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物的核心价值是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这个价值的集中体现就在于文物能够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物工作的方向。在新时代,要充分发挥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作用,必须要创新传播方式,让文物“活起来”“会说话”。利用网络技术、新媒体不仅为我们创新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可能,而且也使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风险。
关键词:新时代;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播创新
一、新时代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文物,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發展见证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很早之前就明确地提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一个人的历史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由此再次印证了历史文物对于我们的民族、国家和每个人的重要性。
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关于文物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长期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对于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则必须引起每一个人的高度关注。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明确指出,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文物作为一种直观的教育资源,通过让文物“说话”,以物载道,不仅对我们当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极大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和信念。
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决定着文物工作的方向,即文物工作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要实现这个工作方向,就要做到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就要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文物的故事,宣传、武装我们的群众;始终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就是要充分揭示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运用传统及新兴的媒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新时代要让文物“活起来”“会说话”
要做到“以物识史,以文育人”的目的和效果,就需要通过挖掘文物背后隐藏的典故,利用“见物见人”的方法对文物进行宣传,使得文物走进百姓的心中和灵魂深处。让我们每个人在文物带领下了解过去、熟悉今朝、创造未来。
要让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首当其冲的工作就是让文物“活起来”。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有效发掘出文物中隐藏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等人文信息,同时通过科学、通俗、多元化的手段传递给广大的民众。实现这一点并不困难,这需要我们对文物进行由内而外的多层次探究,以及相关的文献和历史事实加以证明,将挖掘到的文物的价值和内涵使其有效地外化和具体化,并利用民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以及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把历史的知识和内涵告诉民众,向所有的人阐述文物深层次下的故事。
举例而言,在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场景复原展示早已是老套的做法,如今三维数据的文物精品展示,使观众能够360度全方位地观察文物,获取直观的认识;沉浸式数字音画技术展示的应用,则能够创造出具有多种维度和感官享受的参观体验,如故宫曾以清明上河图为样本进行动态展示,让观众在清晰浏览这幅名作的同时,也听到与画面情景相吻合的声音,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
再譬如说,我们通过VR以及AR技术,便可实现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三维沉浸体验等效果,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再现早已远去的历史场面,带来强烈的在场感和参与感。创新传播手段,让文物“活起来”“会说话”,可以丰富原本固态化的文物展览,拉近了历史与现实、观众与文物的距离,让普通老百姓自行参观时,看得懂、看得明白文物所蕴含的丰富信息。
三、新时代文物历史文化价值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在博物馆领域的广泛应用,既为我们展示文物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可能,同时,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传播主体的多样性、多元化,传播模式的快速性、交互性、广泛性,尤其是互联网匿名掩盖下的信用问题,也给文物的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是在网络建设、数字建设领域,有人文历史或文博背景知识的人员不多,数字传播内容往往并不能完整实现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初衷。“戏精大会”迅猛窜红的同时,也将这一问题明显地暴露出来。形式的创新理应建立在内容客观、科学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为了博取眼球、为了所谓的创新而创新。二是在博物馆与信息技术、媒体公司合作方面,虽然在内容、形式、程度方面均呈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但在方案策划、项目执行、信息服务等具体工作中,还需要较为长久的协商与磨合。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平台、技术、乃至企业机构,妥善表达和传播博物馆文化,也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涵盖机制运行、制度管理、人员培养等诸多方面。
四、结语
文化多元化、多样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需要的不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高贵,也不是与世隔绝、高高在上的文物,而是像秦玥飞回农村建设的贴地气。下里巴人的文物,有趣味的文物,可以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而文物的宗旨也是为人民服务。抛弃呆板、枯燥的“玻璃柜”,用新时代的、有趣味的、易于接受的手段,在古文物与年轻人之间搭建一座趣味桥梁。《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康诰》曰:“作新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青年人应走进博物馆,深刻认识和理解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主动承担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方式,把它们带出来,让文物不再是纹丝不动的器物,而使之成为文化载体,走入寻常百姓的精神世界,让大众真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味、感悟文物内在的历史文化价值,生生不息地传承器物盛载的文化血脉。
参考文献:
[1]吕舟.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重建问题讨论[J].中国文化遗产,2017(02).
[2]李学嘉,邹伟华,邹芙都.论习近平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思想[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1).
[3]李晓东.保护历史文物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历史文物重要论述体会[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01).
