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汉字学习特点入手,在汉字本体、语言教学及汉字认知规律的研究基础上,根据语言教学的一般原则,提出了几项该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原则。
【关键词】 教学原则 对外汉字教学 初级阶段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91-02
1 对外汉字教学原则的特点
随着对外汉字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对对外汉字教学原则的设想和实践也在逐渐清晰和细化。汉字教学原则的细化首先体现在针对教学对象高、中、低级别时的不同。目前,普遍的认识认为:首先,基础阶段与中高级阶段的汉字教学是有侧重不同的;其次,对外汉字教学与对内汉字教学是有本质差别的。即,对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绝不能等同于对中国学生的文字教学。对外汉字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能认读和书写汉字,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汉语言本身。
2 针对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汉字教学原则
为了进一步明晰对外汉字初级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模式,我们首先需要有针对性的明确该阶段的教学原则。
第一、教学对象的分流原则。在普遍教学原则中,因材施教一直是教学的第一要则。针对留学生的汉字教学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可以将初级留学生大致以以下标准进行分流:(1)汉字圈与非汉字圈。(2)长期生与短期生。(3)男性与女性。针对非汉字圈学生的汉字教学一定要与汉字圈学生区别开来。以日本和韩国学生为例,日文中常用的汉字有3000左右,而韩国大致是2000左右,来自这两个国家的学生在汉字学习上的困难要远远小于非汉字圈国家的学生。因此,对两种文化圈的学生在初级阶段实行分班教学是有必要的,因为汉字学习障碍是影响初级阶段汉语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分班教学有利于汉字教学内容的有针对性的侧重与整体汉语学习的进度。另外针对抱有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也应该区别对待。很多欧美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主要出于兴趣和游学,甚至是旅游的目的,学习期限也较短,一般只学习一个学期或以下的时间;与之不同的是,许多东南亚和日韩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就业或者是进一步进入高校接受学历教育。因此,对待长短期的学生应该由任课教师在班内采取不同的学习要求,对短期学生更多注重听说能力方面的训练,汉字教学主要起到辅助整体学习进程的作用。最后,学生的性别对汉语学习也有较大影响,根据有关调查以及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女性在汉字读写方面的能力都强于男性。这种现象主要与汉字认知的大脑神经机制有关。一般来说,女性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而男性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一些。汉字的音形义特点更多的需要大脑右侧的形象思维区域进行语言材料处理。因此,对待男性和女性在思维优势上的特点,应由任课教师在班内对男性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采取一些不同的教学手段,不能急于求成。
第二、课程的设置原则。首先,根据相关的留学生汉字学习的调查及其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系统的汉字基础知识课程应该在初级阶段开设。其必要性在于:(1)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汉字书写、学习习惯,以避免后续学习中因汉字基础知识缺失而造成的书写、认读偏误;(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汉字观,即认识到汉字是理据性的科学文字,从而避免学生对汉字的畏难情绪;(3)以由浅入深,简明讲解,文化引入等的教学手段引发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其次,汉字课程应该在零起点留学生开始汉语学习4—5周左右之后开课。对零起点学生开设汉字课程的时机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在学习开始阶段就直接进行汉字教学,留学生很可能因为缺乏汉字材料储备而很难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致使无效教学。而如果在第一学期的中后期再开展教学,很可能造成学生的认读、书写习惯已经形成而很难纠正,也不利于学生利用规律快速记忆汉字,从而很难提高汉字学习效率。最后,汉字课程在形式上应该是独立于综合、听说等其它课程的内容而单独开设的。其独立性是相对的,可以在不改变原有课程设置的前提下,保持汉字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独立系统性,这样既可以保证汉字教学内容本身的完整性和规律性,符合汉字自身特点,又避免了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的客观困难。
第三、汉字输入与输出的相关原则。所谓汉字的输入与输出是指其认读和书写。根据认知理论中神经机制对语言的处理方式来看,认读是被动接受,而书写是主动创造,后者要比前者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汉字输入和输出的比例问题。一般认为,语言学习中,输入量比输出量大10倍以上。具体到汉字而言,这个比例还要增加。汉字输入是汉字学习的重点。只有建立足够大的汉字材料储存,才能培养留学生的“字感”,从而在大脑中形成汉字自动处理机制。另外,对留学生在汉字输入和输出的学习要求上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对留学生汉字输入方面的要求,应更强调辨识汉字的字义,而非字音,或者更有胜者要求留学生同步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这种要求标准源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汉字的形体主要是表义的,对于本族人来说,看到生僻字时,也只能大概根据字形猜测字义。因而过分强调留学生对汉字见字知音,是不符合阅读时的效率原则的;(2)对留学生汉字输出的要求上,特别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应注意允许使用一部分拼音输出。这样做主要源于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文字认知特点。在学习的最初阶段,让留学生从母语的拼音文字直接进入非拼音文字的书写是比较困难的,而允许有限的拼音输出便是一种有效的过渡方式。
