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计算机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越发显得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本文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以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为例,生动地再现了新教学模式下的信息技术创新课堂。
关键字: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激励 创新
信息技术课的使命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诸多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有从事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追寻的。我通过几年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断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设“导语”
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导语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于学。还可以结合“范例”,让学生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完的成品。比如:讲解WORD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应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春”、“我爱中华”、“荷唐夜色”、 “父亲节贺卡”、以“环保” ……为主题的电子版报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总之,巧设“导语”,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版式精美的“父亲节贺卡”,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方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 另外在学习FLASH时,因教材上的实例较单一,为了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我设计了同学们喜欢的喜羊羊、灰太狼等素材,以及小蝌蚪变大青蛙、鸡蛋变小鸡等实例,让学生们知道自己也能完成动画片里的动画,使他们具有成就感,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演示、实践
充分利用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一般一次或几次讲完,讲完之后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给学生。
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应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学生示范
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电子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分组学习
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优秀作品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六.适时表扬
课堂上老师多表扬,多评比。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孩子都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 还要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体验和品味成功。
关键字: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激励 创新
信息技术课的使命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诸多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有从事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追寻的。我通过几年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断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设“导语”
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导语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于学。还可以结合“范例”,让学生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完的成品。比如:讲解WORD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应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春”、“我爱中华”、“荷唐夜色”、 “父亲节贺卡”、以“环保” ……为主题的电子版报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总之,巧设“导语”,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版式精美的“父亲节贺卡”,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方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 另外在学习FLASH时,因教材上的实例较单一,为了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我设计了同学们喜欢的喜羊羊、灰太狼等素材,以及小蝌蚪变大青蛙、鸡蛋变小鸡等实例,让学生们知道自己也能完成动画片里的动画,使他们具有成就感,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演示、实践
充分利用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一般一次或几次讲完,讲完之后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给学生。
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应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学生示范
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电子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分组学习
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优秀作品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六.适时表扬
课堂上老师多表扬,多评比。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孩子都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 还要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体验和品味成功。