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消费社会的转型,城市更新过程中,通常以追求场地的价值为目的,历史风貌区由于缺少利益回报而导致其保护和更新的难度较大,但是其特殊的环境和文化特质而逐渐被商业利润重新发现,发生了空间与功能的重塑。本文以南京浦口北站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为例,从加强风貌区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实现保护与更新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城市近代历史风貌区发生的这种再利用现象是城市更新和商业开发与历史保护的共同现实选择,以对风貌区的建设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生产空间。
关键词:历史风貌区保护更新功能协调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城市往往通过拆除重建的手段来对待更新问题,致使许多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都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历史风貌区的类型多样而复杂,随时间的推移,历史风貌区会遭受岁月的侵蚀,导致其原有价值逐步丧失,本文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发掘历史风貌区的现代价值、重新认识历史遗留与现代城市更新的相互融合的价值。浦口火车站地区的改造和更新,不是单纯的整合与建设,而是在保护原有的城市结构和肌理、生活方式同时,增加对传统居住空间结构形态的研究,使其周边地区得到更新发展,满足城市进步的要求,达到城市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更新协调发展的局面,从而创造一种新的环境改造模式。
2 南京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及周边地区现状分析
2.1区位分析
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位于南京市浦口片区江北副城区,濒临长江北岸,紧邻南京长江大桥与浦口码头,与阅江楼隔江相望。东临长江,与宁连、宁通高速公路,312、104国道相连,水陆交通都十分便利,西面是老山森林园区,地理位置总体来说比较优越。此次规划设计的范围总面积约19.5公顷,距离浦口中心区域约为2km。
2.2资源与构成分析
(1)建筑遗产资源
浦口火车站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主体建筑物坐北朝南,长20米,包括候车厅与公务大楼,硬山有脊,内空间全部为木质结构。民国特色是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改造和更新需考虑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年代差异较小,风格变迁不大,新建设施需要贴近民国风格,保持传统与现代空间上的统一。
(2)社会环境因素
浦口区自古以来便充满文化气息,历史上许多名人雅士都曾留下文化精品,例如唐代诗人张籍、宋代词人张孝祥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浦口”的建设。近年来旅游产业在浦口区起步良好,成为经济重要支柱。
2.3更新面临的问题
(1)空间格局与功能置换问题
空间格局保护的重点在于对风貌区内整体空间格局、高度、历史街巷等进行控制。对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保护,必须对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的空间格局进行保护优化。历史风貌区更新就不可避免要面临功能置换问题,对原功能不再适合城市发展的建筑,进行修葺,赋予其新功能,进行功能置换。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中有不少功能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的建筑,需要赋予其新使用功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
(2)交通衔接与城市风貌问题
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更新规划中,交通系统衔接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交通衔接不仅要完善规划地块的内部交通,组织好步行交通和车行交通的流线,以及停车设施的布局管理,而且对外交通的组织衔接同样十分重要。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衔接主要是通过城市道路和轮渡两种方式,与外部联系的两条主要到路分别为临江路和兴浦路,承担对外交通的职能。
3 保护与更新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3.1保护规划的相关原则
(1)风貌特征的延续
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物质性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两大类,即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其中物质性要素包括建筑、空间、肌理、环境要素,是保护规划重点研究的对象,非物质要素则是重要的历史场所以及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无形文化遗产。规划重点保护这些历史形成的道路和交叉口等,维持其线型、宽度、空间尺度与景观特征以及各类空间的布局与层次关系。
(2)保护要素的分类控制
历史风貌保护的有形要素按照面积和形状可分为“面”——区域、“点”——建筑、“线”——道路等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的要素按其特征和标准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控制要求,分类控制是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风貌区划分为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其中核心保护范围规划控制要求包括: ①不得改变街区的空间格局。②不得擅自新建、扩建道路。③严格控制在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活动,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新建、扩建的,应经过风貌区规划管理特别论证制度,并保证与风貌特色协调。
