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同时是文化负载最大的成分,所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词汇的文化内涵的教学,增强学生在目标语文化环境下的词汇认知能力,更好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词汇;文化内涵;对比
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内容的载体,是文化与思维的表达方式,而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决定着语言的指示内容和方式。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进行成功的交际。而成功的交际需要对交际双方文化的了解,仅仅有语言交流而不懂文化,就有可能导致交际受阻和交际失败。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传播很重要。美国教学协会提出交际能力包括五个方面:四种语言运用能力(听、说、读、写)和文化素养(社会文化能力)。如果说英语学习者仅仅能正确使用英语,而不能得体使用英语,不懂英美的文化内涵,那么说,他并没有真正具备英语交际能力。因此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语言交际不可缺少的一个先决条件,同时也是文化负荷量最大的成分。因此,词汇教学也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的环节。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词汇作为一个符号所代表的具体意义,即“指示意义”,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字面意义以外的“内涵意义”。词语的内涵意义代表了词汇所在文化中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情景意义、历史意义以及国家丰富的文化知识。词语的指示意义和内涵意义共同构成了这个词语的文化。所以我们应注重词汇的文化教学,增强学生在目标语文化环境下的词汇认知能力,提高他们与目标语国家人民的交际能力。
一、 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
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的一些学者将俄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认为对外国人教授俄语时对于词的民族文化内容应给予特别的注意。维列夏金和科斯托马罗夫共同创造了国情语言学,目的是通过俄语并在掌握俄语的过程中向外国学者介绍前苏联文化。英国学者Geoffrey Leech提出,词义可有七种主要的类型,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及主体意义。概念意义是词的外延,其余六项是词的内涵,概念意义是语言交际的最基本的意义,内涵意义是一个词汇除了它的纯概念意义外,还具有文化意义,凭借它的文化意义也具有很重要的交际价值。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因各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不同,英汉语言中更多是词汇内涵的差异性。
(1)英汉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基本相同。谈到不同的文化,人们想到的是差异。殊不知,比较的前提是有可比性,由于人们的文化心理、情感认知等方面存在相通之处,因而不少词汇在英汉语言中的内涵意义相似之处。如:fox 与“狐狸”不仅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相同,都包括了“狡猾”这一层意义。蛇和snake均为“阴毒”,羊和sheep都被视为“温顺”,鸽子和dove都象征“和平”。有些谚语,从形式上几乎看不出任何文化差异,如:趁热打铁(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血浓于水(Blood is thick than water)、隔墙有耳(Wall has ears)、说时容易做时难(Easier said than done)。不同文化中有如此相通的谚语流传,也说明人类社会文化积累过程有很多基本的共同进程。
(2)英汉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不对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汉词汇有相似之处,但我们更多的要注重相异之处。 英汉词汇的不对应一般可有三种类型。①某些概念在一个语言中只有一种表达方法,在另一个语言中有多种表达方式。在使用汉语与英美文化背景的人,特别是说英语的人进行交际时,表示交际关系的词语常常在互相理解对方意义方面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因为不是每个称呼能找到令人满意的对应词。②在一种语言里有的词汇在另一语言中没有对应词。例如,表示节气方面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表示自然宇宙方面的“阴”“阳”二字,中医理论上的上火、内热过多,中国特有的十二生肖,以及反映历史的大字报、乌纱帽、大锅饭,在英语中都没有对应词,呈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色。同样英语中也有独特的词如:Jet lag (因长时间远距离飞行而造成的生理时钟紊乱症)、health visitor (巡回医生)、off license (售酒执照)、country music (乡村音乐)等,在汉语中也找不到与此对应的词。由于传统环境不同,或者由于工业技术的发展有差异,或者由于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造成这种词汇的空缺。③在两种语言中,某些词汇的字面意义一样,但文化内涵不同。由于价值观、审美观、社会历史地理等原因的差异,同种词汇在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英语中dragon 一词字面意义都指“龙”,但两种语言中的龙的文化内涵差别很大。在汉语中“龙”象征着皇帝、吉祥之意。龙的词汇总带有褒义的感情色彩,如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而西方文化“龙”却和凶猛邪恶联系在一起。如“梅”这个词,梅花以高雅、刚毅、圣洁渐渐成为中国人的审美对象,进而形成梅文化现象。而那些不懂中国文化的人,就不会联想到高雅、刚毅、圣洁这些梅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只会把它归入普通的花卉一类。
二、 英语教学中词汇文化内涵的传承
(1)确切理解词语本义,明确所指。生词表上所列的词义一一对应的解释不是唯一的依据,当然也不可没有,但在有些词义后,可以加上适当的注释。同时,我们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作些必要的解释说明,将其本义说清楚。特别是有些词语的微妙之处,应告知学生,以便他们能在使用时熟练掌握。例如,教学英语单词star后,指出该词是指发光的恒星,而不发光的应是planet。另外,汉语中常用“星”来构成名称,而英语中都是各有其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采取释义法、词义的聚会关系来揭示词义。
