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馆前教育的方式及作用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馆前教育是学生认识图书馆的基础,也是学生正确、快速使用图书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馆前教育能够使得图书馆在其职能上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 馆前教育 方式 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及办学思路的转变,图书馆在学校教学和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愈加重要和突出。虽然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但纸质文献依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体,这促使学院图书馆必须实行科学的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来大大方便学生的借阅,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为了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很好地服务大学生。学院应该对新生进行入馆前教育,让新生更早地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明确图书馆的功能及相关规章制度,保证新生合理有序地利用图书资源,因此馆前培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的方式
  
  (一)宣传式教育:
  图书馆每年在新生办理借阅证之前,就要开展导读工作,利用黑板报、宣传单、计算机局域网等多种方式对图书馆收藏的图书种类和数量、借阅制度进行广泛宣传,要以直观的形式向新生介绍图书馆所设读者服务项目、馆藏图书的排架与查找,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在图书馆网上查询书目数据和读者数据,教会同学们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告诉同学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文明行为,对于营造图书馆阅读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专题讲座式教育:
  学院在图书馆规划与建设中,应按“教育职能与信息服务结合”的原则,努力改善办馆条件,积极充实馆藏文献,采用现代技术,来提供优质的服务。因为在信息化大潮中,要想使图书馆所拥有的文献真正被学生所了解和更好地利用,只有顺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应举办电子资源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学院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掌握使用这些资源(数据库)的方法和技巧。讲座采取教师讲解和上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使新生快捷、准确地在图书馆获取信息、知识。
  (三)课程式教育:
  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闭门造车只会重复别人的劳动或者走弯路。而通过信息检索就避免了重复研究或走弯路,节省了读者更多的时间,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所以以选修课(或课外兴趣课)的方式增加信息检索课。该课程通过教师的指导、讲授,让学生了解当今信息的类型、特点及掌握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更便捷、更高率地掌握电子图书的检索和使用方法,让学生找到一条吸收和利用大量新知识的捷径,将学生引导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中去,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在德国柏林图书馆门前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是知识的宝库,你若掌握了它的钥匙,这里的全部知识都是属于你的。”可以说这里所说的“钥匙”即是指信息检索的方法了。
  
  二、馆前教育的作用:
  
  (一)引导作用:
  使学生了解馆内布局、各项规章制度、读者行为规范,合理利用五大部类、二十二个大类,当面对馆内万册图书时,能快速准确找到所需图书位置,提高图书借阅量。长期以来,图书馆虽然也开展馆前教育,但是没有完全经常化,也不是很到位。其实,馆前教育不是教给学生用书和读书的知识,而是交给学生用书、读书的方法。馆前教育是引导学生获取一种知识的方法教育,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学会自己便捷地找书,用书的同时擅读、擅用,从而增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身力量。
  (二)激励作用:
  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所以不断地通过专题讲座和上机互动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校图书馆丰富的资源能够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然后相互渗透和感染,潜移默化地影响,自然成习惯地形成一种自主“学习型”,规范了自己,从而也辅助了学校的教育工作,激励了校图书馆自身,努力形成内涵丰富的第二课堂,最终来展现出校园整体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三)交流作用:
  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就是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所以通过每年的馆前教育,其实也是搭建了一个图书馆与学生交流的好机会,学生也是图书馆的有力支持者,如果失去他们,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图书馆也一直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这一理念通过优质服务来体现其价值,所以通过这个机会和他们进行交流,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读者群的需要,这也是对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的指导,因为图书馆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与学生多交流,争取学生读者群的关心和支持。
  馆前教育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功能和相关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地积累文献检索知识,为今后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使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育为课堂内外教育相结合,变单一的学校模式为教学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三者一体化的新格局,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校长的第一重身份:教师。明确自己为师者的身份,看清楚为师者的责任,更好地了解其他教师的想法。校长的第二重身份:管理者。明确自己的管理者身份,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将理论熟练运用于实践。  关键词小学校长;深入;管理;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C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034-01  在小学,学生和家长最经常接触的并不是校长,而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因此
摘 要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形成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提高育人素养;锤炼自身的师德师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拓宽知识面。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限制型向发展型转换,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作型转换。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C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人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经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 IPP)刺激后细胞扩增、干扰素γ(I
摘要:本文借鉴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框架阐述英语阅读,重点讨论了明示-推理过程、关联原则以及关联和理解的问题,从关联理论对语境效果的i
摘 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处于核心位置,不仅要管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在新阶段高中学生的个性很强,这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然后剖析了新阶段高中学生的基本特点,最后针对新阶段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阶段;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 要构建和谐班集体,班主任需要做好班级管理,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根据初中生具体需求,就班集体环境进行优化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和谐化发展。通过师生互动和交流,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融入度, 从而进一步优化班级文化气氛,提高班集体的和谐性。  关键词构建;初中;和谐班集体;路径  中图分类号:TU244,TM7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037-0
众多的舞蹈学习者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心理,急切地盼望着通过“借鉴”或“模仿”老师的舞蹈技术,以期达到飞跃的目的,然而令我们遗憾的是很难如愿。产生如此境遇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分相信自己原有的技术方法和舞蹈理念,本以为在原有的技术方法之上得到新的技术、新的能力,甚至在思想中还会存在着“比较”和“借鉴”乃至“融合”的观念,这样一来我们的学习就在无意间走入了思想怪圈。一方面在学习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