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已把走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上升为基本战略,这其中,扩大居民消费又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客观要求。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思路应当有所转变,应主要通过创新供给来激活居民消费需求。本文从供给角度出发,提出应通过推进消费体制改革、推动全面创新、重点抓住中等收入人群、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等措施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关键词:新常态;居民消费需求;供给
一、扩大居民消费成经济转型的重点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本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先后超过法国、德国、日本等经济强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确立了“经济大国”、“制造大国”、“出口大国”、“外汇储备大国”以及“投资大国”的地位,但与这些显赫地位不相称的是我国还不是消费大国。过去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主要靠出口带动和投资驱动。但我们清楚地知道,由于不重视消费而投资和出口过旺导致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环境破坏等负面效应早就显露出来。种种迹象表明长期坚持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在我国持续推行,必须走扩大内需之路。只有扩大消费需求才能确保经济持续增长。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消费市场之大无与伦比。1978年我国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重)为62.1%,2013年则下降到49.8%。相比发展中国家消费率平均为62%,我国消费率明显偏低。就国家而言,消费可以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1978年我国政府消费占GDP比重为13.3%,2000年为15.9%,2010年为13.3%,2013年为13.6%。从数据中可以观察到,30多年来政府消费占GDP比重基本持平,就比例而言,当前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基本上也是合适的。这也就是说,我国当前消费率的下降主要是指居民消费比重的下降。
现实中,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一直低迷,总消费占GDP之比从2000年的62%持续下降到2012年的35%,十二年间下降了27个百分点,虽然近两年下降之势得到了遏制,2013年回升到36.2%,但目前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与GDP之比)不仅低于印度、巴西等中等收入国家,而且不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半,近十多年来,居民消费率在世界各经济体排名中一直靠后,这与我国世界经济大国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在新的发展台阶上,扩大居民消费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客观要求,是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居民消费潜力巨大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一直低迷,真的是因为消费需求不够吗?中国人真的消费不起吗?
众多周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收入增长势头一直良好。从数据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长到2012年的24565元,2013年又增长到26955元,名义增长率为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12年的7917元,2013年又增长到8896元,名义增长率为12.4%。同时,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13年的3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13年的37.7%。
这充分说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在显著提高,已经摆脱了原来以吃、喝、穿这种生存意义的消费结构,正在进入以住和行消费为引导的消费升级的新的阶段。这也间接说明,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不是真的消费不起,而是消费结构在发生很大转变。
从现象来看,无论是被李克强总理点赞的“双十一”消费时点,还是刚刚结束的“双十二”抢购潮,都显示出中國居民消费能力的强大。即便有人认为这些是电商共同缔造的网络营销神话,但一次次刷新的全球最大单日交易额,足以说明国人的消费潜力。所以,目前来说,采取措施激发、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才是关键。换言之,与其追问为什么不消费,不如研究消费者需要什么。
在结束基本生活品的蜂拥追逐式消费后,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更个性化的消费方式和更好的消费品质。不单纯追求消费增长的速度,而是提升消费增长的质量,这也正是经济“新常态”下应有的消费含义。由此可以看出,靠大规模的财政补贴拉动传统消费品放量的做法将不复存在。在消费增速放缓的前提下,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拉动居民消费意愿应主要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
三、通过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在“旧常态”下,关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学者们大致归纳为消费观念滞后、收入分配不合理、消费环境差以及供给结构不合理等,实践中也采取过一些想对应措施,但并没有达到期待中的效果。因为这些研究大多只〖JP3〗关注我国居民为什么不消费,却忽视了居民需要的消费到底是什么。所以,在“新常态”下,与其说如何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不如说是怎么样最大化地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激发居民消费意愿应更注重〖JP〗提高有效供给以及创新供给。
