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多年来,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精神的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受到限制。为此李沧区在教学中进行了“目标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初中数学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这一模式,在新授课中展开了“自主探究”问题生成性教学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旨在建立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究、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它可以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科学探究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自主探究问题生成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1.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学习,积极尝试探索,不断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新课导入设计的合理性程度。在探究教学中可运用设置悬念导入,创设生活情境导入,启发发问导入,游戏故事导入、复习引入导入、提前预习导入等多种形式,以达到质疑激趣的效果。
1.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也就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然后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各自的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小组相互讨论、分析与交流,在老师指导下反思在交流中的不足,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形成共识,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
1.3实践运用,拓展创新。让学生运用探索到的新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知识的探究过程,并通过一些发展性、创新性练习或者开放性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4评价体验,关注全体。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和个性潜质的不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发扬学生个性发展中具有独特价值的东西。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变化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有成功感。在课堂的评价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能力,包括感知数学材料形式化的能力;对数学对象、数和空间的关系的抽象概括能力;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的能力;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运算的能力;思维转换能力;记忆特定数学符号、抽象的教学原理和方法、形式化的数学关系结构的能力。同时还关注学科以外的方面,包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参加数学活动的态度,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等等。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考试常用的评价方式是定量评价,在创编考试题目时,尽可能做到,注重考查数学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与发展;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简单应用,努力创造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重视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获取数学信息、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认识数学,掌握数学基本方法的能力。运用开放性、应用性、信息性、实验操作性等新题型设计的题目,使得命题形式丰富、活泼、多样。试卷的整体结构合理,各种题型的配置适宜,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爱学生,无论是试题本身的数学内涵,还是试卷本身的表现形式,争取使人文精神与教育价值得到较好的体现。
2 实验的策略
2.1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而且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学生自身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营造和谐氛围,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就会主动思考,勇敢提出各种问题;其次教师可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或向教师提问,特别是对学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要给予积极的评价。
2.2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获得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的状态下获得的。人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问题情境”、“动态情境”、“实验情境”、“讨论情境”、“归纳概括情境”、“应用情境”等增强学生探究的乐趣,提高探究效果。假如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研究的问题毫无兴趣,甚至拿起问题就感到索然无味,那当然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进行思维,也不可能人迷,当然就不可能产生或得到创造性思维成果。
2.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阅读课本的方法,观察比较法、迁移类推法、实验操作法、猜想法等。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矩形、正方形”一节,探索矩形判别方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曾经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我想检查一下教室的门是不是矩形,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学生们思索了一会儿,纷纷举起手来:“可以测量一下其中是否有_三个角为直角。”可以先确定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再看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也可以先确定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再看对角线是否相等”……“大家的想法不错,可怎样才能确定门是平行四边形呢?”我紧接着问。“可以量一组对边是否平行且相等。”一位同学脱口而出。“可是平行是否能量出来?”不可以,但可以量一组内错角,看是否相等。““也可以不量角,直接看两组对边是否分别相等来判断”……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可见这一连串追问,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主动的思考行为之间架起了桥梁,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思维创新活动中去,想方设法寻找突破口,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 实验的体会
3.1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新课程改革在课堂引入和例题中都设计了一些游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材中一 些背景平淡,引人和例题缺乏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可以在深刻领会编者的意图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大胆改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2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注重为学生创设乐于探究的学习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用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故事引入:“路上走着7个老头,7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试想这样的故事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像这种故事性的引入还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不要阻止学生去“游戏”,数学游戏是改变沉闷课堂最有效的方法。
3.3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探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做学生的朋友,很多老师都提到过这句话,可又有几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呢?在这一点上,青年教师就有很多优势。很多学生往往都是因为爱老师才爱上这门课的,而爱学生,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朋友,这不仅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学生所渴望的。师生关系是老生常谈,许多老师也总结了很多有用的经验。课堂上保持与学生的平等地位,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经历、体验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全部。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应该说:“你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学生体面地坐下了,接下来的时间,肯定会听得更认真,想得更全面;当学生答非所问,教师同学都没听明白时,应该走到他的面前,用眼睛鼓励他再说一遍。在课下我们就要走到学生中去,可以找学生谈心,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相信在学生爱上教师的那一刻,也会爱上数学这门课。
3.4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品质,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才能获得结论。同时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态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在教学中不停地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要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变枯燥、单一为丰富、生动,要始终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唯有让学生自主地、快乐地去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我们要让数学课堂不再沉闷,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活起来的数学课堂将是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
4 注意的问题