3.2保护与更新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1)城市文化的消费转向与近代风貌空间融合
目前城市已经逐渐从原有的生产中心转变为消费中心,以消费促进的经济增长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近代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更新规划中,逐渐与城市消费空间先融合是一种城市文化的转型方式,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融入城市文化的气息,推动城市历史风貌区的发展。
(2)商业利益选择与现实保护的平衡
近现代历史建筑的文化符号、建筑结构都与现代建筑相差不是很远,而且普遍具有比较好的建筑质量,这也就使得其具备了实现保护与再利用和谐的可能。近现代历史街区建筑就是一件有商业价值以及增值潜力的“商品”,在政府、开发商、设计师等多方面的努力下,对近代历史风貌区进行商业化改造与开发,取得了多赢的局面。近现代历史风貌区从而变成了新的生产者,其生产制造的“环境”或“氛围”是成为刺激消费、创造价值的主体。
(3)道路交通之间的衔接与功能的相互穿插
规划协调历史风貌保护与道路交通需求间的关系,理顺路网系统,保持合理的级配,优化交通组织,充分发挥路网疏散交通能力。针对风貌区现状停车设施缺乏的状况,规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停车泊位按“适度”的模式提供,在公共活动比较集中的区域设置集中的社会停车场,鼓励开发地下停车空间。
4 总结
通过浦口火车站地段的规划设计来看,尊重其现状和历史沿革,采取积极的保护策略,从空间格局、环境风貌、建筑遗产等多方面进行保护,在规划控制的基础上尽量恢复其历史格局,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风貌区。
城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的最终目标就是在历史遗产得以保护的基础上,使该区域能充分体现城市特色,并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不能局限于其外部表征,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发掘研究历史风貌区的内在品质。这不仅需要把对历史风貌区研究进一步深入,而且还要把风貌区的保护思想贯彻落实到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的更新设计中,展示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尽可能重现历史风貌区应有的独特魅力。
參考文献
[1]南京市浦口文化局编,浦口历史文物集[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5
[2]韩巍,刘谯,室外景观艺术设计[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杨豪中,徐娅,加拿大老火车站保户研究[J].世界建筑,2008,07
[4][法]约翰﹒维斯特瑞克,埃米尔﹒阿伦茨,鹿特丹中心区火车站地区的改造[J].廖瑜琳,曲蕾译.国际城市规划,2009,24
[5]程宇光,陈天,以火车站枢纽改造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整合[J].山西建筑,2007,11
[6]刘岚,郑雅慧,梁伟.城市废置地区生态景观设计的规划改造模式的探讨[J].艺术与设计,2009,12
[7]陈蓓,谈可持续发展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J].城市规划,2009,5
关键词:历史风貌区保护更新功能协调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城市往往通过拆除重建的手段来对待更新问题,致使许多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都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历史风貌区的类型多样而复杂,随时间的推移,历史风貌区会遭受岁月的侵蚀,导致其原有价值逐步丧失,本文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发掘历史风貌区的现代价值、重新认识历史遗留与现代城市更新的相互融合的价值。浦口火车站地区的改造和更新,不是单纯的整合与建设,而是在保护原有的城市结构和肌理、生活方式同时,增加对传统居住空间结构形态的研究,使其周边地区得到更新发展,满足城市进步的要求,达到城市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更新协调发展的局面,从而创造一种新的环境改造模式。
2 南京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及周边地区现状分析
2.1区位分析
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位于南京市浦口片区江北副城区,濒临长江北岸,紧邻南京长江大桥与浦口码头,与阅江楼隔江相望。东临长江,与宁连、宁通高速公路,312、104国道相连,水陆交通都十分便利,西面是老山森林园区,地理位置总体来说比较优越。此次规划设计的范围总面积约19.5公顷,距离浦口中心区域约为2km。
2.2资源与构成分析
(1)建筑遗产资源
浦口火车站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主体建筑物坐北朝南,长20米,包括候车厅与公务大楼,硬山有脊,内空间全部为木质结构。民国特色是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改造和更新需考虑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年代差异较小,风格变迁不大,新建设施需要贴近民国风格,保持传统与现代空间上的统一。
(2)社会环境因素
浦口区自古以来便充满文化气息,历史上许多名人雅士都曾留下文化精品,例如唐代诗人张籍、宋代词人张孝祥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浦口”的建设。近年来旅游产业在浦口区起步良好,成为经济重要支柱。
2.3更新面临的问题
(1)空间格局与功能置换问题
