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馆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图书馆书籍不易保存、存量受限、无法最大化满足读者需求等短板,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为这一系列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基于我国图书馆现状,分析数字化建设对图书馆发展的意义,针对如何进一步提升设效能进行思考,鼓励我国图书馆合理利用资源、共建共享,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优化阅读体验,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书籍作为信息的载体,是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书籍为载体传播中华文化,不仅可以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世界各民族共享,也有利于在国际社会建立良好的民族形象,使各国、各民族更真实、更透彻地了解中华民族、喜欢中国文化,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产生积极、正向的作用。
传统概念中,图书馆是负责采购、存放书籍、刊物等实体读物,并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的公共场所,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一般由政府机构或民间组织建设运营,具有非营利性质,资金来源一般为国家、政府拨款或组织募集,公共图书馆对广泛传播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也一直是我国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环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读者对阅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传统图书馆的短板逐渐显露。
首先,读物的保存难是图书馆面临的常见问题。尽管图书馆对读物采取日常维护、修复措施,但是物质材料总会破损甚至消失,频繁被借阅、翻页导致读物破损甚至无法继续被使用是图书馆里不可避免的现象,不仅影响后续读者,也产生额外费用以修补或重新购置读物。经典古籍更是由于性质特殊,为避免因翻阅而产生的破损,通常不对外借阅,且就算利用精湛的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我国拥有的古籍数量仍在逐年下降。然而,恰当运用现代技术(如云端存储、线上阅读),可以实现信息的永久保存和无障碍传播。
文化来自历史,也将发展未来,文化保存能否做好、能否保证文化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数字技术的运用无疑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传统图书馆存放空间、资金有限,一定程度局限了读者的选择范围,特别是读物的供应量无法同时满足多位读者的需求时,将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并且,由于目前我国传统图书馆的日常管理、统计工作主要依赖人力,这就意味着可能工作中可能出现失误,工作效率也无法保证,在闭馆及非工作时间,读者的需求得不到即时满足,这些都将最终导致读者的满意度、阅读的积极性有所降低。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便开始了对数字文化的研究,而数字图书馆是最初研究的内容之一。2019年科技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将数字技术与传统图书馆有机结合,让“书”从实体形式向数字文化转变,是解决传统图书馆短板的有效途径。将传统图书馆数字化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永久保存、多端共享,也避免了库存的保管、人工点算统计等烦琐而易出错的工作环节。此外,建立线上查阅系统,由读者自行查找、下载读物,不仅节约时间、人力,而且降低出错率,优化使用体验。利用互联网可以被全天候不间断使用的特点,线上图书馆的数字化产品可以最大化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全民阅读提供充足条件。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从中国国家图书馆到地方图书馆都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上就有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登陆接口,线上内容从图书、期刊到音乐、影视,形式多样;服务从文献提供、科技查新到外语翻译、企业咨询,全面细致;同时数字图书馆还有在线讲座、展览、演出等富有趣味的功能。此外,通过数字技术搭建共享网络,实现国家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资源共享,也是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中一项具有意义的工作。国家图书馆为实现通过“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搭建虚拟网,实现了将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成果和具有普适性的商业数字资源与虚拟网中的地方图书馆共享,为地方图书馆提供了大量优质的中外文图书、期刊、教学课件、图片、档案以及讲座和地方戏视频,极大程度丰富了虚拟网中地方图书馆的资源。
早在2007年,南京图书馆便着眼于利用数字技术解决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其中一个便是对古籍藏本的保护而进行的古籍数字化工作,该项工作为南图240万册历史文献的保护发挥了直接的作用。此外,南京图书馆还大力开發数字资源,引进数据库(“中国知网”“瀚堂典藏”“Proquest”等)及自建数据库共计50余种,供读者在馆内免费使用。通过利用数据技术建立线上图书馆,南图实现了全天候各时段为读者提供查阅服务,特别是在例如疫情等特殊时期,尽管图书馆应防控要求闭馆,线上图书馆仍能为读者提供服务。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下,南京图书馆充分挖掘潜能、扩大资源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指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科技对文化建设支撑作用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为了充分发挥数字化建设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下要求应贯穿于日常工作中。
创新思维,与时俱进
数字技术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日新月异的技术与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况,要求工作者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与勇于创新的工作思维,保证图书馆能适应时代、环境的变迁,从而满足群众不断变化的阅读习惯与文化需求,让图书馆与时代同步,真正发挥图书馆的价值。同时也要求建设主体以发展的眼光设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总体路线,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未来发展计划。 形成網络,开源共享