[4]阮家新.文物的“是”与“不是”——试谈文物的属性、内涵和价值[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01).
关键词:新时代;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播创新
一、新时代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文物,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發展见证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很早之前就明确地提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一个人的历史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由此再次印证了历史文物对于我们的民族、国家和每个人的重要性。
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关于文物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长期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对于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则必须引起每一个人的高度关注。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明确指出,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文物作为一种直观的教育资源,通过让文物“说话”,以物载道,不仅对我们当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极大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和信念。
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决定着文物工作的方向,即文物工作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要实现这个工作方向,就要做到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就要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文物的故事,宣传、武装我们的群众;始终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就是要充分揭示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运用传统及新兴的媒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新时代要让文物“活起来”“会说话”
要做到“以物识史,以文育人”的目的和效果,就需要通过挖掘文物背后隐藏的典故,利用“见物见人”的方法对文物进行宣传,使得文物走进百姓的心中和灵魂深处。让我们每个人在文物带领下了解过去、熟悉今朝、创造未来。
要让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首当其冲的工作就是让文物“活起来”。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有效发掘出文物中隐藏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等人文信息,同时通过科学、通俗、多元化的手段传递给广大的民众。实现这一点并不困难,这需要我们对文物进行由内而外的多层次探究,以及相关的文献和历史事实加以证明,将挖掘到的文物的价值和内涵使其有效地外化和具体化,并利用民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以及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把历史的知识和内涵告诉民众,向所有的人阐述文物深层次下的故事。
举例而言,在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场景复原展示早已是老套的做法,如今三维数据的文物精品展示,使观众能够360度全方位地观察文物,获取直观的认识;沉浸式数字音画技术展示的应用,则能够创造出具有多种维度和感官享受的参观体验,如故宫曾以清明上河图为样本进行动态展示,让观众在清晰浏览这幅名作的同时,也听到与画面情景相吻合的声音,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
再譬如说,我们通过VR以及AR技术,便可实现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三维沉浸体验等效果,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再现早已远去的历史场面,带来强烈的在场感和参与感。创新传播手段,让文物“活起来”“会说话”,可以丰富原本固态化的文物展览,拉近了历史与现实、观众与文物的距离,让普通老百姓自行参观时,看得懂、看得明白文物所蕴含的丰富信息。
三、新时代文物历史文化价值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在博物馆领域的广泛应用,既为我们展示文物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可能,同时,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传播主体的多样性、多元化,传播模式的快速性、交互性、广泛性,尤其是互联网匿名掩盖下的信用问题,也给文物的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是在网络建设、数字建设领域,有人文历史或文博背景知识的人员不多,数字传播内容往往并不能完整实现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初衷。“戏精大会”迅猛窜红的同时,也将这一问题明显地暴露出来。形式的创新理应建立在内容客观、科学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为了博取眼球、为了所谓的创新而创新。二是在博物馆与信息技术、媒体公司合作方面,虽然在内容、形式、程度方面均呈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但在方案策划、项目执行、信息服务等具体工作中,还需要较为长久的协商与磨合。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平台、技术、乃至企业机构,妥善表达和传播博物馆文化,也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涵盖机制运行、制度管理、人员培养等诸多方面。
四、结语
文化多元化、多样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需要的不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高贵,也不是与世隔绝、高高在上的文物,而是像秦玥飞回农村建设的贴地气。下里巴人的文物,有趣味的文物,可以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而文物的宗旨也是为人民服务。抛弃呆板、枯燥的“玻璃柜”,用新时代的、有趣味的、易于接受的手段,在古文物与年轻人之间搭建一座趣味桥梁。《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康诰》曰:“作新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青年人应走进博物馆,深刻认识和理解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主动承担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方式,把它们带出来,让文物不再是纹丝不动的器物,而使之成为文化载体,走入寻常百姓的精神世界,让大众真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味、感悟文物内在的历史文化价值,生生不息地传承器物盛载的文化血脉。
参考文献:
[1]吕舟.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重建问题讨论[J].中国文化遗产,2017(02).
[2]李学嘉,邹伟华,邹芙都.论习近平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思想[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1).
[3]李晓东.保护历史文物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历史文物重要论述体会[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01).
[4]阮家新.文物的“是”与“不是”——试谈文物的属性、内涵和价值[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