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革新。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担负着发展低碳经济领导者角色,在全国率先实行低碳发展,从而推动区域和全国低碳化进程。伦敦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发源地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极具代表性。本文对伦敦和北京的产业结构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进行了比较,并利用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两个指标分析了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发展潜力。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城市发展比较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0-0009-03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作为发达国家的工厂每年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所以我国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提上日程。英国作为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将之确定为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的国家,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努力,在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21世纪初取得了靠非钢铁、非能源等低碳产业带来的高经济增长。实践证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通往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低碳经济基本概要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2003年2月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白皮书指出,英国将在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排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尚处于且未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中国已连续数年保持双位数字的经济增长速度,能源的需求量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呈增长的趋势,这就意味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增加,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既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唯一的出路就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低碳经济被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能源消耗,尽量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更快的经济发展,也就是说,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自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以来,英国经济在过去的10年间,实现了过去200年以来的最长的经济增长期,自工业革命以来,第一次打破了经济增长和排放增长之间的联系。英国经济摆脱高能源、高消耗产业实现经济增长的实践表明,经济增长与排放减少可以同时实现。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业,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所以从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角度出发,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城市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发展的前列,能否顺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建成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从这一点上说,建设低碳经济,是北京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当务之急。英国伦敦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先驱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倡导低碳生活、实践低碳计划方面极具代表性。所以将伦敦与北京低碳经济发展进行比较,为寻找北京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增强北京城市竞争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 北京与伦敦低碳经济发展的比较
2.1 北京与伦敦产业结构的比较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资源、财富、劳力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分配形态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收入的主要生产产业由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第三产业。
服务型产业经济和就业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已成为城市经济转型和大都市国际化确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近年来,北京市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75.9%,接近世界城市标准。伦敦早在20世纪中期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就超过70%,2006年伦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88.2%。2001年伦敦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已经达到89.8%,而北京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在2009年才达到75.48%,如图1所示。根据此图可以看出,北京第三产业的发展距国际大都市伦敦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而伦敦的城市化发展也比北京早至少半个世纪,但北京正朝着国际大都市这个目标努力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在一步一步向着伦敦这样的国际城市发展着。
伦敦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突出特征,是大量的商业服务业就业岗位替代了原有制造业。预计在未来15年经济增长中,全伦敦新增的63.6万个就业岗位,将有一半以上由商务和金融两大服务领域提供。而其他服务性产业,特别是创意性产业、休闲娱乐、零售、酒店、餐饮和旅游业等,也都将保持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对城市空间和土地的利用与重组产生新的需求,需要重新考虑对关键性资源,如土地、建筑和结构材料、水、能源和废弃物更好地利用,以及对部分地区功能的置换和土地再开发。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促进了伦敦经济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减排目标的实现。
随着北京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逐步清晰,本市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 呈现出由初级化向高级化演变,由密集城区向发展郊区推进,由注重生产功能向注重服务功能转变的趋势。北京产业结构的特征是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图2),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连年上升,到2009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75.9%,比2008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来看(图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平稳中略有下降,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逐年保持上升的趋势。2009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达到了75.48%,比2008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尽管如此,相比国际城市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北京在向着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同时,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2.2 北京与伦敦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比较
