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小情景,传递大能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n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教学情景的定义、益处等方面阐述如何创设小情境,传递大能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 小情境 大能量 快乐教学 良性循环
  我从教三十四年,上过无数节课,教书育人,感悟颇多。仔细想想,一路走来,三尺讲台,天天快乐,堂堂精彩。能有效实现我的教学名师梦,更多地归功于经常创设小情境,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不断传递大能量。其实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心比具有高端文化更为重要。要获得学生的心,必须养好学生的味(胃)。可以大胆创设一些小情境增强师生的情缘,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
  教学情境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实现问题与生动具体的情景融合在一起,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走出“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
  首先,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师释放潜能。
  让课堂涌动着生命的热潮,焕发出青春的气息,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教师释放潜能。同事怀孕,我去代课,刚好要上《圆的周长》一课。虽然不如他们老师年轻漂亮,但我教学经历丰富。上师范时学的徒手画圆技巧恰好派上用场。我并不急于呈现教材中的图例,而是先在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圆,没有用圆规,以小手指尖为圆心,粉笔头与小指尖的距离产生半径。动作很快,一个漂亮的圆活灵活现。“哇……”“牛呀”……不难发现,学生好奇、钦佩,有的还跃跃欲试。同学们心怀探个究竟,活力四射,激情飞扬,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了。我的潜能得到了恰到好处的释放,学生觉得我不是简单的代课。就连曾经不太爱听课的学生也“闲”不住了。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热情高。趁热打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新的层次。
  其次,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教材知识的“用活”。
  根据以往经验,有的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学习感到困难。我就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入手。比如,拿出一个粉笔向空中一扔,划出一道美丽的抛物线,二次函数的图像油然而生。用回形针平移抛物线,拿扫把比画理解扫过的路径和面积。再如,待定系数法是一种特别有用的“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用待定系数法根据图像上三个点的坐标求出解析式可看做第一“招”;根据顶点和另一点的坐标求出解析式可看做第二“招”;根据与x轴交点和另一点的坐标求出解析式可看做第三“招”。这三“招”各有奇妙之处。哪一“招”更好使用,要看条件和管着它们的“法”而定。
  教《解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对“30°、45°、60°三角函数值”时,数形结合推导,可教给学生口诀:一二三,三二一,三九二十七。“有斜(边)便是弦(正弦、余弦),无斜(边)便是切(正切、余切)”。学生在小学就背熟了乘法口诀,所以理解与熟练掌握就顺理成章了。
  教“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同学们最难掌握的就是“公共解集”如何找。于是学生用数轴等几何语言找,我便说出口决“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大小小大在中间,大大小小为无解”,很快检证学生的答案,而且学生很愿意投入此景中。
  为了帮助他们消除学习上的障碍,用诗歌式语言概括。教学“仰角、俯角”概念时,引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教学“统计图”时,用“波涛汹涌”、“平风静浪”描述变化,学生特别爱听。
  最后,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
  教师要用发展眼光看待初中学生,他们大多数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教师的一个笑话、一句生动的话、一个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会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喜欢听。比如,教学“七巧板”一课时,可以先布置学生按要求将一块正方形纸板剪成七块。学生就会怀着迫切求知的心情跟随教师进入新课,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制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势态,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形成强大的自主探索动力。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还可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让学生亲力亲为,自己再创设“情境”,获得知识。变“教书匠”为“教练”、“参谋”、“顾问”,因充实而快乐。
  再说喜欢活动是中学生的天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比方,“几何公式的推导”,特意安排学生动手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让他们在经历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理解、掌握。一道开放题,答案很多时,可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养成取长补短的好习惯。领着学生走进一个近乎理想的学习情境中,收效事半功倍。教师活力四射,激情飞扬,才能让师生在理想的教学乐园里,共同谱写生命中一个个精彩的篇章,合力演绎生命华丽的乐章。
  记得一位跟我配班、年岁已高的老师曾经这么评价我:天天干劲十足,还年轻着呢?连毛细孔都竖得起来……居然有老师这般夸我,事实上,我从来都是很阳光的。和学生在一起,会觉得自己还年轻。天天开心,自然免疫力强,不容易生气、生病,师生共赢。
  总之,老师的教学不是付出,而是收获;老师不是“蜡烛”和“春蚕”,而是教室里不断生长的“一棵树”,教学滋养了我们,学生帮助了我们;开放的教学带来教学的幸福。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小情境,构建理想的快乐的课堂,传递大能量。实现教师爱教、会教,学生爱学、会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黄海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激发.2005(2).
  [2]李先碧.引导联想培养能力.2005(4).
  [3]赵东祥.初中数教漫谈[J].教育艺术线,2009(5).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的不断便捷,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开始实现统一化,这就导致了原本少数民族的自身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尤其是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静息心率的相关性。以期通过对静息心率的控制,减缓和逆转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进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同时RHR的增加与I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理念与核心,它能给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课堂
问题教学是学生学习能力锻炼和提升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学目标及理念进行有效渗透的重要载体.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就新课程标准下,在问题性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进
摘 要: 探究性学习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最早提出,他认为学习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探究性学习刚好指的就是这一过程,即学生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自身体会掌握和运用知识,培养探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约束,在探究性学习上显得很苍白,如高中数学是一门较难且很灵活的学科,但是,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都强迫他们记题型,虽然有作用,但是违背了学习和教育的本质
当我们听到“静物”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就会联想到瓶子、罐子、盒子等,这些多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静物,虽然它们是永恒的静止的物体,但在艺术家的
苏科版教材的特点是将生动的图片和资料呈现给学生,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强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师生以平等的地位
本文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单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及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清晨血浆中心钠素(ANP)、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分析ANP、BNP与OSAHS的关系。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学习.然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演奏好钢琴离不开大量的准备与练习.所以掌握有效地练琴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能大大地提高练
课堂,是每个教师的主阵地,既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素质最基本的途径.课堂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规划和预设,它勾勒出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