第一,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消费体制改革,为市场创新供给提供制度保障。首先,政府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趋势,把走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上升为基本战略。其次,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各种消费关系,改进消费权力在不同层次的配置,建立健全各种类型的消费者组织,充分发挥市场〖JP3〗机制、财政机制、法律机制在生活消费中的调控作用。最后,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使政府权力得到有效的约束,同时,给予企业更多自由,调动他们的〖JP〗积极性,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性。
第二,推动全面创新,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存在严重的产品开发与创新步伐不快、服务产品稀缺等问题。产品创新成为我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消费方式的创新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消费者现在追求的更多的是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例如,在现有的创新方式中,网上营销、针对中秋月饼市场推出个性化的定制月饼等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所以,创新供给要求企业全面考察消费者的需求,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
第三,重点抓住中等收入人群,为其提供有效供给。中等收入人群是我国主要的消费大军,充分释放这部分人群的消费潜力,对于我国转向消费型经济至关主要。在我国严厉反腐的现阶段,高档消费品的销售额大幅下降,其中不少企业竞相启动转型,例如高端白酒、高端餐饮等,他们在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以适应大众消费的需求,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来提供相应规格的产品与服务,提升市场供给的有效性。
第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充分挖掘农村消费市场。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均收入增幅明显大于城镇居民,农村恩格尔系数下降也较城镇地区大,但由于农村地区受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限制,消费率并没有显著上升,所以,农村地区存在着很大的消费潜力。要想充分释放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首要的就得改善农村地区的消费环境。例如,可以适当选择在镇中心村建立一些大型超市,来集聚周围村民的消费力。
第五,制定和执行有关消费方面的法规,为消费者放心消费提供心理保障。现在关于消费方面的法规,都是隐含在工商管理、药品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等内。没有专门针对消费的法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比如物业和业主打架,比如存车的问题,比如住的楼房上层漏水的问题。这方面问题的解决,还是要进行法治管理,要建立法治国家。(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丽琼.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体制性障碍及改革的路径选择[J].湖南社会科学.2014(5):150-152.
[2]付小为.理解新常态下的新消费[N].长江日报.2014.12(5).
[3]张庆霖.消费主导应成为稳增长基本战略[N].南方日报.2014.6(5).
[4]中央经济会议报告[C].2014.12.
关键词:新常态;居民消费需求;供给
一、扩大居民消费成经济转型的重点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本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先后超过法国、德国、日本等经济强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确立了“经济大国”、“制造大国”、“出口大国”、“外汇储备大国”以及“投资大国”的地位,但与这些显赫地位不相称的是我国还不是消费大国。过去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主要靠出口带动和投资驱动。但我们清楚地知道,由于不重视消费而投资和出口过旺导致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环境破坏等负面效应早就显露出来。种种迹象表明长期坚持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在我国持续推行,必须走扩大内需之路。只有扩大消费需求才能确保经济持续增长。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消费市场之大无与伦比。1978年我国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重)为62.1%,2013年则下降到49.8%。相比发展中国家消费率平均为62%,我国消费率明显偏低。就国家而言,消费可以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1978年我国政府消费占GDP比重为13.3%,2000年为15.9%,2010年为13.3%,2013年为13.6%。从数据中可以观察到,30多年来政府消费占GDP比重基本持平,就比例而言,当前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基本上也是合适的。这也就是说,我国当前消费率的下降主要是指居民消费比重的下降。
现实中,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一直低迷,总消费占GDP之比从2000年的62%持续下降到2012年的35%,十二年间下降了27个百分点,虽然近两年下降之势得到了遏制,2013年回升到36.2%,但目前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与GDP之比)不仅低于印度、巴西等中等收入国家,而且不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半,近十多年来,居民消费率在世界各经济体排名中一直靠后,这与我国世界经济大国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在新的发展台阶上,扩大居民消费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客观要求,是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居民消费潜力巨大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一直低迷,真的是因为消费需求不够吗?中国人真的消费不起吗?
