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利用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和结合DNA的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对NIH3T3活细胞进行染色,并用显微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单个细胞中DNA含量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测定出细胞从G_1期经S期到G_2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几乎增加了一倍,每个细胞周期时相中的细胞钙离子浓度是非均一的,但S和G_2期细胞中钙离子浓度从不低于G_1和S期细胞中钙离子的一定浓度,G_0期细胞中钙离子浓度也是非均
【出 处】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和结合DNA的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对NIH3T3活细胞进行染色,并用显微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单个细胞中DNA含量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测定出细胞从G_1期经S期到G_2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几乎增加了一倍,每个细胞周期时相中的细胞钙离子浓度是非均一的,但S和G_2期细胞中钙离子浓度从不低于G_1和S期细胞中钙离子的一定浓度,G_0期细胞中钙离子浓度也是非均一的,其中一些G_0期细胞低于G_1期细胞中的钙离子浓度,这种钙离子浓度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可能与细胞周期
其他文献
与高等植物不同,Mg~(2+)诱导刺松藻类囊体膜Chla荧光F_(687)增高与其诱导膜表面电荷密度减小无平行相关性,用Ca~(2+)提去膜表面的30和31kD多肽(Q_B蛋白),对Mg~(2+)诱导上述两种效应无明显的影响,但用胰酶消化进一步除去膜表面的23和24kD多肽后,Mg~(2+)诱导F_(687)增高的效应随之消失,而诱导膜表面电荷密度变化的性质不变,这些结果证明,刺松藻类囊体膜表面的
通过对8科、16属和20种原尾虫的精子,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和比较,发现其精子极富多样性,主要可分成具鞭毛的长形精子和无鞭毛的短形精子两大类,精子的演化趋势一类是顶体构造渐趋复杂,轴丝双微管的数目渐趋增多;另一类是精子的形状逐渐短缩,结构逐渐简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确认夕蚖的精子是已知原尾虫各属中最为原始的,古蚖等属的精子是最为特化的类型,除根据精子的衍征制成系统演化树外,还就精子的形态讨论了原尾虫的
本文在对粘土矿物X光定向片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显微镜(SEM,TEM)深入地研究了陕北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泥岩中粘土矿物在埋藏变质过程中的转化,在本区发现了镁铝蛇纹石、伊利石/绿泥石混层结构,及镁铝蛇纹石向绿泥石转化结构。并据伊利石-石英平衡矿物对氧同位素测温计算,这一转化过程的温度大致为160—220℃,伊利石、绿泥石结晶度及多型的研究表明,随埋深的增加它们都出现规律性变化,并且各种指数间具有一
用低浓度类似于植物生长激素吲哚乙酸的合成物2,4-二氯苯氧乙酸(2,4,-D)处理小麦根部能诱发瘤状结构(类根瘤),结瘤小麦植株生长不受2,4-D处理影响。这些类根瘤可被从热带豆科植物毛萼田菁(Sesbania rostrata)茎瘤中分离的耐氧茎瘤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 caulinodans)侵染,使类根瘤内的细胞间隙和细胞内有大量菌体增殖,有茎瘤固氮根瘤菌拓殖的类根瘤不仅能还原
本文提出初级视觉中时空信息的神经波表象,这种表象以3D-Gabor函数作为表达式,研究了它的合理性,完备性,考察了实域和频域上的不确定性,讨论了它的正交性以及参数取值范围,推导出神经信息波应服从的波动方程,探讨了三维神经信息波表象的普遍意义。
本文指出在没有非季节性外强迫的25年模拟结果中,同样可以找到和外强迫异常引起的类似型类的气候异常变化,这表明季节性外强迫和非季节性外强迫引起的大气动力过程,都可以形成短期气候的异常变化,并使用两层IAP大气环流模式,对两组不同初态和不同自然气候变化子序列在同样热带海温异常条件下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表明,模式大气中的气候异常现象是大气长期气候自然变化过程中固有的大气内部动力过程和外强迫异常所引起的动
在培养的爪蟾胚胎神经肌肉细胞的接点上,探测到由于神经末梢自发释放乙酰胆碱(Ach)而在肌细胞上造成的微终板电流(MEPC)活动,灌流10μmol/L谷氨酸后,这种活动的频率和幅度都有明显的增加,去除谷氨酸后,这种效应仍能保持相当长时间,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为长时程易化作用,与谷氨酸相反,20μmol/L的γ-氨基丁酸(GABA)对这一电活动的频率和幅度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GABA后,这一电活动反而
本文将在低角度范围应用的X射线衍射计算机分峰法扩展到含所有非晶峰的广角度范围,用分离的广角度非晶散射导出径向分布函数(RDF);并通过对取向产生的附加分布函数分析,研究了成膜过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膜非晶区结构的变化。
借鉴国外未成熟煤成烃的勘探经验,本文对我国12个第三系含煤盆地抽样研究结果,发现黄县和百色褐煤中,树脂体和渗出沥青体是重要的有机显微组分;而且其可溶组分中,树脂生源的异海松烷、松香烷、西蒙内莉烯和惹烯等化合物均占褐煤总烃馏份的60%以上,由于沉积和成岩阶段氧化-还原环境因素的影响,两种褐煤的树脂生源化合物芳构化程度明显不同,这可能是导致环烷基或芳香基石油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研究表明,C1027是以细胞内染色质或染色体DNA为靶体,直接造成核小体连接区DNA损伤,损伤的方式包括DNA单链断裂、双链断裂及单链断裂合并互补链上相邻断裂口部位出现无碱基位点,C1027损伤细胞DNA的作用显著强于新制癌菌素,平阳霉素,阿霉素及丝裂霉素C,本文还从分子机制的水平讨论了C1027强烈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