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实用性技能的重要场所,其教学方法与教学成果受到越来越多的讨论与重视。而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化,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开放式教学方式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
[关 键 词] 开放式教学方法;高职物理教学;改革;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92-01
当下,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长势,很多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说,教学内容变得更贴合岗位实践要求,教学环境更加科学舒适且形象,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培养。但是相应地也暴露出了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就当前高职院校物理教学来讲,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端技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目前,很多学生虽说对物理知识进行了熟练的学习与掌握,但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却存在岗位职业能力较差,对自身的技术应用也不够娴熟的问题,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很容易陷入被动状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以新课改为契机,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一、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开放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开放,从而实现课堂的开放式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灌输,学生也只会对知识点死记硬背,却忽视了对其的理解与应用,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难以做到对知识点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而通过开放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并积极发散思维,做到举一反三,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技术能力的提升。
二、开放式教学方法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进一步开放教学内容
当前,高职物理的教学主要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的,导致学生只学到了基本的物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物理学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基础物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难以将所学到的知识,恰当地运用于工作生活中,以至于学生真正走上岗位之后,碰到实际问题时空有一番理论知识而不知道如何去运用。因此,高职物理教学应该进一步开放教学内容。首先将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的动态教学模式,使之真正成为具有生命力的一个体系,并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做到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对所学的内容有所侧重。其次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讲课内容的针对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钻研与探讨。比如说针对编入流体的测量等类似的化工工程内容,教师在运用物理理论进行工程原理讲解时,需要做到内容明确,主次分明,结构系统严谨,在便于学生记忆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掌握并理解該知识点的内容与原理。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互联网或者是图书馆等自主查找学习所需要的资料,以便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进一步提升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将开放式教学方法运用于高职物理教学中,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意味着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指导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将自身从主导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相应的学生也应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参与者与构建者,真正实现师生关系的平等。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主动构建起自身的物理知识体系,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内容的掌握。
(三)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
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物理教学特色的基础上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改善,从而保证学生可以积极深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一步促进物理教学的开放性。比如说,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一个个专题小组,并制定相关的专题让组员进行分组讨论与研究,最后将其研究成果通过课堂演讲或者是论文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起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同时也对学生的团队精神与互相协作能力的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今后就业过程中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与同事的协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技巧地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在避免学生思维陷入僵局的同时进一步启发并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结语
通过开放式教学方法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的,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质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芸.开放式教学方法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群文天地,2012(22):156.
[2]李一鸣,包木太,姬泓巍,等.开放式课堂教学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8):82-85.
[3]韩海.创建“开放式”物理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技术物理教学,2013,21(2):63-64.
[关 键 词] 开放式教学方法;高职物理教学;改革;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92-01
当下,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长势,很多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说,教学内容变得更贴合岗位实践要求,教学环境更加科学舒适且形象,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培养。但是相应地也暴露出了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就当前高职院校物理教学来讲,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端技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目前,很多学生虽说对物理知识进行了熟练的学习与掌握,但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却存在岗位职业能力较差,对自身的技术应用也不够娴熟的问题,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很容易陷入被动状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以新课改为契机,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一、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开放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开放,从而实现课堂的开放式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灌输,学生也只会对知识点死记硬背,却忽视了对其的理解与应用,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难以做到对知识点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而通过开放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并积极发散思维,做到举一反三,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技术能力的提升。
二、开放式教学方法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进一步开放教学内容
当前,高职物理的教学主要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的,导致学生只学到了基本的物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物理学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基础物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难以将所学到的知识,恰当地运用于工作生活中,以至于学生真正走上岗位之后,碰到实际问题时空有一番理论知识而不知道如何去运用。因此,高职物理教学应该进一步开放教学内容。首先将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的动态教学模式,使之真正成为具有生命力的一个体系,并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做到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对所学的内容有所侧重。其次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讲课内容的针对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钻研与探讨。比如说针对编入流体的测量等类似的化工工程内容,教师在运用物理理论进行工程原理讲解时,需要做到内容明确,主次分明,结构系统严谨,在便于学生记忆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掌握并理解該知识点的内容与原理。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互联网或者是图书馆等自主查找学习所需要的资料,以便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进一步提升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将开放式教学方法运用于高职物理教学中,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意味着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指导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将自身从主导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相应的学生也应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参与者与构建者,真正实现师生关系的平等。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主动构建起自身的物理知识体系,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内容的掌握。
(三)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
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物理教学特色的基础上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改善,从而保证学生可以积极深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一步促进物理教学的开放性。比如说,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一个个专题小组,并制定相关的专题让组员进行分组讨论与研究,最后将其研究成果通过课堂演讲或者是论文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起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同时也对学生的团队精神与互相协作能力的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今后就业过程中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与同事的协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技巧地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在避免学生思维陷入僵局的同时进一步启发并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结语
通过开放式教学方法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的,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质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芸.开放式教学方法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群文天地,2012(22):156.
[2]李一鸣,包木太,姬泓巍,等.开放式课堂教学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8):82-85.
[3]韩海.创建“开放式”物理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技术物理教学,2013,2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