众多周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收入增长势头一直良好。从数据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长到2012年的24565元,2013年又增长到26955元,名义增长率为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12年的7917元,2013年又增长到8896元,名义增长率为12.4%。同时,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13年的3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13年的37.7%。
这充分说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在显著提高,已经摆脱了原来以吃、喝、穿这种生存意义的消费结构,正在进入以住和行消费为引导的消费升级的新的阶段。这也间接说明,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不是真的消费不起,而是消费结构在发生很大转变。
从现象来看,无论是被李克强总理点赞的“双十一”消费时点,还是刚刚结束的“双十二”抢购潮,都显示出中國居民消费能力的强大。即便有人认为这些是电商共同缔造的网络营销神话,但一次次刷新的全球最大单日交易额,足以说明国人的消费潜力。所以,目前来说,采取措施激发、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才是关键。换言之,与其追问为什么不消费,不如研究消费者需要什么。
在结束基本生活品的蜂拥追逐式消费后,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更个性化的消费方式和更好的消费品质。不单纯追求消费增长的速度,而是提升消费增长的质量,这也正是经济“新常态”下应有的消费含义。由此可以看出,靠大规模的财政补贴拉动传统消费品放量的做法将不复存在。在消费增速放缓的前提下,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拉动居民消费意愿应主要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
三、通过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在“旧常态”下,关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学者们大致归纳为消费观念滞后、收入分配不合理、消费环境差以及供给结构不合理等,实践中也采取过一些想对应措施,但并没有达到期待中的效果。因为这些研究大多只〖JP3〗关注我国居民为什么不消费,却忽视了居民需要的消费到底是什么。所以,在“新常态”下,与其说如何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不如说是怎么样最大化地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激发居民消费意愿应更注重〖JP〗提高有效供给以及创新供给。
第一,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消费体制改革,为市场创新供给提供制度保障。首先,政府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趋势,把走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上升为基本战略。其次,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各种消费关系,改进消费权力在不同层次的配置,建立健全各种类型的消费者组织,充分发挥市场〖JP3〗机制、财政机制、法律机制在生活消费中的调控作用。最后,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使政府权力得到有效的约束,同时,给予企业更多自由,调动他们的〖JP〗积极性,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性。
第二,推动全面创新,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存在严重的产品开发与创新步伐不快、服务产品稀缺等问题。产品创新成为我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消费方式的创新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消费者现在追求的更多的是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例如,在现有的创新方式中,网上营销、针对中秋月饼市场推出个性化的定制月饼等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所以,创新供给要求企业全面考察消费者的需求,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
第三,重点抓住中等收入人群,为其提供有效供给。中等收入人群是我国主要的消费大军,充分释放这部分人群的消费潜力,对于我国转向消费型经济至关主要。在我国严厉反腐的现阶段,高档消费品的销售额大幅下降,其中不少企业竞相启动转型,例如高端白酒、高端餐饮等,他们在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以适应大众消费的需求,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来提供相应规格的产品与服务,提升市场供给的有效性。
第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充分挖掘农村消费市场。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均收入增幅明显大于城镇居民,农村恩格尔系数下降也较城镇地区大,但由于农村地区受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限制,消费率并没有显著上升,所以,农村地区存在着很大的消费潜力。要想充分释放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首要的就得改善农村地区的消费环境。例如,可以适当选择在镇中心村建立一些大型超市,来集聚周围村民的消费力。
第五,制定和执行有关消费方面的法规,为消费者放心消费提供心理保障。现在关于消费方面的法规,都是隐含在工商管理、药品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等内。没有专门针对消费的法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比如物业和业主打架,比如存车的问题,比如住的楼房上层漏水的问题。这方面问题的解决,还是要进行法治管理,要建立法治国家。(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丽琼.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体制性障碍及改革的路径选择[J].湖南社会科学.2014(5):150-152.
[2]付小为.理解新常态下的新消费[N].长江日报.2014.12(5).
[3]张庆霖.消费主导应成为稳增长基本战略[N].南方日报.2014.6(5).
[4]中央经济会议报告[C].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