的规定为准。
译文:In the event of any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provisions of this contract and any form of order or indent sent by Party B to Party A,the provisions of this contract shall prevail.
在这个句子中,“以……为准”与prevail的形式与意义不完全一致,不是对等模因,而是意译—直译模因,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
例3:雇主同意支付第五条款中提到的金额以赔偿损失。
译文:The Employer agrees to pay the amount stated in Section 5 as mitigated damages. 在这个句子中,“赔偿损失”是动词短语,其译文为名词短语,它们不是对等模因,而是意译—直译模因,采用意译法和词汇转换技巧进行翻译,将“赔偿”译为固定术语“mitigate(减少)”。
例4:……以便买方安排租船/订舱。
译文:in order that the buyers can charter a vessel/book shipping space.
在这个分句中,“租(船)”与其英文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一致,在文体上不同,所以不是对等模因,而是意译—直译模因,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选择固定搭配charter(a vessel),而不是日常语言的hire或rent。
3.不可译模因
中文合同中有一些表达是英文没有的,这些词也可以被看做模因表现型,进一步分类,它们可视为不可译模因,可以使用意译法及相关翻译技巧,将这些词与其他相关词汇进行合并或省略。
例5:兹由买卖双方签订本合同。
译文:This contract is made by and between the Buyers and the Sellers.
这个例子中的“兹”在英文中找不到对应的单词,翻译时可以把“兹由”看成一词,“由买卖双方签订”,并采用转换技巧将原句的主动语态变成英文的被动语态。
例6:如发现货物有损坏、丢失,或质量、规格或数量与合同不符……
译文:Should the goods be found damaged,missing or quality,specifications or quantity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stipulations of the contract...
例7:凡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译文:Any disputes arising from the execution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tract shall be settled through friendly consultations between both parties.
本例中的“凡”在英文中找不到对应的单词,它可视为不可译模因,在翻译时采用英文单词“any”(任何)。
中文的“如”和“如果”一般翻譯为if,但是,合同是非常正式的文体,一般不使用if,所以这里的“如”属于文体不可译。英文单词should是合同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放在句首并配以倒装可以替代if,属于语序转换技巧。
四、结语
商务合同属于法律文本,具有法律约束力,是用来规定当事人权利与义务,预防与解决未来争议的依据。商务合同的文体比较固定、保守,具有条理性、纪实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商务合同的词汇与文学作品的词汇或日常会话的词汇不同,不能使用俚语和谚语,也不能使用夸张、拟人、比喻和讽刺等修辞方式,它们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特点,多用古体词,多用专业术语,多用成双成对的同义词及并列词语以强调或限定其意义。中文商务合同的词汇翻译可以在模因论的指导下使用归化策略、直译和意译法及转换翻译技巧。在中文合同句型和语体方面的翻译研究也可以在模因论的指导下进行。
参考文献:
[1]Chesterman,A.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2.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3]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