4.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4.2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的作用,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想办法解决这些差异,加强分类指导。
4.3小组交流时,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困难学生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还能使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1 自主探究问题生成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1.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学习,积极尝试探索,不断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新课导入设计的合理性程度。在探究教学中可运用设置悬念导入,创设生活情境导入,启发发问导入,游戏故事导入、复习引入导入、提前预习导入等多种形式,以达到质疑激趣的效果。
1.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也就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然后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各自的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小组相互讨论、分析与交流,在老师指导下反思在交流中的不足,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形成共识,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
1.3实践运用,拓展创新。让学生运用探索到的新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知识的探究过程,并通过一些发展性、创新性练习或者开放性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4评价体验,关注全体。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和个性潜质的不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发扬学生个性发展中具有独特价值的东西。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变化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有成功感。在课堂的评价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能力,包括感知数学材料形式化的能力;对数学对象、数和空间的关系的抽象概括能力;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的能力;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运算的能力;思维转换能力;记忆特定数学符号、抽象的教学原理和方法、形式化的数学关系结构的能力。同时还关注学科以外的方面,包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参加数学活动的态度,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等等。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考试常用的评价方式是定量评价,在创编考试题目时,尽可能做到,注重考查数学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与发展;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简单应用,努力创造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重视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获取数学信息、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认识数学,掌握数学基本方法的能力。运用开放性、应用性、信息性、实验操作性等新题型设计的题目,使得命题形式丰富、活泼、多样。试卷的整体结构合理,各种题型的配置适宜,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爱学生,无论是试题本身的数学内涵,还是试卷本身的表现形式,争取使人文精神与教育价值得到较好的体现。
2 实验的策略
2.1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而且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学生自身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营造和谐氛围,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就会主动思考,勇敢提出各种问题;其次教师可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或向教师提问,特别是对学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要给予积极的评价。
2.2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获得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的状态下获得的。人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问题情境”、“动态情境”、“实验情境”、“讨论情境”、“归纳概括情境”、“应用情境”等增强学生探究的乐趣,提高探究效果。假如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研究的问题毫无兴趣,甚至拿起问题就感到索然无味,那当然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进行思维,也不可能人迷,当然就不可能产生或得到创造性思维成果。
2.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阅读课本的方法,观察比较法、迁移类推法、实验操作法、猜想法等。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矩形、正方形”一节,探索矩形判别方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曾经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我想检查一下教室的门是不是矩形,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学生们思索了一会儿,纷纷举起手来:“可以测量一下其中是否有_三个角为直角。”可以先确定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再看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也可以先确定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再看对角线是否相等”……“大家的想法不错,可怎样才能确定门是平行四边形呢?”我紧接着问。“可以量一组对边是否平行且相等。”一位同学脱口而出。“可是平行是否能量出来?”不可以,但可以量一组内错角,看是否相等。““也可以不量角,直接看两组对边是否分别相等来判断”……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可见这一连串追问,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主动的思考行为之间架起了桥梁,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思维创新活动中去,想方设法寻找突破口,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 实验的体会
3.1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新课程改革在课堂引入和例题中都设计了一些游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材中一 些背景平淡,引人和例题缺乏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可以在深刻领会编者的意图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大胆改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2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注重为学生创设乐于探究的学习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用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故事引入:“路上走着7个老头,7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试想这样的故事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像这种故事性的引入还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不要阻止学生去“游戏”,数学游戏是改变沉闷课堂最有效的方法。
3.3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探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做学生的朋友,很多老师都提到过这句话,可又有几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呢?在这一点上,青年教师就有很多优势。很多学生往往都是因为爱老师才爱上这门课的,而爱学生,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朋友,这不仅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学生所渴望的。师生关系是老生常谈,许多老师也总结了很多有用的经验。课堂上保持与学生的平等地位,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经历、体验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全部。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应该说:“你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学生体面地坐下了,接下来的时间,肯定会听得更认真,想得更全面;当学生答非所问,教师同学都没听明白时,应该走到他的面前,用眼睛鼓励他再说一遍。在课下我们就要走到学生中去,可以找学生谈心,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相信在学生爱上教师的那一刻,也会爱上数学这门课。
3.4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品质,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才能获得结论。同时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态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在教学中不停地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要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变枯燥、单一为丰富、生动,要始终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唯有让学生自主地、快乐地去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我们要让数学课堂不再沉闷,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活起来的数学课堂将是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
4 注意的问题
4.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4.2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的作用,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想办法解决这些差异,加强分类指导。
4.3小组交流时,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困难学生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还能使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