图书馆是面向公众开放的文化资源,现实中处于不同地区的图书馆之间存在实体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数字技术的应用却可以打破图书馆之间的地域屏障。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价值,应鼓励上级图书馆开放资源与地市及县级图书馆共享、资源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可对资源匮乏地区的图书馆开放资源。除了图书资源的开放共享,还应积极组织不同地域、不同级别图书馆之间就数字化建设交流经验,实现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纵向与横向兼具的共建共享网络,共同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在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加大宣传,适当指导
中老年和儿童都是我国图书馆面向的主要群体,数字图书馆对他们而言是一个生疏的概念,在发展数字图书馆时要格外注意对他们的帮助与引导。对于中老年读者,可以从增加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入手,逐步提高对数字阅读的了解与认可,增强使用图书馆数字应用的主动性;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需提供必要、及时的使用说明指导,以辅助中老年读者逐步培养使用数字图书馆的能力和习惯。对于成长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应采用具有丰富趣味性的宣传手段与内容,激发他们对文化的好奇与好感。此外,图书馆应配合家长对儿童、青少年的线上阅读进行监督、指导,通过网络技术规范适当的读物范围和阅读时间,帮助未成年人从小养成健康阅读的习惯。
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高效解决传统图书馆所面临的图书不易保存、存量受限、无法最大化满足读者需求等难题,同时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也有利于节省时间、资金成本,优化读者查阅体验,促进我国各地文化均衡发展。虽然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仍有提升空间: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中应保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以适应当下的读者;不同地区、层级的主体间应提倡资源共享、交流学习;同时图书馆应积极指导老、幼读者对数字图书馆的正确使用。相信只要正确利用数字技术对图书馆进行升级、赋能,我国图书馆事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淼, 孙红蕾, 郑建明. 公共数字文化:概念解析与研究进展[J]. 现代情报, 2017(07):174-179.
[2]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国科发高〔2019〕280号)[EB/ OL].[2019-08-13]. http://www.gov. cn/zhengce/zhengceku/2019-12/03/ content_5457868.htm.
[3]蔡晓川.江苏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数字化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7(6):93-95.
[4]佚名.南京图书馆业务统计[EB/ OL] .http://www.jslib.org.cn/gk/ywtj/ index.html,2021-01-08/2021-03-15.
图书的意义
书籍作为信息的载体,是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书籍为载体传播中华文化,不仅可以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世界各民族共享,也有利于在国际社会建立良好的民族形象,使各国、各民族更真实、更透彻地了解中华民族、喜欢中国文化,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产生积极、正向的作用。
传统图书馆的难题
传统概念中,图书馆是负责采购、存放书籍、刊物等实体读物,并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的公共场所,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一般由政府机构或民间组织建设运营,具有非营利性质,资金来源一般为国家、政府拨款或组织募集,公共图书馆对广泛传播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也一直是我国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环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读者对阅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传统图书馆的短板逐渐显露。
首先,读物的保存难是图书馆面临的常见问题。尽管图书馆对读物采取日常维护、修复措施,但是物质材料总会破损甚至消失,频繁被借阅、翻页导致读物破损甚至无法继续被使用是图书馆里不可避免的现象,不仅影响后续读者,也产生额外费用以修补或重新购置读物。经典古籍更是由于性质特殊,为避免因翻阅而产生的破损,通常不对外借阅,且就算利用精湛的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我国拥有的古籍数量仍在逐年下降。然而,恰当运用现代技术(如云端存储、线上阅读),可以实现信息的永久保存和无障碍传播。
文化来自历史,也将发展未来,文化保存能否做好、能否保证文化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数字技术的运用无疑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传统图书馆存放空间、资金有限,一定程度局限了读者的选择范围,特别是读物的供应量无法同时满足多位读者的需求时,将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并且,由于目前我国传统图书馆的日常管理、统计工作主要依赖人力,这就意味着可能工作中可能出现失误,工作效率也无法保证,在闭馆及非工作时间,读者的需求得不到即时满足,这些都将最终导致读者的满意度、阅读的积极性有所降低。