2.2.1 伦敦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
伦敦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先驱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倡导低碳生活,实践低碳计划方面极具代表性。伦敦政府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发展低碳技术的成本远比处理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成本低。节能减排及提高能源效率不仅不会令原有的生活品质下降,反而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健康、和谐。
伦敦政府计划提出的措施能够在2025年之前,令该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每年减少1960万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伦敦政府加快推行相关政策,例如向各行业征收二氧化碳税、征收交通拥堵费,加速全球低碳技术的研发合作,大规模的投资可再生能源等。政府通过鼓励所有商业在投资的时候都要向低碳一体化过渡的方式,帮助商业领域提高减少碳排放的意识。另外,政府在伦敦市内发展热电冷联供系统(combined cooling,heat and power),小型可再生能源装置(风能和太阳能)等,代替部分由国家电网供应的电力,从而降低因长距离输电导致的损耗。为了改善因交通拥堵而带来的污染的情况,伦敦当局设立了公交专用道,大力提倡巴士与火车等公共交通,密如蛛网的地铁线已成为伦敦公共交通的重要保证。伦敦已经有了鼓励节能便利汽车的政策,城市的充电网络也开始建立。伦敦市长利文斯通还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他说:“这个计划的目标是要转变伦敦成为骑自行车和步行的城市,在未来的10年内,我们将投资5亿英镑在提高自行车和步行的计划上。”为了改善伦敦的空气质量,减少路面交通所产生的废气及推广使用较清洁的能源,伦敦市政府于2004年出台了《伦敦市空气质量战略》。伦敦市政府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绿色政府采购政策,采用低碳技术和服务,改善市政府建筑物的能源效益,鼓励和帮助公务员养成节能习惯。
伦敦市政府不仅重视企业发展低碳化,也很重视以家庭为单位的全民低碳化。政府推行“绿色家居计划”,向伦敦市民提供家庭节能咨询服务;要求新发展计划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政府还为家庭提供二氧化碳计算器,为个人和家庭计算出家庭、电器和个人旅行三方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根据不同情况提供减排建议。政府还为每家每户都安装一个仪器表,以提醒人们注意一些平时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
我们知道,伦敦率先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并深受资源的紧缺与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后果,所以伦敦市民也较早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痛下决心为改善环境而努力。一年只产生一桶垃圾的最牛环保家庭就来自英国伦敦。
2.2.2 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
北京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要落后于伦敦,第三产业发展的成熟度也不及伦敦,因此,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难度要大于伦敦。尽管如此,北京还是为实现节能减排,打造低碳城市而尽着最大的努力。
1999—2004年,北京每年都有20~30家资源开采型及资源加工型企业从四环内迁出。2005年,已有80多年历史、对北京财政贡献率一度占到1/4 的首钢开始将其涉钢产业迁出北京。据统计,首钢搬迁能让北京每年减少1.8 万吨可吸入颗粒物。为了首都的清新和谐,为了首钢的更大发展,首钢毅然自都市搬向渤海岸河北唐山曹妃甸,去创造环境资源产值多元共赢的新辉煌。北京市通过政策规划引导,大批适合首都功能和资源特点的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制造企业、现代服务企业迅猛发展起来,形成北京新的支柱产业,较好的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北京政府从2008年6月1日起实行“限塑令”,现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数市民已经养成了购物自带购物袋的好习惯。
截至2009年11月25日,北京市淘汰改造高排放污染黄标车总数突破10万辆,占参检黄标车总量的54.9%,提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据科研部门测算,北京淘汰改造10万辆黄标车,与机动车排放相关各项主要污染物将实现每天减排:一氧化碳163吨、碳氢化合物23吨、氮氧化合物21吨、可吸入颗粒物2吨。其排放总量相当于至少200万辆同等行驶里程国IV新车每日的排放总量。
目前,北京市还没有实行“交通拥堵费”“二氧化碳税”等相关费用,但已经将此政策建议提上日程,对于交通、建筑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在议程中。北京市政府虽大力倡导家庭节能,鼓励节能行动、低碳行动落实到个人,但还没有向伦敦一样普及二氧化碳计算器。自2010年3月以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民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因随意抛弃废旧家电带来的污染,而且很好的刺激了国内消费,效果显著。北京市民积极响应政府的低碳政策,涌现出一批以白领为代表的低碳一族,使人们从方方面面培养自身低碳意识,养成良好的低碳习惯,并成为一种修养。
2.3 北京与伦敦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潜力的比较
2.3.1 两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比较
2010年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公布了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中国至今还没有任何正式或官方的低碳经济评估标准,这是迄今首个最完善的标准。我们选用其中的两个指标: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分别反映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力,见表1。这两个指标能综合反映城市低碳发展的潜力。
通过对低碳发展两个核心指标的测度,可以看出北京与伦敦低碳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同样低碳发展潜力也不尽相同,见表2。虽然伦敦的人均碳排放是北京的3.2倍,但伦敦的碳生产率却是北京的1.8倍。可见,伦敦经济的发展对高排放产业的依赖性要比北京对高排放产业的依赖性小,伦敦城市低碳化也要优于北京。
2.3.2 两城市低碳发展潜力的比较
为进一步分析城市低碳发展潜力,我们看一下2006年北京和伦敦两城市的三次产业占GDP的比值情况,即产业结构情况,其中 P 为第一产业产值;S 为第二产业产值;T为第三产业产值。
由表3可以看出,两城市第一产业的比值是很小的,伦敦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要大于北京所占的比例,产业结构要优于北京,低碳发展潜力也大于北京,但是北京的发展潜力紧随其后,并没有相差很远,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
3 结 论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北京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担负着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导者角色,在全国率先实现低碳发展,从而推动区域和全国低碳化进程。伦敦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先驱城市,无论是从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方面,还从节能环保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尽快融入国际大都市行列,北京还要加紧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管理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的建设,争取早日实现城市低碳化。
参考文献:
[1]北京商务局.2009年北京服务贸易发展报告[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赵书华.国际服务贸易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6.
[3]朱守先.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J].开放导报,2009,8(4):10-14.
