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病人的高胰岛素血症与内科疾病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ann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肥胖症(BMI>24)91例和非肥胖76例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及与内科常见疾病发病的关系。肥胖症组平均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24.7±18.9μU/ml)明显高于非肥胖组(14.0±18.8μU/ml)(P<0.001)。肥胖症组并发内科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血清HDL-C低下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分别P<0.05和<0.01)。肥胖症病人之所以易患许多内科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胰岛素血症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类病人的治疗,首选的是调节饮食和加强体力活动,以减轻体重和降低体内对胰岛素的抵抗,再合理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其他文献
10年间我院经尸解和组织活检证实的心脏淀粉样变性5例。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室对称性增厚,左室重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例室壁有粗颗粒亮回声。我们认为:心脏淀粉样变性主要表现为心律紊乱、传导障碍和药物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超声可以发现心脏受累、病变严重程度、病情演变和预后,室壁粗颗粒亮回声不是本病特异征象,确诊主要靠活组织检查。
我科自1991年2月至1992年12月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共4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37~74岁,平均52.5±8.4岁。梗塞相关的冠状动脉总再通率为65.0%,3小时内溶栓再通率78.3%(18/23),3~6小时溶栓再通率47.1%(8/1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73.1%,再梗塞3例,急性过敏反应2例。另有3例在心
用配对比较研究观察正常人、冠心病及ECG和UCG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心室晚电位(VLP)改变。每组31例。结果:VLP的阳性率,冠心病组(45.16%)明显高于糖尿病组(19.35%,P<0.05),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人组(0%,P<0.05)。本组糖尿病患者的ECG及UCG均正常,而VLP阳性率为19.35%,说明这些病人有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相关的心性猝死的可能;另一方面说明VLP的检测对亚临床型
研究88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变化,发现EHF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均有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在病程极期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激素(LH)均见升高,可能是机体的应激反应;垂体功能试验多数患者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反应
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显示AMI患者急性期各次血浆E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ET升高的幅度与心肌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血浆ET水平、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亦明显升高(P<0.01),用ET抗血清治疗心肌梗塞大鼠分别减少坏死面积和缩小梗塞范围47%(P<0.01)和48%(P<0.0
患者男,27岁。因反复发作双踝、双膝关节红、肿、热、痛6年,腰酸痛3年于1991年10月28日入院。患者6年前出现左踝关节红、肿、热、痛,肌注康宁克通(曲安缩松)后1周症状缓解,尔后相继累及右踝和左、右膝关节。每次发作均为1个关节,发作次数逐年频繁,发作时用上述药物均能缓解。3年来自觉腰酸痛。入院查体:T36.7℃,P76次/分,R20次/分,BP15/11kPa。轻度满月脸,心、肺、腹、脊柱无异
期刊
先天性凝血因子I和V联合缺乏症一例
期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伴皮下肉瘤浸润一例
期刊
急性氯化钡中毒一例
期刊
患者男,60岁。三月前因左下肢红肿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经抗感染及抗凝血药物治疗症状消失。在1993年1月17日因皮肤出现紫癜、发热38℃、头昏乏力、纳差再入当地医院,发现巩膜黄染、尿呈浓茶色。血象Hb65g/L,血小板(BPC)53×109/L,网织红细胞0.110,尿蛋白(++)。次日舌头活动不灵,伸舌偏左、左上肢握力减退,随后出现烦躁不安、失语、神志不清、左侧肢体瘫痪。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