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平南县实验中学 广西平南 537300
【摘要】中学历史探究性教学基本模式,可按如下步骤进行:教师导入,学生探究;解决疑难,适当引导;总结方法,形成能力;扩大视野,激励探究。它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历史现象,牢固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中学历史课中的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2.把握点拨教材的时机;3.紧扣时代脉搏。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历史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超越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使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广大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研究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1 中学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
中学历史探究性教学基本模式,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教师导入,学生探究
教师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或诱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要求教师的开场白象一块无形的“磁铁”,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学生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把学、思、疑、问联结在一起,就会给学生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第二步:解决疑难,适当引导
这一步要求学生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有两种形式:一是让学生分小组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班集体探究。教师只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
第三步:总结方法,形成能力
首先,教师根据前面学生探究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概括探究的方法,表达探究的结果,然后再对学生的表述作出补充,以求完善。接着,要求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进行能力迁移,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第四步:扩大视野,激励探究
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种乐趣。
2 历史课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2.1 深刻认识历史现象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深究、探讨知识的状态,处于一种对知识掌握的纵深发展方面的追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认真理解和归纳,互相学习和补充,融合历史知识,就会对历史现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2 牢固掌握历史知识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个理解知识的过程。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可以说是在主动思考过去事件。如果学生在学习时没有经历“主动思考过去事件”的过程,他所学到的历史知识仅仅是停留在表象上的一系列文字符号,那么他所掌握的还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所说的“陈述性知识”[1]。如果这些知识不被其他知识结构同化,不被学生理解,则很容易被遗忘,也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所以,历史学习中,如何使学生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2]是教师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突破口。
2.3 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迁移,对主题进行归纳总结,再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个对历史知识迁移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主动经历了一个聚合或发散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方式。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理解能力得到了体现,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2.4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对同一种历史现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探究,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从而挖掘历史知识中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2.5 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展开联想,把知识变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逐渐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 中学历史课中的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合理的教学环节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系统,领会得更深刻。探究性学习不能仅仅依纲靠本,而应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着力于“四性”开拓:“一是把握知识的基础性;二是拓展知识的广阔性;三是挖掘教材的深刻性;四是激发思维的创新性”[3]。
3.2 把握点拨教材的时机
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思维亮点。当学生的思维活跃时,教师就应抓住机会去拓宽和深化学生的思维。只有点拨的时机成熟,才能有最佳效果。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特别是学生思维到一定的程度而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字、一个体态语言甚至是说话的口气也可以给学生以启示,让他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针对每一个易错的地方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够激发出来,其注意力就能达到高度集中。这样,对学生来说,学习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3.3 紧扣时代脉搏
当今世界形势多变,热点问题层出不穷。针对每一热点问题,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挖掘与历史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从不同角度进行挖掘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例如日本前首相小泉在2001年同一年两次参拜靖国神社,而德国总统访问波兰,向二战的殉难碑跪下谢罪,由此引导学生从战败后对两国处理过程、参与国情况、处理方式及其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为什么同为法西斯战败国,在战后却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政治倾向的原因。这样就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究性学习是顺应当前时代需要,适应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构建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仍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92193.
[2]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9899.
[3] 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399.
【摘要】中学历史探究性教学基本模式,可按如下步骤进行:教师导入,学生探究;解决疑难,适当引导;总结方法,形成能力;扩大视野,激励探究。它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历史现象,牢固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中学历史课中的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2.把握点拨教材的时机;3.紧扣时代脉搏。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历史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超越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使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广大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研究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1 中学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
中学历史探究性教学基本模式,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教师导入,学生探究
教师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或诱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要求教师的开场白象一块无形的“磁铁”,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学生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把学、思、疑、问联结在一起,就会给学生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第二步:解决疑难,适当引导
这一步要求学生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有两种形式:一是让学生分小组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班集体探究。教师只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
第三步:总结方法,形成能力
首先,教师根据前面学生探究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概括探究的方法,表达探究的结果,然后再对学生的表述作出补充,以求完善。接着,要求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进行能力迁移,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第四步:扩大视野,激励探究
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种乐趣。
2 历史课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2.1 深刻认识历史现象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深究、探讨知识的状态,处于一种对知识掌握的纵深发展方面的追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认真理解和归纳,互相学习和补充,融合历史知识,就会对历史现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2 牢固掌握历史知识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个理解知识的过程。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可以说是在主动思考过去事件。如果学生在学习时没有经历“主动思考过去事件”的过程,他所学到的历史知识仅仅是停留在表象上的一系列文字符号,那么他所掌握的还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所说的“陈述性知识”[1]。如果这些知识不被其他知识结构同化,不被学生理解,则很容易被遗忘,也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所以,历史学习中,如何使学生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2]是教师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突破口。
2.3 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迁移,对主题进行归纳总结,再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个对历史知识迁移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主动经历了一个聚合或发散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方式。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理解能力得到了体现,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2.4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对同一种历史现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探究,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从而挖掘历史知识中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2.5 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展开联想,把知识变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逐渐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 中学历史课中的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合理的教学环节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系统,领会得更深刻。探究性学习不能仅仅依纲靠本,而应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着力于“四性”开拓:“一是把握知识的基础性;二是拓展知识的广阔性;三是挖掘教材的深刻性;四是激发思维的创新性”[3]。
3.2 把握点拨教材的时机
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思维亮点。当学生的思维活跃时,教师就应抓住机会去拓宽和深化学生的思维。只有点拨的时机成熟,才能有最佳效果。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特别是学生思维到一定的程度而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字、一个体态语言甚至是说话的口气也可以给学生以启示,让他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针对每一个易错的地方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够激发出来,其注意力就能达到高度集中。这样,对学生来说,学习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3.3 紧扣时代脉搏
当今世界形势多变,热点问题层出不穷。针对每一热点问题,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挖掘与历史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从不同角度进行挖掘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例如日本前首相小泉在2001年同一年两次参拜靖国神社,而德国总统访问波兰,向二战的殉难碑跪下谢罪,由此引导学生从战败后对两国处理过程、参与国情况、处理方式及其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为什么同为法西斯战败国,在战后却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政治倾向的原因。这样就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究性学习是顺应当前时代需要,适应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构建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仍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92193.
[2]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9899.
[3] 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