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闺女”23年

来源 :北京支部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ruiho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午节前一天,记者来到朝阳区八里庄街道东里社区,在一片上世纪50年代的苏式砖楼群里,寻着缕缕粽香,走进了“会兰孝亲敬老服务队”活动室。早上9点不到,身着黄色志愿者服的梁会兰在门口招呼前来过节的老人:“李阿姨,快里边坐,粽叶都泡好了,就等您今儿露一手呢!”“张大爷,小心台阶……”
  梁会兰一边忙活,一边见缝插针地向记者介绍情况。她说,陪社区的孤寡、空巢老人过节,是她和团队坚持了23年的品牌活动。
  从一名河北来京务工的纺纱女工,到名动京城的孝老模范,梁会兰的人生转折要从20多年前的一个节日说起。
  “从现在起,每年的母亲节我都给您过”
  1996年,梁会兰从河北冀州来到京棉二厂,当起了一名细纱挡车工,并成为细纱甲班团支部成立的“学雷锋”小组成员。质朴、善良的梁会兰在师傅韩淑芬的带领下第一次走进78岁孤寡老人赵桂珍家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看到老人的那一刻,我就想起了自己的奶奶。”梁会兰说,“我奶奶在老家有人照顾,而赵阿姨却孤单一人,太让人心酸了。”梁会兰主动接下照顾老人的任务,每周抽时间帮老人买菜、做饭、洗衣服……
  1997年5月的一天,梁会兰平生第一次买了一枝康乃馨。原来,这一天是母亲节,她要把这枝花送给赵阿姨。在接过鲜花的那一刻,赵桂珍的泪水润湿了眼眶:“孩子,你对我真好!从来没有人给我过过母亲节。”“那从现在起,每年的母亲节我都给您过,您就把我当闺女吧!”她扶着老人回到床边,就又撸起袖子,忙活起来。
  一声“闺女”,数年相伴。2000年,老人因为青光眼住院,梁会兰一下班就往医院跑,送饭、守夜、陪护,一刻不离。同房病友羡慕地说:“您老可真有福,孩子那么孝顺。”“哪儿啊,她不是我闺女,是和我结对子的志愿者小梁。”病友们听完更羡慕了:“这真是比亲人还亲啊。”2003年,赵桂珍因心脏衰竭去世,梁会兰7年的付出,让老人度过了幸福而快乐的晚年时光。
  此后,梁会兰在社区居委会的牵线下,又开始与像赵桂珍一样需要照看的十几位老人结成了对子。也是从那时起,她被更多的社区老人接纳、认可,并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老人的贴心“小棉袄”。
  “只要他们健在,我就会一直照顾下去”
  2006年,国棉二厂改制,梁会兰下岗了。看着租住的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丈夫问她:“厂子不要我们了,我们回家吧?”但梁会兰的心里却放不下那些她一直照顾着的老人……
  “咱们都这么熟悉了,你要是走了,我们肯定得少活几年……”如今,梁会兰向记者讲起她照顾过的金老师当年劝她留下时说的这句话,仍然眼眶泛红,声音哽咽。
  老人的伤感让梁会兰下定了决心:“再难,我也不能丢下这些老人。凡是和我结对子的老人,只要他们健在,我就会一直照顾下去。”梁会兰选择留守北京,并做通了丈夫的工作,继续无偿为老人们服务。
  几年后,与梁会兰结对子的金老师被确诊癌症晚期。那一年春节临近,老人嘴上不说,但脸上的孤独和落寞让梁会兰看在眼里。她决定,这个春节不和爱人一同回老家了,要留在这里陪着金老師走完最后一程。
  “金老师住的医院就在北京西站附近,我每天经过,看着春运的火车和人流,心里十分惦记孩子和家人。但我知道,金老师那时候更需要我。”梁会兰回忆道。每当梁会兰走进病房,老人暗淡无光的双眼就会变得明亮起来。
  大年初五,金老师带着幸福的笑容,合上了双眼……
  “让老人们有个好归宿,是我最大的心愿。”此后,为了能有时间照顾更多老人,梁会兰干脆不再找固定的工作,干起了家政小时工。因为收入少,她舍不得买衣服,就捡别人剩的穿。结对子的老人们知道了,都要从微薄的退休金中分给梁会兰一部分,但她总是笑一笑,然后谢绝:“我不为这个,您为社会贡献了一生,为您尽一点力是我该做的。”
  “闺女呀,你就是我们的福气呀”
  梁会兰成了社区老人的职业“闺女”,一干就是20多年。她说,这些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老人们对她的那份“亲如家人的信任”。“亲闺女难以做到的,她都做到了。”韩淑芬是梁会兰入厂时的师傅,也是她的入党介绍人。她告诉记者,“梁会兰照顾过的老人很多,什么脾气秉性的都有,但他们都夸小梁的服务没挑儿。”
  社区有些老人行动不便,外出修脚非常麻烦,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梁会兰就找到社区修脚部的谷师傅学习专业修脚技术。刚开始学时,掌握不好手劲儿,容易削破皮,她就按师傅说的,先拿土豆当道具,一层一层地削,越薄越好。这样反复练习了两个多月,她终于找到点儿感觉。有了信心的梁会兰又拿自己的脚做试验,亲身感受每一次下刀的位置、力度、效果,直到有把握了才为老人们服务。
  何阿姨的脚上有块一元硬币那么大的脚垫,疼得不能走路。梁会兰知道了,就带着全套工具来到何阿姨家,却遭到了老人的拒绝:“不行不行,我的脚又脏又臭……”梁会兰丝毫不嫌弃,主动帮老人打水、泡脚,一点一点仔细地帮老人剪掉厚硬的指甲、削去陈年的老茧。修好后,老人先是小心翼翼地踩了几下,再用力蹬了蹬地,说:“没想到这辈子我的脚还能走得这么松快。闺女呀,你就是我们的福气呀。”老人笑动的眼角泛起泪花。
  2011年,坚持敬老孝老志愿服务的梁会兰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朝阳区委八里庄街道工委和八里庄东里社区党委的帮助下,成立了一支以她名字命名的“会兰孝亲敬老服务队”。如今,志愿者队伍已经发展到90余人。几年来,服务队已经为300多位孤寡、空巢、残疾老人提供长期固定爱心服务,还开展了“家音老伴热线”“喘息服务”等诸多创新服务项目。
  “是北京把我培养成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老人们让我走进他们的家里,融入他们的心里,让我这个异乡人在北京找到了家的感觉。最应该说感谢的,是我。”梁会兰动情地说。