第四、教学最优化原则。所谓教学最优化原则,在对外汉字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效率的优化提高。教学的效率指的是教学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应争取以最简明扼要的教学,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汉字教学时间和内容总量的控制上应该注意效率的优化。尤其是初级阶段,汉字知识的教学时间应尽量控制在每周2课时以内,也就是说,其课程量占总课程量的10%左右,这种时量的控制主要是根据初级阶段留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定的。语言的交际目的为该阶段的首要目标。汉字知识的教授应该在不占用听说技能训练和综合语法课时的前提下,既有利于辅助整体汉语学习进程,又有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2.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资源的日益丰富。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种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近年来,除各种传统的汉语课本、自学教材、教学资料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外,很多新兴汉语网络教育资源,如学习汉语的网站、网校、软件等也不断涌现。多媒体资源之于汉字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便于生字查询。使用网络字典时,既可以拼音输入,又可以手写输入。这使得缺乏偏旁部首知识的初级阶段留学生有可能在汉字音、形只知其一的情况下,查询生字。(2)汉字字音示范。(3)汉字字形笔画动画演示。(4)汉字字义的详尽阐释。(5)汉字知识广泛。(6)讲解演示的可再现性。(7)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8)增加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因此,在网络汉字学习资源优势的启发下,针对实际的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便成为了最有效的汉字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图片演示,不仅生动有趣、一目了然,而且便于学生的自学与复习。这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外汉字初级教学阶段的教学原则,应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目的,充分了解该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把握时量,集中优势,效率优先,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从而为整体教学设计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德金(主编).对外汉字教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6.
[2] 吕必松.汉字教学路子研究刍议[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1).
[3] 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关键词】 教学原则 对外汉字教学 初级阶段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91-02
1 对外汉字教学原则的特点
随着对外汉字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对对外汉字教学原则的设想和实践也在逐渐清晰和细化。汉字教学原则的细化首先体现在针对教学对象高、中、低级别时的不同。目前,普遍的认识认为:首先,基础阶段与中高级阶段的汉字教学是有侧重不同的;其次,对外汉字教学与对内汉字教学是有本质差别的。即,对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绝不能等同于对中国学生的文字教学。对外汉字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能认读和书写汉字,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汉语言本身。
2 针对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汉字教学原则
为了进一步明晰对外汉字初级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模式,我们首先需要有针对性的明确该阶段的教学原则。
第一、教学对象的分流原则。在普遍教学原则中,因材施教一直是教学的第一要则。针对留学生的汉字教学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可以将初级留学生大致以以下标准进行分流:(1)汉字圈与非汉字圈。(2)长期生与短期生。(3)男性与女性。针对非汉字圈学生的汉字教学一定要与汉字圈学生区别开来。以日本和韩国学生为例,日文中常用的汉字有3000左右,而韩国大致是2000左右,来自这两个国家的学生在汉字学习上的困难要远远小于非汉字圈国家的学生。因此,对两种文化圈的学生在初级阶段实行分班教学是有必要的,因为汉字学习障碍是影响初级阶段汉语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分班教学有利于汉字教学内容的有针对性的侧重与整体汉语学习的进度。另外针对抱有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也应该区别对待。很多欧美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主要出于兴趣和游学,甚至是旅游的目的,学习期限也较短,一般只学习一个学期或以下的时间;与之不同的是,许多东南亚和日韩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就业或者是进一步进入高校接受学历教育。因此,对待长短期的学生应该由任课教师在班内采取不同的学习要求,对短期学生更多注重听说能力方面的训练,汉字教学主要起到辅助整体学习进程的作用。最后,学生的性别对汉语学习也有较大影响,根据有关调查以及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女性在汉字读写方面的能力都强于男性。这种现象主要与汉字认知的大脑神经机制有关。一般来说,女性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而男性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一些。汉字的音形义特点更多的需要大脑右侧的形象思维区域进行语言材料处理。因此,对待男性和女性在思维优势上的特点,应由任课教师在班内对男性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采取一些不同的教学手段,不能急于求成。