[作者简介]赵书华(1957—),女,汉族,北京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教授;王素珍(1984—),女,汉族,山西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城市发展比较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0-0009-03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作为发达国家的工厂每年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所以我国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提上日程。英国作为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将之确定为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的国家,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努力,在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21世纪初取得了靠非钢铁、非能源等低碳产业带来的高经济增长。实践证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通往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低碳经济基本概要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2003年2月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白皮书指出,英国将在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排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尚处于且未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中国已连续数年保持双位数字的经济增长速度,能源的需求量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呈增长的趋势,这就意味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增加,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既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唯一的出路就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低碳经济被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能源消耗,尽量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更快的经济发展,也就是说,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自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以来,英国经济在过去的10年间,实现了过去200年以来的最长的经济增长期,自工业革命以来,第一次打破了经济增长和排放增长之间的联系。英国经济摆脱高能源、高消耗产业实现经济增长的实践表明,经济增长与排放减少可以同时实现。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业,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所以从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角度出发,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城市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发展的前列,能否顺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建成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从这一点上说,建设低碳经济,是北京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当务之急。英国伦敦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先驱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倡导低碳生活、实践低碳计划方面极具代表性。所以将伦敦与北京低碳经济发展进行比较,为寻找北京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增强北京城市竞争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 北京与伦敦低碳经济发展的比较
2.1 北京与伦敦产业结构的比较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资源、财富、劳力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分配形态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收入的主要生产产业由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第三产业。
服务型产业经济和就业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已成为城市经济转型和大都市国际化确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近年来,北京市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75.9%,接近世界城市标准。伦敦早在20世纪中期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就超过70%,2006年伦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88.2%。2001年伦敦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已经达到89.8%,而北京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在2009年才达到75.48%,如图1所示。根据此图可以看出,北京第三产业的发展距国际大都市伦敦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而伦敦的城市化发展也比北京早至少半个世纪,但北京正朝着国际大都市这个目标努力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在一步一步向着伦敦这样的国际城市发展着。
伦敦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突出特征,是大量的商业服务业就业岗位替代了原有制造业。预计在未来15年经济增长中,全伦敦新增的63.6万个就业岗位,将有一半以上由商务和金融两大服务领域提供。而其他服务性产业,特别是创意性产业、休闲娱乐、零售、酒店、餐饮和旅游业等,也都将保持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对城市空间和土地的利用与重组产生新的需求,需要重新考虑对关键性资源,如土地、建筑和结构材料、水、能源和废弃物更好地利用,以及对部分地区功能的置换和土地再开发。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促进了伦敦经济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减排目标的实现。
随着北京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逐步清晰,本市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 呈现出由初级化向高级化演变,由密集城区向发展郊区推进,由注重生产功能向注重服务功能转变的趋势。北京产业结构的特征是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图2),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连年上升,到2009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75.9%,比2008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来看(图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平稳中略有下降,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逐年保持上升的趋势。2009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达到了75.48%,比2008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尽管如此,相比国际城市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北京在向着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同时,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2.2 北京与伦敦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比较