(2)教学过程中融入词汇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学习一门外语,不单单是学会其语音词汇与语法知识,而且必须同时学习有关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的精髓。如“waterloo”(滑铁卢),教师可介绍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waterloo是比利时的一个地名,由于拿破仑1875年在那里惨败,改变了整个战局,从此,meet one’s waterloo 就获得了“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的意义。又如onion一词,应向学生说明洋葱、土豆在欧洲普遍种植,是英国人最爱吃的蔬菜,所以英国称擅长的事为know one’s onion、棘手或讨厌的事物是a hot potato,而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英语是 a small potato。由此可见,词汇文化背景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词汇有深刻的意义,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还可让学生看英文原版的短剧、电影,学唱英文歌曲,阅读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
(3)词汇的空缺与翻译教学。上文所提到的文化空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望文生义,必须深究其文化内涵,尽可能地传授给学生灵活而美丽的语言知识,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因此,对词汇空缺的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来解决这个教学难题。①Transference(音译)。在表示人名、地名、公司、期刊、当地方言及新出现的单词在目标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时,采用音译法。例如:“拼音”被译为“pinyin”“饺子”就被译为“jiaozi”“斤”被译为“jin”,而“megaphone”就被译为“麦克风”“the Cape of Hope”就被译为“好望角。”②Cultural Equivalent(文化意义等值转换)。由于受不同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的影响,各民族表达方法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做文化意义上的等值转换。如:中文中的“吃不了兜着走”就应做相应的转换 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打招呼用的“吃饭了吗?”应用英语中How are you ?③Functional Equivalent(功能意义的等值转换)。为了让学生明白某个词的意义又没有对等词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中国家庭用的“马桶”可转换为family toilet ,“毛笔”可译为writing brush。④Descriptive Equivalent(描述性的等值转换)。如英语中有这么一个单词 machete,是南美洲等地的农民用来兼作武器和工具的大砍刀。这样描述一下,学生就能明白这是个什么东西。同样,中国的旗袍可描述成:close-fitting and high-neck slit-skirt。
结论:综上所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文化的导入,把语言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减少交际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冬.中文文化交流及与语用分析[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赵滨丽.词汇与文化—英汉词语文化内涵对
比[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泰兴职教中心校,
泰州广播电视大学泰兴分校)
关键词:词汇;文化内涵;对比
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内容的载体,是文化与思维的表达方式,而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决定着语言的指示内容和方式。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进行成功的交际。而成功的交际需要对交际双方文化的了解,仅仅有语言交流而不懂文化,就有可能导致交际受阻和交际失败。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传播很重要。美国教学协会提出交际能力包括五个方面:四种语言运用能力(听、说、读、写)和文化素养(社会文化能力)。如果说英语学习者仅仅能正确使用英语,而不能得体使用英语,不懂英美的文化内涵,那么说,他并没有真正具备英语交际能力。因此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语言交际不可缺少的一个先决条件,同时也是文化负荷量最大的成分。因此,词汇教学也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的环节。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词汇作为一个符号所代表的具体意义,即“指示意义”,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字面意义以外的“内涵意义”。词语的内涵意义代表了词汇所在文化中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情景意义、历史意义以及国家丰富的文化知识。词语的指示意义和内涵意义共同构成了这个词语的文化。所以我们应注重词汇的文化教学,增强学生在目标语文化环境下的词汇认知能力,提高他们与目标语国家人民的交际能力。
一、 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
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的一些学者将俄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认为对外国人教授俄语时对于词的民族文化内容应给予特别的注意。维列夏金和科斯托马罗夫共同创造了国情语言学,目的是通过俄语并在掌握俄语的过程中向外国学者介绍前苏联文化。英国学者Geoffrey Leech提出,词义可有七种主要的类型,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及主体意义。概念意义是词的外延,其余六项是词的内涵,概念意义是语言交际的最基本的意义,内涵意义是一个词汇除了它的纯概念意义外,还具有文化意义,凭借它的文化意义也具有很重要的交际价值。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因各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不同,英汉语言中更多是词汇内涵的差异性。
(1)英汉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基本相同。谈到不同的文化,人们想到的是差异。殊不知,比较的前提是有可比性,由于人们的文化心理、情感认知等方面存在相通之处,因而不少词汇在英汉语言中的内涵意义相似之处。如:fox 与“狐狸”不仅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相同,都包括了“狡猾”这一层意义。蛇和snake均为“阴毒”,羊和sheep都被视为“温顺”,鸽子和dove都象征“和平”。有些谚语,从形式上几乎看不出任何文化差异,如:趁热打铁(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血浓于水(Blood is thick than water)、隔墙有耳(Wall has ears)、说时容易做时难(Easier said than done)。不同文化中有如此相通的谚语流传,也说明人类社会文化积累过程有很多基本的共同进程。
