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教学;教学效率;生活实
际;突发事件;实验;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9—0111—01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追求高效课堂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传统教育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发挥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 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物理同别的学科知识一样,也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现实生活是物理探究式教学开展的背景,因此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比如,在讲完“光的折射”和“参照物”以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几节所学的知识用一篇作文的形式将它描述出来。一位学生写到:“星期天的早晨,刚睁开睡意蒙眬的双眼,整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映入了眼帘,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回头发现墙上的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走到鱼缸前,欣赏美丽的鱼,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正在思考的过程中,电话铃响了,朋友约我去爬山。坐在去盘山的车上,发现身边的树木飞速地向后跑去,这是以车为参照物。那么车的速度到底多快呢?车行驶的路程?车行驶的时间?这时身边的朋友告诉我,可以借助于路边的树木。对呀,我开始一边记时,一边数走过的树木,然后算出车的大约速度。正在喜悦之中忽然听到汽车鸣笛,原来车已经行驶到了盘山脚下……”可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观察的意识,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二、恰当利用突发事件,激发求知欲望
初中学生的学习意志相对来讲还比较薄弱,因此课堂上有些学生不免要开小差。这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比如,偶然的一堂课上,笔者正复习着“动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忽然间从外面飞进一只黑色的燕子。顷刻间,教室里“炸开了锅”。笔者灵机一动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燕子,看看小燕子运动的过程中,有什么能量转化?还有哪些物理现象?”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燕子在向上飞时,动能减少,势能增加。”、“在向下飞时,动能增加,势能减少。”、“它不停地扇动翅膀可能跟频率有关,也可能与力的平衡有关。”……出乎笔者的意料,学生们竟然想到了频率与力的平衡。不管他们是否说得全面,学生都在积极思维,他们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
三、利用实验激发求知欲望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将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实验能顺应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学生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强调的一点是:设计的实验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复杯实验以及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的气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气球为什么吹不起来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适时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集图像、动画、文字、音乐等于一体,适时将其引入物理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限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如,教学“浮力”时,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他们会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运动的状态、空实心形状以及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利用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之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之后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并将之浸入水中。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思考:浮力与什么有关?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很快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编辑:谢颖丽
际;突发事件;实验;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9—0111—01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追求高效课堂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传统教育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发挥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 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物理同别的学科知识一样,也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现实生活是物理探究式教学开展的背景,因此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比如,在讲完“光的折射”和“参照物”以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几节所学的知识用一篇作文的形式将它描述出来。一位学生写到:“星期天的早晨,刚睁开睡意蒙眬的双眼,整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映入了眼帘,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回头发现墙上的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走到鱼缸前,欣赏美丽的鱼,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正在思考的过程中,电话铃响了,朋友约我去爬山。坐在去盘山的车上,发现身边的树木飞速地向后跑去,这是以车为参照物。那么车的速度到底多快呢?车行驶的路程?车行驶的时间?这时身边的朋友告诉我,可以借助于路边的树木。对呀,我开始一边记时,一边数走过的树木,然后算出车的大约速度。正在喜悦之中忽然听到汽车鸣笛,原来车已经行驶到了盘山脚下……”可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观察的意识,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二、恰当利用突发事件,激发求知欲望
初中学生的学习意志相对来讲还比较薄弱,因此课堂上有些学生不免要开小差。这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比如,偶然的一堂课上,笔者正复习着“动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忽然间从外面飞进一只黑色的燕子。顷刻间,教室里“炸开了锅”。笔者灵机一动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燕子,看看小燕子运动的过程中,有什么能量转化?还有哪些物理现象?”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燕子在向上飞时,动能减少,势能增加。”、“在向下飞时,动能增加,势能减少。”、“它不停地扇动翅膀可能跟频率有关,也可能与力的平衡有关。”……出乎笔者的意料,学生们竟然想到了频率与力的平衡。不管他们是否说得全面,学生都在积极思维,他们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
三、利用实验激发求知欲望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将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实验能顺应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学生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强调的一点是:设计的实验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复杯实验以及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的气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气球为什么吹不起来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适时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集图像、动画、文字、音乐等于一体,适时将其引入物理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限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如,教学“浮力”时,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他们会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运动的状态、空实心形状以及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利用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之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之后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并将之浸入水中。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思考:浮力与什么有关?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很快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