第二、课程的设置原则。首先,根据相关的留学生汉字学习的调查及其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系统的汉字基础知识课程应该在初级阶段开设。其必要性在于:(1)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汉字书写、学习习惯,以避免后续学习中因汉字基础知识缺失而造成的书写、认读偏误;(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汉字观,即认识到汉字是理据性的科学文字,从而避免学生对汉字的畏难情绪;(3)以由浅入深,简明讲解,文化引入等的教学手段引发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其次,汉字课程应该在零起点留学生开始汉语学习4—5周左右之后开课。对零起点学生开设汉字课程的时机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在学习开始阶段就直接进行汉字教学,留学生很可能因为缺乏汉字材料储备而很难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致使无效教学。而如果在第一学期的中后期再开展教学,很可能造成学生的认读、书写习惯已经形成而很难纠正,也不利于学生利用规律快速记忆汉字,从而很难提高汉字学习效率。最后,汉字课程在形式上应该是独立于综合、听说等其它课程的内容而单独开设的。其独立性是相对的,可以在不改变原有课程设置的前提下,保持汉字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独立系统性,这样既可以保证汉字教学内容本身的完整性和规律性,符合汉字自身特点,又避免了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的客观困难。
第三、汉字输入与输出的相关原则。所谓汉字的输入与输出是指其认读和书写。根据认知理论中神经机制对语言的处理方式来看,认读是被动接受,而书写是主动创造,后者要比前者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汉字输入和输出的比例问题。一般认为,语言学习中,输入量比输出量大10倍以上。具体到汉字而言,这个比例还要增加。汉字输入是汉字学习的重点。只有建立足够大的汉字材料储存,才能培养留学生的“字感”,从而在大脑中形成汉字自动处理机制。另外,对留学生在汉字输入和输出的学习要求上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对留学生汉字输入方面的要求,应更强调辨识汉字的字义,而非字音,或者更有胜者要求留学生同步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这种要求标准源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汉字的形体主要是表义的,对于本族人来说,看到生僻字时,也只能大概根据字形猜测字义。因而过分强调留学生对汉字见字知音,是不符合阅读时的效率原则的;(2)对留学生汉字输出的要求上,特别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应注意允许使用一部分拼音输出。这样做主要源于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文字认知特点。在学习的最初阶段,让留学生从母语的拼音文字直接进入非拼音文字的书写是比较困难的,而允许有限的拼音输出便是一种有效的过渡方式。
第四、教学最优化原则。所谓教学最优化原则,在对外汉字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效率的优化提高。教学的效率指的是教学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应争取以最简明扼要的教学,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汉字教学时间和内容总量的控制上应该注意效率的优化。尤其是初级阶段,汉字知识的教学时间应尽量控制在每周2课时以内,也就是说,其课程量占总课程量的10%左右,这种时量的控制主要是根据初级阶段留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定的。语言的交际目的为该阶段的首要目标。汉字知识的教授应该在不占用听说技能训练和综合语法课时的前提下,既有利于辅助整体汉语学习进程,又有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2.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资源的日益丰富。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种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近年来,除各种传统的汉语课本、自学教材、教学资料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外,很多新兴汉语网络教育资源,如学习汉语的网站、网校、软件等也不断涌现。多媒体资源之于汉字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便于生字查询。使用网络字典时,既可以拼音输入,又可以手写输入。这使得缺乏偏旁部首知识的初级阶段留学生有可能在汉字音、形只知其一的情况下,查询生字。(2)汉字字音示范。(3)汉字字形笔画动画演示。(4)汉字字义的详尽阐释。(5)汉字知识广泛。(6)讲解演示的可再现性。(7)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8)增加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因此,在网络汉字学习资源优势的启发下,针对实际的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便成为了最有效的汉字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图片演示,不仅生动有趣、一目了然,而且便于学生的自学与复习。这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外汉字初级教学阶段的教学原则,应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目的,充分了解该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把握时量,集中优势,效率优先,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从而为整体教学设计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德金(主编).对外汉字教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6.
[2] 吕必松.汉字教学路子研究刍议[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1).
[3] 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