空间格局保护的重点在于对风貌区内整体空间格局、高度、历史街巷等进行控制。对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保护,必须对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的空间格局进行保护优化。历史风貌区更新就不可避免要面临功能置换问题,对原功能不再适合城市发展的建筑,进行修葺,赋予其新功能,进行功能置换。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中有不少功能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的建筑,需要赋予其新使用功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
(2)交通衔接与城市风貌问题
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更新规划中,交通系统衔接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交通衔接不仅要完善规划地块的内部交通,组织好步行交通和车行交通的流线,以及停车设施的布局管理,而且对外交通的组织衔接同样十分重要。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衔接主要是通过城市道路和轮渡两种方式,与外部联系的两条主要到路分别为临江路和兴浦路,承担对外交通的职能。
3 保护与更新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3.1保护规划的相关原则
(1)风貌特征的延续
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物质性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两大类,即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其中物质性要素包括建筑、空间、肌理、环境要素,是保护规划重点研究的对象,非物质要素则是重要的历史场所以及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无形文化遗产。规划重点保护这些历史形成的道路和交叉口等,维持其线型、宽度、空间尺度与景观特征以及各类空间的布局与层次关系。
(2)保护要素的分类控制
历史风貌保护的有形要素按照面积和形状可分为“面”——区域、“点”——建筑、“线”——道路等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的要素按其特征和标准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控制要求,分类控制是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风貌区划分为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其中核心保护范围规划控制要求包括: ①不得改变街区的空间格局。②不得擅自新建、扩建道路。③严格控制在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活动,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新建、扩建的,应经过风貌区规划管理特别论证制度,并保证与风貌特色协调。
3.2保护与更新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1)城市文化的消费转向与近代风貌空间融合
目前城市已经逐渐从原有的生产中心转变为消费中心,以消费促进的经济增长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近代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更新规划中,逐渐与城市消费空间先融合是一种城市文化的转型方式,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融入城市文化的气息,推动城市历史风貌区的发展。
(2)商业利益选择与现实保护的平衡
近现代历史建筑的文化符号、建筑结构都与现代建筑相差不是很远,而且普遍具有比较好的建筑质量,这也就使得其具备了实现保护与再利用和谐的可能。近现代历史街区建筑就是一件有商业价值以及增值潜力的“商品”,在政府、开发商、设计师等多方面的努力下,对近代历史风貌区进行商业化改造与开发,取得了多赢的局面。近现代历史风貌区从而变成了新的生产者,其生产制造的“环境”或“氛围”是成为刺激消费、创造价值的主体。
(3)道路交通之间的衔接与功能的相互穿插
规划协调历史风貌保护与道路交通需求间的关系,理顺路网系统,保持合理的级配,优化交通组织,充分发挥路网疏散交通能力。针对风貌区现状停车设施缺乏的状况,规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停车泊位按“适度”的模式提供,在公共活动比较集中的区域设置集中的社会停车场,鼓励开发地下停车空间。
4 总结
通过浦口火车站地段的规划设计来看,尊重其现状和历史沿革,采取积极的保护策略,从空间格局、环境风貌、建筑遗产等多方面进行保护,在规划控制的基础上尽量恢复其历史格局,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风貌区。
城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的最终目标就是在历史遗产得以保护的基础上,使该区域能充分体现城市特色,并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不能局限于其外部表征,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发掘研究历史风貌区的内在品质。这不仅需要把对历史风貌区研究进一步深入,而且还要把风貌区的保护思想贯彻落实到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的更新设计中,展示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尽可能重现历史风貌区应有的独特魅力。
參考文献
[1]南京市浦口文化局编,浦口历史文物集[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5
[2]韩巍,刘谯,室外景观艺术设计[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杨豪中,徐娅,加拿大老火车站保户研究[J].世界建筑,2008,07
[4][法]约翰﹒维斯特瑞克,埃米尔﹒阿伦茨,鹿特丹中心区火车站地区的改造[J].廖瑜琳,曲蕾译.国际城市规划,2009,24
[5]程宇光,陈天,以火车站枢纽改造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整合[J].山西建筑,2007,11
[6]刘岚,郑雅慧,梁伟.城市废置地区生态景观设计的规划改造模式的探讨[J].艺术与设计,2009,12
[7]陈蓓,谈可持续发展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J].城市规划,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