  (责任编辑:闫正宇)
其他文献
| 编者的话 |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摘录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的相关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位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评价,让广大读者在字里行间读懂共产党人的初心。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期刊
拿到第7期《北京支部生活》,一口气读完后,酣畅淋漓,但意犹未尽,于是再度回头,精读品味,反复琢磨。借用杂志一个栏目名称,可以说阅读这一期《北京支部生活》,就是一次接受“红色洗礼”的过程。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这一期的主题教育专栏最吸引我的目光。“经典阅读”“红色洗礼”“说初心 明使命”“红色印迹”等栏目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节奏掌握精准,理论性与故事性兼备,一阅便知编
期刊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坚持首善标准,紧密结合北京实际创造性开展,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对准目标任务,积极推进,确保取得扎扎实实成效。  学习是强国兴党之基。续写“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奇迹,就“必须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要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
期刊
6月8日,记者见到赵京娅时,她刚从秦皇岛市回京不到半个月。十几天来,她一直在紧张地备课。6月9日,她又要飞往井冈山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宣讲父辈的革命故事。  趙京娅是赵镕中将最小的女儿,留在父亲身边的时间最长,听父亲讲述的革命故事最多。赵镕中将撰写的《长征日记》《赵镕回忆录》等百万余字的著述,赵京娅研读了不下5遍。  父亲赵镕的故事,赵京娅至今已经宣讲了几十次。可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起父亲的
期刊
井冈山江西干部学院的阶梯教室,能容纳300人的礼堂座无虚席。  雷鸣般的掌声,一次次淹没了两位老一辈革命者的感人故事。  这是关于中纪委原常委刘型和原农业部工业原料局副局长程宜萍的初心、使命的故事,讲述人是他们的女儿刘松柏。  “父亲在去世前两周,已经有些神志不清。可他去世前的两件事让我终生难忘。一天,父亲突然从病床上起身,坐在床沿上,双脚在地上不停地摸索着。母亲问他:‘你在干什么?’父亲念叨着:
期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5月3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
期刊
坐在记者面前的“法官妈妈”,依然是齐耳短发,面带微笑,说起话来,双眼笑得弯弯的,温和的语气让人感到分外亲切慈祥。  30多年来,她初心不改、爱心不变,每天像年轻法官一样,上班、加班。“六一节前后,我一直在忙着到各个学校去做法治宣讲,教育更多的孩子,让他们知法守法,不要误入歧途。”尚秀云说。  今年4月,尚秀云歷经10个月完成的新书《别让小淘气变成大麻烦》举行了首发式。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法学教授胡
期刊
“这是父亲留给我的《毛泽东选集》。这些都是他学习时候划的重点。”6月10日下午,在西城区人民法院8楼办公室,赵海捧着从书柜中拿出的一本《毛泽东选集》,一页一页翻给记者看。“你看,《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我看了无数遍了。”说到这里,赵海的眼中饱含深情:“读书对我影响至深。我立志:为群众服务的心永远不能变。”  党员赵海是西城区法院一名专职社区巡回法官。工作中,他始终牢记“司法为民”的初心和宗旨,入社
期刊
密云城区附近有个小山村蔡家洼,曾负债累累。自打一个在外做生意的党员王大林被村民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几年的光景,村子就甩掉了穷帽子,迈上了富裕路。  如今,全村家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村里物业公司、卫生院、一级幼儿园一应俱全……先后荣获“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全国新农村建设十大特色村”“全国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北京最美的乡村”等荣誉称号。  王大林是如何让贫穷落后的山村发生如此巨变的呢?近日,
期刊
6月6日,阳光明媚。走进韩村河村,如同走进了一个花园:绿树成荫、花草茂盛,排排别墅五彩斑斓,好一派美丽乡村的繁荣景象。  记者在韩村河村史馆,采访了73岁的老书记田雄。  谈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话题,有着35年党龄的田雄发自肺腑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我越琢磨心里越豁亮。回头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