(2)英汉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不对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汉词汇有相似之处,但我们更多的要注重相异之处。 英汉词汇的不对应一般可有三种类型。①某些概念在一个语言中只有一种表达方法,在另一个语言中有多种表达方式。在使用汉语与英美文化背景的人,特别是说英语的人进行交际时,表示交际关系的词语常常在互相理解对方意义方面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因为不是每个称呼能找到令人满意的对应词。②在一种语言里有的词汇在另一语言中没有对应词。例如,表示节气方面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表示自然宇宙方面的“阴”“阳”二字,中医理论上的上火、内热过多,中国特有的十二生肖,以及反映历史的大字报、乌纱帽、大锅饭,在英语中都没有对应词,呈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色。同样英语中也有独特的词如:Jet lag (因长时间远距离飞行而造成的生理时钟紊乱症)、health visitor (巡回医生)、off license (售酒执照)、country music (乡村音乐)等,在汉语中也找不到与此对应的词。由于传统环境不同,或者由于工业技术的发展有差异,或者由于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造成这种词汇的空缺。③在两种语言中,某些词汇的字面意义一样,但文化内涵不同。由于价值观、审美观、社会历史地理等原因的差异,同种词汇在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英语中dragon 一词字面意义都指“龙”,但两种语言中的龙的文化内涵差别很大。在汉语中“龙”象征着皇帝、吉祥之意。龙的词汇总带有褒义的感情色彩,如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而西方文化“龙”却和凶猛邪恶联系在一起。如“梅”这个词,梅花以高雅、刚毅、圣洁渐渐成为中国人的审美对象,进而形成梅文化现象。而那些不懂中国文化的人,就不会联想到高雅、刚毅、圣洁这些梅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只会把它归入普通的花卉一类。
二、 英语教学中词汇文化内涵的传承
(1)确切理解词语本义,明确所指。生词表上所列的词义一一对应的解释不是唯一的依据,当然也不可没有,但在有些词义后,可以加上适当的注释。同时,我们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作些必要的解释说明,将其本义说清楚。特别是有些词语的微妙之处,应告知学生,以便他们能在使用时熟练掌握。例如,教学英语单词star后,指出该词是指发光的恒星,而不发光的应是planet。另外,汉语中常用“星”来构成名称,而英语中都是各有其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采取释义法、词义的聚会关系来揭示词义。
(2)教学过程中融入词汇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学习一门外语,不单单是学会其语音词汇与语法知识,而且必须同时学习有关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的精髓。如“waterloo”(滑铁卢),教师可介绍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waterloo是比利时的一个地名,由于拿破仑1875年在那里惨败,改变了整个战局,从此,meet one’s waterloo 就获得了“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的意义。又如onion一词,应向学生说明洋葱、土豆在欧洲普遍种植,是英国人最爱吃的蔬菜,所以英国称擅长的事为know one’s onion、棘手或讨厌的事物是a hot potato,而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英语是 a small potato。由此可见,词汇文化背景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词汇有深刻的意义,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还可让学生看英文原版的短剧、电影,学唱英文歌曲,阅读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
(3)词汇的空缺与翻译教学。上文所提到的文化空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望文生义,必须深究其文化内涵,尽可能地传授给学生灵活而美丽的语言知识,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因此,对词汇空缺的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来解决这个教学难题。①Transference(音译)。在表示人名、地名、公司、期刊、当地方言及新出现的单词在目标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时,采用音译法。例如:“拼音”被译为“pinyin”“饺子”就被译为“jiaozi”“斤”被译为“jin”,而“megaphone”就被译为“麦克风”“the Cape of Hope”就被译为“好望角。”②Cultural Equivalent(文化意义等值转换)。由于受不同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的影响,各民族表达方法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做文化意义上的等值转换。如:中文中的“吃不了兜着走”就应做相应的转换 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打招呼用的“吃饭了吗?”应用英语中How are you ?③Functional Equivalent(功能意义的等值转换)。为了让学生明白某个词的意义又没有对等词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中国家庭用的“马桶”可转换为family toilet ,“毛笔”可译为writing brush。④Descriptive Equivalent(描述性的等值转换)。如英语中有这么一个单词 machete,是南美洲等地的农民用来兼作武器和工具的大砍刀。这样描述一下,学生就能明白这是个什么东西。同样,中国的旗袍可描述成:close-fitting and high-neck slit-skirt。
结论:综上所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文化的导入,把语言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减少交际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冬.中文文化交流及与语用分析[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赵滨丽.词汇与文化—英汉词语文化内涵对
比[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泰兴职教中心校,
泰州广播电视大学泰兴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