2.2.1 伦敦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
伦敦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先驱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倡导低碳生活,实践低碳计划方面极具代表性。伦敦政府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发展低碳技术的成本远比处理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成本低。节能减排及提高能源效率不仅不会令原有的生活品质下降,反而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健康、和谐。
伦敦政府计划提出的措施能够在2025年之前,令该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每年减少1960万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伦敦政府加快推行相关政策,例如向各行业征收二氧化碳税、征收交通拥堵费,加速全球低碳技术的研发合作,大规模的投资可再生能源等。政府通过鼓励所有商业在投资的时候都要向低碳一体化过渡的方式,帮助商业领域提高减少碳排放的意识。另外,政府在伦敦市内发展热电冷联供系统(combined cooling,heat and power),小型可再生能源装置(风能和太阳能)等,代替部分由国家电网供应的电力,从而降低因长距离输电导致的损耗。为了改善因交通拥堵而带来的污染的情况,伦敦当局设立了公交专用道,大力提倡巴士与火车等公共交通,密如蛛网的地铁线已成为伦敦公共交通的重要保证。伦敦已经有了鼓励节能便利汽车的政策,城市的充电网络也开始建立。伦敦市长利文斯通还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他说:“这个计划的目标是要转变伦敦成为骑自行车和步行的城市,在未来的10年内,我们将投资5亿英镑在提高自行车和步行的计划上。”为了改善伦敦的空气质量,减少路面交通所产生的废气及推广使用较清洁的能源,伦敦市政府于2004年出台了《伦敦市空气质量战略》。伦敦市政府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绿色政府采购政策,采用低碳技术和服务,改善市政府建筑物的能源效益,鼓励和帮助公务员养成节能习惯。
伦敦市政府不仅重视企业发展低碳化,也很重视以家庭为单位的全民低碳化。政府推行“绿色家居计划”,向伦敦市民提供家庭节能咨询服务;要求新发展计划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政府还为家庭提供二氧化碳计算器,为个人和家庭计算出家庭、电器和个人旅行三方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根据不同情况提供减排建议。政府还为每家每户都安装一个仪器表,以提醒人们注意一些平时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
我们知道,伦敦率先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并深受资源的紧缺与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后果,所以伦敦市民也较早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痛下决心为改善环境而努力。一年只产生一桶垃圾的最牛环保家庭就来自英国伦敦。
2.2.2 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
北京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要落后于伦敦,第三产业发展的成熟度也不及伦敦,因此,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难度要大于伦敦。尽管如此,北京还是为实现节能减排,打造低碳城市而尽着最大的努力。
1999—2004年,北京每年都有20~30家资源开采型及资源加工型企业从四环内迁出。2005年,已有80多年历史、对北京财政贡献率一度占到1/4 的首钢开始将其涉钢产业迁出北京。据统计,首钢搬迁能让北京每年减少1.8 万吨可吸入颗粒物。为了首都的清新和谐,为了首钢的更大发展,首钢毅然自都市搬向渤海岸河北唐山曹妃甸,去创造环境资源产值多元共赢的新辉煌。北京市通过政策规划引导,大批适合首都功能和资源特点的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制造企业、现代服务企业迅猛发展起来,形成北京新的支柱产业,较好的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北京政府从2008年6月1日起实行“限塑令”,现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数市民已经养成了购物自带购物袋的好习惯。
截至2009年11月25日,北京市淘汰改造高排放污染黄标车总数突破10万辆,占参检黄标车总量的54.9%,提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据科研部门测算,北京淘汰改造10万辆黄标车,与机动车排放相关各项主要污染物将实现每天减排:一氧化碳163吨、碳氢化合物23吨、氮氧化合物21吨、可吸入颗粒物2吨。其排放总量相当于至少200万辆同等行驶里程国IV新车每日的排放总量。
目前,北京市还没有实行“交通拥堵费”“二氧化碳税”等相关费用,但已经将此政策建议提上日程,对于交通、建筑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在议程中。北京市政府虽大力倡导家庭节能,鼓励节能行动、低碳行动落实到个人,但还没有向伦敦一样普及二氧化碳计算器。自2010年3月以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民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因随意抛弃废旧家电带来的污染,而且很好的刺激了国内消费,效果显著。北京市民积极响应政府的低碳政策,涌现出一批以白领为代表的低碳一族,使人们从方方面面培养自身低碳意识,养成良好的低碳习惯,并成为一种修养。
2.3 北京与伦敦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潜力的比较
2.3.1 两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比较
2010年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公布了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中国至今还没有任何正式或官方的低碳经济评估标准,这是迄今首个最完善的标准。我们选用其中的两个指标: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分别反映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力,见表1。这两个指标能综合反映城市低碳发展的潜力。
通过对低碳发展两个核心指标的测度,可以看出北京与伦敦低碳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同样低碳发展潜力也不尽相同,见表2。虽然伦敦的人均碳排放是北京的3.2倍,但伦敦的碳生产率却是北京的1.8倍。可见,伦敦经济的发展对高排放产业的依赖性要比北京对高排放产业的依赖性小,伦敦城市低碳化也要优于北京。
2.3.2 两城市低碳发展潜力的比较
为进一步分析城市低碳发展潜力,我们看一下2006年北京和伦敦两城市的三次产业占GDP的比值情况,即产业结构情况,其中 P 为第一产业产值;S 为第二产业产值;T为第三产业产值。
由表3可以看出,两城市第一产业的比值是很小的,伦敦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要大于北京所占的比例,产业结构要优于北京,低碳发展潜力也大于北京,但是北京的发展潜力紧随其后,并没有相差很远,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
3 结 论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北京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担负着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导者角色,在全国率先实现低碳发展,从而推动区域和全国低碳化进程。伦敦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先驱城市,无论是从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方面,还从节能环保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尽快融入国际大都市行列,北京还要加紧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管理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的建设,争取早日实现城市低碳化。
参考文献:
[1]北京商务局.2009年北京服务贸易发展报告[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赵书华.国际服务贸易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6.
[3]朱守先.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J].开放导报,2009,8(4):10-14.
[作者简介]赵书华(1957—),女,汉族,北京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教授;王素珍(1984—),女,汉族,山西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