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便开始了对数字文化的研究,而数字图书馆是最初研究的内容之一。2019年科技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将数字技术与传统图书馆有机结合,让“书”从实体形式向数字文化转变,是解决传统图书馆短板的有效途径。将传统图书馆数字化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永久保存、多端共享,也避免了库存的保管、人工点算统计等烦琐而易出错的工作环节。此外,建立线上查阅系统,由读者自行查找、下载读物,不仅节约时间、人力,而且降低出错率,优化使用体验。利用互联网可以被全天候不间断使用的特点,线上图书馆的数字化产品可以最大化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全民阅读提供充足条件。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从中国国家图书馆到地方图书馆都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上就有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登陆接口,线上内容从图书、期刊到音乐、影视,形式多样;服务从文献提供、科技查新到外语翻译、企业咨询,全面细致;同时数字图书馆还有在线讲座、展览、演出等富有趣味的功能。此外,通过数字技术搭建共享网络,实现国家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资源共享,也是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中一项具有意义的工作。国家图书馆为实现通过“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搭建虚拟网,实现了将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成果和具有普适性的商业数字资源与虚拟网中的地方图书馆共享,为地方图书馆提供了大量优质的中外文图书、期刊、教学课件、图片、档案以及讲座和地方戏视频,极大程度丰富了虚拟网中地方图书馆的资源。
早在2007年,南京图书馆便着眼于利用数字技术解决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其中一个便是对古籍藏本的保护而进行的古籍数字化工作,该项工作为南图240万册历史文献的保护发挥了直接的作用。此外,南京图书馆还大力开發数字资源,引进数据库(“中国知网”“瀚堂典藏”“Proquest”等)及自建数据库共计50余种,供读者在馆内免费使用。通过利用数据技术建立线上图书馆,南图实现了全天候各时段为读者提供查阅服务,特别是在例如疫情等特殊时期,尽管图书馆应防控要求闭馆,线上图书馆仍能为读者提供服务。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下,南京图书馆充分挖掘潜能、扩大资源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指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科技对文化建设支撑作用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为了充分发挥数字化建设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下要求应贯穿于日常工作中。
创新思维,与时俱进
数字技术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日新月异的技术与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况,要求工作者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与勇于创新的工作思维,保证图书馆能适应时代、环境的变迁,从而满足群众不断变化的阅读习惯与文化需求,让图书馆与时代同步,真正发挥图书馆的价值。同时也要求建设主体以发展的眼光设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总体路线,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未来发展计划。 形成網络,开源共享
图书馆是面向公众开放的文化资源,现实中处于不同地区的图书馆之间存在实体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数字技术的应用却可以打破图书馆之间的地域屏障。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价值,应鼓励上级图书馆开放资源与地市及县级图书馆共享、资源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可对资源匮乏地区的图书馆开放资源。除了图书资源的开放共享,还应积极组织不同地域、不同级别图书馆之间就数字化建设交流经验,实现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纵向与横向兼具的共建共享网络,共同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在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加大宣传,适当指导
中老年和儿童都是我国图书馆面向的主要群体,数字图书馆对他们而言是一个生疏的概念,在发展数字图书馆时要格外注意对他们的帮助与引导。对于中老年读者,可以从增加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入手,逐步提高对数字阅读的了解与认可,增强使用图书馆数字应用的主动性;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需提供必要、及时的使用说明指导,以辅助中老年读者逐步培养使用数字图书馆的能力和习惯。对于成长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应采用具有丰富趣味性的宣传手段与内容,激发他们对文化的好奇与好感。此外,图书馆应配合家长对儿童、青少年的线上阅读进行监督、指导,通过网络技术规范适当的读物范围和阅读时间,帮助未成年人从小养成健康阅读的习惯。
结 语
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高效解决传统图书馆所面临的图书不易保存、存量受限、无法最大化满足读者需求等难题,同时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也有利于节省时间、资金成本,优化读者查阅体验,促进我国各地文化均衡发展。虽然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仍有提升空间: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中应保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以适应当下的读者;不同地区、层级的主体间应提倡资源共享、交流学习;同时图书馆应积极指导老、幼读者对数字图书馆的正确使用。相信只要正确利用数字技术对图书馆进行升级、赋能,我国图书馆事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淼, 孙红蕾, 郑建明. 公共数字文化:概念解析与研究进展[J]. 现代情报, 2017(07):174-179.
[2]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国科发高〔2019〕280号)[EB/ OL].[2019-08-13]. http://www.gov. cn/zhengce/zhengceku/2019-12/03/ content_5457868.htm.
[3]蔡晓川.江苏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数字化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7(6):93-95.
[4]佚名.南京图书馆业务统计[EB/ OL] .http://www.jslib.org.cn/gk/ywtj/ index.html,2021-01-08/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